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恐怖悬拟电子书 > 死街风筝 作者:宋世明 >

第7部分

死街风筝 作者:宋世明-第7部分

小说: 死街风筝 作者:宋世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洲人来设计明朝客栈?那怎么不叫欧洲客栈啊?卢苇明显在讥讽他。
  哈哈。我看客栈的风格啊,就像一家黑店。医生不怀好意地说。
  宁总,不如改名叫“十字坡”好了。这样更吓人。风筝协会的矮个子插嘴道。他把“宁采臣”当成姓宁的了。
  大树十字坡,插翅飞不过。几个人开始拿孙二娘的黑店取笑胖子。胖子也不恼。
  拐过几个小店面,几株老树扑面而来。绕过树去,竟然是一处静谧的小广场。除了广场中间那块不大的空地外,广场四周高高低低全是树,树的空隙处,摆放着一些石头桌子和凳子。让人意外的是,广场上还堆了几座人工假山,有水从假山穿过,汩汩地响。
  这个地方本来是一片草地,上面堆满了垃圾。后面就是个祠堂。祠堂里早些年据说闹鬼,早就破败了。谁也不喜欢挨着祠堂盖房子,结果祠堂前面这块地就成了垃圾堆了。这几年老街开发,市政就把这块地整了整,搞了个休闲广场。给老头老太下棋跳舞。
  死魂灵兴致勃勃地讲解。
  职业学校的一个女孩恍然大悟似地说:原来是这么回事情啊。一进来我还以为进了墓地了呢。怎么到处都是树林和石头堆啊。
  小径曲折狭窄,十三个人排着队往前走,倒真像去墓地送葬。
  广场上没有几个人,两三个老头散落在几个石凳子上下棋,对来人丝毫不听不问不看。李奔感觉,这些老头好像和他不是活在同一个世界上。他们应该几百年前就在这里下棋了。一直在下,落子无声,保持着同一个姿势。
  越往里走,李奔越感到有一股阴气。
  李奔以前从不相信风水的胡说八道,但是经历的几件事情又让他感觉到,风水这东西,有时候还真说不明白。比如地气,比如鬼魅。
  李奔有个朋友在五台山附近的街面上做小饭店生意。他接手的是人家转让的店面,有朋友就劝别接,据说风水不好。那朋友不信邪,硬是接了,结果开业了大半年,生意亏得一塌糊涂。眼见着马路对面那家小吃店人来人往,自己的店就是门可罗雀。按说价格也不高,手艺也不差,就隔几米的马路,顾客为什么就不进来呢?这位朋友百思不解。
  当初劝他的朋友就告诉他,这个地方的风水早就有人看过了。以马路划线,路南向阳,风水旺。路北背阴,风水背。从地势上看,路南也比路北高出一块,那朋友的店面被压住了地气了。为什么许多银行啊饭店啊都筑那么高的地基啊?而且还在门口堆那么多级的台阶?这是有讲究的。人往高处走的时候,为了保持重心,都是抬头挺胸,甩开两臂,一步一步前进。这种姿势让人有种征服感和威武感。等登上了高处,回头一看,高高在上,更有成就感。往下走就不同了,重心老往后仰,屁股还不由自主地扭动,一副垂死挣扎的样子,当然谁也不想这么难看了。朋友那饭店就倒霉在地势上。归根结蒂,没看好风水。
  李奔听了将信将疑,但从此以后走到了哪里,潜意识里就想看看风水。
  他看出,这一片地块的确有些古怪和阴气。
  广场上的小树林绕成了一个扇形,扇形的中心就指向树林后那座黑乎乎的祠堂。如果从空中俯视,整个构图就是半个坟茔。如果将这个半扇形的另一半用虚线连接上,这个图形就成了一座带墓碑的完整坟墓。只不过,墓碑就是那座祠堂,它正处于坟墓的中心。墓碑立在坟墓的中心,这似乎不太好理解。但是,要是了解到古代墓葬的知识的话,对这样的古怪构图也不难理解。
  古代对坟墓区分得很明白。地上隆起为坟,地下挖坑填平为墓。碑是坟墓的标记。上古时代,人死后都是挖坑埋葬后,再把土填平。只是到了后代,才堆起土来,甚至越堆越大,好多皇帝为自己修建了高山大陵。不过,到了唐代,皇帝们比较聪明,直接在险峻的山上挖洞,以山为陵。也有皇帝不筑坟的,成吉思汗死后,就让后人把自己的墓填平,据说又用了百匹骏马来回奔驰践踏,直到踏成平地。之后再在上面大量种草。数年之后,坟墓青草与茫茫草原连成一体,再也找不到哪里是一代天骄的葬身之地了。传说中,觅其葬身处唯一的方法,就是骑着骆驼,随着它的足迹,找到草木茂盛的地方。当骆驼流泪的时候,那里就是成吉思汗的墓地。因为,当年墓成的时候,杀了许多骆驼祭坟。母骆驼的乳汁就洒在那片草地上,后来的骆驼就能找到它妈妈的气息。
  李奔望着那座爬满青藤的灰砖老房子,寻思它算是碑呢?还是墓呢?他又开始琢磨起他的风水理论来。
  如果是石碑,那么它身后的整片老街都要算是墓地。这当然是个笑话,除非这条街曾经是个死街,乱坟岗。如果是个墓地,按照风水流向,祠堂所在的这条小巷子中间突然被一幢筒子楼给截住了,巷子里有座墓地,只有一头通气,阴气无法导出,岂不是极凶的风水?当年的人肯定不会这么设计。李奔设想,很早以前,这条巷子肯定和那幢筒子楼后面的巷子连在一起。
  李奔扭着头,尽力想看清筒子楼后面的那条街道。胖子好奇地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问:看什么看?有什么好东西?
  李奔说:筒子楼后面是条什么街?
  博物馆路。也是条巷子。胖子顿时没了兴趣。
  咦,风筝!有个女孩高声地叫了起来。李奔回头看去,祠堂上方的天空中,正飘荡着一只紫色的蝴蝶风筝。
  刚才它就一直在那里吗?李奔疑惑起来。

