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白色链条--最后的遗产 作者:柳文扬 >

第2部分

白色链条--最后的遗产 作者:柳文扬-第2部分

小说: 白色链条--最后的遗产 作者:柳文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授这次不想让学生得意,所以就断然否定:“不!当然不是。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要只从一个角度分析!无肢动物比有肢的高级,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有肢的动物未必比无肢的低级!懂吗?”
    研究生怕挨电,就说:“懂……懂!”然后眼看着教授操纵小机器手,在“总肢动物”的前面写下了“肉食滑行长条兽”,即我们说的眼镜蛇。
    蝾螈和青蛙的化石除了尾巴外,几乎没有结构上的太大区别。所以,教授把它们列在一起,这当然并不太离谱,即便是从我们的生物学角度来看。
    蝾螈的肢体带有明显的爬行动物的特征。青蛙巨大的后肢,说明它善于跳跃。二者都没有牙齿,而口腔结构显示很有力。所以,它们并不是不需要掠食,而是不需要咀嚼。这就是喀拉喀嚓教授的推测。但青蛙后腿末端长长的足趾令它疑惑。教授没想到青蛙活着的时候,脚上有蹼,在水里可以像船桨一样有力地推进身体。它思索了一阵,认为青蛙后腿上的长脚趾肯定是挖土用的。没错,当寒冷的季节到来,大群青蛙一定会排队到山里去挖洞,随着响亮的劳动号子,它们的后腿此起彼落,抛出一堆堆泥土,在山坡上挖出一排排的洞穴,以抵御冬季的凛冽寒风。这是多么动人的情景啊。喀拉喀嚓教授在目录上写下了“穴居跳跃兽”的名字,并考虑画一幅跳跃兽挖洞的想象图。
    教授有一点猜得差不多——青蛙需要冬眠,有的蛙类确实是在泥土中的洞穴里度过冬天的。但是,教授完全想不到,青蛙是一种所谓的两栖动物,幼年时代在水中度过,而且外形与成年时大不相同。看着鱼缸里的蝌蚪变成青蛙,曾是地球儿童生活中的乐趣之一。

    喀拉喀嚓教授又注视着一只尼罗鳄的化石。这种巨大的动物,与蝾螈有点相象。它毫无疑问是爬行的,而硕大的腭骨和结实尖利的牙齿是属于真正的肉食兽。骨架已如此凶猛恐怖,在它活着的时候,一定是称霸一方的动物之王,高距于食物链顶端。我们知道,尼罗鳄确实是一种几乎没有天敌的霸王级生物,水中、河滩与沼泽地带的魔鬼。
    看到海龟化石,教授理所当然地把它与乌龟划作一类。唯一使它惊奇的,是这种动物的尺寸。最大的海龟可以长达三米。但笨重的甲壳、迟缓的四肢和狭小的口腭决定了它只能是一种素食动物,靠背壳来抵挡掠食者的爪牙。真是巨大而无用的生物。但教授不知道,海龟曾经遭到人类怎样的捕捞残杀,只为了满足自己的食欲。它也不知道小海龟刚刚孵出卵壳,就会在某种神秘机制的指挥下爬向大海。

    当变色龙化石出现时,教授曾经一筹莫展。看来这种动物既不适合在地面行动,又不会在水里游泳,更别说飞了。而研究生偶然福至心灵地把它放在一根树木化石上,令教授茅塞顿开。
    “它栖息在植物上!”教授狂喜地喊道。
    细长的爪子可以有力地抓住树枝,长而弯的尾巴则会灵活地卷在树上。虽然细小但却尖锐的牙,说明它也是捕食其它动物为生的。眼框巨大,那么眼睛一定也大。教授不可能看到变色龙的舌头,所以不知道它用大眼睛锁定猎物后,是靠长长的、带粘液的舌头把猎物捕获的。而变色龙的双眼可以分别向任意两个方向转动,这一点想必教授做梦也想不到。

