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管子传 作者:高连欣_2 >

第11部分

管子传 作者:高连欣_2-第11部分

小说: 管子传 作者:高连欣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仲仰天大笑道:“亏你还说出振兴齐国,驰骋天下!一个陶醉于蝇头小利、鼠目寸光之徒,哪懂得什么叫振兴?一个容不下一箭之仇的小肚鸡肠,还谈什么驰骋天下?”

  齐桓公冷笑道:“好,管仲,你不是有经天纬地之才吗?寡人倒要听听,你如何振兴大齐,如何驰骋天下?”

  “可惜,我没有这份雅兴。你知道不知道齐国百姓嗷嗷待哺,还在水深火热之中,连饭都吃不上。这个你尚然不知晓,我怎么和你谈齐国的山,齐国的海?振兴齐国,并不是凭借你的暴戾和残忍;驰骋天下,更不是仰仗你手中的长弓!粮食不会因为你的贪婪就从地里冒出来,兵车不会因为你的私欲就无往不胜。你这强弓只能射穿我的咽喉,别的,你什么也做不来,什么也办不到!”

  站在一侧的竖貂手指管仲,破口大骂:“好你个死囚,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贬损君上,罪上加罪,死有余辜!”他转而向桓公道:“主公仁慈,不忍杀戳,让为臣代劳,臣一箭定射穿管仲咽喉!”

  桓公摆手制止了竖貂,道:“管仲,你听着,寡人手中的箭自有寡人引发。只是,寡人要让你看清楚,寡人的箭不仅能射穿你的咽喉,也能射得齐国的山和海,射得天下的山和海!”

  桓公说完,拉满长弓。

  鲍叔牙跪地大呼:“主公,不能,不能呀!”

  宁越、东郭牙一并跪倒。

  宁越道:“求主公开恩,老臣耳闻管仲为天下奇才,今日亲眼目睹其大丈夫气概。望主公捐弃前嫌,从长计议。”

  东郭牙也道:“主公因乾时之战,赦免臣等平庸之辈之罪;今日为了齐国的社稷,还望主公开怀大度,再赦管仲。”

  隰朋、雍廪、宾须无等众大臣也一齐跪倒在地:“求主公开恩!”

  围观的众百姓亲身经历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同时被管仲、鲍叔牙以及众大臣所感染,也呼啦一下跪到地上,一齐恳求:“求主公开恩赦免管仲。”

  拉满全弓的桓公看看跪倒的一片群臣和众百姓,心里掠过自负与得意。他屏住气,眯起眼,向管仲瞄准。

  视死如归的管仲被鲍叔牙、众大臣及百姓们的真诚情感所打动,一滴咸涩的苦泪从眼角缓缓滴落下来。他朝桓公狠狠瞪了一眼,无知昏庸的小白,这个场面就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改变主意,可他却仍然不放下那张大弓。他闭上眼,等待着死亡的最后时刻。

  齐桓公的右手一松,箭离弦了,只听嗖地一声,不偏不斜,箭擦着管仲的头发,钉在荣辱柱上。

  管仲安然无恙。

  鲍叔牙一连给桓公叩了三个响头,额上碰出血来,激动地喊道:“感谢主公,感谢贤明的主公啊!”

  众人也一齐大拜:“谢主公!”

  桓公俨然以救世主的姿态收起弓箭,对管仲道:“管仲,寡人这一箭没射中,是天意!寡人说话算数,要报一箭之仇,既然一箭未中,就是天意要留你。寡人不是夏桀,更不是商纣,寡人是齐国光明磊落的国君!白水之滨的一箭之仇,今日了却。松绑!”说完,扔掉大弓,转身离去。他为自己导演的这出戏剧并为在戏中的上乘表演而得意。





管子传第四章 金台拜相



第四章 金台拜相

1.管仲掂出了齐桓公的份量

  管仲通过在荣辱柱前与齐桓公的较量,掂出了桓公的份量,此人非同凡响。他想了整整一夜,才理透了桓公的思路,他十分佩服桓公的足智多谋,既赦免他不死,又风风光光下台,得到天下民心。回想起白水之滨桓公咬破舌头,口吐鲜血装死的情节,更令他五体投地,不愧是一代英明国君!能辅佐这样的人治理天下,就是累死也心甘。

  鲍叔牙为管仲摆酒祝贺。

  “贤弟,你大难不死,纯属天意。我知道主公的箭法,别说三十步,就是五十步,也保准射穿你的咽喉。可苍天有眼,就是没射中,真是天意呀!来来,咱兄弟喝上一爵。”

  管仲端起酒爵,看着鲍叔牙直笑:好个宽厚的鲍叔兄啊,你太信实了,枉为小白的老师,大不了解他了。我射他一箭,他装死蒙骗了你?这次又蒙骗了你。管仲一口喝下去,道:

  “还不是鲍叔兄的真情感动了天地,是大哥救了小弟。”

  “别那么说,主公是开明大度之人,有你辅佐,必成大器。这一点我不会看错。”鲍叔牙笑着,又喝一爵。

  管仲点头:“这一点,大哥比我看得准。小白比公子纠确实高明,有天壤之别。大哥在白水之滨骂我自私,今天我接受了,确实我有私心,一心想当相国,就不分良莠了。”

  “哈哈……”鲍叔牙笑声朗朗:“现在也不晚嘛,你就等着当相国吧。”

  管仲苦笑道:“能不死就够万幸了,我一定帮着大哥,把齐国整治好。”

  鲍叔牙正色道:“我最了解主公,他一定会拜你为相的,我给你当个助手就行了。”

  “你们兄弟好热闹哇,也不招呼咱一声。”隰朋来了。

  管仲忙端起一爵酒,呈给隰朋:“感谢隰朋大夫的救命之恩!”

