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 >

第50部分

〈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第50部分

小说: 〈读者〉2007年合订本 作者:多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认为这一切都极有趣,他买了一只鸭子,教我送给级任老师,郑重地写了一张条子,说“奉上肥鸭一只”,还签了自己的名。他可能觉得这个学校的气氛不错,又自然,又活泼,傻小子竟然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好玩好玩。
  我们学生会自己制定一些规矩,上课不准迟到,每天轮流打扫教室,定期实行大扫除,等等。对违规者要实行惩罚。
  有一次,我自己违了规,倒了霉。北碚有一座远近闻名的自然博物馆,尤以生物学科的标本丰富多彩而著称。里面有一位科学家,叫施白南,是鱼类科学家。他是北师大的毕业生,是妈妈的老同学。他当时因是单身,常来我家走动,很爱孩子。有一天,他盛情邀请我们几个孩子去他家做客,说要做好吃的给我们吃,还要给我们看他的各种标本。这一吃,一看,就费了功夫。中午返校时便迟到了。按我们自己定下的规矩,迟到要罚跪。没办法,下了课,跪在黑板前示众,时间不长,三五分钟而已,丢了大脸,这叫自食其果吧,害得差不多整个学校的学生都跑来“参观”。 
  轻松愉快;各种爱好完全顺其自然得以发展;给孩子有如鱼得水的感觉;这便是我的小学生活环境。
  顺其自然,这大概是父亲的儿童教育观的最核心的东西。和这个观点相反则是“拔苗助长”,愣把大人的意志强加到孩子的头上。其实,不管多笨多傻的孩子,自有他自己的爱好和专长,这几乎是天生的。顺其自然就是要顺这些与生俱来的专长和爱好,不逆着它,让它自然发展。这样做因为饶有兴趣,小孩会自己专心地做下去,成绩得来全不费功夫。
  不是戏称我是傻小子吗,不是觉得好玩吗,父亲索性不过问我的功课如何,也不要求考一百分,更不要求门门都得一百分。相反,他一旦发现我对什么有了点兴趣,便马上跑来帮助我,辅导我,鼓励我。
  比如说,画画。有一段时间,我突然对齐白石有了兴趣。原因是妈妈由北平带了两张齐老人的画到重庆北碚。一张画的是一群小雏鸡,它是父亲在济南的时候托许地山先生求来的,当然是付款的,是一张齐白石的精品。父亲极喜爱,挂在屋中,常常一个人对着它默默地欣赏,一看就是很长时间。来了客人,他会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这张画的好处。还有一张是由两小幅斗方裱在一起的,一方蟹,一方虾,也是齐白石的拿手佳作。妈妈在北平的时候做过家教,辅导过齐家第一代孩子的语文课,这是得来的答谢礼,自然也属精品。但是,在旁听父亲对朋友们讲解中,不知不觉我爱上了画小鸡画虾蟹,完全是模仿,居然还有点像。父亲大为得意。来了客人,他会大叫“傻小子,把你的小鸡拿来看看!”他本来十分反对来了客人让小孩子当众背唐诗的那些庸俗做法,认为是一种摩登父母拿小孩当玩具,培养“出窝老”的恶习。可是,傻小子自己画小鸡,在他看来,这是孩子自己的兴趣,是天性的流露,非常可贵,值得鼓励。
  有一次,重庆开了一次大型纪念集会,为老舍先生庆贺45岁生日和纪念他从事文学创作20周年。他由重庆抱回一个大的纪念册页,上面全是他的作家朋友和画家朋友为他作的题词和绘画。他一时兴起突然当众让我也在上面画一页小鸡,让一个8岁的小孩和那些大作家大画家并列,这是我和母亲以及全体在座的客人都始料不及的,都大感惊讶和奇怪。
  我坐在东边小山坡上写生,样子大概很认真。父亲立刻走过来看。看了一会,他居然也坐下来,拿过我的画笔,说:“我教你。”据我所知,父亲对美术是一笔都不会画的,可是他很懂美术,因为他上过师范,理论上很有一套,可以说得头头是道。我没有想到,我的第一个美术老师竟然是自己也不擅画只擅写的父亲。
  同样的,父亲教过我集邮。教过我打麻将,是数番的那种,很复杂,动脑筋做牌,只玩不赌。他常带我上四川那种老百姓的茶馆,一坐一下午。他还带我去看他的朋友。丰子恺先生来到北碚,父亲带我去看他,是在一间山坡上特别黑的房间里。夏天父亲晚上乘凉时,给我们全家讲过美国小说,大概是白天他念英文,晚上用他自己的方式再给我们转述。
  就这么,我在父亲不是教育的教育下,渐渐开了窍。小学毕业了,我考上了重庆南开中学。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08
  架子鼓声里的母爱心跳池晴佳
  美丽善良的劳拉是电台的音乐节目主持人;她的丈夫杰拉德在一家地理杂志社工作;夫妻二人十分恩爱。不幸的是;当劳拉怀上孩子刚四个月时;杰拉德在一次惨烈的车祸中撒手人寰。
  一天;几乎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劳拉感受到了胎动。啊!生命;一种爱的力量让痛苦的劳拉决心振作起来;把孩子抚养成人。
  每天清晨;她在公园里散步;告诉尚未出生的宝贝;小鸟的歌声清脆悦耳;树影的身姿翠绿摇曳;淡蓝的湖水像一面银色的镜子充满梦幻。。。。。。
  这种喜悦让劳拉忘掉了痛苦。她买了一个“婴儿知心仪”.通过这个带录音的小装置,劳拉听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宝贝的心跳,以及他蹬脚的奇妙声音.
