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 >

第24部分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第24部分

小说: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曹操表面上赞美,心里头十分嫉忌,怎么这样聪明?
  另外有一次,塞北送一盒酥来。曹操吃了,觉得很爽口。提笔在盒上,写上“一合酥”字样。放在桌上,被杨修看见。竟然拿起汤匙,与众人分食。曹操发现时,问他为什么这样?杨修回答:盒上明白写着一人一口酥,所以不敢违命。曹操只好苦笑,心里却很厌恶。
  曹操恐怕有人谋害,常吩咐左右:“我梦中好杀人;凡我睡着时,你等千万不要靠近。”有一天,白天睡着时,所盖的被子掉落地上。服侍的人上前去捡,被曹操跃起一剑刺死。于躺下睡觉,醒来后假装不知情,问左右这是怎么一回事?还伪装痛哭,厚葬死者。大家都以为曹操真的梦中杀人。只有杨修不相信,在葬仪时感叹:“并不是丞相在梦中,而是这个人自己在梦中。”传到曹操耳中,对杨修更加厌恶,到了痛恨的地步。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爱慕杨修的才学,常常邀约商谈,有时通霄达旦。曹操与众官商议,要去曹植为世子。长子曹丕得知,秘密邀请朝歌长吴质前来商量。因恐被人发觉,用大笼把吴质装在里面,伪称是绢匹。杨修知道这件事情,向曹操打小报告。曹操派人在曹丕府前探查,曹丕慌忙告知吴质,临时改以真的绢匹,用大笼装运进府。探查人员来看,果然是绢匹,回报曹操。因此怀疑杨修蓄意要害曹丕,更加痛恨。
  曹操想试一试曹丕和曹植的才干,一方面通知两人出某城门,一方面又规定守门人加以阻挡。曹丕先到,守门人不放行,曹丕只得退回。曹植问杨修,这种情况要怎么应对?杨修说有王命出门,可以斩杀阻挡的人。曹植来到门前,守门人阻挡,曹植立即斩杀。曹操认为曹植比较有能力,有人却说这是杨修教的。曹操大怒,因此也不喜欢曹植。杨修又提供曹植很多资讯,使他在曹操提问时,能够对答如流。曹操心中甚为怀疑,后来知道实情,非常愤怒。认为杨修欺他,有斩杀的念头。
  这一次杨修随军出战,每夜都有不同的通行号令。这一天,夏侯惇入帐问号令,曹操正在喝鸡汤,见汤中有鸡肋。随口便说:“鸡肋,鸡肋!”杨修得知,便告诉军士,各自收拾行装,准备返回许都,有人报知夏侯惇,大惊之下,问杨修为何如此?杨修说鸡肋表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现在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岂不是在此无益,不如早归?夏侯惇很佩服,也跟着收拾行装。曹操睡不着,发现大家都在收拾行装,急召夏侯惇。问清缘由,知道又是杨修作怪。便下令刀斧刀推出问斩,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杨修死时,仅卅四岁。曹操不过是借故斩杀,他却年纪轻轻,便自误误人,丧失了宝贵的性命。当今喜欢探测上司心思,且又屡猜必中的人,请注意这个案例,好自为之。
  38。孔明要推尊刘备为帝,刘备为什么只称汉中王?
  孔明下山,全力佐助刘备。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是“复兴汉室还于旧都”。刘备的一切政治措施,都为汉献帝而设备。自领益州牧时,遥向献帝表奏。现在曹操自立为魏王,显然有篡位的企图。孔明等人,眼见曹军大败,弃汉中回许昌之际。为了争取正统位置,有心推尊刘备为帝,以讨伐国贼。刘备再三推辞,认为如此等于反汉。孔明提出很多理由,刘备坚持不肯。孔明说以义为本,未便马上称帝,可暂为汉中王。刘备又说未获得献帝明诏,不可以称王。孔明建议先进位,然后表奏天子。大家同声劝进,刘备终于接受。面南而坐,受文武官员拜贺为汉中王。立刘禅为世子,大封群臣。
  刘备既能为汉中王,便修表禀告献帝,以示尊重。表到许昌,曹操大怒说:吾誓灭之。即时要起兵赴两川,与刘备一决雌雄。司马懿建议派特使说动孙权兴兵取荆州,然后出兵取汉川,使刘备首尾不能相救。曹操大喜,指派满宠赴江东见孙权。相约两面夹攻刘备,并派人过江一探关羽动静。由诸葛瑾向关羽提婚,说孙权儿子要取关羽女儿。被关羽当场回绝,还说什么“虎女安肯嫁犬子”?孙权大怒,下令指日要取荆州。
  曹操一向自视为正统,刘备要抢这个位置,当然不依。孙刘联盟,由于荆州问题一拖再拖,始终未能解决。曹操趁机拉拢孙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三国之间的关系,愈来愈复杂,也愈来愈难掌握。魏吴本无仇,双方却都与刘备有说不清的乱账,看来够刘备难受。
