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小寒资料集 >

第2部分

小寒资料集-第2部分

小说: 小寒资料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1991年以来,国内外道友游客接踵而至,今天的天师府已成为弘扬我国道教文化,促进海内外友好往来和学术交流理想之处。
声溪河、仙水岩
“一条涧水流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这是宋人白玉蟾对芦溪河风光的真实写照。龙虎山景区,以秀美迷人的芦溪河为中心,“一线五点”。即芦溪河水上游览线和上清宫、龙虎山、仙水岩、排衙石、马祖岩五大景点。
芦溪河因两岸长满芦苇,深秋芦花雪白一片得名。河水深处泓遂莫测;水浅处可见游鱼;水鲺处,船筏如箭离弦;水滞处,河面平滑如镜。可谓:水从天上来,芦溪仙镜流,船筏直落画图间,飘飘逸逸,逍遥自在。难怪宋文学家晁朴之在游完龙虎山后写下“行尽江南最远山,却寻千越上溪滩”的名句。
龙虎山风景精华多在芦溪河中段——仙岩景点区。仙岩分“旱仙岩”、“水仙岩”两部分,距龙虎山西5公里,还有“神仙洞府”、“人间仙境”之誉。
旱仙岩之奇在岩洞,洞穴垒垒,散落于高崖绝壁千尺云崖之上,猿猴不可攀,人迹不能至。自古以来被视为神仙居所,夙号“仙人城”,最著名的为二十四岩,不仅位置险要,洞口造型也十分奇特,有的砌以土堆,有的装有门窗,有的散放陶器,有的安放棺木等。明朝文人徐学漠乘一小舟至仙岩观二十四岩后,根据洞穴形状,置放物品不同,分别命名为:仙仓岩、仙棺岩、仙犬岩、仙羊岩、仙船岩、仙棋岩
在二十四岩南侧,有座奇异岩洞,洞口呈喇叭状,里面建庵。游人从西北的仙蚌石、仙鼠石侧盘旋攀附,踏584级台阶,径三道山门,环行300米,至绝壁无路的庵堂。观音菩萨的莲花宝座在庵堂中央。庵堂后山有龙化池、清水塘、浊水塘。传说是蛟龙为报答庵主的救命之恩,就地滚成,解决了山上饮用水源。此水天旱不涸,雨涝不溢,清浊分明,来不见源头,去不见流向,堪称山中奇观。
登上宫楼龙虎山十里翠屏,一览无遗。正如明成化年临川才子胡紫高游旱仙岩写道:“千尽云崖上,仙城白莲开,徘徊临绝顶,好景胜蓬莱。”
水仙岩是芦溪河两岸水中之奇峰怪石组成的景观。山水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芦溪河中南北两公里长的水面上遍布着奇石,形成各种维妙维肖人、花、兽、狗。观后让人拍手叫绝、惊叹神奇!
这些奇峰怪石被称为芦溪仙水岩十大景点(十不得),有敲不得的“石鼓峰”,坐不得的“道场岩”,披不得的“云锦石”,扯不得的“卷积石”,用不得的“丹勺岩”,吃不得的“仙桃”,采不得的“莲花”,梳不得的“玉梳”,走不得“尼姑背”。更有两边巨峰相逼酷似女性生殖器的“仙女现花岩”。
水仙岩脚有座异庙叫“飞云阁”。阁高七层,石壁上修一栈道通庙。阁壁留下许多名人的石刻:“鹤为留影”、“神仙可栖”、“仙踪漂渺”、“仙岩环翠”。最显目者为明朝更言所刻2米见方的四个大字“玉壁凌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也留下名篇佳句。如此神奇仙境,此番道游神游,河须渡海寻瑶岛!
