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174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而已矣」、「孔孟之道,仁义而已矣」。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以孝道为基础,没有孝悌仁义,佛就不能生存,那佛就是有名无实,这要懂。
  今天佛法衰,我们无论出家在家是佛的一个形象,没有佛的实质,要知道。三皈依入门传授给你,根本就不懂什么叫三皈依?三皈依是你一入佛门,就把修学的总纲领、总目标、总方向传授给你,希望你一生当中有所遵循,你不会走错路。三皈依是什么?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头讲得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皈依佛,佛是觉的是意思,皈依佛就皈依觉,觉而不迷;我们今天还是迷而不觉,这一条没有。法,正知正见,正而不邪,我们今天还是邪而不正,所以法没有。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今天是染而不净。我们搞的是迷邪染,三宝是觉正净,皈依了没有?没有。
  所以三皈没有,五戒做不到、十善做不到,大乘佛法救不了二十一世纪的病!汤恩比的话,他提醒我们,我们要注意。今天对全世界自行化他,不是大经大论,而是最浅显的《十善业道》、三皈五戒,出家人还要学《沙弥律仪》。我们就不要再搞了,就这一点东西,就能够化解一切冲突,就能够恢复世界的安定和平,真有效!从哪里做起?从自己本身做起。我做不到不能影响人,我真正做到了,我真正明白了,做到才明白,做不到永远不会明了。「愿得智慧真明了」,是要靠行,做到。做到之后,然后你再劝别人,人家相信。
  想学好的人很多很多,没有一个好样子。我们如何给世间人做一个好样子,做个儒的好样子?儒的好样子,《弟子规》。今天许许多多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学校问题,到处都有问题,只要这一服药,《弟子规》学会了,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如果再加上《十善业》,那连问题的根本都拔掉了,真有这个利益。所以汤恩比善知药病,决断无差,那不是个普通人。我们一定要明了,我们自己做,自度了,自救了;我们帮助别人,度他。自己能做到,身教!会看的人学会了,不会看的人,他不知道,心思细密的人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们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我们学了孔孟、世尊,我们在这个世间一生当中不跟人争,「於人无争,於世无求」,生活得快乐。现在人讲压力很重,我们一丝毫压力都没有。身体没有压力,精神没有压力,每天跟圣贤人在一起。圣贤人在哪里?书籍就是圣贤人。天天读圣贤书,天天听圣贤的话,天天思惟圣贤,天天行圣人之事,他怎么不快乐?快乐无比。这社会上形形色色虽然不接触,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完全不看,无论什么事情,有人跟我提起来,我都知道,我不是不知道,不要去接触都知道。怎么知道的?知道现在的人心他想的是什么?想的是自私自利,想的是名闻利养,想的是五欲六尘的享受、贪瞋痴慢。所以他所想的我知道,他所做的我知道,他所受的我也知道;不用那么多精神去看这些媒体报导,不需要。
  我有对治的方法,他没有,那我们这个快乐他想不到。我们的快乐是「法喜充满」,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种是孔颜之乐,孔子、颜回之乐,他哪里会懂!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安分守己。他们住乱世,我住太平盛世,他乱,我不乱。
  这段里面是十波罗蜜齐修之行,我们平常讲六度四摄,就是此地讲的十度齐修,在这一百四十一愿之中,这是法身菩萨的《弟子规》。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六六卷)  2005/1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6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净行品」,五门分别第四段解妨。前面讲到十度齐修行,接著下面是四弘誓愿行,我们看这段经文,「又皆愿利生,皆成佛德,见恶必令其断,见善必令其具,即四弘誓愿之行也」。四弘誓愿是诸佛菩萨行门的总纲领,同学们都非常清楚,常常念在口里,念熟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叫四弘誓愿。一切诸佛都是依这个纲领修成的,一切菩萨无不依之修行,所以它是行门里面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纲领。我们在讲席当中也讲过很多次,需不需要再讲?需要。为什么?没做到。
  佛法的教学跟儒家的教学确实不一样。夫子教学,「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夫子就不教了,你太笨了。佛法不一样,佛法真是慈悲到极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说得太好了。佛法不怕麻烦、不怕重复,为什么?佛知道一切众生的根性,烦恼习气太深太深,不是无数次的重复,提不醒。你说的时候,他点头,他听得很对,一转眼忘掉了,境界现前还是烦恼做主。他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你就晓得烦恼习气是多么严重。什么时候你在一切境缘状况之下都能提得起觉观,就是宗门讲的观照功夫,我们一般讲提得起警觉,功夫才能得力;提不起警觉,你功夫没有办法得力,所以说脾气常常发作,有意无意。什么原因?佛说得好,见思、尘沙、无明烦恼习气太重。
  所以大乘教里头许许多多经典都说「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不是只有《地藏经》。这个事跟理都要知道,知道之后,你自己就晓得怎样处理。对於刚强难化的众生,真正是学佛的人,对佛法能够通达理解,这个环境好不好?好,不是不好,正如同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你说娑婆世界好不好?好!为什么娑婆世界修行有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这边逆境多,你在逆境里面能够修到如如不动,顺境里头也修如如不动,你成功。外面境界风一动,你就受不了,你到哪一天才能成功?