  39。刘备封五虎将,关羽不肯受印,是什么道理?
  究竟有没有五虎将的称号,我们不方便推测。只是曹操与孙权有意夹攻刘备,消息传来,刘备赶忙与孔明商量,如何应对?孔明认为如果关羽先下手取樊城,使敌军胆寒,便能化解。他一向谨慎,建议先把封号报告关羽,然后才要他行动。关羽接受镇守荆州的重任,当在四十七、八岁,现在一晃之年,已经五十好几岁。这些年来,对西川的情况并不了解。而一人独大,难免更加刚而自矜。所以一见面便问“汉中王封我何爵”?意思是自家兄弟当上王位,总该对二弟有好的封赏。特使司马费诗回说“五虎上将”之首。关羽知道“关、张、赵、马、黄”并列时,非常生气说:“张飞是三弟,马超世家子弟,赵云和弟弟一样,可以和我并列。黄忠是何等人?敢和我同列。”又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不肯接受印信。幸亏费诗很会说话,赶忙加以解释。说“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劝他不要计较。关羽这才醒悟过来,拜受印信,并说几乎误了大事。
  关羽素来重义气,对大哥刘备十分恭敬。现在的口气和态度,充分显示他的骄傲,已经冲昏了头。黄忠在川的表现,他很可能不清楚。黄忠的宝刀,把曹操的猛将夏侯渊连头带肩,砍为两段,关羽可能也没有听到。因为大家都不敢在他面前,夸耀别人的武艺。他只记得黄忠是自己手下的败敌,要不是当年义释黄忠,那条老命早就不见了。现在居然和我同列,当然很不高兴。侠义人士,大多感情丰富。正因为如此,才特别要戒除傲气。
  40。关羽斩庞德,有什么特别启示?
  荆州是曹操和孙权的共同目标,孔明惟恐两面受敌,要关羽先攻樊城。守将曹仁向曹操求援,于禁自愿领军前往。庞德紧接着要当先锋,却因原为马超旧属,亲兄庞柔也在西川为官,引起众人疑虑。庞德再三保证,绝无二心。回家后令匠人造一木榇,向亲友表示受魏王重恩,誓以死报。当众发誓与关羽决战,不杀关羽即自杀,否则便为关羽所杀,所以一定会用到。曹操闻知,特别告戒他“可取则取,不可取则宜守”,千万不要凭着血气之勇。庞德却宣称:当挫关羽某三十年的声价。
  消息传来,关羽十分震怒。和庞德交手,才感叹“刀法惯熟,真吾敌手”。次日再战时,庞德先施拖刀计,放于箭射中关羽左臂,幸被关平救回。关羽拔了箭头,所幸射得不深,敷上金疮药,誓报一箭之仇。忽报于禁移师,将七军置于低地。连日大雨不止,关羽派人堰住各处水口。不久水位高涨,放水尽淹七军。于禁见四下无路,愿意投降。庞德落水被擒,誓死不降,关羽喝令刀斧手推出问斩,并怜而葬之。可惜关心只看到别人,并没有回头看自己。他如果想到:英雄出少年。自己笑黄忠为老卒,也应该想想,自己也年过半百,将近六旬,不复当年英勇了。被庞德射中手臂,也是那一只看不见的手,向关羽提出警戒。赶快把情况告知孔明,让他做出合理判断,以便做好全盘性的考虑和调度。可是关羽的警觉性不够,总以为别人会老而自己不会,年轻人永远不如自己。却不知长江后浪推前浪,岁月不饶人!
41。关羽刮骨疗毒,曹操的反应如何?
  关羽右臂中箭,关平救回后拔出臂箭。但是庞德所射的箭有毒,已侵入于骨。以致右臂青肿,不能运动。大家建议暂时回荆州调理,再作打算。关羽则说此次打樊城,是北伐的开始。怎么可以因小疮而误大事?大家只好到处遍访名医,刚好华佗闻知关羽中箭,特来医治。关平大喜,即与众将同引华陀入帐见关羽。当时关羽正和马良对奕,伸出右臂让华陀观看。华佗指出毒透入骨,如不早治,恐怕来不及了。关羽问他怎么治法?华陀说要用尖刀割开皮肉,以便刮去骨上箭毒,问关羽会不会恐惧?关羽回说死都不怕,还怕这等小事?
  我们知道华陀备有麻沸汤,可以止痛。是不是为了满足关羽的好强心理,故意不说而让关羽喝下?我们不得而知。或者关羽有意在众人面前显现勇敢,执意不喝,以增强信心,鼓励士气,也很有可能。刮骨疗毒之后,关羽大笑而起,告诉大家: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消息传到曹操,大为惊吓,急忙聚集文武,商议迁都以避关羽。司马懿表示关羽和孙权相处并不好,关羽胜孙权不一定喜。不如请孙权攻打关羽,条件是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曹操才决定不迁,大叹反而不如庞德勇敢,害怕关羽到如此地步。关羽借着刮骨疗毒,向同仁宣示决心,要奋战到底,这是好事。但是,只想到北伐,想不重视与孙权联盟。使曹操有机可趁,诱使孙权来扯后脚。想想看,若是孙权不理会曹操,却出兵合肥,与关羽联合军事行动,共同对付曹操,那该有多好!
  