  “哪里哪里!要谢应先谢鲍太傅,你们管鲍之交,今天才算真领教了,好,为管兄获主公赦免,我喝这一爵!”说完,一饮而尽。

  鲍叔牙又斟上一爵,递给隰朋:“隰大夫为救夷吾贤弟,确实立下了大功,我敬你一爵!”

  隰朋连连摆手道:“要谢你去谢高上卿、国上卿,还有宁越、东郭牙、雍廪、王子成父等大夫。”他对管仲道:“夷吾兄,大家都憋足了劲,想把齐国振兴起来,你可千万别辜负了主公、鲍太傅和我们大家的心意啊!”

  管仲拱手施礼道:“为振兴齐国,管仲将万死不辞!”

  鲍叔牙又斟满酒:“来,为了大齐振兴,咱们干这一爵!”

  三人同干。

  隰朋忙道:“别光喝酒,误了大事。主公派我来请夷吾兄进殿面君呢!”

  鲍叔牙高兴得直拍手:“主公这么快就要见夷吾,真是个开明的英主啊!”

2.管仲的治国之道

  管仲随隰朋到开宫后殿,桓公正在批阅奏折。隰朋、管仲叩头:“叩见君主。”

  桓公看看管仲,道:“坐吧。”

  管仲道:“臣蒙主公不杀之恩,已是万幸,不敢坐。”

  桓公让隰朋退下,对管仲说:“寡人有事要请教于你,坐吧。”

  管仲再次叩头:“谢君上赐坐。”坐在桓公对面。

  “你是颍上人是吗?”

  “禀君上,臣是颍上人。”

  “吴楚之地,多出贤才。你是怎么到齐国来的?”

  “禀君上,臣与鲍叔牙一起作买卖,来到齐国。”

  桓公点点头:“鲍叔牙在寡人面前多次说过你满腹经纶,是个人才。寡人赦你不死,是为了大齐,这个,你明白吗?”

  “臣明白,为了大齐,为了君上,虽肝脑涂地,臣万死不辞!”

  “那好。你来齐国多少年了?”

  “八年了。”

  “那齐国的情况,寡人就不必多说了。咱们齐国是千乘之国,先父僖公时代,威镇诸侯,号称小霸。可襄公继位后,政令无常,朝纲混乱,国力不振,百姓遭殃。寡人继位,人心未定,国势不张,寡人想迅速改变这种局面,可百废待举,你看该从哪里下手才好呢?”

  管仲侃侃而谈:“君上,臣以为,朝廷似船,百姓似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主公欲修理国政,必须拿出爱民的措施,民安国才能安,民富国才能富。”

  桓公点头,又问:“这爱民需要哪些具体措施?”

  “首先要安民。百姓分四种人:士、农、工、商。把这四种人分别集中居住,各守其业,子从父业,百姓就安定了。这样业业相连,家家相连,百姓之间的关系就亲密了。还要赦免罪犯,轻刑罚,少收税,鼓励繁殖人口,让百姓尽快富足起来,同时要对百姓进行教育,使其懂得礼义廉耻,民风就正了。”

  桓公非常同意管仲的意见,认为很有道理,又问道:“齐国的军事力量非常虚弱,如何迅速强大起来?特别是武器严重不足,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管仲答道:“武器问题不难解决。朝廷可以制定以兵器赎罪的办法。犯重罪的人用一套犀甲和一支戟赎罪,犯轻罪的人用一只盾牌和一支戟赎罪。犯小罪的人用铁赎罪,一般民事纠纷,令其交纳箭作为诉讼费。质量好的铁用来铸造剑戟,质量差一点的铸成农具。”他见桓公听得入迷,微微一笑,道:“当然,光兵械充足还不行,还得有强大的财力。臣以为,齐国丰富的铁矿可以冶铁,海水可以煮晒成盐,这两项就可以通利天下。以此为基础,与各国作买卖,互通有无,天下客商一定会云集临淄。为安定客商,可以建妓女院,容纳五、六百名妓女,使各国商人到临淄如同回到家里。那么,各地的货物就会源源不断集中到临淄市场,君上只要安排好税官收税就行了。这笔钱收入相当可观,解决军费绰绰有余。”

  桓公禁不住击掌称妙,又问道:“兵械、财源解决了,可兵士不足怎么办呢?”

