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隋唐萧皇后传奇 作者:张家楚 >

第17部分

隋唐萧皇后传奇 作者:张家楚-第17部分

小说: 隋唐萧皇后传奇 作者:张家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人答道:“庶人杨勇在长安废园。”

柳述浑身一颤:“你们是什么人?”

“太子杨广的东宫卫队!”

柳述惊得头发都炸起来了,又厉声喝道:“没有皇上诏旨,东宫卫队擅闯仁寿宫,你们想干什么?”

对方不再答话,十几个人蜂拥而上,十几把刀一齐砍过来,柳述连忙拨剑相迎,他身后的侍卫也举起刀枪奋力迎战。

立在不远处的那队人马,听到这边刀剑叮叮地交起战来,即刻扬鞭催马杀将过来。

顷刻之间,柳述和他的卫队完全陷入了对方的包围之中。

东宫卫队人多势众,柳述很快失去了招架之力,被东宫卫兵生擒,随身侍卫死的死,伤的伤,剩下几个见自己的首领已被拿下,也都扔下刀枪檄械投降了。

天色渐明,等候在山下的东宫卫队大队人马,听报已经得手,在宇文述和郭衍二人的率领下,浩浩浩荡荡挺进仁寿宫前。

士兵将柳述绑了,拉到宇文述、郭衍马前。柳述怒目圆睁道:“你们要造反吗!”

“嘿嘿嘿”宇文述一声冷笑,“已经束手就擒了,还逞什么驸马威风?想拥兵造反的是你!你趁皇上病重,串通庶人杨勇,企图加害太子杨广,蓄意谋反篡国。我们是奉了御诏,前来仁寿宫护驾,擒拿叛逆的!”

宇文述又对郭衍说:“郭将军,你去禀报太子,东宫卫队已奉命赶到,逆贼已被拿下,听候处置。我先在宫外布置防务。”

“遵命。”郭衍即刻转身进宫向杨广禀报去了。

柳述仍不甘心,希望晓以利害说动宇文述:“宇文将军,我自有密旨在身,快给我松绑。你千万不要听信杨广的谎言,助纣为虐,酿成大祸,那是要灭九族的!”

宇文述也微笑着说:“我也有御诏在身。”

“御诏在哪里?”

“在太子手中。”

“那好。”柳述还想力争,“即然如此,咱们一块儿去大宝殿见了皇上,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哈哈哈……”宇文述仰天大笑,“柳驸马,恐怕你这一辈子再也见不到皇上了。来啊,将柳述押进囚车,严加看管!”

原来,杨广那一阵阵响如轰雷的鼾声是装出来的,让柳述手下的人一听就相信他真的睡着了。

在这千均一发的时刻,他怎么会睡得着呢?

在柳述行动之前,他抢先一步,派得力的心腹骑上自己的雪花骥赶去长安调动东宫卫队。雪花骥是一匹西域贡进的千里马,一定能将他的手令及时传到东宫,卫队就会遵命接管京都城防,接管仁寿宫禁卫。

杨广与老谋深算的杨素经过一番密商以后,同时还作了最坏的打算。万一等不到东宫的人马赶来,柳述他们先得了手怎么办?杨广命令各自的随身侍卫都贴身穿了软甲,剑不离手,时时戒备。不过要内紧外松,表面上全然不露痕迹。杨素还暗地授意违禁狩猎受罚士卒串通起来,一旦柳述有变,即脱离他的指挥,反戈一击来保护皇太子杨广。

杨广暗暗估量,自己与杨素的随侍有近百人,都是曾随主帅南征北讨,身经百战,武艺高强的武士,自己和杨素更是能以一当百的角色,如有突发事件,足可以抵挡一阵子。当然,没有意外更好……

杨广枕剑而卧,思前想后。想着想着,不知不觉迷迷糊糊地打起盹来。但只要稍有响动,哪怕是风吹树叶,巡夜更豉,他都会马上睁大眼睛。就这样迷糊一阵,清醒一时,睡睡醒醒,以至东方即白。

突然,杨广听到了一阵马蹄声,他猛地翻身坐起,迅速披挂整齐,正打算派侍卫去宫前探望,殿外响起了一声长长马嘶。这声音快而且响亮,那么亲切,那么熟悉,杨广一听就知道是自己心爱的雪花骥回来了。

随着这一声长长的马嘶,郭衍精神抖擞地走进殿里,见了杨广即拜伏在地上,朗声道:“右卫率郭衍叩见太子,东宫卫队奉诏到来!”

