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赝品 >

第206部分

赝品-第206部分

小说: 赝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还是希望三皇子继续糟蹋先帝的基业?”
    “呵呵——”我笑着摇了摇头,好家伙,原来是逼着我表态来了,难怪对手下被杀的事情一点儿都不放在心上,我想了想后故作严肃地反问道,“那本王就作壁上观如何?呵呵——”
    “王爷又在说笑。”阴明雨很不乐意地对我说道,“我家王爷以诚相待,奈何平西王爷您为什么不能说句心里话呢?难道让您在我家王爷与三皇子之间做一个决定就如此令您为难不成?”
    “山西!”我将头抬了起来,非常认真地说道,“我只要山西!”
    “一言为定!我代楚王答应王爷,山西永远是平西王爷的属地!”阴明雨将牙一咬,一口答应下来。
    阴明雨在得到了我地保证之后,很快就赶回去了,他得到一个我不支持真宗的承诺,而我则得到了整个山西的控制权,虽然现在这个控制权还没有完全掌握在我的手里。
    萧绰与真宗地谈判也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
    王钦若虽然是个见风使舵的家伙,却也颇有些能耐,与契丹人唇枪舌剑地争执了几天之后,又得到了真宗的许诺,除了不可以出卖领土,别的什么都可以谈,只要契丹人撤出河北,一年之内不许插手中原事务,大宋就答应每年送给契丹人岁币三十万。
    萧绰在狠狠地压榨了真宗一笔后,终于答应了宋真宗提出的媾和要求,双方的代表在檀州城外的大泽上正式签署了一份备忘录,因为这个盟书是在檀州大泽上签署的,因此后人也将这个大事件称之为“檀渊之盟”。
    盟书中规定,大宋与辽国正式结为兄弟之邦!辽帝耶律隆绪称宋真宗为兄,宋帝尊辽太后为叔母,宋每年送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给辽国,双方罢战撤兵,仍以白沟河为界,派使者定期互访。
    在商量赔偿问题的时候,大宋的众臣们坚决不同意赔款,这使得谈判几乎弄僵,后来王钦若没有办法,只好想出这么一个岁币的名目来,声明这不是赔款,而是大宋皇帝送给辽太后作为梳妆钱的,这样才勉强地通过了。
    在数目上的变化也很大,起初萧太后要求银一百万,寇准听了坚决不同意,真宗也担心岁币给太多了,自己没有钱去平叛,便要求王钦若压价,王钦若只得软硬兼施的给辽国的使者谈了三天,终于将数目敲定在总数三十万上。算是给了真宗与众大臣们一个交待。
    尽管如此,王钦若地名声也臭了,谁让他将自己置身事中?这签署停战协定的赔款方代表,命中注定是要作为替罪羊被国人唾骂一万年的,王钦若算是赶上了!
    就在联盟地议定书就将签署的时候,宋辽之间又发生了一件险些影响到双边关系的大事!
    辽军地统帅萧挞览。在双方停战期间独自骑马去宋营控制区查看地形。结果被守卫地士兵给发现了。一阵乱箭射了过去,萧挺览避之不及,身中数支流矢,返回军中不到半日就一命呜呼,成为这次宋辽大会战中唯一横死地高级将领。
    事情发生之后,辽军震怒。萧挺览在辽军之中威信极高,三军将士对其非常爱戴,如今萧挞览居然死在了宋人的箭下,辽军几乎倾巢出动。欲为统帅报仇雪恨,幸亏太后萧绰与楚王韩德让极力阻止,才没有酿成大乱!真宗闻听此事,虽然心中暗自庆幸辽军又失去了一位天才将领,却也担心此事会影响到即将签署的宋辽互不侵犯协定,因此在关于赔偿的语气上就软了一些,多给了辽国一些财帛,用来消灾。
    经过了一番周折之后,宋辽双方终于签署了这份意义深远的檀渊之盟军事与政治双边协定,从此大宋的国际地位降低下来,成为向契丹人每年纳贡地弱国。
    而消除了北方威胁的宋真宗,此时也开始了夺取河洛的准备工作,十二月初八,真宗亲自率领大军二十万,在枢密使曹彬的陪同下,带着寇准、王钦若等大臣,由檀州出发,一路向京师行来。
    天门大阵中没有被攻破地其余七门,也由于萧太后的撤离失去了作用,多年以后,当我故地重游的时候,依然可以看到当时布阵时留下的痕迹。
    此时的楚王,已经拥兵四十万,战将无数,更兼并了江南水师,洛水之上,到处可以见到楚王的水师在活动,俨然已经有了同真宗分庭抗礼的实力。
    而我借着防备楚王北上的名义,已经将山西南部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在风陵渡停留的这段时间里,我又见到了两个分别很久的人,郑途与石胖子。
    “你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我非常惊奇地望着这两个最近名声鹊起的世家子弟,有些拿不准他们的来意。
    按道理说,他们两个人在汜水关保卫战中风头很盛,将楚王的大军硬生生地拖在关前,不得前进一步,知道朝廷的大军返回,这可是非常显赫的功勋,再加上他们的家世都不错,自己又都在江南有过地方官的精力,承上辈的恩荫,更容易混出个名堂来。
    原来按照我的想法,这次真宗回来,起码也得给他们两个安排个按察使或者观察使之类的官衔儿,加以重用,又怎么会轻易地放任他们离开前线呢?
