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

第620部分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6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从来没有那么迫切的心情,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

  谢阿蛮贵为左右夫人之后,她自然抬升为雍国府六尚女官首席,就算出入宫中,也可以被恭敬的唤上一声“张尚宫”。

  “爱就爱就心甘情愿总会难忘现在和以前

  谁是谁非都不要亏欠全心全意天天年年

  爱就好像昙花一现稍纵就会消失不见

  幸福在一线之间有苦涩才有甘甜

  你甘愿就不能自顾尊严

  委屈在所难免千万不要踌躇不前……”

  ——《生生世世》

  “这个混蛋……又弄了这东西回来应付我们么……”

  小东西踢着草长莺飞的花木,将垫在脚下的小白狼踩的呜呜乱叫,平日家里玩在一起的另外几只大萝莉,有些敬畏和期盼的看着她,却是有着各自想法。

  另一个地方。

  “父亲。”

  大小姐梁玉坊低低念了一声,这却是内总管初晴送过来的一张东西,彩笺上是一首词子曲。

  ……

  “听说你从一个天竺蕃僧哪里学了不少花样,就顾着折腾我们了……”

  小慕容从埋头苦啜的尉迟瑶身下抬起滑腻腻的脸蛋,二人蜜色的肌肤和奶白的肢体纠缠在一起,被一条贯穿身体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把人缠的魂儿都要飞出来了一般。

  “喂喂,请不要无视我好不好吧……”

  只是看她对女人的兴趣,比我还强烈,不由有些身为男人的挫败感。

  “恩恩,你不用这个样子吧……这大白天的,时间还长”

  然后之后我就不得不改口了。

  “您不也很享受么……”

  “回去你就不在是我一个人的了……所以要加倍补偿回来啊……”

  “替你跑腿在外,好久一段日子不在身边,总得喂饱才行啊……”

  “我要货真价实的,不是这啥劳子的玩意儿……”

  就见她站起来,身体里一条东西噗的滑落下来,用温暖的体腔将我再次裹住,尉迟瑶也不甘示弱的从侧后紧紧缠住我的胸背,将颤颤丰硕堆挤在我面上,让我无暇他顾。

  自从那位前于滇公主尉迟瑶也回到了我的身边后,这个两个女人难得摩擦出火药味,然后演变成床底上坦诚相见的战斗,我也得以见到她们的另一面。

  作为六尚之一,尉迟瑶面对小丫头这样古灵精怪的妖孽,固然表现出恭顺良和的服帖,但面对小慕容这样肆无忌惮有口味独特的对手,似乎不免也生出争强斗胜的心思来,毕竟她负责的西域经营项目和小慕容的西北诸道,方位上大有重合之处,

  于是我决定解决纷争的手段,就用闺房中的实际表现来决定,小慕容难得被联手压制,充分品尝了她身体还没有被开发的奥妙。然后在我助纣为虐下,相互开发对方身体每一个细节。

  然后棋逢对手,战意高昂,盘缠八百回合,意犹未尽什么的,反而是我被晾在了一边,

  她对我的大婚很有些怨念,可以预见我很长一段时间都呆在长安或是洛阳的某一地,虽然她也可以作为陪嫁的一份子,参与到其中去,但她似乎不想这么做,高门大宅里优裕而安逸的生活,对她似乎是一种牢笼。用她的话说,

  “就算是给你,留一个与众不同的想念吧……”

  “其实男人这种东西,也不是非有不可的……”

  虽然她是这么宣称的,但是返程的这一路,还是抓紧别离前每一个和我相聚的时光。

  不过她将会把柳芳菲留给了我,这个女人自从再次重逢后,就陷入一种难以形容的情绪和低潮中去,一只没有走出来。我也没有兴趣去开解,或许等回到长安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会有所好转吧。

  这一路上,关于我回去举行大婚的消息,也通过皇帝的旨意和官方的渠道,在我的队伍中扩散开来,也给这些经历了残酷的战场和难以形容的紧张压力归乡将士们,一个难得放松下来的新话题和热点,回家探亲什么的自然什么都别想了。

  我再次腰酸背疼的起来,已经是过了响午,一叠新近的递报也被送了进来,主要归成三类,首先是小慕容的手下送来西北路一些动态,无非是地方上对战后重新利益划分的反弹,派往各州恢复生产建设的将士们的表现……

  “又有人试图前往西域,打探我的来路?”

  “这次又是谁……洛阳还是长安,或是河北河东的人?”

