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13隋书 >

第82部分

13隋书-第82部分

小说: 13隋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诗序义疏》一卷刘瓛等撰,残缺。梁三卷。梁有《毛诗篇次义》一卷,刘瓛撰;《毛诗杂义注》三卷。亡。 
  《毛诗发题序义》一卷梁武帝撰。 
  《毛诗大义》十一卷梁武帝撰。梁有《毛诗十五国风义》二十卷,梁简文撰。 
  《毛诗大义》十三卷 
  《毛诗草木虫鱼疏》二卷乌程令吴郡陆机撰。 
  《毛诗义疏》二十卷舒援撰。 
  《毛诗谊府》三卷后魏安丰王元延明撰。 
  《毛诗义疏》二十八卷萧岿散骑常侍沈重撰。 
  《毛诗义疏》二十卷 
  《毛诗义疏》二十九卷 
  《毛诗义疏》十卷 
  《毛诗义疏》十一卷 
  《毛诗义疏》二十八卷 
  《毛诗述义》四十卷国子助教刘炫撰。 
  《毛诗章句义疏》四十卷鲁世达撰。 
  《毛诗释疑》一卷梁有《毛诗图》三卷,《毛诗孔子经图》十二卷,《毛诗古圣贤图》二卷,亡。 
  《业诗》二十卷宋奉朝请业遵注。 
  右三十九部,四百四十二卷。通计亡书,合七十六部,六百八十三卷。 
  《诗》者,所以导达心灵,歌咏情志者也。故曰:“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上古人淳俗朴,情志未惑。其后君尊于上,臣卑于下,面称为谄,目谏为谤,故诵美讥恶,以讽刺之。初但歌咏而已,后之君子,因被管弦,以存劝戒。夏、殷已上,诗多不存。周氏始自后稷,而公刘克笃前烈,太王肇基王迹,文王光昭前绪,武王克平殷乱,成王、周公化至太平,诵美盛德,踵武相继。幽、厉板荡,怨刺并兴。其后王泽竭而诗亡,鲁太师挚次而录之。孔子删诗,上采商,下取鲁,凡三百篇。至秦,独以为讽诵,不灭。汉初,有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作诂训,是为《鲁诗》。齐人辕固生亦传《诗》,是为《齐诗》。燕人韩婴亦传《诗》,是为《韩诗》。终于后汉,三家并立。汉初,又有赵人毛苌善《诗》,自云子夏所传,作《诂训传》,是为《毛诗》古学,而未得立。后汉有九江谢曼卿,善《毛诗》,又为之训。东海卫敬仲,受学于曼卿。先儒相承,谓之《毛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及敬仲又加润益。郑众、贾逵、马融,并作《毛诗传》,郑玄作《毛诗笺》。《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传之者。唯《毛诗郑笺》,至今独立。又有《业诗》,奉朝请业遵所注,立义多异,世所不行。 
  《周官礼》十二卷马融注。 
  《周官礼》十二卷郑玄注。 
  《周官礼》十二卷王肃注。 
  《周官礼》十二卷伊说注。 
  《周官礼》十二卷干宝注。梁又有《周官宁朔新书》八卷,晋燕王师王懋约撰,亡。 
  《集注周官礼》二十卷崔灵恩注。 
  《礼音》三卷刘昌宗撰。 
  《周官礼异同评》十二卷晋司空长史陈劭撰。 
  《周官礼驳难》四卷孙略撰。梁有《周官驳难》三卷,孙琦问,干宝驳,晋散骑常侍虞喜撰。 
  《周官礼义疏》四十卷沈重撰。 
  《周官礼义疏》十九卷 
  《周官礼义疏》十卷 
  《周官礼义疏》九卷 
