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小寒资料集 >

第708部分

小寒资料集-第708部分

小说: 小寒资料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组合指法,即用两个以上单指指法配合拨弦的方法。在组合指法中还可以分为撮类指法、摇类指法和其他组合指法。
传统演奏方法要求右手拨弦的手形是“名指扎桩四指悬”扎桩即无名指固扎在前岳山内外,跟着四指的拨弦而移动。有人比作倒垂的花朵,也有人比作鸡抓形。在演奏中一般大指与中指保持五个弦距的宽度,手掌的位置应以保持大指与中指拨弦重心的平衡,掌心在从大指弦距数起的第二、第三弦距之间,手不要过与垂直,以略偏向右侧为宜。
扎桩起着支撑的协助其他四指拨弦的作用。某些“四悬指”的拨弦指法中仍需用无名指的扎桩,以跟弦支撑用力。尤其大指的连续快速拨弦必用无名指的扎桩来支撑,才能用上劲。扎桩也不限与在前岳外进行,根据拨弦音色的需要而常常在前岳山内的弦上跟弦扎桩。随着筝演奏技巧的发展,以很少使用扎桩了。
古筝右手手指的拨弦方法
右手拨弹筝弦,以大指、食指和中指为主,无名指次之,极少用小指。在重视手指的全面训练中,要特别重视大指的拨弦训练。在筝曲,主旋律的拨奏主要靠大指来负担。
大指拨弦用大关节。大关节指的是大指与手掌的根部边接的关节。大指用大关节拨弦容易保持斜下方的触弦角度。这种角度,发音结实,音色较好。另外,应注意保持大指与筝弦过与垂直并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的位置。
食指拨弦用小关节。指的是食指略有弯曲的第一、第二关节,以第二关节的弯曲为主。
触弦时,应避免向上扣弦的拨弦方法,并尽量使用大中二指触弦的音色接过。
中指拨弦用大关节,指的是中指与掌心连接的关节。中指向里拨弦角度与大指大致相同,即斜下方的拨弦。中指与筝弦保持约45度的角度,略向前岳山自然倾斜。
无名指有时在岳山内扎桩,有时拨弹筝弦。拨弦时,一般用小关节,不触弦时,自然放松略有抬起,注意不要碰弦。
从低音至高音的拨弦,要有一个斜线概念。右手拨弦的位置,在高音区距前岳山为3。5公分,在低音区为7。5公分,从最低音弦的拨弦点至最高音弦的拨弦点划一条直线(实际是弧线)。这条斜线就是右手拨弦的基本位置。由于乐曲中音色对比的需要也常变换拨弦点的位置,有时拨弦点在弦的三分之一处或接近前岳山的地方。
筝的演奏技巧十分丰富。学习时应努力通过科学方法掌握这些技巧。合理的触弦角度是发出良好音色的必要条件;松弛而富有恰当暴发力的拨弦是学习各种技巧表现的基本环节。
浅谈儿童古筝教学
一、以琴激趣,点燃孩子们的学琴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伊始,教师总会遇到:学生对古筝充满丁极强好奇心,但缺乏耐心,思想不集中,这时如教师采取——味的强压、批评,其教学效果适得其反,而却应该分析:儿童的心理及生理正处在发展阶段,有时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意志不够坚定,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彻底,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我们应抓住儿童爱玩好动、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事物上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即以音乐基础教育为主体,以兴趣培养为依托来进行古筝教学活动。事实证明,当学生对古筝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学习古筝的积极性就会表现出来,这时学生对学习内容就会有一种自发的注意倾向,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热情。正是这种“热情”鼓舞着孩子们主动且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古筝是一种负担。所以,兴趣和热情是儿童学琴前进的动力,兴趣和热情是相辅相成的。
如:融技巧和乐曲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生第一个音符时,就应避免追求纯机械的手指运动,应注意用美的旋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初学琴时,学生和家长都有一种迫切求成之心,他们都想尽快在琴上弹出小曲来。这时我就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结合练习曲,教会学生演奏几首优美动听的小曲,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如一开始就过多地让学生弹一些纯技术的练习曲,就会使他们感到十分枯燥,产生厌烦情绪,易导致半途而废。因此,在教学的启蒙阶段,应选用一些把技巧性融于旋律优美、形象鲜明、格调清晰、短小精悍的乐曲之中的教材,激发儿童学琴的兴趣和热情。
