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163部分

极品御用闲人-第163部分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出来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原先还不明白赵家这一手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好像看出什么端倪来了。
    “王上!”正沉思着,礼部尚书在堂外叫道。
    “进来吧,宋大人,不在礼部坐堂,跟宫里来干什么?”王钰问道。
    礼部尚书匆匆入内,还没有来得及坐下就说道:“王上,也速该又来了。”
    “谁?”王钰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也速该,蒙古合不勒汗的孙子,前些日子与闻大人一起回国地那位。”礼部尚书提醒道。中央机构的改革仍旧在继续,继枢密院的职权还归兵部之后,九寺中的光禄,鸿胪两寺,已经并入礼部,所以这接待外宾的职责,自然落在了礼部的身上。
    不对啊,这个也速该不是前些时候才启程回草原,朝廷还赐予了大量的礼物,王钰连自己地佩刀给送给他了,他怎么又跑来了?
    “他说过有什么事情吗?”王钰问道。
    “臣问了,他说此事要亲自面见王上,才能说明。哦,对了,不光是他,还有另外一位蒙古首领俺巴孩的代表,与他一同进京。”礼部尚书回答道。
    王钰心想,他突然折回来,一定是蒙古内部有什么事情。现在他们正跟女真人打得热闹,
    了女真大部分兵力,可别出什么差错吧。
    一念至此,王钰起身道:“走,去见见他。哎,尚相,剩下的折子,你批一下,然后差人送到靖王府我再看。”
    驿馆
    两位身着蒙古袍的人正于客厅里坐着,那年长的大汉人一只脚蹬在椅边上。好奇的打量着这间驿馆。要说这汉人就是稀奇古怪,这一间房里摆这么莫名其妙地东西,不看照这看起来,汉人有钱倒是真地。待客地地方,也摆这么多金银器皿。
    而另一位十六七岁的蒙古少年,正捧着一柄宝刀,细细的看着。这是大宋的摄政王送给他的。看得出来,这把刀不是装饰,因为它刀身上明显有用过的痕迹。据说,这位年轻的摄政王,曾经亲自领军打过仗,还一手缔造了大宋最精锐的南府军。上一次没有机会见见他是个怎生模样。这一回,一定要看清楚。他是如何了不得的人物。
    “摄政王驾到!”
    正想着,驿馆外就传来一声高喝,厅内两人同时站起身来,向外瞧去。进来地人,让也速该大所失望,在他的想像里,大宋的摄政王应该是一个十分威武的汉子,身长八尺,相貌堂堂。不说虎背熊腰,至少也得孔武有力吧。可这一位,长得比女人还白,半根胡须也没有,这怎么能像是统治一个国家的人呢?
    两人走上前去,正要行礼,厅外又走进来两个人,一个老的已经见过,是什么礼部的大官,而另一个。也速该看出点意思来。首先,他地穿着就跟别人不一样。他的袍子上面,绣着四爪金龙,据说,汉人以龙为神,是皇帝的象征。
    其次,这个人地长相,虽不说多么的雄壮,但比其他人要高,肩宽,膀圆,神态威严,看人地时候目光凌厉,让人不敢直视。他三十左右,正上上下下地打量着自己。不会错,这个人,一定是大宋摄政王。
    “伟大的大宋摄政王殿下,我给您带来了蒙古王汗地问候,请允许我代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向您致敬。”那位蒙古使节到王钰面前一躬身,手抚胸口,大声说道。
    王钰微微颔首,轻笑道:“感谢蒙古族人的热情,你的汉语,说得不错。”
    “这位,就是合不勒汗的孙子,蒙古第一勇士忽图刺的儿子,也速该吧。”王钰转向也速该,这位日后即将成为铁木真父亲的人。如果王钰知道他的身份,或许他就永远回不了蒙古草原了。
    也速该手抚胸口,稍稍弯腰:“见过伟大的摄政王殿下。”
    “呵呵。”王钰摆了摆手,“不用每句话都加一个伟大,在骁勇地蒙古人口中听到这个词,本王感觉有些刺耳。”他刚把话说完,也速该就发现,王钰竟然把自己祖父送给他的弯刀,随身佩带在身上,从进门开始,他的右手,从来没有离开过刀柄。
    “摄政王殿下,您随身佩带着蒙古弯刀,我希望,这是为了表示对蒙古人的尊敬,而非……”也速该小小年纪,却是语出惊人。王钰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这个蒙古少年来,他比汉族同龄少年长成要老成,看起来比自己年纪还大,同样的是,他也一直握着自己送给合不勒汗的宝刀。
    “尊敬?对,尊敬,对于一个勇武善战,不屈的反抗着压迫的民族,本王由衷的表示尊敬。蒙古人的铁蹄,能踏碎一切枷锁。”王钰笑道。
    礼部尚书从这两位地语气中,听到了不和谐的味道,赶紧出来打圆场:“两位,王上亲自驾临驿馆,是为了聆听蒙古人地请求,二位有什么话,不妨坐下来说。”
