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宋词鉴赏辞典 >

第147部分

宋词鉴赏辞典-第147部分

小说: 宋词鉴赏辞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觅梅花信息,拥吟袖、暮鞭寒。”一起三句从寻梅踏雪落笔,风致高雅,笼罩全篇。“拥”字尤见工炼。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当年曾在附近的孤山结庐,蓄有两鹤。和靖常游山水。客至,令童子放鹤。林逋见之,即棹舟归去。“放鹤人归”,指林逋等高士今已不在。“月香水影”,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此“放鹤”三句,以古衬今,反跌有力。就其所在,曰梅、曰鹤,皆自然贴切,挪置他处不得。言“寒”、言“冷”,正状雪后,暗切题面。下文“泮寒晛暖”,亦“残雪”之意。继以“看融城、御水到人间”,则意境顿开,笔墨恣放。歇拍“瓦陇竹根更好,柳边小驻游鞍”二句,写人、写景,清新可喜,颇见思致。
  换头,承上写景。琅臼乔嘤瘢美葱稳菝乐瘛4渎痰闹窳帧鞍胍性仆濉保蔚惹逖诺木辰纾〗酉吕矗肮妈怼⒃厥埂保牡接稳俗陨怼I嫌Α耙鳌弊郑乘裘堋O蛲砗现募牛印肮隆弊滞赋觥!白砘晷汛Α保沙斩删眩疵谰巴腹徊恪R惨杉倌甏嗜耸品缌鞯纳衩病!盎诺诙圃鲁跞保徵缣尥福撬健扒媒痍┯瘢姥╊禄ā钡拿罹洌岩恢殖衅焦恿髁缥锏幕朗樾吹梦窬≈隆
  在下片中,“琅薄ⅰ岸弧绷礁龆烙锞涠跃拔锟占涞淖破鹆颂崾咀饔谩!坝腥恕敝罹浞侵概匀耍鞘思捌溆温轮剑啾室恍矗跤腥ぃ敖觖g斑”,谓华丽的马鞯为泥泞玷污。从“锦鹓”着想,亦可知其人之华富、其姿之俊爽了。回首上文,旨在赋景,而景中有人,便得姿态,是深知词家三昧者也。结句“晴波涨绿”,言冰雪消融,春水渐生,已翻出盎然生机,然而此景盖为作者心中所想,未必眼中所见。相传谢灵运梦见谢惠连,文思大畅,乃得“池塘生春草”之句。“谢池梦草”,即用此典,照应篇首,以诗情作结。全词写得清丽明秀,可以代表草窗早年词风。才思横溢,宜乎张成子“惊赏敏妙,许放出一头地”也。(周笃文、王玉麟)
花犯
  水仙   
  周密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淡然春意。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凌波路冷秋无际。香云随步起。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冰丝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相将共、岁寒伴侣。小窗净、沉烟熏翠袂。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这首词是周密咏物之作中的名篇。正如周济《宋四家词选》所云:“草窗长于赋物,然惟此词及‘琼花’二阕,一意盘旋,毫无渣滓。”此篇之最妙处,还在工于寄托这一方面。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起笔便是伫立江畔,默默垂泪,似含无限忧怨的妙龄女子形象。湘娥,指传说中舜妃,死后成为湘水之神。曹植有“感汉广兮羡游女,扬激楚兮咏湘娥”(《九咏》)之句。周词是把水仙拟作湘妃来写的,贴切水仙的习性物态。“楚江”句则由“湘娥”引出下一句“淡然春意”,点出时令,映出女子凄楚动人的身影。这春意虽淡,也足以牵动人的缕缕哀思了。前面几句写形、写神,接下来“空独倚东风,芳思谁寄?”二句写心、写情。“芳思”是恨之所由,“独倚东风”是无人怜爱。加一“空”字,则失意、怅惘、无望种种情绪一并带出来了。
  往下又进一层,由春而入于秋,是按心理感受的线索自然过渡的,秋亦虚写。凌波,形容女子轻盈的步履,借指其人。语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周词活用典实。“凌波”句追写来时所由之路,无边的箫瑟秋景以冷寂的气氛烘衬出女子的心境之凄黯。
  “香云随步起”,写水仙之香袅,巧具仪态。歇拍三句“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是有所眷念,有所怅惘之怀。仙掌,即金铜仙人承露盘,汉武帝所建。亭亭,仙掌矗立貌。“谩”与上文“空”字照应,都是徒然、枉然之意。黄庭坚《水仙花》曰:“凌波仙子生尘袜,波上盈盈步微月。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总上片之意,与此诗略近,然宛转轻灵则过之。