  终于,在一个下着毛毛细雨的早晨,宝贝降临了,劳拉给他取名为蒂姆.不幸的是,蒂姆出生不久医生诊断出他患有睡眠障碍症,这有可能是因为劳拉怀孕时过度悲伤造成的.
  医生用了很多种药物都不奏效.劳拉只得整夜搂着蒂姆,不停地用手抚摸孩子柔弱的背脊才能让他安睡.
  一天,医生无可奈何地对劳拉说:"看来您只能采取一些传统的方法试试了,比如使用舒缓的音乐,但我估计效果不大."尽管如此,劳拉找了些帮助婴儿安睡的曲子,可蒂姆对这些音乐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他哭得通红的小脸上挂满泪痕.夜深了,焦急的劳拉陷入了沉思,她感到市场上出售的婴儿音乐不一定适合每个宝宝.于是劳拉颇费心思地在电台制成了一张音乐CD.
  神奇的是,当如星星般闪烁,时隐时显的音乐在空气中弥漫开时,蒂姆逐渐停止了哭声.那优美的音乐里融合着一种独特的鼓音,纯厚的鼓点子一声又一声像大海潮汐一样充满了韵律,蒂姆在这宁静的节拍中睡着了.
  从此,这盘CD就一直陪伴着蒂姆成长.让人欣慰的是,蒂姆颇有音乐天赋,也许是受了那独特鼓音的影响,蒂姆9岁就成了小小鼓手.
  他的架子鼓绝活让伙伴们对他崇拜不已,他常常上电视节目,参加各种表演,蒂姆被各种荣誉和赞美包围着.中学毕业时,他被英国皇家少年乐队选中,成为一名鼓手预备队员.
  本来,蒂姆的前途一片光明.可不幸的是,劳拉被查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不得不放弃了工作,因此蒂姆希望自己能顺利被乐团录取,这样他就能接替母亲工作挣钱了,可要成为正式成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一向自信的蒂姆却遭受到了挫折,他的训导老师毫无情面地说:"你的架子鼓敲得没差错,但缺乏气质,也不能让人感动."
  蒂姆从来没有想过,轰隆作响的架子鼓也能让人感动.他开始勤奋练习,可依然故我.训导老师点拨他说:"你还记得你开始对架子鼓感兴趣的是什么吗?"蒂姆立刻想到了什么.
  他回到家里取出收藏的那张CD.顿时,那温厚像海一样震动的鼓音从播放器里传来!正是这奇特的的鼓音让他的人生拥有了第一个安稳的睡眠,也正是它让蒂姆对音乐产生兴趣.
  蒂姆试图敲出那种节奏,可他发现根本无法模仿.蒂姆禁不住问劳拉:"妈妈,这鼓点子是怎么敲打出来的?"劳拉只是微笑说:"大概是用爱吧."蒂姆不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爱.他不断倾听,反复练习,希望能掌握那奇特的演奏技巧.
  一晃半年,蒂姆即将参加进入皇家音乐学院的最后选拔.此时母亲劳拉却住进了医院,开支成了问题,蒂姆的演奏技巧并不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
  最终,蒂姆还是鼓起勇气参加了比赛.可就在他即将登台的前半个小时,蒂姆在比赛中心接到了医生约翰先生的电话:"孩子,你母亲劳拉让我转告你她永远爱你."随后,他有点哽咽地告诉蒂姆那盘CD的秘密.顿时,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动击打着蒂姆的心。。。。。。
  轮到蒂姆演奏了,他站在舞台上含泪说:"对不起,我打算放弃原定的参赛曲目.我想用下面这支曲子纪念我的母亲,因为她在半个小时前刚刚去世了。。。。。。"评委对蒂姆放弃原定曲目及原因感到十分震惊,音乐厅的空气变得凝重起来.
  静默中,一声由远而至的鼓音响起来了.那含带悲伤的气质携着一组别致的韵律逐渐向人们开启了一扇爱之门,那顿挫的鼓音让人感到---那就是蒂姆的心跳,他的内心正在经历着惊涛骇浪.鼓音越来越密集,就像和蒂姆的心跳一起合二为一.