    王钰点了点头,正要到上首坐下,不料,也速该立马纠正了曾大人的话:“请摄政王原谅我的鲁莽,这位大人的话说得不对,不是请求,是要求。”
    王钰看了他一眼:“要求?好,坐下来说。”
    双方分宾主坐定,曾尚书询问此次蒙古使节以及也速该本人半途而返的原因,方才知,也速该在回蒙古草原的路上,碰上了奉俺巴孩大汗之命,出使大宋的使节。于是,一道回来了。
    “汉人有话句,叫开门见山,有什么话,请直说,不必忌讳。”王钰保持着礼仪之邦的应有的礼节。
    “是,摄政王殿下,我奉蒙古王汗俺巴孩之命,向您以及大宋提出质问。按贵我双方的约定,我们的联盟是互相信任,平等的联盟。一方受到攻击,等同于对整个联盟的进攻。俺巴孩大汗想知道,为什么在我们蒙古人浴血奋战的时候,汉人却袖手旁观?背信弃义?”也速该极不友善的问道。
    王钰并没有介意他的无礼,略一思索,即回答道:“不错,这是盟约,汉人向来重信,我们绝不会失信于人。但是,我不打无准备之仗,本王需要知道,现在的事态到底是怎么样,双方的兵力布置,以及对比情况,蒙古人对此次作战的态度,决心。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本王的决定。”
    “摄政王是在怀疑我们蒙古人的决心?女真人欺压我们,向我们征收重税,视我们为下等人,女真人和塔塔儿的骑兵,在我们的草原上践踏,杀害我们的兄弟姐妹,抢夺我们的珍奇宝物,蒙古人与女真人,有着血海深仇。作为同盟,我们要求宋,辽,夏,高丽出兵支持。”蒙古使节强硬的姿态,让王钰有些不舒服。
    而且这位使节口气好大,一出口,就要四个国家支持他。没有错,西夏和高丽是大宋的属国,大宋可以命令他们出兵相助,从四面八方攻击金国,可西辽国却不是。蒙古人不会不知道这一点,那么提出这样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的,意欲何为?
第一百六十八碗 相逢一笑泯恩仇
    给王钰出了一个难题,他们选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发误的战争。王钰掌权以后,连年征战,虽说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扫平内忧,剪除外患,振奋了军心民心,可对国力的消耗,是极其惊人的。
    新法的推行,给大宋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可这些钱,绝大部分都用到了军事上。国家改革维新,目的,自然是富国强兵。可现在兵强了,大部分国人却没有感觉到经济腾飞所带来的实惠。从这一点上来说,新法的效果打了折扣。
    王钰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自己推行变法,不光光是为了让大宋的军事力量占据压倒性的优势,更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只有这样,自己的统治才能稳固,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有鉴于此,王钰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应该维持一段和平的局面,让新法的推行,更加深入。
    可就在这个时候,蒙古人和女真人开战了。或许他们开战没有错,因为蒙古和大宋不同,他们不存在什么朝廷机构,中央决策,以游牧为生的民族,有很大一个优势,那就是他们的百姓,平时为民,战时为兵,随时都可以集结起来作战。但要求大宋此时出兵助战,未免有些强人所难。
    大宋绥靖二年,年关方过,蒙古草原上打得一片火热,女真人,塔塔儿人,蒙古人,混战成一团。蒙古王汗俺巴孩数次派出使者到汴京,催促王钰进兵相助。不知道是不是故意捣乱,西辽皇帝耶律大石,也在此时遣使入宋,建议合力围剿金国,以报契丹人亡国之仇。
    战,则影响国内建设。不战,则失信于盟友。王钰是进退两难。东北军刚刚经历了恶战,急需补充兵员装备,短时间之内,难以担负起大规模作战的任务。西北军也是一样,西征刚结束不久,部队还在休整,而宁夏都护府刚刚组建完成,部队的战斗力还没有上去,同样不可能出战。
    送走蒙古使节和也速该之后。王钰召集文武要员,商议对策。这一次,大臣们的意见出奇的一致,极力反对此时出兵作战,大宋应该积蓄力量,不战则已,一战就要定乾坤。王钰对这种意见持肯定态度。可西辽蒙古方面一催再催,总得有个说法才是。
    “启禀王上,汝阳王童贯求见。”王钰在屋檐下面站了足足半个时辰,让凛冽的寒风吹醒他的头脑,思考着国家地走势。
    童贯?自己这位岳父,自从被削了兵权之后。作了一个闲官,名义上是朝廷首相。其实也没有什么具体负责的事务。他时常称病不上朝,在家中读书饮酒,闭门谢客,倒也乐得清闲。很久没有见过他了,现在突然来访,总不会是来拉家常的吧?