  上片写花,下片写人惜花,进一步写情思。“冰丝写怨更多情,骚人恨,枉赋芳兰幽芷。”冰丝,谓琵琶,丝乃绿冰蚕丝(见《太真外传》)。“怨”字道出一篇主题。屈原《离骚》尝赋芳兰幽芷,唯未及水仙之花。词人亦知水仙本非楚产,其意乃在推赏此花,遂以群芳作陪衬了。“春思远,谁叹赏、国香风味。”国香,诗词中常用来代称兰花等,此指水仙。纵然是这般“含香体素欲倾城”(黄山谷诗,同上)之品,竟亦不为世人见赏怜惜,然则春思空怀,骚恨枉赋,自不待言了。
  接下来,词笔一转,折到自身。“相将共、岁寒伴侣”,谓花与人相亲相伴,虽说知音相得,更见出相依者之孤苦。水仙冬生,“岁寒”二字正切其性。“小窗净、沈烟薰翠袂”二句写惜花者所居,燃沉香以薰衣是贵族的习尚。这里实际是下句“幽梦觉”的地方,显得十分淡雅。篇末写人与花相对相赏,“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意境清幽,语气极淡,确是妙结。
  玩味词意,“湘娥”、“仙掌”皆事关宫掖。词中的水仙应是流落民间的宫嫔一类人物的影子。“清泪”、“骚恨”都隐指宋室之亡。与所谓“感时花溅泪”者正同一苦怀。以淡语写深情,令人回味不尽。(周笃文、王玉麟)
瑶花
  琼花   
  周密   
  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漫拟梨云梅雪。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 金壶剪送琼枝,看一骑红 尘,香度瑶阙。韶华正好,应自喜、初乱长安蜂蝶。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蒋子正《山房随笔》载:“扬州琼花天下只一本,士大夫爱重,作亭花侧,榜曰:“无双。德祐乙亥(1275),北师(元兵)至,花遂不荣。”赵棠国炎有绝句吊曰:“名擅无双气色雄,忍将一死报东风。他年我若修花史,合传琼妃烈女中。”草窗这首词也是寄意琼花,表露故国旧君之思,不仅发泄昔今之慨。
  首句即切入本题。“天上飞琼”是把琼花比拟为天界仙子。飞琼即许飞琼,为西王母之侍女(《武帝内传》)。“朱钿宝玦”是写妆饰之华贵,透出人的娇美。“比人间春别”谓仙女也伴随人间春色的衰退而悄然离去。三句从叹惋花事消歇入笔,“人间春别”似隐指人事之惨变,由此见出惜花伤春之意。接着笔毫轻轻一转,折入下一层。“江南江北,曾未见、漫拟梨云梅雪。”这是虚写。“梨云梅雪”固然是十分美丽的容貌,可惜非其本色,琼花比这更美好。从上一层的“朱钿宝玦”至这里的“梨云梅雪”,以描写花容为线索过渡,虽经转接,却意脉连贯,流转自如。琼花之神姿仙态且如此鲜为人见,则其高风亮节更有几人知晓呢!“问谁识、芳心高洁?”这语调深沉的发问,是赏其节操,更是悲其不为人知;是伤花,亦是自伤。“问”字带出诗人的神情,流露出几许悲凉。“淮山春晚”在人心头又增添一重黯淡的影子。在结构上,这一句上承“春别”,下启花事,见周词针缕之密致。“花落花开”,言盛衰无常。玉关人老加重了伤春的愁怀,是从篇首“天上”引来。从上片看,“芳心高洁”是琼花之魂,其衰落之令人叹惜正在于此。
  换头另起一意,追想琼花之繁盛时节。此词一本题下有小序云:“后土之花,天下无二本。方其初开,帅臣以金瓶飞骑,进之天上,间亦分致贵邸。……”“金壶”三句正赋此事。“一骑红尘”语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一骑红尘妃子笑”诗句。“度”字工炼,写出香气弥漫,渐飘渐远的情景,十分传神。“瑶阙”关合“玉关”诸语。“韶华”三句点出盛时光景。“初乱长安蜂蝶”一句写蜂蝶之欢闹,亦衬出琼花倾城之美。着一“乱”字,活写出一种红火热闹的意境。接下来,一声叹息,又拍至自身。杜郎盖指杜牧,以用其诗意牵连引出,是词人自喻。“想”是料想。“想旧事、花须能说”,视琼花为故国盛世之见证人,寄寓深深的哀感,一篇主意亦由此揭出。这两句一收一顿,反跌出杜叟情怀:“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扬州美景恍若一梦,转瞬逝去,唯有那桥头明月,尚时时记起,不能忘却。这二句从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诗句化出,是以景结情的妙笔。旧时明月,意境恬淡而深远,寄托着诗人的无限情思。全词“一意盘旋,毫无渣滓”(《宋四家词选》),章法严整,语极工畅,是周密咏物词中的妙品。(周笃文、王玉麟)
玉京秋
  周密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碧砧度韵,银床飘叶。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 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寄西楼淡月。
