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华阳公主 >

第6部分

华阳公主-第6部分

小说: 华阳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意思?”太后奇怪地问。 
  宫女便把秦王如何追杀太后,如何在举剑的刹那间听见小公主的哭声,又如何丢下剑去亲小公主,去哭玉姬妃,等等经过细细讲了一遍。最后她说: 
  “太后您看,这岂不是天意吗?您老不要往绝路上想,大王究竟是您亲生的嘛……” 
  “啊,原来这是天意。古语说,天意不可违……” 
  于是,赵太后“顺应天意”,把小桌上的饭菜吃了个精光。 
  吃罢饭,她竟产生了一个意想天开的想法:如果活着,她将去领养这个生下来就没有妈妈的孩子,算是对她的报答,更可以冲淡以后孤寂的生活。但当对她的宣判下来她向秦王提出这个要求时遭到拒绝。 
  现在,她正枯坐在那荒凉的小宫殿简陋的房子里,孤独地数着日子。 
  秦王又是几天没上朝,整日在后官抱着华阳公主。“啊,看她多像她死去的母亲。”“啊,她都会笑了,笑起来更像。”……众大臣知道他在思念玉姬,纷纷跪劝: 
  “大王……” 
  还未等大臣们开口,秦王便一挥手说: 
  “我知道你们要说什么,不外乎妹喜亡夏呀,褒姒祸周呀,西施施魅呀,如姬窃符呀等等。我早就听腻了,你们快走,快给我走!” 
  有两个不知趣的还跪在那里不动,秦王大声喝道:“滚!”同时抽出剑来。两人见势不妙,连滚带爬离开西垂宫。 
  然而秦嬴政究竟是秦嬴政,是统一中华刚强无比的始皇帝。在经历了一番痛苦后,便从儿女私情的苦海中挣扎了出来。 
  这天清晨,秦王照例在庭院舞了一通剑。舞毕,走近那座汉白玉雕的石狮子面前,爱惜地抚摸一番后,退了两步,大喝一声,举剑便朝那狮子砍去。只见火花一闪,咔嚓哐啷一阵响,那石狮子便身首异处了。 
  在四周伺候的太监们个个吓得心惊肉跳,筛糠似的发抖,不知谁将跟那石狮子一样被取了首级。 
  “过来!”秦王向太监们命令着。 
  站在四周的七八个太监还未从石狮子被杀的恐惧中醒过来,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迟疑不前。 
  “叫过来,没听见?”秦王发火了,大声嗥叫着。 
  太监们这才慌了手脚,急急走近秦王。 
  “你,”秦王指着最后一个走近他的太监说:“过来点,再过来点……” 
  那太监走了几步,快靠近秦王时,只听得“哎哟”一声惨叫,胸口已被秦王的剑刺穿,立刻,他便软塌塌地倒下去了。 
  “看见了,”秦王用剑指着还在流血的太监尸体说:“这就是怠慢我的命令的下场!” 
  其余太监见了纷纷跪下,齐声说道: 
  “求大王饶命,我们再不敢了。” 
  “快抬出去,把这收拾干净!” 
  “是!” 
  众太监抬走死尸,打扫血迹,很快便收拾干净。 
  “快,去把华阳公主抱来。”秦王说。 
  太监们慌忙从后院抱来小公主。他们想:这下恐怕轮到她了。 
  秦王从太监手上接过小公主,先是在她脸上身上一阵狂亲。小公主玩具似的在那双毛茸茸的大手上被揉搓一阵后,就被掷还给太监,然后背过身说: 
  “把她抱去交给太……不对,交给赵姬,五年后还我。” 
  “是!”太监应声把小公主抱上退了出去。 
  “快去通知公卿大臣午时三刻上朝,一个也不能少!” 
  “是!” 
  从此秦王朝气蓬勃地投入他的事业,“昼断狱,夜理书。”不知疲倦地工作,朝政很快有了起色。 
  吕不韦这一向日子很不好过,白天坐卧不宁,夜晚恶梦不断。对外,他说整日忙着搜集资料,要写一部历史著作。其实,他哪里在写什么《吕氏春秋》?莫说他没有那份才能,即使有,他也没有心思写。特别是车裂了缪毒,罢免了太后之后,自己虽然还挂个相国的空头衔,但在秦王面前已完全失去了信任。从秦王嗜杀成性的脾气看,自己这条命早晚难保。最近,又因长安君和樊于期谋反事引起许多议论,这两个人领兵代赵出自自己的建议,秦嬴政不会看不出我的用意,看来是难逃厄运了。 
  吕不韦忧心忡忡,夜晚更是难以入梦了。 
  话说长安君与樊于期领兵伐赵,兵至屯留扎营,樊于期对长安君说: 
  “请恕在下直言,今秦王政不是先王亲骨肉,君才是先王嫡子……”他把吕不韦向秦襄王献怀孕赵姬之事细说一遍,希望长安君力挽狂澜,夺回王位,继先王之大业。 
  长安君听了,大惊道:“若非卿所言,我还蒙在鼓里。大丈夫立身于世,怎能受此奇耻大辱。请将军赐教。” 
  樊于期说:“此事别无办法。今君手握兵权,若将讨伐嬴政和吕不韦的檄文布告天下,让臣民明白真相,君振臂一呼,必然应者云集,攻占了咸阳,拥立君为秦王。” 
  长安君听了十分振奋,要樊于期拟檄文各地张挂,拉起造反大旗,领兵攻城。几日间一连攻下数城,朝野为之震动。 
  秦王政闻报,不但不慌,反而有几分欣喜。想那长安君一向与自己不睦,早就想除掉他又难找到机会。今依吕不韦计,令他伐赵,分他一点兵权,任他有所动作才好找借口消灭他。现在,果如吕不韦所料,他竟公然造起反来。想到吕不韦的超人智谋,秦王对他又生了几分怜惜。但是,当他看到樊于期起草的那檄文,心中怒火又起,对吕不韦更增加了许多痛恨。 
  原来,那檄文中除了攻击嬴政非先王血统、性情乖戾、为政暴虐等政敌通常用的那些言词外,更多的是揭露吕不韦“阴谋窃取我秦国政权,大逆不道,欺民窃国,以吕代赢,危害社稷,罪不容诛”等内容。秦王看罢,猛然想起樊于期平日与吕不韦之间的矛盾。樊于期本为有功虎将,一向对吕不韦的奸诈不满。吕不韦想除掉他,便故意让他与长安君领兵伐赵,让他们同谋,然后借机除掉他…… 
  “好个吕不韦,原来你在利用我!” 
  秦王咬牙切齿地念叨着,下决心要杀了吕不韦。 
  吕不韦已预感到自己死期不远,但他不愿死,特别不愿死在自己亲生儿子嬴政的手上。如何才能躲过这个劫难呢?他费尽心机也没有想出个拯救自己的好计谋来。没想到,当初与赵姬的那个轻松愉快的游戏,却成了摆不脱甩不掉的沉重的负担。 
  想到赵姬,他突然眼前一亮。解铃还需系铃人,救我的还是她。 
  他想:太后虽然被废黜,但终究是秦王的生母,有些话如能通过她去说,说不定会有效果。于是他以太后的名义给秦王写了一封信,花重金打通关节送到太后手上,叫她重抄一份送呈秦王。信中这样写道: 
    