杨广强压着心中的兴奋与激动,忙走上前去扶起郭衍:“快起来,快起来!郭将军一路辛苦了。怎么样,事情还顺利吧?”

郭衍就将卫队执行杨广命令的情况概要地禀报:东宫卫队分出一支小队接管了长安城防,柳述派去接杨勇的人马全部歼灭,杨勇仍旧囚在废园;东宫大队人马连夜赶到仁寿宫,并在宫前擒获了柳述。

杨广听了,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使劲地拍了一下巴掌,大声叫道:“好,真是太好了,大局已定!”

杨广来到仁寿宫的大门前,这时杨素早已闻讯赶到,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随即派人到柳述室内,抄出调兵符令,然后以兵符传令:禁卫军各队官兵立即到宫前集合待命。

禁卫官兵不知发生什么紧急情况,见到兵符之后,纷纷整队来宫前集合。

杨广站在门前高高的台阶上,面对众官兵大声宣告:兵部尚书柳述乘皇上病重之机,妄图拥立庶人杨勇,谋反篡位,犯下叛逆大罪,现已奉诏将其拘捕。皇上有旨,自即日起,仁寿宫禁卫由东宫卫队承担,原禁卫军另任新将带领。

禁卫军众官兵看到皇太子亲临传旨,身边还站着仆射大人,周围是刀剑出鞘、虎视眈眈的东宫卫队,就知道有人闹出了大乱子。但不管乱子是谁闹出来的,跟着倒霉的却是他们。主将被擒,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再搭进性命了,所以都倒戈到了太子一边。

终登九鼎(8)

文帝太疲惫了,他感到自己一生当中从来没有过今天这样的身心疲惫。他听内侍报告说,柳述已经将雕龙镇纸随密诏发出,这才轻轻地舒了一口气,随即传下口喻:臣下问安省视,今日一概免了。殿内也只留宣华夫人和几个宫女照料。

文帝神情焦燥,郁郁不乐,和宣华夫人也不愿多说话,只是躺在御榻上长吁短叹。

宣华夫人看到文帝那副模样,知道他还在想着太子和自己的那件事。宣华夫人十分懊悔,甚至恨自己,经历的世事不算少了,依然胸无城府。如果自己心里能多少掩盖一点,也不至于被皇上看破。那样,皇上依然是皇上,太子也还是太子,彼此相安无事,只要以后尽量避免与太子单独相处就是了。如今可好,看皇上气愤已极的样子,他一定在琢磨看如何处置太子了,若是太子获罪,他一定认为是我主动向皇上告发的,岂不恨死我了!唉,到头来我只落得里外不是人。

想着想着,宣华夫人竟在嘴里小声地喃喃自语起来:“太子啊,太子,你可千万别错怪我,冤枉我,我真的无意告发。说心里话,我是个女人,我也盼望着……”

盼望着什么,宣华夫人不敢再念叨下去。她抬眼悄悄地看了看文帝,生怕那双鹰枭似的眼睛将自己的内心看穿,还好,皇上没有注意这边,而是躺在床上,闭着双眼了。

过了好一会儿,文帝清醒过来,首先想到的就是:杨勇来了没有?他现在哪里?

他想叫一个内侍去找柳述问一下,但环顾左右,大殿里竟空无一人。文帝脑子里轰地一声,他被一种不祥的预感阴云陇罩住:这里是怎么回事?朕身边的人都到哪里去了?朕在重病之中啊!