14、风筝
  公交车冲出喧嚣的市区,狂奔着在明孝陵站停下。这群人嘻嘻哈哈说笑着下了车。人人都扛着个漂亮的风筝,风筝五颜六色,形状各异,被明孝陵的山风一吹,绸纸飘来飘去。一些游客远远地看着,脸上充满了羡慕。青山绿水,古都之春,骑着破败的城墙放风筝,怎么说都是件浪漫的事情。要不是一直疑心重重,李奔也不得不承认,参加这种活动的确很享受。他奔奔波波了好几年,怎么就没想过来这里放放风筝呢?其实,要是每个月来这么一两次,也能挤出时间的。
  当男人的心粗糙时,就有一个女人的心是受伤的。
  这难道是卢苇渐渐疏远他的原因吗?
  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异常出现。
  在祠堂旁边的小平房里,这群人左挑右拣,乱成一片。李奔以前还不知道,这里面还有个卖风筝的老头。风筝挂满了平房的门口,门前的草地上,也铺得到处都是。老头戴着老花镜,不时地把散落的风筝拣起来,挂好。
  老头六十岁的样子,头发都白了,一脸的和气,手脚很麻利。看见胖子蹲得直喘气,老头搬了个小凳子,塞到他屁股底下去。
  老头笑眯眯地说:你放风筝,保险得很。再大的风,你也拽得住。
  大家都哈哈笑。胖子也笑,说:你就别寒碜我了。这次送我一只。上次就从你这买的。
  老头频频点头:你随便挑,都很便宜的。
  老头的风筝的确很便宜,李奔随便买了一只,他突然发现,老头这里还卖塑料面具。
  这玩意都是谁来买?
  李奔很感兴趣地问。
  老头看看他,搓搓手说:小孩子好奇,买个戴戴。我这里进得不多,主要是给那边酒吧里代送的。
  酒吧?
  死魂灵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挤了过来。他拉拉李奔说:哥们,不用买了。酒吧里都有。
  李奔有些不舍地放下手中的一只风筝面具。他抬头四处看看,忽然发现,卢苇不在人群里。
  糟糕。怎么会把她盯丢了?
  他飞快地把钱递给老头,拿起一只风筝,拨开身边的人,四下里看去。他的心平静了好些。卢苇正拎着一只燕子风筝,坐在祠堂门口的一块石板上休息。旁边,站着两个人,正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是医生和子不语。医生很健谈,一边聊着风筝的比例,又扯到了人体的黄金分割,偶尔还把话题丢给卢苇。但是看得出来,卢苇和子不语都没有多少兴趣。卢苇有些心不在焉,医生问一句,她啊一声。那个子不语更是不问就不语,似乎是出于礼貌,才回答那么两句。
  李奔看出来了,子不语似乎对聊天没什么热情,对活动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个书呆子,寡言少语,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制住那个夸夸其谈的医生,让他无的放失。
  看见李奔走过来,每一个人都像看到了救星。卢苇和子不语终于可以摆脱那名医生了,医生也终于有了新的谈话对像。
  几位买了风筝了?李奔尽量变着嗓子问。由于担心卢苇听出他的嗓音,他捏得有些过分,声音都破了。
  卢苇点点头,奇怪地看看他。李奔赶忙把目光转向子不语。你好像没过去看看啊?
  子不语喔了一声,瞥了瞥树后那个风筝店。我不喜欢放风筝。他淡淡地说。他转过身去,似乎对祠堂的外观有了兴趣,背着手仰看。专业人士的毛病犯了。李奔知道,这大概是子不语不想聊天的表示了。才三十来岁的人啊,就这么暮气沉沉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
  医生倒是显得很热情地冲过来。哥们,听说你是房产局的?透露一下,这房子买哪边的最有利?
  房产局的?李奔自己都愣了一下,忽然想起来了,他自我介绍时说是做房产买卖的。
  我的意见,房子够住就行,没必要追风啊。大房豪宅,死了后还能背在身上?你看看这老街上的旧居,有几家的主人还在呢?说不定啊,这破败的祠堂几百年前也是座豪宅呢。
  李奔冲着医生发了一通宏论。对付健谈的人,你要表现的比他还健谈!
  医生果然被镇住了。在开往明孝陵的车上,他特意避开了李奔,找几位小姑娘聊天去了。
  离开祠堂巷子的时候,李奔故意漫不经心地问死魂灵:老头的风筝店怎么开在广场里啊?
  死魂灵说:那祠堂旁边的老房子解放前就是老头家里的,后来都给拆没了。
  他不住那里谁住那里?真要按地契算,连广场上的那块地也是他家的呢。
  李奔点点头。时代换了,旧豪绅没落,房子的变迁就是最好的缩影。
  李奔不再感叹,两眼只盯着卢苇的一举一动,一路盯到了明孝陵。
  活动刚刚开始。