仙水岩、悬棺
“昔人骑鹤上天去,不向人间有蜕蝉;千载玉棺飞不动,空江斜月照寒烟”这是唐代诗人游仙水岩看到崖墓悬棺后留下的诗句。
仙水岩临水的高崖绝壁上垒垒洞穴里,散布着数百座距今2600多年的崖墓柞。岩洞大小不一,里面陈放古棺,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和联洞群葬。最多洞内有10具棺木,安放着一个大家族几代人。现已清理崖墓18座,发掘棺木39具,完整人骨架16具,各种陶器、青瓷器、丝麻织品、乐器、木竹器等随葬文物200余件,有些是稀世珍品。
经考古工作者的科学发掘和鉴定,这些墓葬都是战国早期的墓葬。悬棺的主人是什么民族?又是如何放进去的?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绝壁墓葬?令游人惊叹不已,思索无穷。仙水岩的悬棺奇迹吸引着国内外考古工作者浓厚的兴趣,已成为中国民族学、民俗学、文物考古学的科研基地。
龙虎山冬天不很冷,夏天很凉快,所以四季都适合旅游。
上清宫、天师府
龙虎山上清宫汉天师府,是历代大师的生活起居之所。位于龙虎山景区上清镇中央。北靠西华山,门临沪溪河,面对琵琶山,依山带水,气势雄伟。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辉宏,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全部雕花镂刻,米红细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气(被历史上门许多皇帝赐号“宰相家”、“天真人府”,尊为道教祖庭。
上清宫,始建于东汉,为祖天师张道陵修道之所。主要建筑有府门(头门)、仪门、二门、私第、家庙、万法宗坛、真武殿、玄坛殿。灵宫殿、知教厅、赞教厅、法得局、提举署、书院、花园、占花塘等,计房屋220余间,占地400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呈“八卦”形,重檐丹槛,彤壁朱扉,显示出道教宫观建筑的独特风格。私第建筑尤为豪华,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是一处王府式样的建筑,也是我国现有封建王朝的“大府第”之一,其地位、其名望、其壮观,俨然是“龙虎山中宰相家”。院内豫樟成林,古树参天,绿树红墙,交相辉映,还有宫内伏魔殿的镇妖井,就是施耐庵生花妙笔下“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出处。还有古钟、古碑等众多文物,尤其那千年罗汉松、青翠欲滴,世所罕见,堪称“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
从1991年以来,国内外道友游客接踵而至,今天的天师府已成为弘扬我国道教文化,促进海内外友好往来和学术交流理想之处。
声溪河、仙水岩
“一条涧水流璃合,万叠云山紫翠堆”,这是宋人白玉蟾对芦溪河风光的真实写照。龙虎山景区,以秀美迷人的芦溪河为中心,“一线五点”。即芦溪河水上游览线和上清宫、龙虎山、仙水岩、排衙石、马祖岩五大景点。
芦溪河因两岸长满芦苇,深秋芦花雪白一片得名。河水深处泓遂莫测;水浅处可见游鱼;水鲺处,船筏如箭离弦;水滞处,河面平滑如镜。可谓:水从天上来,芦溪仙镜流,船筏直落画图间,飘飘逸逸,逍遥自在。难怪宋文学家晁朴之在游完龙虎山后写下“行尽江南最远山,却寻千越上溪滩”的名句。
龙虎山风景精华多在芦溪河中段——仙岩景点区。仙岩分“旱仙岩”、“水仙岩”两部分,距龙虎山西5公里,还有“神仙洞府”、“人间仙境”之誉。
旱仙岩之奇在岩洞,洞穴垒垒,散落于高崖绝壁千尺云崖之上,猿猴不可攀,人迹不能至。自古以来被视为神仙居所,夙号“仙人城”,最著名的为二十四岩,不仅位置险要,洞口造型也十分奇特,有的砌以土堆,有的装有门窗,有的散放陶器,有的安放棺木等。明朝文人徐学漠乘一小舟至仙岩观二十四岩后,根据洞穴形状,置放物品不同,分别命名为:仙仓岩、仙棺岩、仙犬岩、仙羊岩、仙船岩、仙棋岩
在二十四岩南侧,有座奇异岩洞,洞口呈喇叭状,里面建庵。游人从西北的仙蚌石、仙鼠石侧盘旋攀附,踏584级台阶,径三道山门,环行300米,至绝壁无路的庵堂。观音菩萨的莲花宝座在庵堂中央。庵堂后山有龙化池、清水塘、浊水塘。传说是蛟龙为报答庵主的救命之恩,就地滚成,解决了山上饮用水源。此水天旱不涸,雨涝不溢,清浊分明,来不见源头,去不见流向,堪称山中奇观。
登上宫楼龙虎山十里翠屏,一览无遗。正如明成化年临川才子胡紫高游旱仙岩写道:“千尽云崖上,仙城白莲开,徘徊临绝顶,好景胜蓬莱。”
水仙岩是芦溪河两岸水中之奇峰怪石组成的景观。山水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芦溪河中南北两公里长的水面上遍布着奇石,形成各种维妙维肖人、花、兽、狗。观后让人拍手叫绝、惊叹神奇!