一连串的问号像一个个闪电,烧灼得他心脑剧痛,他愤怒大吼:“来人!”

然而,此时皇上的怒吼是那么微弱渺茫,仿佛为瞭岐山中幽深的峡谷,全然没有了往昔高居銮殿之上口传圣旨那种声震四海的轰鸣。文帝断断续续地呼喊三四声,既无人来,也听不到应答,他又想到了宣华夫人。独孤皇后去世后,只有宣华夫人对他体现出无微不至的温情与关爱啊!

他积蓄了一下力气,再次鼓劲喊道:“爱妃!宣华夫人!”

又过了半响,耳边终于传来了脚步声,只是这脚步声又粗又重,文帝知道不是自己的爱妃,便继续问道:“宣华夫人何在?”

这回传来一句冷冰冰地回答:“遵太子之命,宣华夫人回后宫去了!”

文帝侧过头来,看见走过来一名带刀侍卫,他觉得很陌生,从来没见过这名侍卫。便问道:“你是什么人?”

那侍卫微笑着说:“回陛下,我是东宫卫队的一名小卒。”

“东宫卫队?”文帝追问,“为什么到仁寿宫来了?”

“奉旨前来接管仁寿宫防卫。”

“奉旨?奉谁的旨?”

“太子杨广的旨意。”

文帝明白了,为什么左右无人,为什么宣华夫人回了后宫,看来,大宝殿,不,是整个仁寿宫已经被逆子杨广控制。那么,柳述呢?朕托付给他的机密大事,怎么会有这种疏漏!焦急之中,文帝感到腹中一阵内急,便忙对那侍卫说:“快,扶朕入厕。”

那侍卫却原地不动,说:“太子有令,陛下不得稍离御榻!”

什么!文帝浑身一阵颤栗。太子有令?好一个逆子杨广,竟然对朕发号施令!不得稍离御榻?这就是说,非要将朕逼死在床上不可!古往今来听说过多少弑父篡位,骨肉相残的故事,没想到,这样的历史悲剧,今天竟真真切切地在自己身上重演了!想当年,逼外甥禅位于自己,尔后又将其鸩杀,是不是自己做得过份了,今天落此报应呢?

文帝脸色发黄,额头上渗出豆粒大的汗珠,心如刀绞。他用枯瘦如柴的双手奋力撕扯着贴身的内衣。他自己也没想到,居然还有力气将一件内衣撕成条条缕缕。

站在一旁的禁卫吓坏了,他看到老皇上痛苦不堪的表情,禁不住动了恻隐之心。他真想走过去帮老皇上揉揉胸口,多少减轻一点他的痛苦。可是,不行,他想起皇太子杨广的命令:禁卫大宝殿的任务只有一个,严禁人员出入,其余的什么事也不准做,违令者斩!

不一会儿,文帝终于平静下来。禁卫士卒清晰地听到了一个微弱的声音:“天已经大亮了……吹熄那些灯,不要白费……膏油……”

禁卫士卒正要去吹那些灯,忽见右庶子张衡进来,并对他说:“太子有令,让我来侍疾,你可以出去。”

禁卫士卒知道,这张衡是太子手下的红人,自然不敢争辩,便乖乖的告退了。

少顷,张衡出来,对那士卒嚷道:“笨蛋!皇上已经驾崩了,你还在那里呆守着,也不通报一声。”

“不,刚才皇上还……”

“还不快去禀报太子!”张衡一声喝断了禁卫士卒后面的话。

禁卫士卒忙跌跌撞撞地跑出了大殿,刚跨过门槛,就觉得两腿软颤,一个踉跄从高高的青石台阶上翻滚下来……

第四部分

一听这话,宣华夫人迟疑了。谢恩?如果谢恩,就意味着自己答应了新皇上的要求,投入了他的怀抱。当然,这是许多女人企盼已久求之不得的事。虽然自己也是女人,是先皇宠幸的贵妃!现在先皇驾崩未足昼夜,尸骨未寒,他的儿子就送来同心结以表衷情,自己还要应诺谢恩,岂不是有违常论,遭世人唾弃!