  表演结束了,全场静极了.透过扩音器,人们听到蒂姆抽泣的声音.人们站起来为他精彩而真诚的演奏鼓掌,评委们激动地问他这支鼓曲的名字,蒂姆说:"它叫做《母亲的心跳》".原来,当年劳拉为了让蒂姆安然入睡,用"知心仪"录下了自己的心跳,再把心跳声巧妙地制作在那张音乐CD里.
  蒂姆这才明白自己是听着母亲的心跳----这天然的音乐声安然入眠的,那是母亲用爱敲出的绝妙音乐啊!原来,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奇特的演奏技巧.只要有爱;即使是轰隆作响的架子鼓也能奏出让人感动的音乐!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52
  换一种方式也许离成功更近梁勇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
  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
  每次考试,他都是和倒数挂上名。老师不想让他回答问题,因为他总是羞涩地说不知道。大家认为他是笨蛋,是个白痴。伙伴们嘲笑他,说他永远和失败在一起,是失败的难兄难弟。邻居们说,这个孩子将来注定一事无成。父母听到这样的话,暗暗为他担心。
  他努力过,可是收效甚微,自己在学业方面取得的进步近乎为零。但是,他还是在不断加班加点苦读。
  每天,他醒来后都害怕上学,害怕被嘲笑。周末,他坐在自家的门前,看着草地上喜笑颜开的男孩们,感到自己的未来一片渺茫。
  时间在一天天地流逝,而学校也在考虑劝其退学。
  一次,他看到一个老人为了一张被老鼠咬坏的一美元钞票而痛哭不已。为了不让老人伤心,他悄悄回家将自己平时积攒的硬币换成一张一美元的钞票,交给了老人,说,这是他用魔法变回来的。老人激动不已,说他是个善良聪明的孩子。
  父亲知道这件事后,认为自己的孩子还不是个笨到家的人。接下来的这天,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
  父亲要带他出门,目的地是波士顿。他说,我们坐汽车可以到达。父亲说,那我们坐汽车吧。可是,在中途的一个小站,父亲下车买东西忘记了汽车出发的时间。就这样,汽车在他的喊叫声中呼啸而去。他很害怕,心想这下怎么办,没有汽车,父亲怎么能到波士顿呢?波士顿汽车站到了,他下车时却看到父亲正在不远处等着他。他快速跑了过去,扑进父亲的怀抱,诉说一路的忐忑不安,害怕父亲到不了波士顿,并惊讶父亲是如何到达的。
  父亲说,我是骑马来的。
  是这样的!他惊讶不已。父亲说,只要我们能到达目的地,管它用什么方式呢,孩子,就像你学业不成功,并不代表你在其他方面不能成功,换一种方式吧!此时,他猛然醒悟。
  随后,他看到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而痛苦不已,就想假如自己用魔法帮助他们实现,即使是假的,但起码从精神上减轻了他们的痛苦。
  从此,他对魔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跟随一些魔术师学习魔术。
  他克服心中的怯懦,为自己的梦想开始奋斗。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进行的努力受到了父母的鼓励。
  教他魔术的老师发现他在这方面具有很高的悟性,学东西很快,而且每次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创新。很快老师的技巧便被他学光了,他不得不换老师。就这样,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换了四个魔术老师。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一个匪夷所思的成功人士。
  有人间他是怎么成功的,大卫?科波菲尔说,父亲告诉我,成功对我们来说好比是个固定的车站,我们在为怎么到达而绞尽脑汁,大家都在争夺汽车上的座位,没有得到座位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汽车,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骑马或者乘轮船去车站呢?这样,我们不是也到达了吗?只不过我们换了一种方式。
  最后,大卫?科波菲尔又说,后来我知道,这一切是父亲安排好的,其实那个小站离波士顿很近,骑马竟然比坐汽车还快,所以父亲到得比我早。
  道理浅显易懂,可是真正理解它,并付诸行动的人却很少。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断努力仍然不能取得成功时,你是否可以告诉孩子换一种方式呢?如果你这样做了,说不定你的孩子会离成功更近。
  本文摘自《读者》2007年第03期P24
  和风不语,至爱无言马德
  这座城市有一档叫“社会生活”的电视节目,这几天,不断播送着这样一个消息:一个农村小女孩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来这座城市治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的父母花尽了所有的钱,可女孩非但没有好起来的迹象,反而情况越来越糟糕,绝望的父母没有办法,只好求助电视台,希望能够有好心人帮他们一把。
  节目播出后不久,就有一位女士给电视台打来电话,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帮这个家庭。大家都喜出望外,电视台马上派出记者,打算与这位女士做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却被女士婉言谢绝了。女士说,她所需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