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330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3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名山大川,虽然现在道路是开发得比从前进步太多,甚至於很多地方有缆车,中国国内叫索道,那确实就安全多了,但是真正要游览还是要步行。所以览胜,坐在车上看不到什么东西,速度太快了,真正玩的时候,游山玩水一定要步行。步行,那像经上所讲的这个可能会遇到,总得要小心谨慎。
  去年我有个机会跟几位道友们去黄山游览,我们现在这个背景就是黄山,好像这张照片还是我照的。但是我们从乘车到山下,然后就是上缆车,坐缆车到山顶,这就节省很多时间。我们玩的时间很短,在上面吃一餐午饭,下午就回来了。所以这个地方真正要去玩,至少要两个星期,在山上住两个星期,每天步行,你才能看到这个山里面景色的变换。我们是很有意思去游览,但是没有那么长的时间,确实值得一看。黄山在中国是第一座名山,很值得去看看,四季风景不相同。山下是皖南徽商的故居,遗留著有皖南的徽文化,也很值得一看。这非常可惜,就是这些文化村,古老的村庄年久失修,我们去看了很难过,听说有十几个这样三百年的旧村庄,还保留著有十几个村庄,我只去看过两个。
  经里面是给我们讲表法的,这两种险道在表法里面讲,第一个「初惑业罪苦,凡夫之险道也」,这后面第二个就是狭径阻绝,是表「自调滞寂,二乘之险道也,皆为难处」。我们先说凡夫的险道,第一类的惑业罪苦,惑是迷惑,迷惑造业,罪苦是受报。罪苦是讲什么?六道轮回,特别是讲的三恶道。大乘佛法里头常讲,特别是现前这个社会,可以说步步都是陷阱,步步都是火坑,内有烦恼,贪瞋痴慢的烦恼,外有五欲六尘的诱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烦恼无始劫以来积得很重,外面的诱惑比从前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决定不止十倍、百倍。
  我们香港这边的同学们,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一九七七年,三十年前。三十年前香港社会的诱惑在当时一般大都市里面来讲,诱惑力量是非常之强大。三十年之后今天的香港,诸位想想比以前增长多少倍?这个环境能修行吗?解放战争那个时候,虚云老和尚到香港来过,香港的同修们很难得,给他建了个小道场(精舍),我去参观过,环境很幽静,当时香港同修希望虚老和尚长住香港弘法。老和尚看看香港的环境,告诉大家,这个地方不能修行,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太严重,哪个修行人在这个地方能够不动心?所以最后,听说他住了一个月还是回到中国去,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
  这个地方修行能够不受染污,给诸位说,那是真功夫,真放下,真的觉悟、明白了;功夫不到,住在这个环境里头你就很难成就。这个环境对修行人来讲,凡夫、没有成就的,这是险道。禁不起诱惑,你迷惑,迷惑一定是起贪瞋痴,惑是痴,决定动贪瞋疑慢;换句话说,你在这个环境里面天天生烦恼不是生智慧,天天往下滑,你不是往上提升,你是往下堕落。所以古来大德道场都是建在山林里面。
  香港不是没有道场,有!大屿山就有好几个道场。在从前公路没有开要走路进去,那个路很长,也是小道,为什么?不能叫你太方便。现在大屿山公路开了,我在三十年前去的时候,车可以上去,但是路很窄,真正是险道。香港驾车驾得很好的人到大屿山不敢开车,路太窄太险,山太高了,道路都是迂回的,很不好走。很有经验的司机,他们山上的,经常走这条路的,他熟悉,这叫小心驾驶。
  一九七七年,圣一法师邀请我去访问他的宝林寺,我们坐车到宝莲寺,宝莲寺到宝林寺车就不通,小路,羊肠小路,要走半个小时,车不能走,好!我那时候对圣一法师很佩服,不要修路。一般游客听说要走半个小时路,他就不愿意走,游客就少,你才能得清净。所以当年那地方参禅的,它有禅堂,还有四十多个人每天在禅堂坐香,难得有这么一个好道场,我们看了非常欢喜。
  从前道场都是建立在深山,往往从山下走路走到寺庙要走三天,当中有些小茅蓬可以给你休息,等於是一个站、一个站的。所以出家人远离,不但是都市,连村庄都远离,佛家称为「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寂静处,这个地方清静,标准是听不到牛叫的声音。农村里面牛叫的声音很大,这个地方听不到;换句话说,距离农村至少是三里路以上,牛叫听不见。这是为什么?用现在的术语讲「环保」,环境保护,保护修道人的清净心,保护修道人不受染污;这些修道人是凡夫。在今天我们看到古时候这些道场,现在都建造公路,车都可以开到庙门里面,开到大殿的前面,很方便,游客络绎不绝。所以现在都变成什么?叫观光旅游胜地,诸位要记住,可不是修行清净道场。千百年的道场,谁不想去看看?这是中国文化古迹,特别是国外来观光的人都想去看看,这也无可厚非。