又如:演奏和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古筝基础教育中,为了让孩子们打下良好正规的专业基础,除了采取不同方式给予孩子们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外还可以在教学中举行一些汇报演出,让孩子们在准备练习中提高演奏水平和竞争意识,在演出中体验成功,享受成功,有了鼓励与表扬,有了成功的感受,孩子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会积极主动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为以后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随着儿童对古筝的兴趣和热情的高涨,我们启蒙教学目的,“为他们步入音乐殿堂打开一条通道”也随之达到。“教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把单纯的教学表演化、生动化,把抽象的定义具体化、形象化,把枯涩的概念优美化,使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教育才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循序渐进,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
古筝的学习,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在当今考级的热潮之中,许多家长都认为不考级是白学了,有的家长攀比的心理特别严重,盲目攀高。如果教师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也急于求成,不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只希望早日让他们弹奏乐曲,对学生提出过高的期望和要求,往往就会扼杀学生原有的兴趣。同时,学生也总希望教师能给予他们较多的肯定和鼓励,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时,自然而然的会产生畏惧、厌学的心理。因此,在初始阶段,作为教师就必须根据儿童年龄小这一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由浅人深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左右手的演奏从保持手的基本手型的顺指法开始,逐渐拓展;在节奏音型的选择、技能技巧的安排、练习曲和乐曲的选择等方面均做到逐渐增加难度,不让儿童有过量的负担。这样的过程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由浅人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水到渠成而扎扎实实地掌握古筝演奏技巧。
三、循循善诱,培养孩子们的乐感与表现力
儿童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他们艺术思维能力普遍比较低。而古筝艺术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是抽象的。但是,每部作品却又是在表现作者的内心感受,有表现欢快的,有表现忧伤的……所以,教师在培养他们乐感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应放在音乐语言上,尽力将无形的东西形象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以达到教学要求。如在学习古曲《渔舟唱晚》时,笔者先把乐曲的意境作了这样的描述:夕阳西下,碧波万顷的湖面上,若干艘渔船上的渔民愉快的劳动情绪,最后通过荡桨归舟于欸乃声中刻画出唱晚的情致。然后再分段讲解此曲的演技处理:开始速度要慢,宜用“慢板”,通过抒情手法,尽量发挥左手颤、滑音的妙用,使之实现优美愉悦的情调;当转入逐渐快速乐段“快板”后,要尽量情绪欢快活泼,层次清楚;尾声:描绘回忆和向往,应力求含蓄深远,有曲终不尽意之感。如此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用心、用情去表演乐曲的内涵,才能进入角色,才能将乐曲的色彩、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通过对作品的旋律、节拍、速度、力度等处理的训练中逐步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对作品的分析鉴定
能力。
四、精益求精,增强孩子们的创造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才能型、创造型的新——代,就要培养他们从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高度发挥想象能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而占筝演奏从乐谱变为生动的音响,其过程本身就是—个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但是,音乐作品有其独特的发挥空间的作用,同一首乐曲对于不同的演奏者,由于各自的知识水平、音乐视角不同,他们的表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和韵味。为此,在乐曲教学过程中,就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要让学生成为复制品。所以,当学生学完中级教程,证实学生的识谱、演奏技能已达到一定的水准,这时就要注重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度的理解和表现能力的培养。每部作品,作者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创作出来的,作者应用了不同的技巧和音乐语言,去体现其内心那一片天空的独特灵感,表现作者创作意图和目的。