  42。吕蒙胧采用什么策略,来突破关羽的心防?
  关羽当然知道知己知彼的重要性,但是他却忽略了,自己镇守荆州这么多年。曹吴双方都以自己为分析、研究的主要对象,可以说了解得相当深入。自己对东吴的动态,是不是掌握得很好?在知彼方面,可得几分?
  鲁肃任都督时,由于理念相近,都要复兴汉室、消灭曹操。因此刘备一拖再拖,关羽蛮不讲理,都十分克制。弄得自己两面不是人,也受尽孙权的埋怨。鲁肃亡故时,循周瑜方式,荐吕蒙自代。吕蒙的最大责任,便是取回荆州。他全心研究关羽的习性,和荆州的形势。发觉关羽进攻樊城,并没有带走多少兵力。大部份军力,还是留在荆州,以防吕蒙出击。于是伪装自己有病,并且放出风声,说要因病辞职。孙权也故意透露要更换将领,以陆逊取代。对关羽来说,吕蒙还稍有份量,陆逊是什么人?简直没有听过。所以对陆逊派来的人,直说“孙权见识短浅,竟然用这个无名小将来代理吕蒙”。殊不知这正是吕蒙和陆逊的最高机密,趁关羽对陆逊不了解的紧要关头,呈书备礼,写得非常谦卑恭敬,使关羽看得仰面大笑,令左右收了礼物。不再担心荆州被袭,把兵力调到襄阳,准备全力对付曹操。
  吕蒙装病,却在极机密的情况下暗袭荆州。陆逊接任,采用高帽子策略,使关羽的心防,松懈下来。认为东吴无人,找陆逊这样的人来和关羽对阵,有何忧虑?孔明对陆逊,可能也没有多大认识。就这样上了大当。在防备松懈的情况下,被吕蒙偷袭成功,造成大祸。
  
  43。吕蒙是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这些厉害?
  吕蒙字子明,幼年丧父,在战乱中随母亲南渡,依靠姊夫邓当。十五岁当兵时,还不认识一个大字,被大家讥笑为“吴下阿蒙”。吕蒙在这种环境下,经常受辱。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了,杀了官吏,投奔到孙策阵营。孙策倒很赏识他,把他安置在左右。邓当死后,还用他来接替邓当的位置。孙权继承大业,他在许多战役都建有功劳,升为偏将军。孙权见他颇有才能。但是口头报告、文字请示时,经常闹笑话。便劝他多读书,才能够出口成章,让大家刮目相看。他起初以军中事务太多为由,推说没有时间。孙权说他的事务更多,时间更少,还不是常常读书?又说曹操一直到年纪很大时,都很认真读书。于是替吕蒙选了一位老师。他自己也下定决心。从此好学不倦,获得长足的进步。鲁肃接任都督时,以为他还是跟过去一样。长谈之下,才发现完全改变了。使他十分吃惊,夸奖他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吕蒙反过来提醒鲁肃,关羽好学,又有英雄气慨。要和他打交道,必须有一些计谋。否则全凭武勇,大概没有人打得过他。可见那个时候,吕蒙已经在关羽身上,下了很多功夫。几乎把关羽的个人和团体,都逐一分析。在知己知彼的层面,吕蒙已经占了上风,比关羽更胜一筹。
  一个人一生当中,有好的母亲、好的老板、好的上司,便最为幸运。吕蒙三者都有,母亲支持他、孙权教导他、鲁肃赏识他,难怪很快就成为东吴的杰出将领。当然,吕蒙自己的决心和毅力,才是真正持续进步的原因。
  
  44。吕蒙怎样偷袭荆州?关羽何以败走麦城?
  鲁肃接下周瑜的位置,继任都督。开始时看不起吕蒙,后来经不起大起的劝说,才和吕蒙长谈,深受感动。吕蒙提出好几条计策,要对付关羽。鲁肃为了表示敬意,特别拜访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成好朋友。
  吕蒙似乎全心全力,以关羽为目标。他不但向鲁肃提计划,还三番两次建议孙权,一定要拿回荆州。好像不灭掉关羽,便永不罢休的样子。反观刘备这边,一心一意要打通汉水,使荆州和汉中连成一起。关羽擒于禁、杀庞德所造成的威震华夏,弄得曹操几乎要迁许都以避其锋。魏吴不得不联合对搞关羽,而孔明的高度警戒,在这种时候竟然祝若无睹,实在是难以想像。至少指派张飞或赵云,进驻江陵以资支援,居然全无动静。
  鲁肃死后,由吕蒙接任。他密献进袭关羽的计谋,令士兵改穿白衣,伪装客商。赠送财物给江边烽火台的驻守军士,使其相信而得以把船停泊江边。二更时期将烽火台官兵击倒,一声暗号,八十余船精兵尽出,占领紧要关卡。接着长驱直入,迳取荆州。他知道关羽对恃了这么多年,东吴官兵对荆州恨之入骨。攻入城后,很可能滥杀无辜百姓,或者抢夺财物。因此特别传令军中:如有妄杀一人,妄取民间一物者,必定依照军法严办。
  关羽在荆州的防务,实际上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