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齐民要术 >

第3部分

齐民要术-第3部分

小说: 齐民要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春种欲深,宜曳重挞。夏种欲浅,直置自生。 〔春气冷,生迟,不曳 
挞则根虚,虽生辄死。夏气热而生速,曳挞遇雨必坚垎。其春泽多者,或亦 
不须挞;必欲挞者,宜须待白背,湿挞令地坚硬故也。〕 
     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接湿种;遇大雨,待秽生。 〔小雨不接 
湿,无以生禾苗;大雨不待白背,湿辗则令苗瘦。秽若盛者,先锄一遍,然 
后纳种乃佳也。〕春若遇旱,秋耕之地,得仰垅待雨。〔春耕者,不中也。〕 
夏若仰垅,非直荡汰不生,兼与草秽俱出。 
     凡田欲早晚相杂。 〔防岁道有所宜。〕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 
然大率欲早,早田倍多于晚。〔早田净而易治,晚者芜秽难治。其收任多少, 
从岁所宜,非关早晚。然早谷皮薄,米实而多;晚谷皮厚,米少而虚也。〕 
     苗生如马耳则镞锄。 〔谚曰:“欲得谷,马耳镞。”〕稀豁之处,锄而 
补之。〔用功盖不足言,利益动能百倍。〕凡五谷,唯小锄为良。〔小锄者, 
非直省功,谷亦倍胜。大锄者,草根繁茂,用功多而收益少。〕良田率一尺 
留一科。 〔刘章《耕田歌》曰:“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类者,锄而去 
之。”谚云:“回车倒马,掷衣不下,皆十石而收。”言大稀大穊之收,皆 
均平也。〕 
     薄地寻垅蹑之。 〔不耕故。〕 
     苗出垅则深锄。锄不厌数,周而复始,勿以无草而暂停。 〔锄者非止除 
草,乃地熟而实多,糠薄,米息。锄得十遍,便得“八米”也。〕 
     春锄起地,夏为除草,故春锄不用触湿。六月以后,虽湿亦无嫌。 〔春 
苗既浇,阴未覆地,湿锄则地坚。夏苗阴厚,地不见日,故虽湿亦无害矣。 
 《管子》曰:“为国者,使农寒耕而热芸。”芸,除草也。〕 

     苗既出垅,每一经雨,白背时,辄以铁齿  楱纵横杷而劳之。 〔杷法: 
令人坐上,数以手断去草;草塞齿,则伤苗。如此令地熟软,易锄省力。中 
锋止。〕 
     苗高一尺,锋之。〔三遍者皆佳。〕耩者,非不壅本苗深,杀草,益实, 

…  0…

然令地坚硬,乏泽难耕。锄得五遍以上,不烦耩。 〔必欲耩者,刈谷之后, 
即锋茇下令突起,则润泽易耕。〕 
     凡种,欲牛迟缓行,种人令促步以足蹑垅底。 〔牛迟则子匀,足蹑则苗 
茂。足迹相接者,亦可不烦挞也。〕 
     熟,速刈。干,速积。 〔刈早则镰伤,刈晚则穗折,遇风则收减。湿积 
则藁烂,积晚则损耗,连雨则生耳。〕 
     凡五谷,大判上旬种者全收,中旬中收,下旬下收。 
      《杂阴阳书》曰:“禾‘生’于枣或杨。九十日秀,秀后六十日。禾‘生’ 
于寅, ‘壮’于丁、午,‘长’于丙,‘老’于戊,‘死’于申,恶于壬、 
癸,忌于乙、丑。 
      “凡种五谷,以‘生’、‘长’、‘壮’日种者多实,‘老’、‘恶’、 
 ‘死’日种者收薄,以忌日种者败伤。又用‘成’、‘收’、‘满’、‘平’、 
 ‘定’日为佳。” 
      《汜胜之书》曰:“小豆忌卯,稻、麻忌辰,禾忌丙,黍忌丑,秫忌寅、 
未,小麦忌戌,大麦忌子,大豆忌申、卯。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 
则多伤败。此非虚语也。其自然者,烧黍穰则害瓠。” 〔《史记》曰:“阴 
阳之家,拘而多忌。”止可知其梗概,不可委曲从之。谚曰:“以时及泽, 
为上策”也。〕 
      《礼记·月令》曰:“孟秋之月,……修宫室,坏垣墙。…… 
      “仲秋之月,……可以筑城郭,……穿窦窖,修囷仓。〔郑玄曰:“为 
民当入,物当藏也。……堕曰窦,方曰窖。”按谚曰:“家贫无所有,秋墙 
三五堵。”盖言秋墙坚实,土功之时,一劳永逸,亦贫家之宝也。〕乃命有 
司,趣民收敛,务畜菜,多积聚。 〔“始为御冬之备。”……〕 
      “冬秋之月,……农事备收。〔“备,犹尽也。”……〕 
      “孟冬之月,……谨盖藏,……循行积聚,无有不敛。〔“谓刍、禾、 
薪、蒸之属也。”〕…… 
      “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取之不诘。〔“此收敛尤急 
之时,有人取者不罪,所以警其主也。”〕……” 
      《尚书考灵曜》曰:“春,鸟星昏中,以种稷。〔“鸟,朱鸟鹑火也。”〕 
秋,虚星昏中,以收敛。 〔“虚,玄枵也。”〕” 
      《庄子》长梧封人曰:“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 
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 〔郭象曰:“卤莽、灭裂,轻脱末略,不 
尽其分。”〕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飧。” 
      《孟子》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赵岐注曰:“使民得务农, 
不违夺其农时,则五谷饶穰,不可胜食也。”〕”“谚曰:‘虽有智惠,不 
如乘势;虽有镃錤上,不如待时。’ 〔赵岐曰:“乘势居富贵之势。镃錤, 
田器,耒耜之属。待时,谓农之三时。”〕”又曰:“五谷,种之美者也; 
苟为不熟,不如稊稗。夫仁,亦在熟而已矣。 〔赵岐曰:“熟,成也。五谷 
虽美,种之不成,不如稊稗之草,其实可食。为仁不成,亦犹是。”〕” 
      《淮南子》曰:“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水 
势虽东流,人必事而通之,使得循谷而行也。”〕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 
故五谷遂长。 〔高诱曰:“加功,谓‘是藨是蓘’芸耕之也。遂,成也。”〕 
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不能使水西流;后稷辟土垦草,以为百 