所以,在学生演奏之前,要大致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去感受作者的触角。而教师应积极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创设易于产生创造性活动的环境,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如在学弹乐曲《秦桑曲》时,乐曲的本意是描写妙龄女子思今远方夫君的激切心情。但儿童没有乐曲本意的体验,怎么办?我就这样设问:你有没有亲人在远方?你思念他吗?你怎样思念他?我的“引导”成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催化剂,学生充发分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表述自己所理解的乐曲的意境和情绪。这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只有教师在古筝教学中遵循音乐学科的特点,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学生在学业上才会有所建树。
艺无止境,法无定则。各种教学方法也不是完全独立的,它们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在特定时期有所突出。但我认为,古筝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占筝艺术本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古筝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自主地感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其实用性和可行性。
古筝演奏的右手技法
古筝的右手技法主要以大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四指的“托、劈、抹、挑、勾、剔、打、摘”八种基本技法为基础,并由这些单音单指技法组合成“花、撮、轮、摇、扫、琶、刮、拍”等多音综合技法。
大指是演奏旋律的主要用指。在基础训练中要重视大指的训练。大指弹奏使用根关节运动,第一关节保持灵活自如,强调指尖意识,即力点在指尖的意念,切忌大指根关节凹陷的指型。
食指、中指、无名指弹奏时要注意指型的自然弯曲,切忌僵直指型,弹奏的运动是以第二关节为主,保持第一关节的独立性,不能软弱无力。
古筝演奏的左手技法
古筝的左手技法主要介绍左手按弦技法,左手按弦是其主要技法之一。左手弹弦技法与右手一样,指法符号左右手相同,技术要求也相同,就不再介绍了。
筝的左手按弦技法大都在筝柱的左侧弦段上进行,并随右手大指弹弦运动而移位。左手按弦技法主要以食指、中指两指的“吟、颤、推、滑、揉、按、点、泛”为基本拄法。又可分成“颤弦”、“滑弦”、“揉弦”、“按弦”四大类别。
颤弦类
右手弹弦后,左手颤动筝弦,以美化余音。颤弦是在基准音高上的轻微上下颤动(基准音高是指筝五声音阶定弦后的弦序音高),这个颤动不改变弦的音高。颤弦分慢颤(吟弦)、颤弦(一般颤弦)、快颤(小颤、大颤)三种。慢颤,颤动的频率较缓,余音悠扬有韵。颤弦,中等频率的颤动,这是基础训练中应重视的基本颤弦。快颤,较快频率的颤动,余音紧张,常表现激动的情绪。
滑弦类
右手弹弦,左手下按筝弦,改变弦的张力,产生滑音的音响。滑弦分上滑音和下滑音两种,又可细分为有时值的上下滑音、装饰性的上下滑音等等。
上滑音是先弹后按,按弦滑至上方弦的音高,上滑时值为本音符时值的一半,上滑后的音高要保持住。
下滑音则是先按后弹,先按弦至上方弦的音高,弹弦后保持一半的时值,再下滑至本音,下滑时值为本音符时值的一半。
其它有时值的上下滑音,装饰性的上下滑音都是在滑音的时值上作不同的变化。
古筝演奏的双手技法
双手技法就是右手左手配合弹奏的技法,常常是“成组指法”、“交替指法”的运用。弹弦次序往往是先右手后左手,—般又常用于快速交替之中,表现活跃、热烈、欢快、强烈的情绪。例如“轮抹”、“轮撮”、“重勾轮抹’等。
双手交替的刮奏常常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或波澜壮阔的情绪,运用时要注意触弦的角度和弹弦速度的不同变化。
双手琶音演奏分解和弦时,两手交替从低音区到高音区,或从高音区到低音区,表现幅度大,有流水般的效果。弹奏时用提弹法,每个手指力求力量均衡。
双手技法除“成组指法’、“交替技法”以外,双于的配合手法是很多的,如一手弹旋律,另一手配伴奏音型或弹和声,或弹副旋律,或奏音响效果等等。双手技法是表现音乐内容的技术手段,随着音乐表现内容的丰富,双手技法将更加多样。
关于古筝学习中的几点建议
当前古筝发展之快,弹筝者之多是空前的。但在这样的环境中,古筝作为音乐的载体还能保留多少纯粹的本色,也是值得我们关注与深思的。
一、现在古筝艺术的发展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地方。演奏者只重视技术和有限的音乐,忽视了自身修养的提高。不懂得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沉积中汲取营养,更不懂得从人类文明和存在的角度看待艺术。学习十几年的演奏,也只是琴匠而已,根本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本身。普及领域里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