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331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3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生,无论在家出家,无论从事哪个行业,说一生平平稳稳、一帆风顺,那是多大的福报!几个人能有?自古以来,这样福报人太少了,不是没有,太希有了。那你要问,吉凶祸福为什么会有?佛在经论上讲得很清楚,三世因果,正是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个话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过去生中所造的是这一生当中的业因,我造作的善,我这一生顺境就多、逆境就少,如果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多,那我这一生当中一定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障碍困难多,顺境就少。自作自受,不能够怨天尤人,怨天尤人那你就错了,这不能不知道。那要想来世,来世我要想到,想要有殊胜的果报,能比这一生更好,那你就要懂得一定要造善因,善因才感善果,恶因一定感恶道。这一生能懂得断恶修善,那来生的果报一定殊胜。
  在这一生当中遇到有人冤枉我、毁谤我、陷害我,要知道统统有前世因,知道这个因果报应,我们心就平了。受到这些侮辱甚至於陷害,心还是平静的,不怨天不尤人,不尤人就是不怪别人,怪我自己过去没有修得好,怎么可以怪别人?这一生当中守住佛陀的教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过去他对我怎么不好不要放在心上,这个人做了多少坏事也不要去瞋恨他,也不要去说他,不要去指责他,看到他有善事,赞叹他。人都会有良心,做一点好事,人家就赞叹;做多少坏事,人家能包容不说,惭愧心生起来了,这是帮助他回头、帮助他改过自新最好的方法。他有过失,你天天骂他,天天责备他,他心里不服,他不会接受。如果他有反抗的心理,那他做得更坏,你就收了反效果,跟人结了怨,这错了。「冤家宜解不宜结」,他跟我结,两个绳子要打个结,对方要合作,对方不合作,你怎么结都结不上,这个道理要懂。人家要跟我结怨,我不跟他结怨,结不上,决定结不上。所以要学的是心平气和,要明理,要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最基础的关键之所在,真正明了之后,你心开意解。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读书,读古圣先贤的书,读佛经,你会把道理统统搞清楚、搞明白,然后这一生当中,方向目标清清楚楚,一定可以做到,像行路一样,我一定会走到目的地。我们的目的地在极乐世界。大家都想极乐世界,你的路有没有走错?那就很难讲。你这条路是不是真的通达极乐世界?那这就是大学问,这不是简单事。前面说过,我们如果跟印光大师走,决定不错,跟莲池大师走、跟蕅益大师走,决定能达到目的地。
  「敦伦尽分」重要,所以弟子规跟十善业道就是前头两句话,「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后头一句就是《十善业道经》,前面一句就是《弟子规》。然后具足「信愿持名」,真信切愿,持名念佛,什么是真?什么是切?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真信切愿的样子。念念心里面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这个人哪有不往生的道理?纵然是在险道,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十善业道跟弟子规,这就是两个保护的,外面感得佛菩萨护念,龙天善神帮助,平平安安通过险道,这个道理是决定要懂。
  在增上缘,那你就要认识道场,这个道场真正是如法,如理如法,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你一生在一个道场有成就,你要常常到处去跑道场就难了,为什么?心乱了。每个道场的道风、学风都不相同,你只能选择一个跟自己相应的,自己愿望相同的,选择这一个就不改了。选择这个老师,选择这个法门,选择这个道场,一生不改变,没有一个不成功。必须要知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佛为什么开这么多法门?就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根性,道理在此地。众生根性不相同,适合他自己根性修起来容易,这是我们成败第一个关键。
  我当年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是苦口婆心叮咛教诲,学教决定不能学多,多了怎么样?贪多嚼不烂,还是一门。而且老师跟我们说,一经通,一切经都通,就怕你这一经不通。这个话常常挂在口边,让我们有深刻的印象。所以一部经要认真的学,长时间的学习。我讲《楞严经》,前后讲过七遍;讲《无量寿经》,讲十一遍;讲《弥陀经》也是讲很多遍,一定要懂得一门深入。