  《周官分职》四卷 
  《周官礼图》十四卷梁有《郊祀图》二卷,亡。 
  《仪礼》十七卷郑玄注。 
  《仪礼》十七卷王肃注。梁有李轨、刘昌宗音各一卷,郑玄音二卷,亡。 
  《仪礼义疏见》二卷 
  《仪礼义疏》六卷 
  《丧服经传》一卷马融注。 
  《丧服经传》一卷郑玄注。 
  《丧服经传》一卷王肃注。 
  《丧服经传》一卷晋给事中袁准注。 
  《集注丧服经传》一卷晋庐陵太守孔伦撰。 
  《丧服经传》一卷陈铨注。 
  《集注丧服经传》一卷宋太中大夫裴松之撰。 
  《略注丧服经传》一卷雷次宗注。 
  《集注丧服经传》二卷宋丞相谘议参军蔡超注。梁又有《丧服经传》一卷,宋徵士刘道拔注,亡。 
  《集解丧服经传》二卷齐东平太守田僧绍解。 
  《丧服义疏》二卷梁步兵校尉、五经博士贺瑒撰。梁又有《丧服经传义疏》五卷,齐散骑郎司马宪撰;《丧服经传义疏》二卷,齐给事中楼幼瑜撰;《丧服经传义疏》一卷,刘瓛撰;《丧服经传义疏》一卷,齐徵士沈麟士撰。 
  《丧服经传义疏》一卷梁尚书左丞何佟之撰,亡。 
  《丧服传》一卷梁通直郎裴子野撰。 
  《丧服文句义疏》十卷梁国子助教皇侃撰。 
  《丧服义》十卷陈国子祭酒谢峤撰。 
  《丧服义钞》三卷梁有《丧服经传隐义》一卷,亡。 
  《丧服要记》一卷王肃注。 
  《丧服要记》一卷蜀丞相蒋琬撰。梁有《丧服变除图》五卷,吴齐王傅射慈撰,亡。 
  《丧服要集》二卷晋征南将军杜预撰。又有《丧服要记》二卷,晋侍中刘逵撰,亡。 
  《丧服仪》一卷晋太保卫瓘撰。梁有《丧服要记》六卷,晋司空贺循撰;《丧服要问》六卷,刘德明撰;《丧服》三十一卷,宋员外郎散骑庾蔚之撰;《丧服要问》二卷,张耀撰;《丧服难问》六卷,崔凯撰;《丧服杂记》二十卷,伊氏撰;《丧服释疑》二十卷,刘智撰。亡。 
  《汉荆州刺史刘表新定礼》一卷 
  《丧服要略》一卷晋太学博士环济撰。 
  《丧服要略》二卷 
  《丧服制要》一卷徐氏撰。 
  《丧服谱》一卷郑玄注。 
  《丧服谱》一卷晋开府仪同三司蔡谟撰。 
  《丧服谱》一卷贺循撰。 
  《丧服变除》一卷晋散骑常侍葛洪撰。 
  《凶礼》一卷晋广陵相孔衍撰。 
  《丧服要记》十卷贺循撰。梁有《丧服要记》,宋员外常侍庾蔚之注;又《丧服世要》一卷,庾蔚之撰;《丧服集议》十卷,宋抚军司马费沈撰。 
  《丧服古今集记》三卷齐太尉王俭撰。 
  《丧服世行要记》十卷齐光禄大夫王逡撰。 
  《丧服答要难》一卷袁祈撰。 
  《丧服记》十卷王氏撰。 
  《丧服五要》一卷严氏撰。 
  《驳丧服经传》一卷卜氏传。 
  《丧服疑问》一卷樊氏撰。 
  《丧服图》一卷王俭撰。 
  《丧服图》一卷贺游撰。 
  《丧服图》一卷崔逸撰。梁有《丧服祥禫杂议二十九卷,《丧服杂议故事》二十一卷,又《戴氏丧服五家要记图谱》五卷,《丧服君臣图仪》一卷,亡。 
  《五服图》一卷 
  《五服图仪》一卷 
  《丧服礼图》一卷 
  《五服略例》一卷 
  《丧服要问》一卷 
  《丧服问答目》十三卷皇侃撰。 
  《丧服假宁制》三卷 
  《丧礼五服》七卷大将军袁宪撰。 
  《论丧服决》一卷 
  《丧礼钞》三卷王隆伯撰。 
  《大戴礼记》十三卷汉信都王太傅戴德撰。梁有《谥法》三卷,后汉安南太守刘熙注,亡。 
  《夏小正》一卷戴德撰。 
  《礼记》十卷汉北中郎将卢植注。 
  《礼记》二十卷汉九江太守戴圣撰,郑玄注。 