    爬行动物之后是鸟类。在我们的生物图谱上排名越高的动物,在水晶金字塔人的理论中就越低级。乌鸦有巨大的翅膀,骨头中空,比重很低。宽阔的胸腔为肺、气囊和强劲的肌肉提供了生长条件。所以它是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它不是利用简单的阿基米德浮力定律来飞行,而是靠更为复杂的空气动力学,这使它飞翔得更快、更稳定、更灵活。水晶金字塔人也会飞,而且是利用电磁场飞行。所以它们对地球上鸟类的飞行能力不屑一顾。
    企鹅显然也是鸟,但它的骨架结构不利于飞行。翅膀太小。相比之下硕大的脚也许说明它擅长行走。但看来走得也不快,可怜的东西,肯定经常被食肉兽追得哭天喊地。
    其实我们知道,企鹅在水中的动作灵活优美得不逊于鱼类。而它的大脚还有另一个用途——在孵蛋时把蛋放在上面,以隔绝冰雪的寒气。
    关于蝙蝠算不算鸟类,教授和研究生讨论了很久。它的身体结构,尤其是前肢的形状当然是为飞行而生的。但它又有牙齿。就像我们的古代哲人伊索一样,金字塔人教授对这种首鼠两端、脚踩两只船的动物简直深恶痛绝。最后,它决定把蝙蝠划作更低级的一类——也就是我们说的哺乳动物。

    这还没完,教授遇到了更加不怀好意的考验——鸭嘴兽。有好一阵,教授考虑着这种动物是不是研究生故意拼凑出来难为自己的。头部是鸟而身体是兽类,简直不伦不类。幸好,它还不知道鸭嘴兽既是卵生的、又是哺乳动物,不然它真得气疯了。拷打了叮咣梆啷同学很久,才确定这不是恶做剧。于是,教授把鸭嘴兽也划分为低级动物——哺乳类。

    马和牛在结构上很相似,尤其是牙齿。它们粗大的臼齿都是为了磨碎富含纤的植物。不同之处是牛有角,而马的四肢比牛更加细长。
    金字塔人不懂达尔文进化论,但它们对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有一定的认识。牛角一定是这样出现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长有双角的牛在生存或繁殖活动中占有优势,所以它们的基因更多地延续下来,以至于淘汰了其它没有角的牛的基因。而马腿的形成过程可以依此类推。如果教授看到了马的真容,说不定会喜欢上它们。在被人类驯化之后的多少世纪里,马都是人最好、最可靠的朋友之一。而金字塔人也永远看不到西班牙斗牛,不会想象到那令人热血沸腾的披风与剑之舞。

    象骨化石是摆在教授面前的陆地动物最大的遗骸。很不幸地,这头非洲大象的长牙在刚死后就被象牙贩子砍了,所以教授看着象嘴边那两个短桩,觉得很不顺眼。它知道这里一定应该有什么东西,也许是两根剑一样的长骨,也许会是两只铲状的分叉。这无限的可能性使教授叹息却又喜悦,就像我们面对着维纳斯的断臂。象鼻子当然无法保存下来,于是在金字塔人的复原图上,大象没有鼻子,长牙被设想为几种不同的造型。

    啊,直立行走的动物——袋鼠。后腿长而粗壮,尾巴可以保持身体平衡,前肢由于不需要参与行走而解放出来,也许可以操纵工具?
    教授认为袋鼠是有智能,至少是有某种技能的动物。其实脑容量和前肢的结构都是重大破绽,但金字塔人可不知道地球动物解剖学呀。它就这样硬说袋鼠是智能生物,但不是这个星球真正的主宰——主宰是鹦鹉螺。这是毫无疑问的。

    陆地上的食肉猛兽也留下了自己存在的证据。虎,放弃了它华丽的皮毛,只把凶猛骄傲的骨骼留给时间。躯体的比例接近完美,胸腔宽大,四肢强壮,弯曲自如的脊柱充满活力与弹性,这是一种把力量和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的生物。它的犬齿(金字塔人称之为捕食齿)巨大锋利,可以用来咬断小猎物的脊椎,扼住大猎物的呼吸,撕开肌肉。仔细看,它的爪子还能像大折刀一样活动、缩进皮毛里面,这样跑动就更加灵活而轻盈。是的,在这种动物的黄金时代,它肯定是悄无声息地潜伏在隐蔽物后,慢慢地接近牺牲者,然后突然发动袭击!
    教授对虎化石研究了好久,它像地球人一样,也对凶悍强大的肉食兽着迷。但它看不到老虎那美丽威严、被草食动物视为最危险信号的条纹外衣。它也不知道,虽然虎是自然界之王,可它们是被人类猎捕而灭绝的,只因为它们长着华美的毛皮,和据说有药用价值的骨头。
    在行星考古学上,狮子没有老虎幸运。金字塔人只挖到了一个狮子头骨的化石。与虎极其相似的牙齿和粗大有力的腭骨,显示出另一种肉食动物之王的恐怖威力。统治草原成千上万年的暴君,如今也只剩了一方残骨。教授把狮子和老虎的骨化石比较,想知道它们之中哪一个更厉害。没有对当时整个生态环境更系统的了解,它是不会弄明白的:狮与虎在自然条件下很少相遇,因为它们是不同国度的王。地球学者也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如果狮、虎真的狭路相逢,很可能是老虎略占上风。因为:第一,老虎在捕猎时更加凶残;第二,虎比狮子狡猾;第三,狮子是种懒惰的动物,而虎很“勤奋”。
    我曾经想,恐龙的外表难道真像复原图所描绘的那样吗?也许它们的皮肤是五彩斑斓的,像热带的雨蛙一样。由于动物皮毛几乎不可能跨越地质年代保留下来,所以,金字塔人也不会了解现在的地球动物的模样。狮子威武的鬣毛、老虎的花纹,都永远被时间之幕掩盖了。

