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国术凶猛 >

第18部分

国术凶猛-第18部分

小说: 国术凶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心意拳却一直保持着只在大户传的形式,直到后来后代子孙不争气,家道败落,这支拳法就流传到了江湖上。
  然而,由于他流到江湖的时间不长,而且由于本身就和形意接近,因而修习者不多,流传不广,因此所生成的无用花法还比较少。不过近几年,随着名气的扩大,练习者的增多,已经渐渐出现花法烂漫的态势。
  二人谈谈说说,一会就说到了拳上。
  兴起时,杨老头就道:“我这屋后有个院子,我们去院子吧。”
  一老一少就来到后院,这次康顺风练了九手排子,既然杨老头是有真家伙的,自己就没有必要藏着了,直接就练红拳里的打法拳。
  换拳这种事,总得有人先拿出东西来。
  杨老头看完九手排子,却没像上次一样说好与不好,而是呆呆地坐在那里,似乎神游天外了。
  康顺风知道他肯定有所感觉,所以也不打扰他,这时那个中年人送上茶来,他就坐在杨老头边上喝茶。
  杨老头先呆了一会儿,就站起来比划。
  其实拳法就是这样,各门拳法要互相印证。因为拳法是个性化极强的东西,一套拳,一百个人练,保准是一百个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体特点,动作灵快的人,练什么拳都有轻灵劲儿;身高力沉的人,练什么拳都会有如渊似岳的感觉,而每个练成拳法的人,都是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而将自己的短处做一定程度弥补的人。
  所以形意拳李洛能八大弟子,就传下八门形意,就是因为每个人的天赋悟性都不同。
  而一个在车家学艺的人,说不定他的天赋资质更适合郭家。但他可以在车家,领会到形意基本的东西,然后如果有一天,他和一个郭门弟子交流时,就会发现,原来他百思不解,或者一直不能通顺的东西,郭先生早已经解决了,他的功夫也会突飞猛进。然而,这又是车家没办法给他解决的事情,因为车二先生的天赋气质和他差异太大,甚至条条想悖!
  所以练拳的人,一定要广泛交流,有些可能你一生都悟不到的东西,可能在一次交流中,别人花几分钟时间,就让你搞得明明白白。
  杨老头比划了几下,就向康顺风提出一些问题。康顺风就一一做答,并不时地做出姿势,旁证搏引,让杨老头明白。
  杨老头就时而若有所思,时而展颜欢笑,神态像个孩子。人总是在不经意间,或是最得意时,流留出自己的本心。
  然后杨老头开始练心意四把。
  康顺风看得专心致至,没注意到院子里多了一个年龄更大的老头,和一个中年人。还有一个小姑娘,在好奇地打量他。
  杨老头将心意四把一直练了五遍,才停下来。
  这次却换康顺风呆呆地在那站着了。
  杨老头发现院子里的三个人,就笑着过去,宠溺地摸了摸小女孩的头,又低声在那老头耳边说着什么。那老头一边听,一边点头。
  四个人都没说话,定定地看着康顺风发呆。
  康顺风发了一会呆,突然就动了起来,他仍然练的九手排子,但动作却和开始练的时候不一样。
  杨老头看得直点头,又在老人耳边说着什么,那老人听着听着就眯起了眼。
  康顺风练完后,看着杨老头,刚想说什么,这才看到院子里多了几个人,忙不好意思地一一打招呼。
  杨老头就介绍,老人是他父亲,中年人是他儿子,小女孩是她孙女。
  这时那小女孩突然道:“我认识你!”
  康顺风莫名所以,杨老头开始也莫名其妙,最后,想到什么似的,又豁然开朗。
  女孩就道:“你是财院的吧?在迎新晚会上你打赢了跆拳社的社长。”
  康顺风立刻转过弯来,道:“你也是财院的?”
  女孩就咭咭地笑,笑着向他爷爷和父亲讲康顺风和李继先交手的事。
  杨老头的父亲听完后,不由叹道:“交手先欺心,看来打法在你们那边确实传下来不少。”
  康顺风就不好意思地笑。
  老人却对女孩的父亲道;“臣声,你陪小朋友走两招,让我看看伢的功夫。”
  女孩的父亲就站起来,往院子中间一站,双手一拱,道:“请!”
  康顺风看他站在那里,如渊似岳,沉静无比,就知道这人的打法已经到了生死看淡的境界,心中忽拉一动,一股劲气从后背直冲小脑,身体一激凌,如同打了个寒颤。
  这在打法中叫奋神!