  《礼记》三十卷王肃注。梁有《礼记》十二卷,业遵注,亡。 
  《礼记宁朔新书》八卷王懋约注。梁有二十卷。 
  《月令章句》十二卷汉左中郎将蔡邕撰。 
  《礼记音义隐》一卷谢氏撰。 
  《礼记音》二卷宋中散大夫徐爰撰。梁有郑玄、王肃、射慈、射贞、孙毓、缪炳音各一卷,蔡谟、东晋安北谘议参军曹耽、国子助教尹毅、李轨、员外郎范宣音各二卷,徐邈音三卷,刘昌宗音五卷,亡。 
  《礼记音义隐》七卷 
  《礼记》三十卷魏秘书监孙炎注。 
  《礼略》二卷 
  《礼记要钞》十卷缑氏撰。梁有礼义四卷,魏侍中郑小同撰;《摭遗别记》一卷,楼幼瑜撰,亡。 
  《礼记新义疏》二十卷贺瑒撰。梁有《义疏》三卷,宋豫章郡丞雷肃之撰,亡。 
  《礼记讲疏》九十九卷皇侃撰。 
  《礼记义疏》四十八卷皇侃撰。 
  《礼记义疏》四十卷沈重撰。 
  《礼记义》十卷何氏撰。 
  《礼记义疏》三十八卷。 
  《礼记疏》十一卷 
  《礼记大义》十卷梁武帝撰。 
  《礼记文外大义》二卷秘书学士褚晖撰。 
  《礼大义》十卷 
  《礼记义证》十卷刘芳撰。 
  《礼大义章》七卷 
  《丧礼杂义》三卷 
  《礼记中庸传》二卷宋散骑常侍戴颙撰。 
  《中庸讲疏》一卷梁武帝撰。 
  《私记制旨中庸义》五卷 
  《礼记略解》十卷庚氏撰。 
  《礼记评》十一卷刘隽撰。 
  《石渠礼论》四卷戴圣撰。梁有《群儒疑义》十二卷,戴圣撰。 
  《礼论》三百卷宋御史中丞何承天撰。 
  《礼论条牒》十卷宋太尉参军任预撰。 
  《礼论帖》三卷任预撰。梁四卷。 
  《礼论钞》二十卷庾蔚之撰。 
  《礼论要钞》十卷王俭撰。梁三卷。 
  《礼论要钞》一百卷贺瑒撰。 
  《礼论钞》六十九卷 
  《礼论要钞》十卷梁有齐御史中丞荀万秋《钞略》二卷;尚书仪曹郎丘季彬论五十八卷,议一百三十卷,统六卷。亡。 
  《礼论答问》八卷宋中散大夫徐广撰。 
  《礼论答问》十三卷徐广撰。 
  《礼答问》二卷徐广撰,残缺。梁十一卷。 
  《礼答问》六卷庾蔚之撰。 
  《礼答问》三卷王俭撰。梁有晋益阳令吴商《礼难》十二卷,《杂议》十二卷,又《礼议杂记故事》十三卷,《丧杂事》二十卷;宋光禄大夫傅隆议二卷,《祭法》五卷。亡。 
  《礼答问》十二卷 
  《礼杂问》十卷范宁撰。 
  《礼答问》十卷何佟之撰。梁二十卷。 
  《礼杂问》十卷 
  《礼杂答问》八卷 
  《礼杂答问》六卷 
  《礼杂问答钞》一卷何佟之撰。 
  《问礼俗》十卷董勋撰。 
  《问礼俗》九卷董子弘撰。 
  《答问杂仪》二卷任预撰。 
  《礼义答问》八卷王俭撰。 
  《礼疑义》五十二卷梁护军周舍撰。 
  《制旨革牲大义》三卷梁武帝撰。 
  《礼乐义》十卷 
  《礼秘义》三卷 
  《三礼目录》一卷郑玄撰。梁有陶弘景注一卷,亡。 
  《三礼义宗》三十卷崔灵恩撰。 
  《三礼宗略》二十卷元延明撰。 
  《三礼大义》十三卷 
  《三礼大义》四卷 
  《三礼杂大义》三卷梁有《司马法》三卷,《李氏训记》三卷;又《郊丘议》三卷,魏太尉蒋济撰;《祭法》五卷,又《明堂议》三卷,王肃撰;《杂祭法》六卷,晋司空中郎卢谌撰;《祭典》三卷,晋安北将军范汪撰;《七庙议》一卷,又《后养议》五卷,干宝撰;《杂乡射等议》三卷,晋太尉庾亮撰;《逆降义》三卷,宋特进延颜之撰;《逆降义》一卷,田僧绍撰;《分明士制》三卷,何承天撰;《释疑》二卷,郭鸿撰;《答问》四卷,徐广撰;《答问》五十卷,何胤撰;又《答问》十卷。亡。 
