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北京前世今声 作者:冯大彪 >

第16部分

北京前世今声 作者:冯大彪-第16部分

小说: 北京前世今声 作者:冯大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北京金融业
  旧北京的金融业,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这里介绍的有做金银买卖
  的金店,也有沿袭了几百年的当铺。
  金 店
  林复贤
  金店本是做金银买卖的, 但清末的金店却办起了捐官业务, 即公开的卖官鬻爵。
  我家三代人在北京经商。先祖父林锟, 字芝生, 于清咸丰年间, 在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开恒裕金店。先父林鸿宾,字叔文, 于光绪年间, 在东四牌楼二条西口外迤东宝源金店担任业务副经理。我的外祖父王敬亭, 也是咸丰年间在通县开钱铺的。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后来我做买卖的时候,又经常和银钱业的人打交道, 耳闻目睹了一些情况。金店的营业, 从外表看是打造金银首饰、器皿和收售金银。实际打首饰有专门的首饰楼。首饰楼有真假之分, 凡是有门面悬有匾额的字号是真的, 没有门面, 只设局打造首饰发往乡售卖的是假的。假首饰楼叫做攒作。后来也有做买卖出口的。金店后来以出银票为主要营业。这是在清代户部尚未发出银票以前。北京金店所出的银票, 只能在北京使用。如到外地去就需要携带现银或由票号汇去, 然后再在那个地方换当地银票使用。如不愿经票号汇兑, 便由金店将银两换成金块、金条或首饰, 金店便可以从中取利。换金块、金条在成色上取利, 换首饰则从料、工上取利。
  清末金店还代办捐官。清代的捐官制度, 名为捐纳, 在清代中叶以前曾经实行过, 那时定下捐例, 由各部( 吏、户、礼) 办理, 但只是捐衔, 不捐实官。到了咸丰四五年间(1854…1855 年), 由于各地农民起义,加上有些地方不时发生水干旱灾情, 国家财政支绌, 清政府便广开捐例以增加收入, 如捐道台多少钱, 捐知县多少钱等等。最可笑的是两三岁的小孩也捐个道台, 六七岁的孩子使捐戴红顶。也有捐官不为官的, 为的是在乡里间显示自己的荣耀, 还有的是专为乡里办婚丧嫁娶事助威的。笑话很多。清政府将此项业务交与金店办理, 但非所有金店都可以办理,只有官方许可设 捐柜的金店才可以办理。这种金店当时叫公金店, 没有 捐柜的叫母金店。有捐柜的公金店, 多半是内务府或宗人府官员们开设的金店, 不然便是这两府里有人撑腰。这种金店手眼通天。他们和吏部衙门里的员司、书吏以至笔帖式都拉拢得很熟。他们知道吏部要往什么地方派什么官, 或者是对什么官有什么打算等等, 消息非常灵通。捐官的业务分为:分发、马上、捐衔、上兑四大项。分发就是吏部转盘抽签, 分到哪省、哪县。这种办法号称铁面无私, 靠各人运气抽签,抽到好省份或次的省份都要凭手气了。可是捐柜的人经手, 居然能替捐官的人抽到好的省份或离北京近、可以刮地皮的地方, 也就是捐官人想去的地方, 可见捐柜的厉害。马上就是马上可以分发到省上任或马上补缺的。 捐衔 是不捐实官, 只捐虚衔,这大多是富商、富绅们捐个虚衔来炫耀自己。上兑是上交捐款比普通人手续简单, 领捐照证件容易, 可以少出手续费。在办理手续时,捐柜为了取得捐官人的信用, 事先不收捐官人的钱, 还给捐官人开期条, 保证他到应去的地方上任的日期, 捐官人到任后才付给捐柜钱。这就可以看出捐柜和官府勾结得是如何紧密了。
 刘衡玑 整理
  当 铺
  高叔平 高季安
  旧北京最神秘的行业要数当铺。它那阴森的大门, 高耸的柜台, 符般的当票以及古板的从业者, 都给人一种隔世之感。
  神秘的行业