这些奇峰怪石被称为芦溪仙水岩十大景点(十不得),有敲不得的“石鼓峰”,坐不得的“道场岩”,披不得的“云锦石”,扯不得的“卷积石”,用不得的“丹勺岩”,吃不得的“仙桃”,采不得的“莲花”,梳不得的“玉梳”,走不得“尼姑背”。更有两边巨峰相逼酷似女性生殖器的“仙女现花岩”。
水仙岩脚有座异庙叫“飞云阁”。阁高七层,石壁上修一栈道通庙。阁壁留下许多名人的石刻:“鹤为留影”、“神仙可栖”、“仙踪漂渺”、“仙岩环翠”。最显目者为明朝更言所刻2米见方的四个大字“玉壁凌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也留下名篇佳句。如此神奇仙境,此番道游神游,河须渡海寻瑶岛!
仙水岩、悬棺
“昔人骑鹤上天去,不向人间有蜕蝉;千载玉棺飞不动,空江斜月照寒烟”这是唐代诗人游仙水岩看到崖墓悬棺后留下的诗句。
仙水岩临水的高崖绝壁上垒垒洞穴里,散布着数百座距今2600多年的崖墓柞。岩洞大小不一,里面陈放古棺,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和联洞群葬。最多洞内有10具棺木,安放着一个大家族几代人。现已清理崖墓18座,发掘棺木39具,完整人骨架16具,各种陶器、青瓷器、丝麻织品、乐器、木竹器等随葬文物200余件,有些是稀世珍品。
经考古工作者的科学发掘和鉴定,这些墓葬都是战国早期的墓葬。悬棺的主人是什么民族?又是如何放进去的?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绝壁墓葬?令游人惊叹不已,思索无穷。仙水岩的悬棺奇迹吸引着国内外考古工作者浓厚的兴趣,已成为中国民族学、民俗学、文物考古学的科研基地。
道袍
得罗又名道袍,这种道服的特点是:交领、宽袖,自掖下开气,内带衬摆。得罗袖宽有几种不同尺寸,目前常见的是一尺八、二尺四;但北京东岳庙老道长有云三尺六者,可以说,这种三尺六的袖宽是为大个子道人准备的。另:如果根据这个数列分析,应当还有三尺这个规制:0。6尺作为差而递进的。另外根据古画上的表示,三尺这个袖宽也是存在的。此外,得罗的袖长亦为随身或回肘。可以看出,道服的袖宽可以为。
上清芙蓉冠
冠,为贵人所用。巾为士庶人所用。在道门内,冠为正式场合所用,平日则用巾。
上清芙蓉冠,又名莲花冠,乃道冠等级最高者。惟有高功法师行科时方用。
名道士施肩吾
施肩吾,字希圣。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九江(一说湓浦,今江西九江一带)人。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
其活动时代约当10世纪下半叶至11世纪上半叶的北宋初中期。元和十年登第,隐洪州之西山,为诗奇丽。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幼女词》和《诮山中叟》,前者写一六岁幼女,“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学别人的样子在堂前拜月乞巧),真是不知巧拙,让人又怜又爱;后者描写一山中老翁,八十多岁了还“伛偻带嗽”地“向岩前种松子”,真是老有所为、令人起敬啊!此诗描摹生动细致,虽题为讥诮,实是赞奖。另外《古别离二首》和《壮士行》等诗亦都是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动人心魄的佳作。