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 >

第302部分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3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大寿的人从哪里修来的?原来从这些地方修来的。处处存心想骗人、想坑人,损人利己,这种人是小人,他要遇到大善知识,遇到佛菩萨,他真的他有得度的机缘,总算是他过去生中修积的还有善根福德。他遇到真正的善知识,用这种非常的手腕帮助他,这一生不知道回头,来生会回头;来生不知道回头,后生会回头。总会有回头的一天,总会有觉悟的一天,也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总会有良心发现的一天。所以是好事不是坏事。
  清凉大师这段注注得好,注的意思很深,「了音声性,皆同佛音。故无不可意」。从理上讲,一切众生的音声,音声的性是佛性。所以明心见性的人,他眼见的是什么?见的是色性,耳闻的是闻声性,叫见性。我们现在不行,我们是凡夫,我们眼睛见的色尘,耳朵听的声尘,六种境界都变成六种尘。尘是什么?染污心性,变成污染了。明心见性的人把这六种污染恢复到自性,它不是尘垢、不是污染,它是自性。自性起用,法身菩萨才能做到。我们学可以学到一个相似,真正入这个境界是法身菩萨。『忍受一切不可意声演清净音』,这在文里头我们不太容易看得出来,清凉大师注得好,注的意思是什么?转不清净为清净,转不可意为可意。这是真实功夫,转凡夫的音声变成如来的音声。我们在此地看的是『可意雷声主林神』,他能办得到,真的他是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转一切杂染为清净自性。
  有人问怎么可能?可能,理上可能。因为佛在大经常常跟我们说,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原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不论是真是妄、是正是邪、是善是恶,都是自己真如本性所现的,都是妄想、分别、执著所变的。妄想分别执著是真心的作用,这个作用是不正常的作用,是违背性德的作用。如果是随顺性德的作用,这个境界是一真法界,我们讲的物质环境,依报是一真法界,正报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依正庄严;违背自性,那就是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依正庄严。随顺自性是一真法界的依正庄严,一真法界在本经依报是华藏世界,正报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真法界和十法界是同一个心性、同一个性识,怎么不能转变?理明白了,现在问题?问题在事,我们如何能够在事相上做一个转变?岂不就转凡成圣了吗?聪明人,真正有善根、福德的人,这个事情不能不留意,不能不知道做这样的转变。
  头一个转变转自己,为什么?人家来欺负你,你心里头痕迹都不著,三轮体空,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大人不计小人过,大人是觉悟的人,小人是迷惑的人。在大人眼中小人有没有过?没有过,真的没有过,他做种种恶业,都没有过。他造的种种恶业,要不要受那个苦报?苦报他是要受的,自作自受,他不能不受报。但是在觉悟人当中,他心目当中没有过,他是什么?迷了,迷了之后不应当做的他做出来了,不应当受的他也受了。觉悟的人知道,迷有时间性,他会觉悟过来的,所以悟的人眼目当中,「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眼睛所看的。如果降一等来说,佛在经典上也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有佛性,皆当作佛」,这是讲芸芸众生是未来佛,这对我们讲的,我们能懂。但是法身菩萨眼睛当中他现在也是佛,什么佛?糊涂佛,迷惑颠倒的佛。他是真的佛,不是假的佛。他从性上看的,六根根性如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就是造五逆十恶的众生,要堕无间地狱受果报的,六根根性跟诸佛如来一样,没有差别。
  为什么造罪堕落?那是六识干的,六识五十一心所,这个东西是魔障。什么魔?《八大人觉经》上讲的四种魔,头一个五阴魔。诸位晓得五阴魔,五阴是色、受、想、行、识。受是前五识,想是第六识,行是末那识,后头那个识是阿赖耶识。这是妄心,不是真心,这些东西在造业,惹得他去受果报,是这么一回事情。法相宗的修学叫人舍识用根,转八识成四智,可见得还是在个「转」。交光法师注解《楞严经》,《楞严经正脉》里头他老人家所提倡的「舍识用根」,跟《法相宗》里面讲的转八识成四智是一个意思,这是讲修行从理上讲。理上明了了,我们要在事上做个转变,这个事有理做根据,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透过这一关,就得大自在。回向偈里头说的「愿得智慧真明了」,那个「真明了」就是看破了,得大自在是真放下。把我们这些妄想、分别、情执放下了,这是空的、虚幻的,不是真的。就像《心经》里面观自在菩萨所示现的,「照见五蕴皆空」。