15、墓道
  天为帐幕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腿,空把山河一脚穿。
  这首打油诗是朱元璋写的,不讲雅致,但很霸气。此刻,他正伸着腿,和老婆马皇后长眠在明孝陵的地宫里。
  明孝陵坐落于钟山南麓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第二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五月,孝陵殿建成。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病逝,与马皇后合葬于此陵。
  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陵占地长达22。5公里,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孝陵地区成为太平军和清军对峙的重要战场,地面木结构建筑几乎全毁。
  诸司官员下马!
  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赫然立在面前。上面刻着六个楷体大字。刚才还说笑的人群,顿时敛声静气。
  傍晚的明孝陵,游客稀少,石牌坊森然地立在斜阳里,显得突兀、孤寂。
  下马坊即孝陵的入口处,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
  一行人缓缓前行。转向四方城的西北,过霹雳洞上的御河桥是神道,神道的两侧自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十二对石兽:狮、獬豸、驼、像、麒麟、马,每种四只,两蹲两立,共十二对,逶迤绵延达一里多地。之后,神道又折向北,有华表(望柱)一对在前,继而是巨大的石像四对,两武两文,威武雄壮,神态肃穆。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为了防止后人盗墓,曾于同一天从南京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殡,而且车马仪仗完全相同,使人难辨真伪。
  看着这些站了几百年的石头武士,李奔忽发奇想:到了夜晚,这些石头们会不会走下石座,活动起来。那时候,夜幕下的明孝陵里是不是到处都会响起他们笨重的脚步声呢?
  南京几乎每一块土地下,都埋着古人的尸骨。李奔忽然想起了有人说的一句话。
  你们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东西没有?
  死魂灵拍着一个无头的石头神像,神秘地问。
  你说那个石头?对啊,他怎么没有头啊?
  一个女孩子好奇地问。
  死魂灵诡秘地一笑:这里面有个故事。
  传说这个石头武士像是一位很受皇帝宠爱的年轻大臣,因此,在修建孝陵的时候,他的神像也列在了里面。可是,这个武士是个风流种,他英俊健壮,不知道怎么把皇帝的一个女儿给勾引到手了。两人经常在宫中密会,此事被皇帝发觉了,可是又不好张扬,一怒之下,拔剑把他的石像脑袋给砍下来了,结果成了这条甬道上唯一的无头石像。
  啊?是这样啊。女孩子们惊奇地说。
  皇帝的女儿也是人啊!胖子不怀好意地说。
  除了这个石头像,你们还发现什么秘密了吗?
  死魂灵又说。
  还有什么秘密?女鬼?医生夸张地说。
  你们看看脚下的甬道,它一直这么笔直吗?
  大家回头望望,这几里长的甬道果然拐了个大弯。这不符合皇家的规矩。将以前历代帝陵前的笔直神道改成一个弯曲的形状,颇出人意料。
  弯曲的神道自明代以来就众说纷纭,目前最流行的三种说法是,一,朱元璋是农民出生的皇帝,做事随意,包括建自己的陵墓也别出心裁;二,朱元璋要让孙权给他的陵墓看大门,所以避开梅花山孙权墓,使神道变得弯弯曲曲;三,朱元璋尊重自然,顺应山水形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