  我记得我第一次回到中国,好像是一九八几年的时候,在北京拜访赵朴老,我们是同乡,所以非常亲切。第一次见面,我们就聊天谈了四个小时,他请我吃饭,当时我就跟他老人家说,这些道场干脆就开放给观光旅游。在观光旅游里面要著重机会教育,接待的人员把佛法介绍给观光客,导游也要集中训练,给他讲解一些佛教的常识,让他也能够介绍。真正修行,现在交通方便,不像从前,另外选地方建修行的道场,修行道场就不要再建现在这种宫殿式的房屋,不需要,这是古时候的建筑。现在道场应该建什么?建现在学校的形式。那时候我住在美国,像美国的大学城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佛教十个宗只需要建十个道场就够了,就是十个大学城那样的。道场分为两个部门,一个是解门,一个行门,解门用学院,禅宗,禅学院;行门可以用学会,禅学会。我们净土宗,净宗学会,这里面是修行道场;净宗学院,那是净土宗教学的道场。十个宗派,每个宗派都分这两个部门,解行两门。像华严,华严学会,我们一看学会,这是修行道场;华严学院,这是教学的道场。天台学院,天台学会。赵朴老听到非常欢喜,他说这个主意不错。真正这样做,我们把佛教兴旺起来。
  所有从前几百年以上的这些道场统统开放给观光旅游。一定要建新的,新的就是完全是学校的形式,解行两门,出家在家四众都可以收留。选择好地方,慢慢就形成一个新的文化城,由文化村到文化镇,到最后一定形成大学城一样。我把我这种想法告诉他,很欢喜。非常可惜,朴老是年岁太大了,真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希望将来还是要从这个路子。尤其现在社会开放,全世界说是地球村,人与人之间往来密切,要想真正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平,人与人的交往是最重要的一环;人与人的交往,人与人的往来。像宗教里头,中国的佛教有这十大道场,来观摩学习佛教的文化,有地方给人看,有东西给人学习,这就对了。
  在目前,我们的处境真的是险道。这个险道的意思,道场不是教我们减少贪瞋痴、增长戒定慧,诸位同学,你在什么地方看到有这么一个道场?它真的帮助你息灭贪瞋痴,增长戒定慧,这就是真正道场,真的是有修有学,我们不能不知道。行门的道场,道场还有一桩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一定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才能成功。住在道场,心是定的;心浮气躁,佛菩萨都帮不上忙。心一定要定、要清净。古人讲「身安则道隆」,你居住的环境要安静,简陋没有关系,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茅屋都很好,真的搭个小茅蓬都很好,整洁,便於清修。
  研教,当然有大规模的这种学校好,但是在中国没有。我在前年访问埃及,参观一个回教的大学,这个回教大学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在世界上很有地位、有声望。我看了之后很感动,我们佛教就没有一个佛教大学,就没有一个佛学院有上千年的历史,没有,这是很遗憾的一桩事情。从前佛教的教学、修行都在寺院。寺院实在讲就是学校,首座和尚负责教学,讲经说法,培养弘法人才,他的事情;各个堂口的堂主领众修行,禅堂、念佛堂也很有规模,但是跟人家学校比,学校确实制度好。别人的长处还是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少。
  今天在现前这个环境,我们要怎样懂得在险道里面能够避免灾难?那你一定要懂得克制自己。我们讲席里常说,自私自利的念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时时刻刻检点反省,要把它放下。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不违背佛陀的教诲,行行不离开古圣先贤给我们留下的规矩,我们从哪里学起?要从弟子规学起。你能把《弟子规》一百十一三桩事情做到,你在这条险道里面就有了防身的工具,然后再进一步落实十善业道,这路上的盗贼、鬼魅、毒蛇猛兽都不敢侵犯你,你可以履险如夷安全的通过险道。你没有这两套防身的本领,你在险道上很可能进去就出不来,你就会遇害。这进去出不来就是你堕三途。谁肯认真学习弟子规,认真学习十善业?有,什么人?善根深厚,有善根的人、有福德的人,我们一般讲有福有慧。有慧就是有善根、有福德,他肯修,他肯认真。换句话说,不能认真学习,不能够落实,什么原因?善根福德太薄,也就是说禁不起外面的诱惑,善根福德薄。
  所以世尊在小乘经里面教导我们,学道首先要具备的条件就是求明师受戒,这第一个条件。明不是名气大的,光明的明,明师。这个老师有修有证,你跟他就不会错。话是这么说,有修有证的老师恐怕在现在这个时代很难找到。在过去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找不到不得已而求其次,要找一个什么?有解有行的老师,行解相应。虽然他没有证,但是他真正肯修、好学,他懂得,而且也认真在做,这样的老师在现在也很难得,有,不是没有,当然不多。实在找不到,李老师就告诉我们,还有办法,找古人,所以他老人家常常劝我要以印光大师为老师,向他老人家学习。印光大师也不在,《文钞》在,大师指导我们的纲领在,抓住纲领,从《文钞》里面去学习,真的,那就是印光大师最好的学生,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你愿不愿意拜他为师?愿不愿意跟他学习?