    还有一个头骨,以它奇异的形状引起了教授的注意。这是个食蚁兽的头骨。没有牙齿,上下腭几乎合并成了一根长管子,可又不像鸟。参看了鸟嘴之后,教授认为这样的上下腭不具备捕食功能。只有相当聪明的人,才能想象到食蚁兽是怎么捕食的:用坚硬的大爪子捣碎蚁巢,随即从管状的嘴里吐出粘呼呼的舌头,把蚂蚁舔进去。在发掘史前生物时,我们曾遇到过很多不解之谜。对金字塔人来说,食蚁兽的头骨也许就是一个这样的谜团。

    地球上曾经有些动物,在它们的祖先迈出大海走上陆地之后千百万年,又由于某种原因回到了海洋。这就是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如海豹和鲸。
    这两种动物的骨骼都留存下来,被金字塔人发现了。无疑,它们是水栖的。海豹的四肢已经演化为鳍状,巨大的胸腔有利于贮存氧气,好进行长时间的潜水。而这头杀人鲸,它索性就没有后肢,躯体的流线型更适于在水中穿梭。但它们显然都不是鱼。按照金字塔人的理论,它们的头、躯干和肢体没有很好地退化和融合。

    聪明的海豚没有留下化石。但陆地上的另一种智商较高的动物——灵长类却有骸骨保存在地层里。代表是长臂猿。受变色龙的启发,教授看出这是一种擅长在树丛中跳跃飞荡而行的动物,它的前肢是主要的运动器官。脑容量比其它动物有明显的增加,可惜,在地球动物学上占据那样重要的地位的灵长类,却被金字塔人一带而过。
    由猿变人的理论,金字塔人不知要多长时间才能发现。不过它们找到了一块考古珍品——尼安德特人的头骨化石。比猿猴更大的脑容量、原始的面部特征、已有直立行走的迹象……这一切在金字塔人眼里都无足轻重。
    而最后,是人类的化石。金字塔人挖掘到的化石中,最多的就是这种动物。并不奇怪,人类用几千年的时间把地球变成了自己的家园、其它生物的墓地。所以他们越繁衍越多,覆盖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人的化石是这么多,以至于喀拉喀嚓教授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把它们分类。种族间的细微差别一时还搞不清楚,而随不同年龄的骨骼特征是明显的。新生儿、六岁儿童与成年人的头骨,在大小形状和化学构成上都有显著差异。人类骨骼是金字塔人所获得的,最丰富的单一动物种族的化石。
    但它们依然没有认识到人类的真实地位。金字塔人依照自己的标准,固执而自信地把地球主宰的荣誉交给了……
    “叮咣梆啷同学!你认为这个星球上最高级的智慧生物是什么?”
    “教授,在您的深邃思想面前任何智慧都是不值一提的。只要您说哪种动物是智慧生物,它就是!”
    “我认为是——鹦鹉螺。”
    “教授您英明。”
    鹦鹉螺就这样夺走了人类的光荣。

    不过,我们不该为此而烦恼。因为没有任何一种事物能永恒存在。那头在白垩纪的黄昏陷入沉思的恐龙也许明白这个道理。在遥远的未来,人类一定会离开地球这个摇篮,走进无限深邃的时空。而大地上留下的白色链条,可以用某种沉默的方式,证明这个世界曾经是生机盎然,气象万千。这已经够了,这是地球面对宇宙时的荣耀,希望人类最终能够无愧于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