    “一言难尽啊——”石胖子的脸上满是沧桑,郑途的表情也是非常地苦涩。
    我连忙追问究竟,过了很久才搞清楚了状况,原来这两位不得重用,确实跟我这个把兄弟大有关系的。
    真宗回到京师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往汜水关增兵,并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继隆、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高琼并领诸军节度,在汜水关前拉开阵势,决心要与楚王以较高下。
    李继隆等人乃是真宗在开封府衙时重用过的人手,此时水涨船高,成了一方大员,自然是心高气傲不可一世,闻听汜水关前有两个世家子弟联手抗住了楚王叛军的数度攻击,便有些不太服气,用心以察之下,便知道了这两个人与我的关系,并将此事上报给真宗知晓。
    真宗此时却对我进占山西南部非常不痛快,再加上先前的河北战场上的不告而别,更是怨气纷纷,因此一听到郑途与石胖子二人都是我的把兄弟的时候,心里面就有些不太舒服,鉴于两人的功绩,倒也不敢做的太过分了,便寻了一个由头儿,将两个人给赶回了老家,赏了一个闲散的官职,挂了起来。
    这两个人原本从军就是为了出将入相的,此时既然得不到真宗的重用,自然心中满是怨言,闻得我近在咫尺,便悄悄地跑了出来,想要到我这个春风得意的年轻王爷这里来,发一发牢骚,倒一倒苦水。
    听了这些事情的经过后,我呵呵一笑道,“我当时什么事情,不过是受了点委屈罢了!想当初我在江南做官,事事办的如意,不也是被先帝给招回了京师,做了一段儿时间的冷板凳么?你们两个坏就坏在跟我走的太近了,如今皇帝对我心存芥蒂,又怎么敢放心用你们?若是你们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面,闭门不出,说不定皇帝还会考虑重新启用你们,可是你们现在居然跑到我这里来诉苦?天啊!我看你们是没有出头之日了!”
    “啊?不会吧——”两个人互相看了看,同时苦笑起来。
    第十八卷 河东攻略 第一章 重归故里
     更新时间:2009…7…3 17:40:49 本章字数:5337
    郑途与石崇义,这两个人虽然是世家子弟,却没有沾染上多少不良习气,或许也跟他们在家族中的地位有关系,关西郑家自从郑恩死后,已经有些一蹶不振了,尤其是太祖皇帝死后,太宗对他的旧人并没有照拂多少,甚至在骨子里面还有一些个排斥,而石崇义的祖父石守信,更是当年拥兵据地的大节度使,虽然后来杯酒释兵权做了富家翁,朝廷对于这些人还是不太放心的。
    尽管两人的天资聪慧,又在汜水关之战中大显身手,连吕端等人都赞不绝口,可是真宗一旦掌握大局之后,立刻将两人闲置,由此可见皇帝对于世家的顾忌心理,至于同我相交甚厚云云,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既然你们现在闲着无事,不如帮我做事如何?”我忽然突发奇想地说道。
    “哦?”两个人都是一愣,不知道我的意思究竟是什么。
    我心中的想法却已经成熟起来,便对两个人将方案细细地解说了一番。
    如今真宗似乎对我有些不满,但是也绝对不敢得罪我这个实力雄厚的诸平西王,毕竟西北大军在河北战场上破解天门阵时的表现他是非常了解的,如今朝廷与楚王的叛军正在激战,平白地树起一个大敌来,对自己一方显然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如今我借口防备叛军进入山西,硬是赖在山西南部不走,朝廷也没有什么办法。只是一再派使者来催促,要我拿出些实际行动来对付叛军,在我地部下斩杀了楚王的一员将领以后。这种情况才略微有所好转,大概是以为我跟楚王之间会因为此事产生无法弥补的隔阂。
    但是西北地三万大军停留在山西始终是朝廷的眼中钉,与其天天让人家惦记着。还不如我自己想个折中的办法出来。既可以得到这资源宝地。又可以避免不遵朝廷号令地口实,因此我才想到在朝中物色几个可以为我所用地人选,以之来取代现在山西地控制者。
    郑途与石崇义无疑就是自动送上门来的最佳候选人。
    我越想越觉得自己是天纵英明,而且运气超好,才想着有点儿瞌睡,老天爷就送来两只绣花枕头。而且都是名牌的!