  人练打架,狡计百智,全在大脑,但临场反应,却全在小脑。
  心意、形意等内家拳都以意锻小脑及脊柱,就是让小脑和脊柱变得通神,从而使身体更协调,反应更灵敏。
  红拳里也有练小脑和脊柱的方法,不过却不像内家拳那样靠桩功,而是靠八大吊手。就是靠八个小手法,来通脊柱,灵小脑。
  八大吊手也分散在红拳的套路中,一般做为老师登堂入室的弟子,老师才会将这八手提出来,教给学生,让做强化练习。
  奋神,就是在打斗前将精神提起的一种方法。
  这个也是许多前辈用血换来的方法。
  比如前一晚上睡得晚了,结果第二天,有个人来找他比武,这样,由于没休息好,失手的概率是非常大的。这时候,住住有许多高手,会阴沟里翻船,被不如自己的人要了命去。
  传统武术不像现代的各种搏击,有各种保护措施,而且不能打要害。所以现代搏击是强强运动,比的是综合素质,赢的人是身体素质好的人,而非武林高手。
  而传统武术,他是招招都尽量招呼要害,传统三起手,封眼踢裆戳咽喉,就知道打要害在传统拳里多么重要。人不敢失手,失一下手,自己丢的可能就是命。
  再硬的汉子,这些地方都经不住一手。
  所以传统比武,精气神非常重要,精神不济时,千万不能一时冲动,和人比武。奋神就相当于你非常磕睡时,努力地灵醒那一下,让自己的精气神在那几分钟体质饱满。因为传统武术比武,死伤可能就几秒秒时间。
  陕西红拳届曾经有两个前辈高人,都是终生习武的老打家,练功都在五六十年以上,两人关系本来不错,结果有一天,喝酒时不知怎么不对了,一时转不过弯,就动了手。结果,由于非常熟悉,经常在一起跑拳搭手,连场子都不用跑。两人都望前一抢,一二三,一个就跌出去了。结果呢,一死一伤。跌出去那个受了重伤,没跌出去那个,当场就吐了血,没等送到医院就没了。
  都是弟子无数的名家。
  后来,没多久,受伤的那个也去世了,有人说伤了元气了,也有人说,那个死的在最以后一刻可能留了手,把伤的这个只是跌出去,没下死手,所以活着的心里难受很,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老哥们,就郁郁而终了。
  康顺风奋起精神,也到场中一站,道:“点到为止!”
  杨臣声就也道:“点到为止。”
  这也是比武规矩,如果不说这句话,别人就有可能下狠手,有道是,无事莫动手,动手不饶人。这是武行规矩,没说点到为止的话,下了死手,不算失武德。
  所以如果是朋友比划,一定要说,而且要大声说出来,让边上人听到。
  当然,相熟的经常切磋的老朋友,不用每次都说的。
  两个人站定后,眼神一碰,就拉开了架式。
第二卷第八章 刘鹏他们被扣了
  康顺风和杨臣声拉开架式,杨臣声站出了心意的起手式,熊出洞。{P…a…o…s…h…u…8。c…o…M}康顺风则起了**手的门子,围着杨臣声就转了起来。
  第一转康顺风转的慢,好像一只伺机而动的猛虎。
  走了并圈之后,康顺风突然一倒膀,脚下步子立时快了起来,如一只跑圈的狼。
  康顺风突然变向和回速时,杨臣声飞快地倒了个把,将左式熊出洞倒成右式,并且颈子后面的肌肉一下子耸了起来。
  康顺风知道这是暴发的前兆,拳谱云:心动异兆生!就是这个意思,对方身体有变动的迹象,就是对方要动的前兆。这时,一般不能让对方先发动,而要彼微动,我先动。截其意!
  康顺风本来还想再跑两圈观察一下,但这时对方眼看要发动了,他却不能让对方先发动。因为对方一旦发动,肯定是暴风骤雨般的连环招式,应付起来比较麻烦。
  说时迟,那时快,他猛地在快速移动中停了下来,往前进左步,上左手一晃一领,吸引对方的目光,接着右脚原快地上前,虚了半步,身体一蹲,一个钉捶就奔杨臣声虚着的右腿胫骨。
  这种打法就黄蜂蛰翅,就是对方防守严密,无法下手时,就攻击对方的四肢,在下打击胫骨,在上,一般打击手方手背骨或手腕部。
  杨臣声右腿本是虚站,肯定不能让他打中,因此右腿一收,与左腿齐,正是心意门最擅长的半步法。
  然而康顺风刚才是已经计算好的,他知道心意门人肯定擅长半步法,所以本来能一步跨到的距离,他走了两个小步,右脚这时正是在前面虚着。
  这在打法里有一句话:叫虚步打埋伏。虚步的主要打法用途就是让对手吃不住两人间的距离感,它只是一个完整动作中的小停顿,可长可短。
  杨臣声这一退步,把窝子腾开了,康顺风正好右腿往前一走,把窝子占住,身体一起,双手一翻,一个双峰贯耳就使了出来。
  杨臣声双手一抬住上一插,正是心意门的起手横拳,将康顺风的双手架在外面。