  菩萨的德号叫「可意雷声」,雷声是清净音。菩萨说法能令众生振动他的心弦,开悟了,把他的愚痴,把他的昏聩振动了,他觉悟了,所以他演的音是清净音。这个清净音诸位要晓得,一切时、一切处,他的音声是从清净心里头生出来的,我们今天讲的比较详细一点,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里头发出来的,自然能感动人,自然能够帮助听法的人转迷为悟、转恶为善、转凡成圣。他的教学成功了。第八句:
  【香光普遍主林神,得十方普现昔所修治广大行境界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昔行称周法界,是广大境。神通普令物见,仿而行之。如下喜目,即其事也」。我们从清凉大师的开示,知道『香光普遍』菩萨他所修学的这个法门不可思议。在佛法里面,凡是「香光」这个名号,都是修净土法门的,净土法门称为香光庄严。为什么?西方世界是无量光的世界,无量光佛,还有一个名称,无量香的世界,香光庄严!你真正体会得这个意思,哪一个不希望到极乐世界去?「香」表德,「光」表慧,德行智慧圆满的境界。他修的法门是『十方普现昔所修治广大行境界』,「昔」是往昔,往昔所修行的这个行门,能够普遍展现在十方世界。这个意思我们就明白了,不但是在这一生,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说明菩萨的大行无比的殊胜,生生世世!说过去我们一定就想到未来,都是给法界一切众生做好榜样,我们常常说、常常想,在此地看到了。
  我们学佛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不能没有这个心,不能没有这个行,行是落实在思想上。就是这个修法,起心动念纯善纯净。凡是不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的,这个念头不能起;不能做社会大众好模范的,这个话不能讲,这个事就不能做。如果拿这个做标准,纯净纯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符合这个标准,这叫真修行、这修大行!这就是经上常常赞叹的「大菩提心」,你的心是大菩提心;菩提是觉悟,自觉而后必能觉他。「自己要没有觉悟,而能觉他者,无有是处!」这是佛常讲的。我们要帮助别人,先要帮助自己,我们想成就别人,先要成就自己。成就自己的大智、大德、大能,总得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勇猛精进,这就对了。
  菩萨给我们的启示很多,清凉注解注得尤其明白,「神通普令物见」。它的表现在外头,「令物」不是令人,人见到了,天神也见到了,鬼神也见到了。这个「物」就是说九法界的众生,你看看他做示范、做榜样,不是单单给人天做示范,也要给九法界众生做榜样、做模范。觉悟的榜样、断恶修善的榜样、转凡成圣的榜样,让九法界的众生见闻觉知而仿效菩萨,「仿而行之」。这是我们一般人讲的身教,古人家常说「言教不如身教」;身教就是做出样子来给别人看,释迦牟尼佛用的是这个方法。我们看看诸大菩萨、大声闻、祖师大德,哪一个不是做出典型、模范来给我们看?不仅仅是言教,真做出好榜样,我们要能够看得出来。看到他的形象、他的作为,体会到他的意思。他虽然不说我懂得,一看就懂得。
  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当年在世,将信徒供养他的那些钱财办「弘化社」,「弘化社」就是经书流通处,用这个来做基金,大量的印送经书、善书,赠送给需要的人。那个时候经济来源困难,所以「弘化社」的章程我看过,它赠送书有三种方法,对於家庭清寒的完全免费赠送;对於中等家庭的,他老人家用的是半价流通;对家庭富裕的收回成本,拿这个钱做为日后流通经书的基金。订立这三种方法,使这个经书流通「弘化社」能够长远办下去,他订的是这个方法。我看到了很感动,我这一生也就是学他老人家,所有信徒对我的供养,专门做这桩事情,以这桩事情为主。现在不但我们流通的有经书,随著科技的发达,我们流通的有录音带、有录影带,现在还有CD、VCD,把佛法普遍介绍给社会大众。
  我们的办法是完全免费赠送,决定不收钱。我为什么这样作法?我不像老法师那样:「这个弘化社要永远去流通经书。」我没有这个念头,我想的比他天真,我的办法是供养多,钱多就多做,钱少就少做,没有最好,谢天谢地,我就不做了,我就没事了。无事才真正是福报,古人常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我很喜欢无事。大家供养多,那是没法子了,等於说是你们的委托一定要替你们修福,要替你们培福。所以我就不学印光法师这个全价流通跟半价流通,我不采取这个方式。但是「弘化社」大量的印送《了凡四训》跟《感应篇》、《安士全书》,对我确实是有很大的启示。我从印光大师这种举动,我了解如何来帮助现代这个世间苦难众生,迷惑颠倒的众生,我得到了教训。虽然老和尚没有见过面,没有跟我说,我看他的作法,我懂得他的意思,我能够继承他的愿望、继承他的事业,你真正体会得才行。