  虽是一门深入,现在我听说也有同学很发心,《无量寿经》讲了几十遍,讲了一百多遍,这个时候最怕路子走邪了,怎么邪了?这一门深入讲得还不错,必然是有人赞叹、有人供养,这一赞叹、一供养,贪心起来了,这个地方讲的惑业起来了,你就迷惑了,这就坏了。所以什么,本来是在正道上,一动名利的念头,一动痴迷的念头,立刻就堕落,那就太可惜!所以一门深入是一桩事情,深入之后,你要不懂得看破放下,深入也是险道,把你带进去险道,让你生起贪名贪利、贪图供养就坏了。结果什么?把佛法当作生意买卖,古人讲的「裨贩如来」,你把讲经说法当作一种商品,把信徒当作顾客,讲经贪图供养,麻烦了。
  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讲经讲一辈子,讲了四十九年,没有收人家一点供养。佛希望的,大家对他用什么供养?用法供养,什么叫法供养?依教奉行。经上常常说「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是对释迦牟尼佛真正的供养,他欢喜。佛的教诲,你真的接受了,你相信,接受了,信受;奉行,照做,佛教给我,我统统都做到。为一切大众,演是表演,我做给大家看,这就不是假的;说,我说给大家听,先做出来,然后再说。信受奉行,为人演说,真供养。
  佛门里头,如果真的懂得世尊的教诲,如理如法,什么样的险道对你都不起作用,你的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觉,不染污,永远是谦虚卑下恭敬。普贤菩萨教我们,第一句就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出家人用什么供养?就是佛讲的这句话,信受奉行,为人演说,这是我们出家人、佛弟子对一切大众的供养,对一切诸佛菩萨的供养,不是在财物,那你险道就避免了。你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去观察,现在这个世间险道很多。
  有些场所,这个供养你不能不收,这信徒来所谓是种福田。这一件衣有人说叫「福田衣」,实际上都跟诸位说得很明白。众生想修福不知道怎么个修法,把钱送到这个地方,我们就要替他修福,这就对了,我们要拿这个钱来享受那就错了。所以决定不可以拿这个供养来改善自己现在的生活,所谓是生活的品质,来改善这就错了。世间圣人都能够甘心过清苦的日子,为什么我们学佛的人还要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你有这个念头,说明你对於六道轮回有贪恋,有这个念头就出不去,佛不会来接引,为什么?你念头不善,你还有贪瞋痴慢。
  西方极乐世界人心都是清净的,你不清净,你搅和大众!你怎么能去得了?佛怎么会接引你?什么时候来接引你?心清净,五欲六尘真放下了,佛自然来了。看到什么?看到你还不错,你跟我们极乐世界人差不多,当然欢迎你到极乐世界。你还有七情五欲,这不行,极乐世界决定不许可你去扰乱。看不顺眼就要骂人、就要发脾气,阿弥陀佛怎么敢接你?道理总要想一想,要把它想通。
  极乐世界,经上讲得很清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是不是上善?那我要是上善,我有求生净土的愿望,不念佛,阿弥陀佛也接我去,具足条件,你跟极乐世界的大众志同道合。如果我们还有自私自利,还有贪瞋痴慢,跟极乐世界的住众要格格不入,佛怎么会来接引你?上善是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决定舍贪瞋痴慢,生活里头处事待人接物真修行,修什么?念佛也是一样,念什么?念「烦恼轻,智慧长」,这一句「阿弥陀佛」把烦恼念掉。顺境里面有了贪爱的念头,南无阿弥陀佛,把这个贪爱的念头念掉;逆境里头,瞋恚心生起来了,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瞋恚心念掉,这叫会念。贪瞋痴慢疑恶见统统念掉了,你是上善之人。顺境里头没有贪爱,逆境里头没有瞋恚,念念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跟《无量寿经》上觉正净相应了!这是阿弥陀佛的大道,往生净土的大道,一生圆满成佛的大道,不能不知道。所以一切险道自己要认识,凡是障碍我们修学的都是险道,诱惑我们离开「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那就是险道,要有能力把它辨别清楚,决定不堕在险道上。
  讲到二乘,我们不是声闻缘觉,但是二乘的习气有,这习气从哪来的?肯定是过去生中曾经学过小乘,所以你就有小乘的习气。小乘习气是什么?保守,就是自己只顾自己,不愿意帮助别人,自己落得清净。滞是滞留,喜欢在清净,众生有苦难那是他自己造的业,应该受果报,与我不相干。这小乘人,所谓独善其身,没有兼善天下的悲愿,能不能往生?不能,为什么不能?跟阿弥陀佛的愿不相应,阿弥陀佛的愿是普度众生。如果你说我往生之后,我再回过头来普度众生。行,这个可以。我觉得我现在的能力还不够,全心全力修西方净土。