  《玉京秋》为周密自度曲,属夹钟羽调,词咏调名本意。共两片,十二仄韵。作此调者甚少,且不属于七宫十二调之内。然音韵谐美,别具声情,值得治词乐者重视。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知秋之为秋者,莫若游子羁客。刘禹锡《秋风引》所云:“何处秋风至……孤客最先闻。”亦同此意。玉京,长安,并指首都临安。词人独客杭州,西风又至,心绪黯然,遂琢此词,以写其悒郁之怀。
  上片以景起意。“烟水阔”三字,起得高健。将一派水天空阔、苍茫无际的寥廓景象,尽收笔底,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广阔的背景。接下“高林”、“晚蜩”二句,一写目见,一写耳闻。寓情于景,境殊依黯。“弄”字是拟人的笔法,将落日的余晖依偎着树梢缓缓西沉之情态,表现得十分生动。好像是在哀伤白昼的隐没和依恋这逝水的年华似的。物与我,审美的主体与客体,就这样交融在一起了。草窗词工于炼字,即此可见一端了。“蜩”即蝉。寒蝉凄切,哀音似诉,与烟水残阳相映衬,便觉秋意满纸、秋声欲活了。
  “碧砧度韵,银床飘叶”,意工句稳,是声色兼胜之笔。砧,指捣衣之石。因其漂没绿水之中,故冠以“碧”字美称之。因物赋形,便觉新而不怪。“度韵”,指有节奏的捣衣声响,荡漾水际,富有韵律的美感。“银床”,白石砌成的井栏。“银”谓石之白,与碧砧相对,用字殊炼,刷色尤为韶伞
  “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俨然一幅秋宵觅句图画。衣湿、露冷,言伫立之久。秋色,芦花也,即所采之凉花。湿、冷、凉诸字,皆写人之感受,复笔描摹,愈见心绪之凄苦。以上种种描写,只在烘托环境。“叹轻别”以下三句,才点出心事。却又轻叩即止,不作更多的剖露。用笔吞吐,欲落不落,正是婉约派词人家数。“砌蛩”,指蟋蟀,鸣于秋间,其音凄切,能动客子之乡思。草窗用在歇拍处,上承“幽事”,不必说明,意已反透。
  过片“客思吟商还怯”,紧承“砌蛩”,是将词人的乡思与秋虫的清吟打并一起的手法。“怯”字很有力度。“不意道苦辛,客子常畏人”。(韦应物《鹧鸪诗》)此其所以“怯”欤?“怨歌长,琼壶暗缺”二句进一步抒写恨情。“怨歌”,相思之歌也,仍从虫声引出。梁简文《筝赋》:“奏相思而不见,吟夜月而怨歌。”为其所本。周邦彦《浪淘沙慢》:“怨歌永、琼壶敲尽缺。”用写别情。唾壶击缺,本王敦事。敦咏“老骥伏枥”以铁如意击节而唾壶尽缺。草窗融化而出之,换一“暗”字,便有翻新之妙。陈廷焯所言:一‘暗’字,其恨在骨。”是也。“翠扇”、“红衣”宕开一层,转写外景。许浑《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诗》:“烟开翠扇清风晓,水乏红衣白露秋。”写盛开之秋荷。此处则“恩疏”、“香褪”,写败残的莲花。入耳之秋虫,尽成怨曲;入目之秋花,并作愁容,这凄凉况味的确是够折磨人的了。“翻成消歇”者,兼此二者而言,是并上述唧唧之秋虫与枯荷败叶也都荡涤一尽。这是深秋的光景了,其搅动人的乡愁也愈益浓重。“玉骨”二句,托体甚高。谭献云:“南渡词境高处,往往出于清真。‘玉骨’二句,髀肉之叹。”(《潭评词辨》)“髀肉复生”,是刘备慨叹岁月蹉跎、功业不立之言,语出《三国志》。草窗用此,意涉多重:“玉骨瘦来无一把”李商隐《赠四同舍诗》),用指体瘦。而“闲却”云云,则是功名未立之叹。而托辞微婉,寄兴遥深,此其所以为高。结拍二句“楚箫咽,谁寄西楼淡月”,是以远处的箫声,来唤醒词人的沉思,来衬托游子的孤寂。是谁在西楼的淡月中,吹奏呜咽的洞箫呢?以动映静,益增凄然之感。不唯切合题面,尤有兴象空灵,风致超诣之妙。陈廷焯云:“此词精金百炼,既雄秀,又婉雅。”推许备至,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了。(周笃文、王玉麟)
曲游春   
  周密   
  禁烟湖上薄游,施中山赋词甚佳,余因次其韵。盖平时游舫,至午后则尽入里湖,抵暮始出断桥,小驻而归,非习于游者不知也。故中山极击节余“闲却半湖春色”之句,谓能道人之所未云。
  禁苑东风外,飏暖丝晴絮,春思如织。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 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满湖、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