宣华夫人(1)

杨广神采奕奕,信步走下车来,宣华夫人低头跪在道旁迎驾。扬广紧走几步,上前扶起宣华夫人,相互携扶着走进金凤殿

金凤殿———仁寿宫宣华夫人的寝殿。

暮色四合。宣华夫人斜倚在殿门口,仰头望着深不见底的天空,一动不动。

一名宫女走来爱怜地说:“夫人,你在这里站了半天了,回去休息休息吧。”

宣华夫人转过身来,见殿内不知何时已撑起了灯,便走回厅中的圆桌旁,坐在椅子上,轻轻地发出一声长叹。

两天之中发生的事情,一幕一幕反复不断地浮现在眼前,令她忧心忡忡。

先是在自己这金凤殿里,杨广那热烈地拥抱爱抚,点燃了自己心中的欲望之火。若不是宫女打断,恐怕自己已和杨广成就了好事。她一直在想像着那种令人恐惧的幸福快乐。后来,她心神不定地回到大宝殿,竟被文帝看穿心思,可怕的是,自己在皇上的追问下,慌乱之中竟说出了杨广的名字,皇上恼怒得差点昏过去,接下来,皇上密召柳述,并且支开自己,与柳述不知密商了些什么,然后就是一段长长的沉寂,等待。今日黎明,一名侍卫来到大宝殿,说是奉太子之命,驱走了宣华夫人和所有内侍仆从,只让皇上一个人躺在病榻之上,宣华夫人回到金凤殿不久,就听到皇上驾崩的消息。接着,杨素宣读皇上遗诏,皇太子杨广继位登基……

尽管宣华夫人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她已经明显地感到,两天之内发生的一连串的事情,其中有着一个前因后果的必然联系。皇上突然驾崩,太子瞬间即位,都与自己和杨广寝殿里做的那件事有关,或直接说,是完全起因于自己在皇上面前供述了太子行为的不端!

宣华夫人知道,自己闯下了大祸,她把天幕戳了一个窟窿,尽管自己不是故意的,但客观上祸因自己起,给杨广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新继位登基的皇上岂能饶过自己?不是冤家不相聚,我与杨广或许今生早已注定是冤家了!

宣华夫人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站起身又走向靠墙的一张几案。一只金凤凰立在几案上,细喙长项,姿态优雅,栩栩如生。看着它,宣华夫人百感交集。

宣华夫人想着往事,一边掏出丝巾来擦拭金凤凰,虽然那上面并没有丝毫的灰尘,她还是不停地擦着,那动作看上去似有些呆板。物是人非,昨天的晋王成了今天的皇帝,如今他会怎样处治那个出卖他的女人呢?

这时,一名随侍宫女走到宣华夫人身边,禀报道:“夫人,皇上派女御史送来一个匣子,说是赐给夫人的。”

“皇上?”宣华夫人无意间反问了一句。

“哦,对了,就是今天新即位的皇上。”

噢,宣华夫人暗想,这么看来,新皇上对自己要有个了断了!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无论怎样,自己必须面对这个现实。于是,她吩咐道:“快有请女御史!”

女御史双手捧着一只木盒递给宣华夫人。

宣华夫人接过来仔细地看看,木盒制做得非常精致,是紫檀木的。还描着金。盒口开启处贴着一张封条,上边写着一个大大的“封”字,旁边题有五个小字:“赐宣华夫人”,看样子是御笔亲书。

宣华夫人将木盆放在几案上,与那只金凤凰并列一起,自言自语地说:“这里面是不是赐妾自尽的鸩酒呢?”

听了宣华夫人的这句话,旁边几个随侍宫女吓坏了,忙问:“夫人,你怎么了,好好的,皇上怎么会赐你自尽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