  说到这个地方,也有个现实的状况,现在在社会上也看到,那就是早年有几位法师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读《往生传》、读《净土圣贤录》(那也是往生传),跟我讲:法师,怎么这个修净土的人,这些往生的人,好像念佛大概都是三年、五年他就走了,大多数是这样的。他说:是不是他们的寿命这三年、五年就到了?问我这么个问题。当时我答覆他们:如果说是每个念佛人,三年他寿命都到了,不太可能。那为什么他念三年他就往生?我想他功夫到了,这就是常讲的功夫成片。上品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虽然还有寿命,不要了,早一点到极乐世界去,行不行?行。
  《往生传》里头最明显的例子,莹珂法师,宋朝时候的人,他是忏悔往生的。因为这个出家人,传记上记载得很清楚,不守清规,常常破戒,他怎么能往生?他是真正的相信因果报应,他自己想想自己的行业,造的这些罪业,必堕地狱。想到地狱他就恐怖,所以求这些同参道友,问他们有没有方法救救我?同学们给他一本《往生传》,念佛往生的,他看了之后非常感动,於是把寮房的门关起来,不吃、不喝、不睡,一句佛号念到底。你要晓得这就是经上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念了三天三夜,他把阿弥陀佛念来了。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
  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你还有十年寿命,你好好的修,到你寿终的时候,我来接引你。有这么好的感应。莹珂听了之后就跟阿弥陀佛讲:我的劣根性很重,我禁不起外面的诱惑,这外头一诱惑,我又要造罪业,又要破戒,那十年我不知道还要造多少罪业?他说我十年不想要了,我现在跟你走。阿弥陀佛听了之后也点点头,好吧!那这样三天之后我来接你。他非常高兴,欢欢喜喜,房门一打开,告诉大众,三天之后他要往生。寺庙里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破戒犯规,不是一个好出家人,怎么把房门关起来念三天佛,他就说再过三天他往生,说话的语气不像骗人,好像是真的,大家就看,好在三天不远,看三天之后,你往不往生?到第三天,他要求大众念佛送他,大众也很欢喜,果然真的走了。他念了一刻钟,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来接引我,我走了。真的往生,他没有生病。
  许多人看到这个故事都想学他,行,你必须万缘放下,真的把阿弥陀佛念来,你跟他往生那就对了。你看看你能不能把阿弥陀佛念来?跟阿弥陀佛说我纵然有寿命,我也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走,这个行。如果三天三夜或者七天七夜,阿弥陀佛还没有来,那你自己要好好的想想,你一定是不如理,不如法。你要晓得莹珂法师那是真正忏悔,勇猛改过自新。他为什么十年寿命不要了?他自己讲得很清楚,劣根性太重,自己没有功夫,禁不起诱惑,那又要破戒、又要犯规。这阿弥陀佛真的是可以原谅他的,他有这么一个心,佛带他走了。各人条件不相同,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因缘不相同,不是人家有这个样子我就能学得到的,哪有那么简单?宋朝到现在也将近一千年,这一千年当中,当然不是没有,肯定是有,少数而不是多数。
  所以往生的人在一般讲,一个是平常如理如法的修行,积功累德,临终往生;一个是平常不懂佛法,有意无意造作很多罪业,临终的时候真正忏悔,真正改过自新,念佛求生净土。有例子,阿闍世王念佛往生就是这个好例子、好榜样。在形式上有这么两种,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宿世的善根福德肯定有密切关系。这个法门哪有那么简单信心就生起来?不是说看到别人,我也装这个样子就行,装模作样是不能成就的。这些人过去生中肯定生生世世修净宗法门,临命终时一个错误的念头障碍了,没去得了,而在这一生成就了。我们看到他的成就,没有看到过去世那种善根福德因缘,这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他那种忏悔一断,真的叫一刀两断,把这个烦恼习气恶业他真断了,那就真往生。我们今天学他那个,我们内心里头的烦恼能不能一下断掉?关键就在此地。贪瞋痴慢疑,我常常讲的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是不是在一下真的舍掉了?果然能够统统放下,念佛堂堂主常讲的「身心世界」,身是身体,心就是念头,身心世界,世界是外面环境,「一切放下」,你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就不行,那就是障碍。统统放下,彻底放下,求生净土会有效。可是你还是要发大乘心,二乘心不能往生,二乘心自利,大乘心利他。我求生净土不是为自己,求生净土是为了普度众生。
  现在在这个世间,第一个是我没有能力,第二个是没有缘分,可以提前到极乐世界去。如果在这个世间,众生跟你有缘,你还有能力,通达净宗,那你现在应该是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