  他老人家一生自行化他的总纲领,四句话,「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真的很像大势至菩萨的行持,所以有人讲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我相信。你看他老人家的存心,看他老人家一生的行愿,跟大势至菩萨非常接近,这我们要懂得。敦伦尽分要怎么做?给诸位说,就是弟子规,闲邪存诚就是十善业道,你有这个基础,然后才信愿持名,这就是净宗的三资粮,信愿行;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所以念佛的同修要晓得,如果前面两句没有,你光是有后面信愿持名,念佛求生靠不住,不一定能往生。前面两句是基础,由这个基础,你发愿求生净土才能成就。基础的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希望同学们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想成就的,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基础教育;圣人给我们的。这是讲的凡夫。
  凡夫想成就不是不能成就,这是善导大师讲得很好,能不能成就,成就的高下,「总在遇缘不同」。如果有个好的道场,决定不能轻易舍弃,舍弃,你到哪里去学?什么叫如法的道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就如法。我是早年年轻的时候,二十几岁接触到佛法之后,亲近李老师,在李老师会下十年。我认识李老师,三十一岁。这是一个如法道场,教,虽然李老师讲的经论很多,但是部部经论都结归净土,这个难得,到最后都结归在净土上,让你知道一个方向、一个目标。
  我跟同学们说过,许多的法师、大德、居士,经过台中一定会到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来看看,老师一定接待他们,我看到老师准备礼物,准备请他们吃饭,素斋也都是自己做的,从来不请人家讲开示,不请人家来讲经。我初去的时候看到这个情形看到好几次,心里很纳闷,这些大德为什么不能让我们听听?以后老师看出我们的念头,我们心思被他看出来,他就特别教导我告诉我,他说不是不请,同是念佛人,每个人思想观念不一样。请他来讲,他要说他那个法门好,我们这个法门不如他;那就是念佛,他的方法好,我们不如他,我们这么多同修跟老师已经跟了十几年,听了这个话之后,心里动摇了,你说这怎么办?要用多少时间、多少精力才把大家恢复到原状?我这才明了,想到古人所讲的「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我明白这个道理。
  那真正行家,内行人不多,内行人你就一定要请他,为什么?对我们道场决定有好处。内行人讲什么?他决定不讲他的,他讲我们的,一定是赞叹道场、赞叹法门、赞叹老师、赞叹同学,让同学对我们的道场有信心,对这个法门有信心,对老师有信心,这就对了,这是内行人。他到这个地方来是帮助你弘法利生的,坚固你的信徒、学生们的信心,这内行人。内行人真不多。外行人总是赞叹自己的一门,或者虽然不毁谤,总是提高我这一门好,其他的都还比不上,都还要差一些,让大家听了心里起疑惑,这就错了。这些道理要不是李老师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我们不知道,没想到。多听听,不多好吗?才晓得真有毛病。有人听了,真的他就转变念头,就走上歧途,走上岔路,真的叫险道。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先把这首偈念一遍:
  【若见险道。当愿众生。住正法界。离诸罪难。】
  前面我们讲到凡夫的『险道』,实在讲险道太多了,不能不知道回避,必须要明了。古人常讲「不如意事常八九」,我们这一生,无论在家出家,无论从事哪个行业,说一生平平稳稳、一帆风顺,那是多大的福报!几个人能有?自古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