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极品御用闲人 >

第281部分

极品御用闲人-第281部分

小说: 极品御用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闯宫求见的。
    耶律南仙颇为失望,盯了沈拓一眼,嘴里嘀咕道:“以前作摄政王地时候也就罢了,现在陛下贵为天子,怎么还允许这些大臣们胡来?”她所指的胡来,就是王钰作摄政王时定下的一条规矩,朝廷大臣,如果有紧急公务,不管何时登门,他一定接见。即便现在登了帝位,这规矩仍旧没有改变。
    王钰转身握了握她地手,笑道:“朕去去就来,你先睡吧。”
    耶律南仙知道他这是假话,这一去,恐怕少不得跟大臣们议上一两个时
    议完,这位皇帝陛下肯定会发现,咦,怎么再过一会朝时间了?于是这一晚就白瞎了。
    “陛下。”见皇帝驾到。韩世忠,刘三石起身施礼。
    “行了,坐吧。”王钰疾步跨上宝座,转身就问道:“说吧。是不是蒙古人又闹事了?”
    韩刘两位对视一眼,先前皇帝未到,他二人便私下说。圣上一听到我们两位求见,一定会猜到是什么事情,果不其然。一切都逃不过圣上的眼睛。
    “陛下,这事……”韩世忠脸色不太好看,这位大宋西北军出身的名将虽然离开疆场,供职中央多年,但雄心未灭,这件事情实在让他心里窝火。真恨不能亲提一支虎狼之师,扫平大漠,纵横草原。为皇帝剿灭蛮夷。
    “看出来了,能让韩爱卿这副神情,事情小不了。说说看,试试能不能让朕也上火一回。”王钰轻笑道。他其实早前猜测,自己改朝换代。坐了中原江山,蒙古人一定会做出反应的。
    “陛下。上月十三,蒙古军队乘我朝召集四方诸夷首领进京的机会,兵出草原。袭击了我平县,三台,齐水三县。”韩世忠禀报道。
    “这三个县都在原西夏边境吧?那里不是羌人聚居地么?”王钰插话问道。羌族有两大聚居地点,一个在延安府治下,另一个就在这三县附近。羌人素来与汉族交好,互相通商,通婚,甚至有羌人担任大燕朝廷地官职。北伐名将冯擒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回陛下,正是。蒙古军队突袭了羌人部落,杀死杀伤羌族百姓三千余人,掳走妇人七八百,牲畜万余头,焚烧村落二十余处……”韩臣忠说到这里,小心翼翼的打量着王钰的反应。
    王钰眉头紧锁:“接着说,朕还忍得住。”
    “遵旨,羌族大首领眼下正在北京城内。但他地儿子留守,因率领羌民英勇反击,却因寡不敌从,兵败被俘。蒙古人逼他宣布脱离大宋,向蒙古大汗忽图刺起誓效忠,遭到他的拒绝。蒙古人遂将其斩首示众,并将其头骨剥离,做成了酒器。并且还说……”韩臣忠欲言又止,因为他看到皇帝的脸色越来越阴沉。
    刘三石本来听得正专心,突然感觉到韩尚书碰了碰自己,遂接过话头:“并且还对羌民说,等他们地大首领回来,转告他。这次杀他的儿子,如果再与大宋为盟,下次就要猎取他的人头,将羌民斩尽杀绝。”
    “我……”王钰猛然起身,脱口而出就想来一句他年少时经常说地国骂。两位大臣一见,慌忙起身,跪拜于地,触怒天颜,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好半晌,见上方没有反应,两位大臣仍旧不敢起身,良久,听皇帝说道:“朕知道了,两位爱卿回去歇息吧。这事压一压,不要对外放出消息。”
    看着两位大臣出了御书房,王钰突然狠狠捶了一下龙案。娘的,这帮***找死!
    可气归气,蒙古人挑这个时候动手,而且不针对汉人,偏偏拿少数民族开刀,恐怕就是为了回应大燕召集四方诸夷的领袖会商一事。如此一来,西北,东北的各少数民族,心里不免惧怕,会不会对中央朝廷失去信心?
    动了羌族,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党项,女真,契丹等民族都与蒙古人为邻,如果引发连锁反应,后果极为严重。忽图刺这是在向大燕挑衅,逼大燕动手。看来,蒙古人也知道中原在积蓄力量,要发动对他们的雷霆一击,于是不等中原准备完成,就抢着先发制人。目的,就是要逼燕军在没有准备停当地情况下出手。
    他们如果是针对汉人,反而好办些。可偏偏挑中了少数民族,如此一来,你打也得打,不打也得打。原因很明显,通俗点说,中原要作龙头大哥,你如果连你的兄弟也保护不了,人家凭什么追随你,效忠你?