  秦王陛下:闻陛下赦免吕不韦,妾以为不当。当初我有孕后被送与先王,吕不韦实为陛下之生父。犯有如此大罪而不诛,定为世人议论,为后人讥笑。请大王三思。 
  
  这当然是吕不韦的一个计谋。他亲眼看着嬴政长大,是他的生父。俗话说“知子莫若父”,嬴政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别人说不的,他偏说是。这封由赵姬写给秦王劝他杀吕不韦的信,必然会起相反的作用;加之,秦王对自己是不是吕不韦亲生子之事,只是听说,还拿不准。这封由赵姬亲笔写给他的信,明白无误地证实了这点。吕不韦欺君当然该杀,但到底是自己的父亲。杀父亲,这在以孝治天下的华夏,是要遗臭万年的。 
  赵太后把吕不韦的信重抄了一遍,等待个机会呈送给秦王。 
  现在,果然有了机会。秦王把华阳公主交给太后抚养,太后接过公主,便让太监把信带回去呈给秦王。 
  秦王看了信后,先是一阵狂笑,接着便是一阵狂怒,对左右太监喊道: 
  “快把将作少府给我叫来!” 
  将作少府是秦时专管宫室的负责官员,听秦王宣召,慌忙赶来跪下候旨。 
  “两天之内将吕不韦买通看守赵姬卫士,为他们传书带信的事查明,将有关人员押来见我。” 
  哼,你吕不韦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竟想出这么拙劣的手段来欺骗我,大概你也是穷途末路了。 
  第二天,将作少府就把受贿为吕不韦传递书信的两个卫士查出,连同赃款,一并押到秦王面前。 
  秦王下令,将两名卫士立即斩首,把首级挂在吕不韦府外的旗竿上示众。 
  吕不韦自知事已败露,更是整日惶恐不安。 
  又过了几天,秦王下旨,命他及家人迁往西蜀。那西蜀乃流放犯人的地方,吕不韦见自己已完全失去秦王的恩信,知道死期将至,狂笑一阵后又长叹数声,便饮鸩自尽而死。 
  关押赵太后的地方离咸阳不远,那里原是一所专供王室休闲的别宫,因长期无人居住,早已荒芜不堪。待赵太后去的时候,宫内外杂草丛生,野狐遍地。虽然经过一番整治维修,仍掩盖不住它的破败与荒凉。赵太后带着两个伺候她的老宫女,整日绩麻纺线,日子过得够清苦寂寞的了。 
  更苦恼的是限制自由,三百兵丁日夜值班,不准她离开居住的小院半步。从声势显赫仆从如云身为一国之尊的太后,到孤苦伶仃苦守岁月的囚徒,她感到日子很荒唐,但也似乎很有趣。 
  “太后,”老宫女一时改不过口,对她仍以此相称,“您就多休息会儿,每天您比我们还做得多,倒叫我们不好意思了。” 
  “没事,”赵姬笑着回答道:“我从小就喜欢纺线绩麻。纺车一转,我什么忧愁都忘记了。” 
  赵姬还有一个忘忧的办法是唱歌。她原来是邯郸城里有名的歌妓,凭着歌声踏入吕不韦家门,进而踏进王宫,成了国母太后。可是,要不是成为国母太后,今天又怎么会成为阶下囚徒呢?她也想过,她要是不会唱歌,也就跟其他女人一样,成为一个养蚕绩麻的农妇,带着儿女过平常日子,无牢狱之苦,无性命之忧。平安倒是平安,然而至死也没有一件值得激动的事发生。要是这样,这人生一世又有什么趣味? 
  这么想着,她一点不悔。 
  这么想着,她就悲戚地悄声唱了起来: 
    