…  1…

姓力农,然而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 〔“春生、夏 
长、秋收、冬藏,四时不可易也。”……〕 
      “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本,国者君之本。是故人君上因天时,下尽地 
利,中用人力,是以群生遂长,五谷蕃殖。教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 
田畴,滋殖桑、麻。肥、 、高、下,各因其宜。丘陵、阪险不生五谷者, 
树以竹木。春伐枯槁,夏取果、蓏,秋畜蔬、食,〔“菜食曰蔬,谷食曰食。”〕 
冬伐薪、蒸,〔“火曰薪,水曰蒸。”以为民资。是故生无乏用,死无转尸。〕 
 〔“转,弃也。”〕…… 
      “故先王之制,四海云至,而修封疆;〔“四海云至,二月也。”〕虾 
蟆鸣,燕降,而通路除道矣; 〔“燕降,三月。”〕阴降百泉,则修桥梁。 
 〔“阴降百泉,十月。”〕昏,张中,则务树谷;〔“三月昏,张星中于南 
方。张,南方朱鸟之宿。”〕大火中,即种黍、菽;〔“大火昏中,六月。”〕 
虚中,即种宿麦; 〔“虚昏中,九月。”〕昴星中,则收敛蓄积,伐薪木。 
 〔“昴星,西方白虎之宿。季秋之月,收敛蓄积。”〕……所以应时修备, 
富国利民。” 
      “霜降而树谷,冰泮而求获,谷得食则难矣。” 
     又曰:“为治之本,务在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 
勿夺时; 〔“言不夺民之农要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 
在于节欲; 〔“节,止;欲,贪。”〕节欲之本,在于反性。 〔“反其所受 
于天之正性也。”〕未有能摇其本而靖其末,浊其源而清其流者也。” 
      “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璧而重寸阴,时难得而易 
失也。故禹之趋时也,履遗而不纳,冠挂而不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 
也。” 
      《吕氏春秋》曰:“苗,其弱也欲孤,〔“弱,小也。苗始生小时,欲 
得孤特,疏数适,则茂好也。”〕其长也欲相与俱,〔“言相依植,不偃仆。”〕 
其熟也欲相扶。 〔“相扶持,不伤折。”〕是故三以为族,乃多粟。〔“族, 
聚也。”〕”“吾苗有行,故速长;弱不相害,故速大。横行必得,从行必 
术,正其行,通其风。 〔“行,行列也。”〕” 
      《盐铁论》曰:“惜草茅者耗禾稼,惠盗贼者伤良人。” 
      《汜胜之书》曰:“种禾无期,因地为时。三月榆荚时雨,高地强土可 
种禾。 
      “薄田不能粪者,以原蚕矢杂禾种种之,则禾不虫。 
      “又取马骨锉一石,以水三石,煮之三沸;漉去滓,以汁渍附子五枚。 
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蚕矢、羊矢各等分,挠,〔搅也。〕令洞洞如稠粥。 
先种二十日时,以溲种如麦饭状。常天旱燥时溲之,立干;薄布数挠,令易 
干。明日复溲。天阴雨则勿溲。六七溲而止。辄曝,谨藏,勿令复湿。至可 
种时,以余汁溲而种之,则禾稼不蝗虫。无马骨,亦可用雪汁。雪汁者,五 
谷之精也,使稼耐旱。常以冬藏雪汁,器盛,埋于地中。治种如此,则收常 
倍。” 
      《汜胜之书》“区种法”曰:“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 
负水浇稼。 
      “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 
皆可为区田。 
      “区田不耕旁地,庶尽地力。 