  管仲胸有成竹地说:“军队力量强不强,关键是要看有没有战斗力。君上要解决兵源,可以把行政管理与军队管理结合起来。是否把齐国分为二十一个乡,工商之乡六个,士农之乡十五个。工商之乡解决财源,士农之乡解决兵源。每五户为一轨,设轨长一人;十轨为一里,设里司一人;四里为一连,设连长一人;十连为一乡,设乡良人一人。每户出一个兵士,一轨就是五个,轨长率领;一里就是五十名兵士,由里司率领;二百人为一连,由连长率领;二千人为一乡,可称作旅,由乡良人率领。五个乡成为一个军,每军一万名兵士,十五个乡就可以出三万兵士,编成三个军。主公统帅中军,高、国二位上卿各统帅一个军。农闲时练武、打猎。这样,一轨的五个兵士,大都有血缘关系,祭祀时一个祖宗,生老病死互相关照,居则同乐,死则同哀,守则同固,战则同强,有这样一支三万人的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主公可以横行于天下。”

  桓公笑了,他感到耳目一新,这些办法既具体又实际:

  “寡人有这样一支军队,就可以征服天下各国诸侯了。”

  管仲摇摇头,说:“不行,现在周王朝虽然衰弱,可总还是大家公认的天子。主公一定要打着尊周的旗号,与各国诸侯建立友好关系,使他们心悦诚服,主公的盟主地位才能确立。”

  桓公沉思了一会儿,似乎没有完全理解管仲的话。管仲忙道:“与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凡齐国所占邻国的土地,要全部退还;齐国要多帮助邻国解决困难,不要接受他们的谢礼,四邻国家对大齐就一定会亲近起来。主公可以派出八十名人员,多带钱财礼物,到各国去活动,了解情况,对有困难的国家予以扶持,对朝纲混乱,弑君纂位之徒从严惩处。这样做几件事,主公的威望就会建立起来,天下诸侯,就会听从主公的调遣了。这样,主公的霸主地位就不可动摇了。”

  鸡叫了。

  桓公与管仲这次谈话整整谈了一夜,他一点也不觉得疲倦,深感受益非浅。桓公望着管仲那双睿智的眼睛,心里暗暗称奇:怪不得鲍太傅舍命保他呢,看来名不虚传。这么一想,对鲍叔牙的忠君为国的情操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管仲见桓公凝神看他,心中充满了喜悦,通过这次深谈,他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桓公。只要桓公肯重用他,他一定会竭尽全力,使齐国振兴。

  桓公道:“管爱卿,你的话使寡人增长了见识。希望你能为振兴大齐发挥你的智慧和才能,寡人决定任命你为大夫,咱们朝廷上见。”

  管仲起身叩头:“谢君上。”

3.桓公决意伐鲁

  几天后,管仲以大夫的身份入朝议事。文武大臣分立两班,管仲列于班尾。

  桓公踌躇满志,侃侃而谈:“二百多年前,周天子封先祖太公望于齐,派召康公传周天子命令:‘五侯九伯由齐国负责征伐,以辅佐周室。东面至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凡有不尊周天子者,伐勿赦。’”说到这里,桓公兴奋地站了起来:“寡人新立,须让天下诸侯知道寡人的威武之风,让四方君主知我大齐兵车之勇,天下之大,谁是霸主?寡人!”桓公稍稍停顿,目光扫视群臣道:“齐鲁眦邻,本应和睦相处,可鲁侯老想挑起事端,到处传播谣言,极尽攻击诽谤之能事。为使天下诸侯正视寡人,寡人决计讨伐鲁国,让鲁国威风扫地,让天下刮目相看大齐。众爱卿有何高见?”

  王子成父出班奏道:“鲁国乃大齐手下败将,进攻鲁国,定能稳操胜券。”

  桓公朝王子成父颔首微笑。

  竖貂急于讨得桓公欢心,忙出班奏道:“主公英明,气魄盖世,中原霸主,非主公莫属,兴师伐鲁,臣愿当先锋!”

  桓公满意地向竖貂点头。

  雍廪出班奏道:“主公威武圣明,威加诸侯,势在必行,臣愿率五百乘兵车,踏平曲阜!”

  桓公拍案叫好,他看看鲍叔牙,问道:“鲍太傅意下如何?”

  鲍叔牙心里并不同意桓公的这个决定,桓公继位还不足半年,国内的许多大事还未理顺,就大动干戈,有点操之过急。可他也知道桓公的脾气,他定了的事别人不好不赞成。再说,这鲁国也确实可恶,对齐桓公极尽毁谤、攻击之能事,给他点颜色看看也未尝不可,便出班奏道:“主公要称霸中原,就要提高威望。大齐千乘兵车踏平曲阜,定会马到成功。”

  桓公一拍御案:“好!众志成城,无坚不摧,伐鲁之事就……”

  “主公,微臣管仲,有言忠告,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管仲打断齐桓公的话,出班奏道。

  众大臣一惊,目光一齐射向管仲。

  桓公见是管仲,便道:“寡人正要听听管大夫对伐鲁的意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