    揉了揉太阳穴,王钰起身离开龙椅,走向了旁边的大燕疆域图。云南,西夏,金国都已平定,大燕的领土在原宋朝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地拓展。除了吐蕃,西辽,也就是日后的西藏和新疆以外,雄鸡版图已经形成。
    现在蒙古人就盘踞在后世地外蒙古地区,占据着一马平川的优势,要往南打,骑兵部队四五天就可以冲到北京。王钰原来设想,五到十年的发展准备阶段,经历了改朝换代,国内稳定之后,军事,经济各方面地准备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到时候,几路大军一起进入草原,踏着祖先们驱逐匈奴的足迹,将蒙古人彻底打垮,解除北方边患。可现在看来,蒙古人不给他这个机会啊。
    “沈拓,传朕口谕,明日召羌人首领入宫面圣。”
第二百八十四碗 提前到来的蒙古大决战
    人报丧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哪怕你是至高无上的皇是人,也有人情世故,别人为了追随你,连儿子的人头都搭进去了,你该怎么开这个口?
    可王钰终究还是开口了,就在收到消息的第二天,他紧急召见了羌族大首领,以沉痛的心情告知了他儿子的死讯,并代表国家表示慰问和哀悼。这些场面话当然不能抚平老首领的丧子之痛,但又不得不说。
    出乎意料的是,大首领虽则悲痛万分,但还是表示汉羌一家,唇齿相依,他永不反叛,将继续效忠大燕帝国,效忠皇帝。正当王钰为他的深明大义而感到欣慰之时,这位刚刚失去儿子的老人家恳请王钰,替他报仇。
    这件事情,放在任何一个作父母的身上,都是合情合理的。羌人同样是大燕国的子民,中华的一分子,大燕也的确应该替他出这个头,报这个仇。可问题是,政治上的准备正在进行,军事上的准备还没有完成,没有十成把握的事情,怎么干?
    王钰不得不虚以委蛇,一面安抚他的情绪,一面摸棱两可,但就是不直接答应这件事情。老人家见皇帝这般上心,认为报仇雪恨指日可待,千恩万谢的出了宫去。
    兴武二年六月,王钰给镇守河北的大将军林冲发去了上谕,询问他对蒙作战的意见。林冲的上奏倒是很干脆,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军队的组建。最高宗旨便是守土安民,勤王保国。如今敌人践踏我国土,杀害我同胞,军队应该奋起反击。
    不过大将军似乎也察觉到。向来乾纲独断的皇帝向他询问意见,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于是也综述了一下人如今的难处。比如灭金之战,损失较大。如今还没有完全恢复。军费开支庞大,国家财政支付有困难等等。
    最后,来了一句总结:一切伏请陛下圣裁。
    韩毅身具朝服。快步走到台阶,对在外面守候的沈拓拱手道:“公公,陛下可在御书房?”
    “王爷,陛下先前还问来着,若大司马来了,就请直接进去。”沈拓对这位当年驰骋疆场,书写传奇,而且是唯一一位因军功而封王地名将表示了十分的尊敬。
    谢过沈拓。韩毅略整衣冠,即踏入门去。龙案之后,皇帝正埋头批阅奏章,头也没抬就问道:“大司马来了?”
    “臣韩毅,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韩毅为人向来谨慎持重。这些年离开了军队,在京城赋闲。也就越发的小心了。古人说的好,伴君如伴虎。
    “行了,你们再叫。朕也活不到一万岁,坐吧。”王钰将批好地奏章叠在一起,在桌上顿了顿。而后又端起茶杯,大大的喝了一口。
    “朕今日召你入宫,有件事情想咨询一下你的意思。”王钰轻咳两声。
    “请陛下明示。”韩毅顿首道。
    “哦,你先看看这个吧。”王钰在龙案上取过一件东西,让沈拓转交到韩毅";qzone";中称,蒙古骑兵突袭了甘宁地区,主要针对少数民族,杀人抢劫,造成极大的损失。
    但蒙古骑兵的机动性极强,来也快,去也快,当西北军赶到地时候,只看到血淋淋的残存村落。再加上没有朝廷的明令,军队也不敢越境作战,于是上奏皇帝,请示处置办法。
    韩毅是军人出身,跟契丹人,女真人都打过仗。这些夷族,虽然勇悍尚武,战斗力强,但对于大燕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难以致命。因为这三族,多多少少都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其政治,文化都有中华的影子。
    可蒙古人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说得难听点,就是还没有开化,还没有完成从野蛮步入文明这个人类的过程。你可以尽量的嘲笑他地落后与愚昧,可你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人,最具杀伤力,对中原威胁最大,因为这是一个真正的游牧民族。