  旧中国有四个行业是比较密切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 即钱、粮、金、当。钱是钱庄, 粮是粮栈, 金是金店, 当是当铺。当铺早先称为质肆、解库。它的创始年代已无从稽考, 约在唐宋年间或更早些时候就有类似的行业及名称。北宋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中就有当铺, 可见当铺历史之久。据老辈人的说法, 当铺开始是由寺庙里的僧人经营, 后来才由商人办理。当铺老式门前有木制栅栏, 这纯属自卫, 并非如传统所说当铺是由牢狱犯人开设的。在旧中国它东摇西晃地经历了上千年的漫长岁月, 仅仅这一点, 也让它蒙上一层的神秘色彩。说它神秘是多方面的: 牢狱式的大门, 一人多高的柜台, 长声慢气的营业员, 符般的当票, 还有昆曲韵白式的报账, 快书连珠调式的叫号。一接触到这里的人, 使你有天外来客、古墓幽灵之感。
  当铺这个行业, 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不剥掉它那神秘的外衣, 很难看得清楚。
  北京典当业的沿革
  明代中期, 北京典当业的经营者多为徽州商人。到明末清初, 北京一带,包括直隶省以及奉天的当铺, 几乎全部为山西人所经营。但到清代中期, 统治者一方面提出官不与民争利, 禁止官员经商, 但又设立由内务府主管的官当铺。这样, 和官家( 特别是内务府)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金融、珠宝、估衣、旧货等行业的商人, 逐步建立起北京帮的当铺。到19 世纪末, 北京城乡约有当铺二百余家, 其中较殷实的以铺掌姓氏著称的为常、刘、高、董、孟五号。这五号分别握有一二十家或二三十家不等。
  在庚子洗劫后, 北京当铺经过整顿又恢复到二百多家, 其中还有山西商人所经营的山西屋子。及至壬子兵变, 刚刚恢复起来的业务又遭到致命打击。经过两次劫难, 整个行业( 包括常、刘、高、董、孟五号) 全部破产。继而兴起的是刘、娄、高、王四号。新兴的刘、高并非原来的刘、高。民国初年, 新兴四号都经营十家以上, 并把山西屋子挤出了北京。
  那时北京帮把持了当业商会( 后改称当业同业公会), 利用官方势力, 订出一些措施, 限制异己。比如, 限定非有原来铺底( 即原来开过当铺的房屋) 并取得同行业三家铺保者不准开业。在壬子事变时, 当铺架货虽被抢空, 但房产仍归当铺总管所有。壬子以后房产落价, 又因旧房东大都是清代官吏, 多已失业, 且又不事生产, 为生活所迫, 纷纷出卖房产。新发家的当铺总管们, 便趁机抢购当铺房产, 宁可买来闲置, 也不租给别人,也有一部分当铺房产, 由当时当业商会所办的保火险组织——思豫堂购买。因此, 直至1930 年左右, 北京当铺一直控制在72 家之数。这72 家当铺拥有的财产, 就其放款余额( 叫做架本) 来说, 每户最多可达20 万元, 少的三五万元。比较来看, 清末虽号称二百多家, 但每户最多三五万银两, 少的还不足一万银两。所以说, 从1912 年到1930 年近二十年间,是北京典当业鼎盛时期。当铺利率月息三分, 即3% , 赎取时不加复利, 当期期限为24 个月;1929 年改为月息二分五厘,即2。5%, 赎取时不加复利, 当期期限为18 个月。
  1931 年九·一八事变, 货运受阻, 物价跌落, 满期货多卖不出原当本来,形成亏损。到1937 年七· 七事变,平津沦陷。在日本侵略者刺刀下讨生活,更属末路穷途。进入20 世纪40 年代,物价高涨, 北京的当铺陆续倒闭。
  1945 年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 部分总管集聚资本复活当业, 有些外行人也乘机往里挤, 或参加投资, 或寻觅内行人组织开业。孰料这次跌得更重, 摔得更惨。那时物价飞腾, 一天不知涨几回。在这样经济雪崩形势下的典当业,其惨败情况可想而知。今天当出价钱能买到44 斤一袋的面粉, 隔几天用半袋甚至几斤面粉价钱就可赎回。因为当铺是限制行业, 规定以金额为计算单位,不能以某种实物或几种实物为计算单位, 利率也有定额。它只能在物价大体平稳中生存。一般意义下的通货膨胀或银根紧缩, 对它都是不利的, 何况遇到这种物价飞腾的经济条件, 怎能不加速消失!