    “请岳父大人进来。”王钰忙说道,下人还没有走,他又改口了:“算了,我亲自去迎接。”童贯在西北的时候。虽然想要王钰的性命,可被削去兵权后,似乎沉寂下来,在去去朝廷危急之时,他散尽家财,帮了王钰一把。这件事情,让王钰铭记在心。
    靖王府大门外,童贯青衣纱帽,打扮得像个寻常百姓,也没有穿官服。一眼看去,谁能想像这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太监封王掌兵的人?
    “岳父大人。”王钰刚走下台阶。就躬身拜了下去。受事为君臣,居家为翁婿,在王钰生活的那个时候,也称岳父为爸爸,这就是说,岳父也和父亲一样。
    童贯似乎没有料到王钰会对他行大礼,几乎是在同时,伸出手去,一把搀住:“王上,折煞老臣了,快快请起。”
    王钰执住岳父的手,两人相顾无言,一阵对视之后,同时笑了起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将他迎入正厅,王钰执意请他上座。
    “爹!”闻讯而来的童素颜惊喜的叫道。自从西征回来之后,父亲和丈夫地关系一直不太明朗,西北兵变,王钰虽然没有对童素颜细说,但她多少从耶律南仙口中得到一些消息,一直都在担心,今日父亲亲自到王府,这可是个好兆头。
    一见童素颜,童贯慌忙起身拜道:“臣童贯,见过娘娘。”父亲拜女儿,这是有原因的,由福王赵建议,两宫皇太后下旨,尊相父摄政王为王上,他的正妻,从今以后则有别于其他王妃,也称娘娘,地位与帝王的嫔妃相同。王家如今的地位,已然同皇室没有区别。
    听到父亲拜自己,童素颜一时不知所措,肃立在童贯身边的王钰笑道:“岳父大人见外了,这是在家里,您是长辈,理应我们拜你才是。”
    “是啊,爹,您今天怎么来了?”童素颜连忙说道。
    “哦,在府中呆得久了,百无聊赖,所以来看看你。”童贯望着女儿,满脸慈祥的笑道。这普普通通地一句话,听得童素颜立马掉下了眼泪。王钰知道,她这是为老父伤心,童贯一生除了她之外,再无子女,唯一的义子童师闵,也让自己给杀了。
    想到此处,王钰心中也不是个滋味,在政治斗争中,亲情,总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抬起头来,打量着岳父,不到一年,他苍老多了。头发已经全白,脸上的皱纹已经遮盖住他今日的威严。
    心中一阵酸楚,想起当年自己穿越到汴京,若不是童贯一路提携,甚至冒着与蔡京一党翻脸的危险,自己焉有今日?
    “岳父,您坐。”伸出手去,
    童贯,王钰小声说道。
    “好好好,我坐,我坐,女儿,别哭。”童贯地眼泪也湿润了,女儿的眼泪击碎了老父地心。细想一下,这又是何苦来着,争了一辈子,百年之后,仍旧不过是一捧黄土。
    “素颜,过来。”王钰叫道,童素颜顺从的站到了丈夫的身边。夫妻二人面对着童贯,行跪拜大礼。童贯身子一颤,瞬时老泪纵横,望着面前恭恭敬敬跪拜在地的女儿女婿,一声长叹,感慨万千。
    “好了好了,一家人团聚,这本该高兴才是……”童贯强颜欢笑,伸手搀扶起女婿。
    “吩咐下去,准备酒宴。把那四川的沱酒取出一坛,本王要与岳父大人把酒言欢。”王钰起身后,对妻子说道,童素颜满心欢喜,丈夫今天的态度,显然已经忘记了仇恨,家和万事兴啊。
    童素颜一走。童贯恢复了平常神态,与王钰分坐左右后,直接表明了来意:“王上。”
    “岳父,本王还是喜欢听您叫我名字。”王钰轻笑道。
    童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说道:“小宝啊。岳父今天来,是有件事情想问你。可又害怕你会多心。”
    这时,下人奉上茶水,翁婿二人品过茶后,王钰说道:“岳父说哪里话,你我是一家人,有什么多心不多心地?”
    “这就好,我听说,蒙古人,契丹人。都在催你进兵?”童贯虽然是个闲官,可在朝中余威仍在,他又是摄政王的岳父,满朝文武,谁敢不敬他三分?所以,这些朝政机密,他还是知道一些。
    王钰没有隐瞒,坦诚的说道:“不错,小婿也正在为这件事情发愁,愿岳父教我。”
    摇了摇头。童贯自嘲地笑道:“教倒不敢当,只是有些意见。不吐不快,算是臣对王上的进谏吧。我认为,近五年来,国家一直连年征战,北到幽云,南到广西,都有战事。战绩虽然卓著,但是国家的底子也给掏空了,这就是去年朝廷财政危机的根源。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方才用之。战争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童贯这话,隐隐约约在批评王钰有穷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