有《西山集》十卷,今编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四百九十四)。著作有《钟吕传道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钟吕传道记》)三卷、《西山群仙会真记》五卷、《华阳真人秘诀》一卷、《三住铭》一卷和《座右铭》等。此外,《直斋书录解题》又有《真仙传道集》三卷,不著撰者,而《宋史·;艺文志》题施肩吾撰,作二卷;又传钟吕金丹道重要典籍《灵宝毕法》。
青羊宫
青羊宫灵祖殿
山门内灵祖殿,重建于光绪年间,占地四百五十平方米。殿宇为楼底式结构,各种雕刻图案,细致美观。殿宽二十七米,深十五米,高二十米。现重修葺,与山门合为一体。楼上供奉的“先天首将王天君”像,全称为“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亦称“玉枢火府天将”。相传为北宋时人,姓王名善,曾师蜀人萨守坚受符法,为林灵素再传弟子,卒后由玉皇封为“先天主将”,主管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成为道教的护法主将。
青羊宫山门
青羊宫主体建筑,规模宏大,建造奇特,富于变化。
原山建于明代,占地六百平方米,山门西侧为八字墙,长二十米、高四米。墙顶盖琉璃瓦,边上是花瓣为白色,中心为红色的琉璃荷花。右边塑有土地神、青龙像各一尊。还有明代正德十二年冬立的皇恩九龙碑一座。右边塑有白虎像一尊。还有七星桩,上刻有道教秘传天书云篆,根据中天北斗布局,称为北斗七星桩。龙凤桩,大石狮一对,龙王井一口等。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
现新建山门庄严宏伟,重叠飞檐。龙、虎吉祥动物雕饰镶嵌在飞檐壁柱上,雕刻细致、造形典雅。殿顶塑有两条游龙正戏抢灵珠,生动活脱,煞是宏丽,展示了东方文明的古老与活力。
金字横匾“青羊宫”高悬在山门正上方。此匾为清乾隆年间成都华阳县令安洪德的墨迹,笔力遒劲,为青羊宫一大文物。
青羊宫玉皇殿
玉皇殿,原殿为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年…1850年)建造,后因危楼拆除。现新殿建于1995年,楼底结构,殿内楼上供奉玉皇大帝,楼下前供奉三官大帝,后供奉紫微大帝和真武大帝像。
青羊宫紫金台
紫金台居青羊宫轴线正中上方,降生台、说法台分别于左右两侧,平面布避呈三角鼎立之势,正应天上“三台星”之局。同时也形成了青羊宫整个建筑群的有力压轴。
天師宗譜(残)
第一代天师
張道陵
字漢輔,本名張陵,得道後稱張道陵,枺鼭h配國封邑(今江蘇封縣)人。道書載:為西漢留文成侯張良第九代孫,父大順封“桐柏真人”,母劉氏夢神人以蘅薇草授之,感而有娠。漢建武十年(34年)正月十五日晚生於呉之天目山,年及冠,身長九尺二吋,龐眉廣颡,目有三角,美髭髥,垂手過膝,龍踞虎步,望之儼然。七歲讀老子(道德)二篇,即了其義。又曾為太學生,通曉天文、地理、五經、諸子、讖緯圖書,從學者千餘人。天目山南三十里、西北八十里皆有講誦之堂,臨安神仙觀、余杭通仙觀即其地也。後自浙逾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