    不管是西夏,大辽,大金,都有固定的统治区域,建设有城镇,居有定所。可蒙古人不同,辽阔的草原就是他们地家,他们寻找水草丰盛之地放牧牛羊,饲养战马。男人生来为作战,女人则负责生产。燕军如此与蒙古开战,就好比当年汉军驱赶匈奴,必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大漠上,与敌展开追逐周旋。汉人有句俗话,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不管是中原,还是西夏,辽国,金国,你都有城市。你地经济文化成果都集中在这里。你人可以跑,城市跑不了吧?可这句话对蒙古人不适用,他们居无定所。
    “大司马当年率军首开北伐之先河,取得辉煌战绩,是军中名将,威震四海。也与蒙古人打过交道,是对蒙主战派的首席代表。说说看吧,有什么想法?”王钰笑问道。
    韩毅马上意识到,圣上正在为该不该和蒙古开战而苦恼。按实际情况,大燕目前的确是不适合再启战端。毕竟刚刚打完了金国,国力损耗较大,再加上新帝即位,改朝换代,人心浮动。正应该与民休养,稳定国内局势,大力发展经济。这个时候打仗,不合时宜。
    但这场战争不可避免,迟早是要打地。迟打不如晚打,我们是没有准备好,可
    准备好了么?如果再拖下去,蒙古只会越来越强大,经是草原上的霸主。就在皇城以北,几天之内,他们的军队就可以冲到北京城下。
    “陛下,请恕臣直言。臣自离开军中,许久不曾关注边关状况。如此重大的事情,还请陛下圣裁,臣不敢妄议。”韩毅思之再三,决定还是不说的好。言多必失,自己本来就是朝中特殊人物。也幸好是遇到了眼前这个明主。如果换了别人,自己的人头恐怕都不保了。
    王钰一眼就看穿他的心事,韩毅这个人,经历了这么多风浪。现在也学会明哲保身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韩爱卿是久经战阵之人,说你是燕军第一名将也不为过。岳飞等辈虽然近来锋芒毕露。不过是你的后辈而已。像爱卿这样地人,虽然离开了战场,但恐怕作梦也是金戈铁马。大漠黄沙吧?”王钰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问道。
    韩毅闻言沉默,作为军人,战场是他为之魂牵梦萦的地方。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提三尺宝剑,披坚执锐,为国家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这才不枉来世间走一遭。可现实与理想。就是有差距的。
    “陛下,臣,臣能不能斗胆问一句,圣意如何?”好半晌,韩毅才开口问道。
    王钰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朕问你地意见,你却反过来问朕。若是朕已有对策。又何必询问大臣?你有自己的主张,却又不敢说出来,怕不合朕的心意。”
    韩毅慌忙起身告罪道:“臣有罪。”
    王钰脸上闪过一丝落寞地神情。忽然笑道:“其实朕倒是能理解你,伴君如伴虎,万一揣摩不对皇帝的心意,说错了话,表错了态,就有可能万劫不复,对吗?”
    他这话,本来是有感而发,毕竟他当初也是作过人家的臣子。可听在韩毅耳朵里,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了,衣摆一掀,跪倒在地:“臣罪该万死。”
    高处不胜寒,王钰此时还真有打一个冷战地感觉。“罢了,朕恕你无罪。说吧,把你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坦白的说,打与不打,朕心里也还没有底。”
    韩毅一阵沉默,良久,方才下定决心,冒死进谏:“陛下,蒙古位于我国北面,占据一马平川的优势,在群雄毕灭之后,已然成为我国最大的威胁。蒙古不平定,国家就要一直处在军事威胁之中。况且,蒙古人挥师南下,饮马长江之心,恐怕不是一年两年了。再加上,蒙古人或许也知道,中原是不会允许一个拥兵十万的强权存在。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恐怕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挑在这个时候向大燕发动挑衅。意图就是要在我们没有准备完成之前,逼我们动手。陛下,此刻,四方诸夷,海外藩国的代表都在北京。蒙古人挑与汉人最亲近的羌人下手,用意再明显不过了。所以,臣认为,这场仗,晚打不如早打,长痛不如短痛,不要等蒙古再进一步坐大。”
    王钰听罢,半晌无言。军人就是军人,直来直去。林冲如此,韩毅也是如此。
    自己下了上谕询问林冲地意见,本来是想,借大将军之口,说出军队的难处。这样一来,方方面面也好推脱,可林冲没有领会自己的意思,完全会错了意。
    不过,韩毅的话也自有他的道理在。自己原本计划,一个五到十年地发展时期,准备完成之后,再与蒙古展开决战。但却忽略了一个问题,中原是老树发新芽,要重新焕发生机,而蒙古却是青青小苗,茁壮成长。你在强大的同时,人家也没有闲着。五到十年后,大燕准备完成了,蒙古也更加强大了。
    自己说过,不把这个问题留给子孙后代。其实说白了,就是不留给将来地后继之君,自己的儿子。该打的仗替他打完,将来让他作一个守成之君。就好像唐太宗一样,把国家地底子给子孙打好,到了唐玄宗时,便有了开元盛世。
    随后一些日子,王钰始终在考虑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