    “我欲以平西大将军的名义,向朝廷保荐两位兄弟为并州与晋州的安抚使,全面担负起抵御叛军入寇山西的大业,不知道两位贤弟意下如何?”我直接说明了自己地想法。单等两人表态。
    郑途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有些疑惑地问道,“以现在的情况来看,恐怕朝廷不太可能答应吧?”
    我笑了笑道,“怕什么!如今我也有任免官吏的权力,到时候给朝廷上个表章意思一下就可以了,难道还真的要他们同意才行?”
    石崇义吐了吐舌头,有些惊骇地说道,“老大你现在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这样的话,放眼天下怕也没有几个人能够光明正大的说出来!”
    郑途想了想后回答道,“如今我们在朝中的关系算是彻底断掉了,新皇帝可不像先帝那么念旧,既然兄弟希望我们出来做些事情,那还有什么好思量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做点事情就当时打发时间罢了!”
    “你的意思如何?”我又问了问石崇义。
    石崇义点了点头道,“不给你当长工,难道还要去为别人卖命不成?起码不用担心被你给卖了是真的。老郑既然答应,我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咱们兄弟还是要在一处厮混的!”
    “如此甚好!”我高兴的拍了拍两人的肩膀,“如今局势混乱的很,楚王和皇帝两虎相争,咱们也没有必要搅进去,没有好处的事情,是坚决不能做的!”
    郑途同意道,“老大你现在还不到三十,就已经是平西王,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再往上就只有黄袍加身一条路了!看看你立下的大功,朝中谁人不嫉妒到眼红?继续跟着皇帝混那绝对是死路一条!”
    “没错!”石胖子也赞同道,“想当初咱们家可是跟太祖皇帝平起平坐的朋友,结果怎么样?太祖皇帝固然是发达了,可是怎么这些旧人转眼间就不吃香了!先祖回忆起来那段儿日子,尚且有些心惊肉跳的感觉,被皇帝惦记的感觉真是不爽啊!赶到了子孙辈儿上,连锅都快揭不开了,否则你以为谁会愿意连修庙的钱都拖欠啊!”
    我连连点头,知道这两位兄弟对这个是深有感触,石胖子的祖父与洛阳城共存亡,也不过换回来一个虚名而已,子孙后代们没落到什么好处,反倒是处处受排挤,说到底还是打压武将的心理在作怪。
    郑途接着笑着对我说道,“我们两个跟着老大你也不图别的,只求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就行,想来你总不至于亏待我们,将来有朝一日你真的再进上一步的话,多给我们些田地宅院金钱美女就心满意足了!若是再封我们一个什么王的,兄弟们勉强也就接受了!呵呵——”
    三个人一同葵罕起来,就此将事情给敲定了。
    于是我便给真宗皇帝上了一道表章,上面说楚王领兵作乱,三晋人心恐慌,今有关西郑氏之后郑途及河洛石家长孙崇义者,天资聪慧,素有雅望,前者在江南为宦生命甚好,后者与汜水关前大战楚王,出力颇多,平西大将军以此二人保荐为晋州及并州刺史,统领所部,以拒叛军。
    真宗接到表章以后大为恼火,心想这分封官吏,原本是我家之事,什么时候轮到你一个外姓诸侯王说三道四了?待要下旨申斥之时,被王钦若给劝住了,直道现在形势比人强。朝廷虽名存而实亡,如果不打退楚王地叛军,这河洛之地都未必能够保住。更顾不上什么山西了!起码现在平西王还是愿意为皇室出力的,何苦逼得他站到楚王那边儿去?
    再者被举荐的两人都是平西王地把兄弟,这次在汜水关前立下了大功。却没有得到朝廷应有的表彰。此次保荐之事。多半是平西王为了兄弟出气,却也不可当作他挑衅朝廷威严,他肯向朝廷上表,就说明心里面还是承认朝廷,承认皇帝的权威地!
    思虑再三之后,真宗也无话可说。想一想西北地几十万大军,确实得罪不起,既然如此,山西是铁定要变成姓杨地了。倒不如顺水推舟,再给郑途和石崇义加几个虚衔,也好使他们自矜身份,不至于变成平西王对抗朝廷的死党。
    几日之后,我们便等来了真宗的特使,带来了对我先前所上表章的批复,同意了我以郑途为并州刺史,以石崇义为晋州刺史的要求,并以两人先前在汜水关前英勇作战抗拒楚王叛军的事情为由,分别加封两人为河东路节度使与永兴军路节度使,并赐予节度使地节杖兵符等物,赏紫袍双鱼袋。
    “这不是坑我么!”石胖子看到对自己的任命居然是永兴军路节度使,不由得对着我苦笑起来。
    郑途所封的是河东路节度使,实际上就是管辖山西这一块儿地方,而封给石胖子的永兴军路节度使,所管辖地确实黄河以西陕西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