  《三礼图》九卷郑玄及后汉侍中阮谌等撰。 
  《周室王城明堂宗庙图》一卷祁谌撰。梁又有《冠服图》一卷,《五宗图》一卷,《月令图》一卷,亡。右一百三十六部,一千六百二十二卷。通计亡书,二百一十一郎,二千一百八十六卷。 
  自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先王制其夫妇、父子、君臣、上下、亲疏之节。至于三代,损益不同。周衰,诸侯僭忒,恶其害己,多被焚削。自孔子时,已不能具,至秦而顿灭。汉初,有高堂生传十七篇,又有古经,出于淹中,而河间献王好古爱学,收集余烬,得而献之,合五十六篇,并威仪之事。而又得《司马穰苴兵法》一百五十五篇,及《明堂阴阳》之记,并无敢传之者。唯古经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不殊,而字多异。自高堂生至宣帝时后苍,最明其业,乃为《曲台记》。苍授梁人戴德,及德从兄子圣、沛人庆普,于是有大戴、小戴、庆氏,三家并立。后汉唯曹元传庆氏,以授其子褒。然三家虽存并微,相传不绝。汉末,郑玄传小戴之学,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于义长者作注,为郑氏学。其《丧服》一篇,子夏先传之,诸儒多为注解,今又别行。而汉时有李氏得《周官》。《周官》盖周公所制官政之法,上于河间献王,独阙《冬官》一篇。献王购以千金不得,遂取《考工记》以补其处,合成六篇奏之。至王莽时,刘歆始置博士,以行于世。河南缑氏及杜子春受业于歆,因以教授。是后马融作《周官传》,以授郑玄,玄作《周官注》。汉初,河间献王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时亦无传之者。至刘向考校经籍,检得一百三十篇,向因第而叙之。而又得《明堂阴阳记》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篇、《王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戴德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而戴圣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汉末马融,遂传小戴之学。融又定《月令》一篇、《明堂位》一篇、《乐记》一篇,合四十九篇;而郑玄受业于融,又为之注。今《周官》六篇、古经十七篇、《小戴记》四十九篇,凡三种。唯《郑注》立于国学,其余并多散亡,又无师说。 
  《乐社大义》十卷梁武帝撰。 
  《乐论》三卷梁武帝撰。梁有《乐义》十一卷,武帝集朝臣撰,亡。 
  《乐论》一卷卫尉少卿萧吉撰。 
  《古今乐录》十二卷陈沙门智匠撰。 
  《乐书》七卷后魏丞相士曹行参军信都芳撰。 
  《乐杂书》三卷 
  《乐元》一卷魏僧撰。 
  《管弦记》十卷凌秀撰。 
  《乐要》一卷何妥撰。 
  《乐部》一卷 
  《春官乐部》五卷梁有《宋元嘉正声伎录》一卷,张解撰,亡。 
  《乐府声调》六卷岐州刺史、沛国公郑译撰。 
  《乐府声调》三卷郑译撰。 
  《乐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