  在这个大时代当中,要特别强调因果教育,要特别提倡因果的学习,真的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要想到因果报应。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必定有不善的果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自然然就收敛了,一生当中决定不敢做一桩欺骗自己良心的事情,不敢做一桩损人利己的事情。我们在圣贤教诲、在佛经里面学习到的,完全肯定损人决定不利己。什么才是利己?利人才真正利己,我们学到了。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总是诚诚恳恳的去利益别人,得来的回报,真的是利益自己,所以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利己。我为人人是利他,我能够为人人,得来的回报是人人为我,得到许许多多人欢喜赞叹。想做一桩什么事情,就有许许多多人赞助,这是回报。如果我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虽然是出家人,学佛的人多,都礼敬三宝,都来佛门修供养,到哪一天一被拆穿了,一文不值!自己还要受三途果报,这个亏吃大了,这个孽造重了。
  为什么会造作这些重业?不读经之过!根源在此地。平常不读经,不研究经教,僧团里面无论是在家出家的佛教团体,没有在一起研究讨论经教,没有互相警策、互相勉励,过失在这个地方。於是脱离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诲,在日常生活当中他如何不随顺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是什么?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圣贤教诲。真的是胆大妄为,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那时候就太迟了。可是我们在此地看到的,佛菩萨毕竟不是凡人,他是大觉、大智、大德,他没有把凡夫造作这些重罪放在心上,他没有。他确确实实还是在观察、在等待,哪一天我们造作罪业众生回头了、觉悟了,他立刻就来帮助我们。用什么方法?还是讲经说法,还是读诵大乘,还是要求我们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互相勉励、互相警策。不用这个方法,不能得度。
  所以稍稍涉猎到这个境界,像我们这些学佛都不是很长久的人,喜欢听经。我遇到一些同修,告诉我,他说:「法师,我们听经是一种享受。」行!你能够入这个境界,你算是入门。为什么?得法喜。问题是你这种欢喜、享受能支持到多久?那这是你的功夫。孔老夫子厉害,他要是听一次圣贤的课程,能支持三个月,那个欢喜心!我们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如果能够支持三天,可以说你已经得到这个气氛;如果你要能支持三个月,你就有相当深的功夫,尝到这个味道,这叫「法味」,不是世间任何滋味能够相比的,只有法味,你得的是法喜。这个境界现前是非常好的境界,只要你能够掌握这个机缘不要失去;不但自己要听,你的家亲眷属、亲戚朋友,有这个机缘的时候,常常在一起讨论、在一起学习。道场里面这是非常殊胜的缘分,同参道友,那你就走向成功的道路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五九卷)  2001/1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59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林神长行第九句:
  【妙光迥曜主林神,得以一切功德法饶益世间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众生不修道德,违背了性德,所以做出种种恶业,当然不可能主动的去帮助别人,甚至於在这个世间受苦受难的人。我们知道,佛教是教育,诸佛菩萨如何来感化这些心行不善的众生?我们在这部经里面,所看到的确实像《楞严》、《普门品》里面所讲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佛菩萨就现什么样的身相;应以什么方法得度,他就用什么方法。因此,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佛菩萨也没有一定的方法,总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就像《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种教学,实在是非常伟大,无条件、长时间的去教导众生,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实实在在在世出世间希有难逢。
  『妙光』菩萨,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以一切功德法饶益世间』,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益」是利益,「饶」是最丰富的利益,最殊胜的利益。我们要问,在这个世间,什么利益是最真实的、是最殊胜的?这个决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