…  2…

      “凡区种,不先治地,便荒地为之。 
      “以亩为率,令一亩之地,长十八丈,广四丈八尺;当横分八十八丈作 
十五町;町间分为十四道,以通人行,道广一尺五寸;町皆广一丈五寸,长 
四丈八尺。尺直横凿町作沟,沟广一尺,深亦一尺。积壤于沟间,相去亦一 
尺。尝悉以一尺地积壤,不相受,令弘作二尺地以积壤。 
      “种禾、黍于沟间,夹沟为两行,去沟两边各二寸半,中央相去五寸, 
旁行相去亦五寸。一沟容四十四株。一亩合万五千七百五十株。种禾、黍, 
令上有一寸土,不可令过一寸,亦不可令减一寸。 
      “凡区种麦,令相去二寸一行。一行容五十二株。一亩凡九万三千五百 
五十株。麦上土,令厚二寸。 
      “凡区种大豆,令相去一尺二寸。一行容九株。一亩凡六千四百八十株。 
 〔禾一斗,有五万一千余粒。黍亦少此少许。大豆一斗,一万五千余粒也。〕 
      “区种荏,令相去三尺。 
      “胡麻,相去一尺。 
      “区种,天旱常溉之,一亩常收百斛。 
      “上农夫区,方深各六寸,间相去九寸。一亩三千七百区。一日作千区。 
区种粟二十粒;美粪一升,合土和之。亩用种二升。秋收,区别三升粟,亩 
收百斛。丁男长女治十亩。十亩收千石。岁食三十六石,支二十六年。 
      “中农夫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二尺。一亩千二十七区。用种一升。 
收粟五十一石。一日作三百区。 
      “下农夫区,方九寸,深六寸,相去三尺。一亩五百六十七区。用种半 
升。收二十八石。一日作二百区。 〔谚曰:“顷不比亩善。”谓多恶不如少 
善也。西兖州刺史刘仁之,老成懿德,谓余言曰:“昔在洛阳,于宅田以七 
十步之地,试为区田,收粟三十六石。”然则一亩之收,有过百石矣。少地 
之家,所宜遵用之。〕 
      “区中草生,茇之。区间草,以铲铲之,若以锄锄。苗长不能耘之者, 
以刨镰比地刈其草矣。” 
     汜胜之曰:“验美田至十九石,中田十三石,薄田一十石。‘尹择’取 
减法, ‘神农’复加之。 
      “骨汁、粪汁溲种:锉马骨、牛、羊、猪、麋、鹿骨一斗,以雪汁三斗, 
煮之三沸。取汁以渍附子,率汁一斗,附子五枚。渍之五日,去附子。捣麋、 
鹿、羊矢等分,置汁中熟挠和之。候晏温,又溲曝,状如 ‘后稷法’,皆溲 
汁于乃止。若无骨,煮缲蛹汁和溲。如此则以区种之,大旱浇之,其收至亩 
百石以上,十倍于 ‘后稷’。此言马、蚕,皆虫之先也,及附子,令稼不蝗 
虫,骨汁及缲蛹汁皆肥,使稼耐旱,终岁不失于获。 
      “获不可不速,常以急疾为务。芒张叶黄,捷获之无疑。” 
      “获禾之法,熟过半断之。” 
      《孝经援神契》曰:“黄白土宜禾。” 
      《说文》曰:“禾,嘉谷也。以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之中和,故谓 
之禾。禾,木也,木王而生,金王而死。” 
     崔寔曰:“二月、三月,可种 禾。美田欲稠,薄田欲稀。” 
      《汜胜之书》曰:“ 禾,夏至后八十、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 
若白露下,以平明时,令两人持长索相对,各持一端,以概禾中,去霜露, 
日出乃止。如此,禾稼五谷不伤矣。” 

…  3…

      《寔胜之书》曰:“稗,既堪水旱,种无不熟之时,又特滋茂盛,易生 
芜秽。良田亩得二、三十斛。宜种之,备凶年。 
      “稗中有米,熟时捣取米,炊食之,不减粱米。又可酿作酒。〔酒势美 
酽,尤逾黍、秫。魏武使典农种之,顷收二千斛,斛得米三四斗。大俭可磨 
食之。若值丰年,可以饭牛、马、猪、羊。〕 
      “虫食桃者粟贵。” 
     杨泉 《物理论》曰:“种作曰稼,稼犹种也;收敛曰穑,穑犹收也:古 
今之言云尔。稼,农之本;穑,农之末。本轻而末重,前缓而后急。稼欲熟, 
收欲速。此良农之务也。” 
      《汉书·食货志》曰:“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师古曰:‘岁 
月有宜,及水旱之利也。五种即五谷,谓黍、稷、麻、麦、豆也。’”〕 
      “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五谷之田,不宜树果。谚曰:“桃李不 
言,下自成蹊。”非直妨耕种,损禾苗,抑亦堕夫之所休息,竖子之所嬉游。 
故齐桓公问于管子曰:“饥寒,室屋漏而不冶,垣墙坏而不筑,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沐涂树之枝。”公令谓左右伯:“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