  一般修行人总希望自己找一个清净环境,没有烦恼、没有障碍的地方,你想想看,你有多大的福报才能找到这么个地方?说老实话,释迦牟尼佛都不行。我们在经教里看到,佛陀当年在世,外面有六师外道干扰、批评、毁谤、障碍学生,让学生对佛失去信心,这外面的环境;里面有六群比丘,这不听话的学生,在僧团里面捣乱,制造麻烦。佛陀威德大!把他们震服了。震服了他还是再捣乱。这也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出的示现。
  佛陀在世,僧团里头都是这样的,何况后世,又何况现在末法时期。要想僧团里头没有人来捣乱的,那岂不是比释迦牟尼佛福报还大?不可能的事情。要想僧团里头没有人来捣乱,只有一个方法,不要搞僧团,我一个人在家修,那行。一个人在家修,也许你还有家亲眷属来找麻烦,你就想多么困难。这些困难你都能克服,所以你修行的功夫超过极乐世界,为什么?极乐世界没有这个麻烦,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里头没有找麻烦的人,没有一个不善的人,所以他的进步慢,烦恼习气不容易消掉。娑婆世界找麻烦的人多,消业障消得快。问题在哪?你要认识。
  哪个道场都不例外。我亲近的三个老师,方东美先生他是大学教授,毁谤他的人很多,批评他的人很多,都在我面前说。而且还有批评的是同乡的,桐城人,对他们家庭状况了解得很清楚,搬出很多是非。我听了,心动不动摇?一动摇,谁吃亏?我自己吃亏,我什么都学不到了。我听了之后,如如不动。我们要明一个理,纵然他讲方先生种种不是,那至少是二十年前的方先生,我也不认识;你跟他在家里认识,我不认识。二十年之后,古人讲,士是读书人,「士隔三日,刮目相看」,他天天读书,天天用功,天天改过,从前有不好的习气,他现在都改过来了。改过来,你不知道,你没有接触过他,你不认识他,我跟他学习,我每个星期跟他见面,常常见面,你讲的那个,我没在他身上发现。要懂这个道理。
  恶人会变成好人,好人会变成坏人,我们亲身经历的。身边的人,以前非常要好,受别人挑拨之后,马上态度就改变,就变成仇敌了。我们心里很清楚,我们受了冤枉,他不知道;到他知道了,他也后悔。后悔,面子放不下,不愿意跟我见面。我很想跟他见面,他拒绝,面子放不下。这些统统是烦恼习气。李老师有人毁谤他,章嘉大师也有人毁谤他,我从来没有动摇过,只有一心尊师重道,我们才能学到东西。印祖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我们这一生做得再好,没有学佛之前,有没有造过恶业?有。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有没有造过恶业?有没有跟人有过过节?我们相信、肯定很多很多,那就得了!今天我们想学好,这些过去今生冤亲债主,他来障碍,他来找麻烦,应该的。他来扰乱道场,他来毁谤我们的师父,他来毁谤我们的法门,我们清清楚楚,这来报怨的,这是来做障碍的。只要我自己如如不动,不破坏我的信心,不破坏我的愿心,不破坏我的学习,反而使我进步更快。我对於这些造谣生事毁谤的人,我更感激他。为什么?他加速度帮我往上提升。
  所以蕅益大师讲得好,「境缘无好丑」,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是平等的,没有好坏;「好丑生於心」,这你自己要负责任。是非善恶是自己生心,自己用善心对,全是好境界,自己用不善的心对,都不是好境界。换句话说,人家那边来的是感,我们怎么应。这个道理你要是懂得了,在娑婆世界修行,进步的快速肯定超过极乐世界;这个道理不懂,顺境善缘生欢喜心,逆境恶缘生瞋恚心,你肯定堕落。生欢喜是生贪心,生瞋恚心,就是外面境界来的时候你生什么心?你生贪瞋痴;你贪瞋痴增长,你不是戒定慧增长。贪瞋痴的反面是戒定慧,不为外面境界所动摇,依旧如法修学,一点没有受到干扰,你戒定慧增长,大幅度的增长。所以外面境缘真的没有好丑,有人在这种状况之下大幅度增长戒定慧,有人是大幅度增长贪瞋痴,果报不一样!所以这个境缘真的没有好丑,好丑在於心,我们用什么心态来对人、对事、对物。