  我摇摇头自言自语道,这种注定毫无结果的事情,他们还真是乐此不疲啊。我自称来自的那个地方,可是河中各种势力占领拉锯过,战乱频繁族类复杂的边境地区,要是真能查出什么来,才真是见鬼了。

  而长安城薛景仙送来的消息,主要是朝中对青唐新征服地区各级官职的任命,据说在朝中各方争夺的厉害,有南平府的例子在前,又有商路和矿殖之利,很多人都像参一手进去,无论是颜真卿,还是崔圆、或是梁宰所代表的派系,都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就算青唐是如何的苦寒贫瘠,又是兵战凶危的不宁之地,但是相应职位的品级和待遇摆在那里,未必要真的上任也要把这个拿到手,这样升迁和转任上才有更大的空间和余地,当然了无论如何都没法绕过身为实际主持青唐事务副都护——我的态度,这就需要我权衡利害有所择取,不至于让前期的经略前功尽弃或是变的事半功倍,必要的时候宁可容许一些来镀金或是无所作为白占利益的存在,也不要那种事事想强出头表现自己,却尽扯后腿的家伙,说实话我讨厌妥协,但是这东西却又伴随在体制的游戏规则内不得不接受的代价,除非你有把握无视所有的人。

  再就是比较值得注意的就是关于京学和武学之中,各种结社近期突然多起来的报告,这些结社是伴随着战胜吐蕃的消息,而突然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的,其中一些结社的背景,直接追溯到一批因为战功荫保,新近入学的学员中,为他们财力和物力支持,也有来自军中的痕迹。

  自古以来,最精锐的军队劲旅,往往都是出自知名将帅带来的亲信部曲,国家军队的战斗力总是伴随着兵为将有的大小山头主义,但是某个人一手缔造的武学体系,似乎打破了这个惯例,将出私门,变成了将出武学,但将门之地毕竟是传统沿袭底蕴深厚,不是一时数载可以轻易改变的,只要能把握好两者之间的权衡,随之而来的是朝廷权威和皇权的空前凝聚。

  既然已经无法改变这个趋势,那适时做出一些转变也是情理之中的,拿着父兄挣来的军功和荫补,进入武学去修业,学习火器、工造、缁给、参谋这些全新的玩意儿,比起那些寒门或是军卒出身的进修将士,这些家世熏陶的军门子弟的起点和基础都要好得多不是。

  从另一个方面说武学的经历,成为他们竞争的另一个舞台。寒门子弟和世家子弟较劲的新战场。

  此外,就是关于在实验性的电报线路取得突破的好消息。

  由于在镇压昔日从龙五大臣裴冕等人为首的西北派勾结内常侍宁致远,发动的那场试图挟持肃宗的夺宫之变中,那几条通到长安城外的骊山,龙首山、北苑,太白山、楼观山的实验性线路,发挥了很大效用。

  因此,在我的批准下,开始对更远的长安至洛阳的线路,进行勘测准备,主要是沿着新建立不久的直道进行分布,用最简陋的粗加工熟铁线路和木杆,80步至100步的距离进行架设,线是略高于两丈的架空裸线,缠绕绝缘的是粗烧的陶柱,沿着京师漕运的河流进行分布,作为信号接力节点就设立在沿线的军屯庄里,为此宁可不惜多绕远路,以方便保密,也方便沿途维护和控制。

  对外就作为路标和军用测杆的名义,由枢密院下令进行强制保护,规定损毁者,以窥察军机,破坏军输资粮论处……反正是交通要道,日常就派人骑马沿途巡查,虽然繁琐了一点,但是还算有效,抓到的就是杀一儆百的重罚,处死后用到十字架,倒插在路旁以儆效尤。

  作为一种新事物,出现的初期总是少不了好奇和惊异的围观者,由此也产生一些偷偷将铁线弄断,截回去做成自己的农具,或是用来扎篱笆的例子。但是经过几轮有奖举告和清算后,也逐渐绝迹了许多。

  现在,已经基本可以保证比较稳定的例行通报,而普通往来两都之间,递送塘报公文的驿马,至少要走上两天一夜。我现下也可以拿到长安和洛阳几乎同步的奏报,但这个东西使用的多了,将不可避免的引起朝中有心的人的关注。

  我也没指望能把持这个东西多久,毕竟瞬息而至的消息传递手段,虽然还存在容易受外界干扰破坏的不确定因素,但如果推广开来,对这个庞大国家统治的延伸和拓展,有莫大的好处。

  我所需要做的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向皇帝小白摊牌,献给朝廷的同时换取最大的利益,这才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西北偏北】第五百九十章 内外

  过了萧关之后,我的队伍停留的次数开始变得频繁起来,因为不断有来自沿途军屯庄的居民,自发的聚集在路口欢迎我们的归来,

  随着一波波将士的离队归去,既有有欢笑也有泪水,欢天喜地的是他们带回去大袋小包的财货和生活物资,还有夹杂着阵亡通知的抚恤军票,有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前后埋骨高原的北、卫、边、府、团结军的将士,不计义勇民夫就近三万多,而各色伤员更是是这个数字的两倍还多,其中大都是因为恶劣的气候和地力环境造成的山崩、摔伤、冻伤,水土不服、过度劳累等的非战斗性的损伤,很大一部分人已经不再适合高强度的军队生涯,只能转到二三线的地方部队,或是解甲归田入军屯庄、工场。