  子为王兮母为虏, 
  终日绩麻苦, 
  常与死为伍。 
  相隔咫尺远, 
  当使谁告诉? 
  
  就这么想着,唱着,她的歌声便多了些忧虑,多了些深沉,多了些难以捉摸的意韵。 
  自然,这种歌她只有在心中唱,在鼻子里哼,要是唱出声来被人听了告了嬴政,那可不得了。 
  从早到晚,她不停地纺呀纺呀,想呀想呀,愁苦、耻辱、空寞,以及从回忆中跳出来的欢乐,伴着她的歌声,都被织进了漫长的岁月。 
  可是自小公主来了以后,日子便轻快多了。绩麻的任务取消了,叫她专心带好公主;生活条件也改善了,天天有荤腥;活动的天地也宽了,她可以带着小公主走出院落,甚至爬上宫墙去欣赏四周的景色。 
  小公主渐渐长大,从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会叫人到会数数。一晃,三年多过去了。 
  随着华阳公主的长大,赵姬的希望也长大,因为她听说秦王要在公主五岁的时候接她回宫。到那时,他一定会从女儿想到母亲,顺理成章,她也将会回咸阳去当她的太后。 
  然而,另一个事实却使她感到悲哀和绝望,特别是今天小公主去宫墙上玩了回来对她说: 
  “奶奶”,秦王也有疏忽的时候,他只规定自己不认母亲,却未规定自己的女儿不认奶奶,所以小公主可以大胆的叫奶奶,“那里又多了一个土堆,现在一共有二十七个了。” 
  “你没数错?”赵姬吃惊地问。 
  “没有数错,我用指头掰着数的。您看,就这么多。”小公主把两个小手摊开,一个两个数给奶奶看。 
  随着土堆的增加,赵姬的希望就缩小了。她感到出头无望了,眼泪不由自主地一串申流下,哭得很伤心。哭着,两腿一弯跪在地下,不住地向苍天磕头。 
  这种场面小公主已看见不止一次了。她感到奇怪,使劲地吸吮着含在嘴里的指头,好像要从自己指头里吸出个答案来。 
  答案要回到三年以前去找。 
  那是在秦王宣布对太后“夺其称号,减其俸禄,绝情母子关系,迁居城外僻宫,不再与之相见”的严厉处理后,不断有人来说情。秦王下令说,若有敢以太后事来诤谏者,戮而杀之,断其四肢,积尸于宫墙下示众。 
  命令固然严厉,不怕死者却大有人在。 
  第一个以身试法的是御史大夫冯杰,他在朝班时奏道: 
  “陛下严治缪毒,深得民心,然对太后似嫌太苛。古人云以孝治天下,太后乃陛下生母,母子情生而有之,断之于情理不合……” 
  “住嘴!”秦王不等他说完,便打断他说:“太后虽为吾母,但她淫乱宫廷,通谋造反,罪不可赦。难道你没听到古人有‘妻为逃嫁,子不得母’的说法?母亲不学好,儿子可以不认。朕早就有令,敢为太后净谏者杀!你敢冒犯,就先将你开刀。殿前卫士,快将他拿下枭首示众!” 
  冯杰面无惧色,随卫士走出大殿。 
  冯杰的人影还没从秦王眼前消失,忽见朝班中又站出个大臣,他下跪奏道: 
  “臣太中大夫乐云启奏陛下……” 
  “是不是关于赵姬的事?”秦王问。 
  “是……” 
  “押下去按令执行!”秦王愤怒地命令道。 
  乐云也不辩白,站起来随卫士从容走出大殿。 
  乐云的影子还未在殿外消失,朝班中又走出一位大臣,他刚跪下准备启奏,奏王便问: 
  “还是为赵姬的事吗?” 
  “古人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少噜嗦,杀!” 
  半个时辰不到,一连杀了三个大臣。 
  此后,仍有不怕死的为太后鸣冤,秦王一律以“杀”作回答。两年多,一连杀了二十七人。这二十七人的尸首先在宫墙外示众,而后送到关押太后的僻宫墙外埋葬。于是那里便出现了二十七座土堆。 
  小小的华阳公主从她小小指拇里那里吸吮得出这么残酷可怕、这么不可思议的答案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