  我学佛这么多年,二十多年前在美国写的这副对联,现在挂在佛堂上,这就是我学佛的心得。我们用什么心对人对事对物?「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什么态度来处世?「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你问我的修学,我的修学就二十个字。学佛五十四年,没有离开这二十个字,所以任何境界我遇到我能转。转,比忍让功夫要高一等。忍让你还著相,你还是在伏烦恼,还在压住;转的时候,转变,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转境界。这二十个字就是我的转捩点,永恒不变。
  「看破、放下」,章嘉大师教的;「清净平等觉」,《无量寿经》经题上教的。李老师把这部经给了我,我有使命把它普遍弘扬。过去许许多多的声音反对会集本,我讲得很清楚,真正的意思不是反对会集本,是反对净空法师,我很清楚。无论是音声,无论是文字,我没有理会,没有反应。毁谤,随他怎么说,爱怎么说怎么说,决不回一句话;文字,在杂志报纸上尽管你写,你愿意写多少你就写多少,我没有一个字反驳。二、三年自然就没有了,这个好!我们自己的修学清净心没有被他拨动,大风大浪与我不相干,我每天还是读经,还是在讲经。同学当中,有听到了心不平,来跟我说。我就劝导他,心平气和,「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可以跟人结怨。所以人家骂让他骂,骂累了,他就不骂了;他要打随他打,不要还手,打到他手累了,他就不打了。这个样子骂不起来也打不起来,天下太平。这就是化解怨怼的方法。
  如果我们道场有这么一个人来扰乱,他要来骂,随他骂,我们好好念佛。他骂累了,自然就走了。来骂过几次都不生效果,他就不来了。可不能跟他吵架,吵架愈吵愈有劲。吵了之后,外面警察来了,新闻记者来了,把我们道场的形象就破坏了,真正损失是我们,他没有损失。可是我们置之不理,随你怎么做法,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好像我们是吃了一点亏,实际上占大便宜。外面传出去,这个道场的人有修养,这个道场的人是好人,外面人赞叹你,外面人都到你这里来学习,你这个地方真有道!
  修行人,佛教的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要做到才行。对善人如是,对恶人亦如是。佛在这里教导我们,并不是说你对善人你就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对恶人可以,没这么说。既然没有这么说,那就是对一切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善人恶人,一律平等,都是以善心善意对待,那你没错了。这样才能够断自己的烦恼,才能够普度众生。
  因为这些事情,我们学佛半个世纪以来,遭遇到太多太多了。许多同修不知道怎么处理,感觉得很忧虑、很烦恼,其实没有,如果我们忧虑烦恼,我们就上当了,为什么?他的目的达到了。若无其事,他一切的作为都不起作用,起不了作用,他就不做了。他自己也知道做这个事情不是好事,希望能达到效果,没有效果,他还干这个干什么?不干了。
  我们读书明理,一定要懂得,从境界里头断烦恼是真断,没有境界考验,你说你烦恼轻了,从哪里看?看不出来;你说你智慧长了,也看不出来。都从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才真正知道自己功行到什么阶段,有没有长进。前些年遇到这个事情会发脾气,现在遇到这些事情心平气和,不发脾气了,说明你有进步了。对於这些找麻烦的人,你自自然然会很客气恭敬对待他,为什么?老师,来考试的,考考我的功夫有没有进步。对他不但没有怨恨,感谢!都是真话,自己的境界大幅度向上提升。往生纵然不敢说我有把握,生天是肯定有把握,一丝毫疑惑都没有。有生天的条件,对净宗真信切愿,一心修学,往生净土你就真有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