  再加上是卫伯玉等人外放和驻留地方的将士,龙武军就算大部分老底子还在,这一次伤筋动骨,估计要花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回来。最直观的就是军屯庄和工场里大量劳动力的缺失。

  道路旁大片田野和河渠路沟中,最常见的是弯腰劳作的吐蕃人,他们还穿着不合季节的破烂毡衣,在背弓执刀的武装屯户看守下,在鞭子和刀枪的驱使下汗流浃背的辛苦劳作着,每天两次能够大口大口吞着水煮或是火烤的豆薯用餐时间,就是他们唯一休息和享受的时刻。

  他们是早前被俘获的吐蕃人,由于在河西一气俘虏的实在太多,没法全部卖掉,于是就发配到各种军屯庄,充作临时劳力的补充,也是进行军事监管下的驯熟。虽然是被奴役,但起码能确保混个肚饱。

  其中有好些卷发高鼻的西番胡,都是那些服从吐蕃的那些黎域西国士兵,他们的国家因为战败被我勒索了大批的财货,实在拿不出更多的俄财力来赎回他们的自由,除了少数贵族家庭出身的军将外,其他人得在大唐呆上很长一段时间了。

  有技艺的人会好过一些,虽然被监管,但是至少可以吃到像样的粮食,而不是乏味到极点的豆薯。如果表现出色还可以让家人团聚,或是从俘获的吐蕃百姓中配给一个女人。

  如果不甘于这种生活,那也可以请求加入效节军,作为炮灰性质的敢死队,为大唐去拼命流血,死了就一了百了,活下来就可以暂时的解除奴籍,反正数十年内,敢死效节军有的是补充兵员。

  坐在归程的马车上,随着离家越来越近,我的心情还是慢慢的变的轻快起来。

  开春后伏远城送来的第一个消息,是关于小杨他们的最新行踪,这只童子军出身的捉生队,做了一件了不得事情,他们把红山宫给点着了。

  我给他们的命令,只是混在那些烧掠藩部的队伍中,伺机把吐蕃城邑中官府藏有的典籍书册给毁掉烧掉,若是条件许可话,以寻机进入罗些城,据说里头存放了历代吐蕃赞普收藏的各国各族文学、诗歌、音乐、医药、工艺等文献,也有周边献给吐蕃的各种典籍着作,更有吐蕃统治这么大一片地域所建立的档案文牍,

  红山宫既是吐蕃国势强大的标志建筑,也是王权的精神象征,其中更收藏了吐蕃国内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文书材料。只要能够成功的破坏这点最后的文化传承,说不定后世吐蕃存在的历史,就和西夏、契丹文字一样,只能在偶然挖出来的废墟中,见到一只半点存在过的痕迹。

  由于前期的战斗中,俘虏了那么多来自红山的近侍和官员内臣,所以具体目标所在的位置和路径,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作为他们向导的,也是一位地道的带路党,已经全心降伏唐朝,钱吐蕃文书臣相的佐官——典内藏。

  没想到他们做的更好,连赞普的居所和仓禀也被一把火烧掉了,还害得那位吐蕃赞普仅有的军队眼看要挨饿,而不得不停止了镇压王室领地内叛乱的军事行动。

  而来自南方的俄一个好消息是,

  宁凝在南方各道整理帐目,点检产业,最后清理出来大概有一百七十多万缗的尾数,这倒是一比意外之财,也不知道其中费了多少周折和功夫。

  似乎是因为我大婚的消息传出后,家里的女人都开始寻找自身的定位,或者说是在我身边不可或缺的价值,这显然也代表她们将来在家中的地位和经济权利。

  对于这笔钱的处理方式,主要给了两个选择。

  一个是通过江南已经相当发达的飞钱票号系统,分批选择不同的票号连锁来汇转,只要一个多月就可以在东都洛阳或是西京的任何网点,大数到帐。

  一个就是通过就地置办大宗产地价低廉的南货,然后通过海运、河漕,这转到东都洛阳,前后大概要花费半年功夫,除掉转运经销所费,至少可以把这笔钱变成两百万缗以上。

  我想了想决定把这笔钱先兑付给南方各道的军屯庄和工场,让他们生产生活尽快恢复过来,毕竟这几年对外战事不断,不断的抽丁抽粮征集物资,这些早期的屯点和工场造成很大的压力,据说个别屯点有断炊的迹象,工厂里已经出现好几例过劳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