  按照正常,杨臣声使的半步法,右脚收回时并不落地,就会直接跨出,而且双手又占了内门,只要前往前一跨双手就可以大劈加头槌,或双把捧出也行。但康顺风右脚却正踩在他刚才右脚站的地方。这个地方是杨臣声最顺脚的地方,也是他全身量最顺的地方,现在却被康顺风占住,并用右脚挤住他的右脚,这时要踢,发不出来力,只得换个方向移动。
  这在打法里就叫占窝子,当然这是小技法,并不起决定作用。
  果然,杨臣声右脚一斜就紧贴康顺风的右腿中跨进去,膝盖在挨住康顺风时一抖,意图破坏他的重心。不过由于康顺风合住了膝,距离太近,他发不出进堂的趟劲儿,感觉脚下进步被封,杨臣声就双臂一合,封住胸膛,横拳变劈,带着风就击面挂胸地打过来。
  但是,康顺风在双峰贯耳被他格住时,就本能地双手内插,一个沉捶势就住下压。沉捶式也是红拳精妙打法之一,就是攻击一旦受到格架,不要将手收回来,打前后攻击,而是压住对方的手臂,顺势下沉,以身体的力量,以横破直,在破坏对方攻击的同时,给自己进攻造势。当然,这时只能上下打。
  现在许多练传统的,都注重前后的攻击,但其实上下打在传统武术打法中用得更多些。
  康顺风一个沉捶势在刚好避开杨臣声劈拳的同时,顺着他的劲儿,将他的劈拳破开。
  杨臣声也是老打家,对方以全身之力下压,自己要用双手托住他显然不可能,于是双手两边一分,化解了康顺风沉捶势对重心的破坏,顺势就往外环绕,两个巴掌合拍,打他一个双风贯耳。
  武术招数中,双峰贯耳为拳,基本没有风声;双风贯耳是大巴掌拍,风声很大。
  然而康顺风破在破开他的劈拳时,却没有就此停顿,而是直接蹲下去,缩成蛋蛋,右拳栽捶,直击在他的前腿的右足裸上。同时,左脚却往前悄悄地上了半步,正是心意门最得意的半步跟法。
  由于康顺风下蹲的非常低,刚好避开了杨卧声的两只大巴掌。
  脚上一疼,杨臣声就知道要坏,忙大退步想避开康顺风的下波攻击,同时双手从上往下扒落。
  但康顺风以先手打应手,比他快了半分,已经上了半步,直接右捶化掌上挑,擦过杨臣声的大腿,顺着他的腹部、胸部往上去。
  但杨臣声已经双手下扒,所以两人的手在他腹部的位置撞在一起。
  这时,康顺风的左脚已经踩实,一蹬地,消息全凭后腿蹬,右腿往前再大跨步,左掌从腹前推,正是一招最常见的招式,推窗望月。
  这一掌杨臣声避无可避,生生地捱上。不过康顺风却没用撞劲,而是用的推劲儿,杨臣声就被一掌放了出去。
  “好一招让人须让尽,打人如赶风——”杨老太爷,就是杨老头的父亲一拍旁边的桌子,喝采道,丝毫不因自己的孙子落败而有丝毫的不高兴。
  “承让!”康顺风占了上风,就停下来抱拳为礼。
  杨臣声也抱拳回了一礼,他大腿被康顺风擦过的地方,火辣辣地疼起来,他就知道对方手上有铁砂掌一类的功夫。这是切磋,要是真动手的话,对方那一下就挑在裆部了,后面一掌如果再用上撞劲的话,他自己就基本交待到这里了。
  杨老太爷招手道:“伢,来过来坐。”
  康顺风客气一番,就在老人边上坐了下来。
  杨老太爷道:“五十多年了,再没见过这样的打法,伢,你找了个好师父呀,看你这动手的样子,被你师父喂出来了。”
  康顺风就不由得想起了崖上寨那个整天眯着眼睛看书的老头儿,不离开时还感觉不到,离开了,立刻就感到了浓浓的孺慕之情。
  他明白杨老太爷喂出来的意思。
  拳招可以学,拳势可以破,打法可以讲,但是,临敌养成的这种意在敌先的状态,这种临场发挥的经验,就要靠老师长期喂招才能形成。
  过去武行有一句话:徒弟是师父打出来的,就是说师父要长期给弟子喂招的事。
  所谓喂招,就是师父凭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引导徒弟的实战能力,帮助徒弟弥补招法的缺陷,培养徒弟在实战中的眼光和意识。
  所以,杨老太爷的一句喂出来了,就让康顺风想起了同胡斜子那成千万次的跑拳搭手,想起了崖寨那张苍老慈祥却又带着严厉的面容。
  杨老太爷道:“现在像你师你这样的懂打法的人可不多了。”
  康顺风就道:“我师父也有八十多岁了。”
  杨老太爷眼睛一亮,又随机暗淡下去,道:“怪不得,和我是同时代的人。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还能逮住武术的一点尾巴,再年轻的,就连这个尾巴都逮不住了。”
  老人叹了口气又道:“当武术不杀人,就失了光彩,当武术不打人了,就没了存在的意义……现在这玩意,确实没用了。没用的东西,也就离消失不远了……”
  康顺风轻轻地点头,若有所思。
  这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