  按业务需要设置的房屋建筑
  当铺房屋是按照业务需要建置的,各家大体相同。
  柜房 
  这是对外营业室, 一般占房5 ??7 间。迎门通面栏柜, 柜台高达1。5 ?? 1。6米, 由于柜台高, 故内设踏板, 约高40厘米, 有的两级踏板, 高达60 厘米。踏板上, 分左右设置四个高凳, 是营业员按等级固定的座位。柜房是过堂式的,两面设门。从后门绕进, 迎门一槽照壁。照壁顶部设一悬龛, 龛内供奉三位财神,通称三财, 即赵公元帅、关夫子、增福财神。照壁前面设一条桌, 通称大桌,是放置赎取单据( 当票)、登录本( 花取)等的桌子。两旁有条凳, 备一般店员休息。照壁后面放置一张比通常床铺大而高的木床, 叫卷当床。床头备有成束的麻绳, 这种麻绳叫钱串。这个床是整理当进衣物用的。照壁两边, 一边近墙角摆放账桌, 账桌后面是宽大的坐凳。这就是账房先生( 帮账) 记门账、开当票、签小号、穿号、算账等等的办公桌, 靠近账桌, 另有一张柜橱式的桌子为管钱桌, 是管钱的( 出纳员) 办事地方。照壁另一边设一桌两椅, 名曰客座, 是经理人的座位。此外, 在柜台外面门楣上挂有望牌, 两边墙上挂有过五牌和过半牌, 是为计算利息用的。
  客房
  接待来访, 接待大宗业务的顾客, 经理人休息, 兼作经理人宿舍。一般两套或三套, 每套占房2 - 3 间。正客房墙上挂有木牌, 名曰小牌, 记载昨日业务数字, 是给经理人的日报表,半公开的。
  首饰房 
  在柜房院内单独一间屋, 是保管珍贵物品的库房, 又是内帐房。设有收藏玉件头、瓷器、座钟等物用的木橱, 收藏首饰、表饰等小件珍品用的屉柜,存储银钱的钱柜, 算账用的办公桌、椅、橱等, 是银钱重地, 是禁区, 非指定的人不能擅入。
  号房
  保管当进衣物的库房, 存储除珍贵物品以外的全部架货财产。一般占房二十多间。建筑设施, 要考虑到防火、防潮、防鼠、防虫。基于迷信观点, 主号房门旁建有两个小洞即小龛, 砖砌门楣。左龛供奉火神, 右龛供奉号神( 即耗子), 都写有牌位。号房内用竹木搭设架子。架子分层分格, 名为架眼; 两排架子中间是走道, 名为号筒子; 最底层架底离地约三四十厘米, 空隙名为下架子, 备存储铜锡器用。另外, 库房设置高低梯子、折梯、高凳若干, 以便提取物品。晚间号房不能点灯, 置玻璃手提灯笼若干盏, 放在柜房外专设的灯架上,以备取用。
  更房 
  这是当铺所特有的, 备值更守夜人员夜间值勤、日间休息的房间。一般要占房两三间。
  住屋 
  即宿舍。有掌柜( 营业员) 屋、包房( 伙计) 屋、徒弟屋之分, 大体占房十间以内。
  此外, 还有饭房、厨房。
  当铺的从业人员
  当铺的从业人员都有特殊称号与专职。
  财东 
  前面说过, 一些达官内宦, 因为制度不允许自身经商, 只能找各行商人开买卖, 自己出资。当铺东家与这类财东一样, 只能到每届年终算大账时, 收取应得的红利, 根本无权也不能在经营业务上提出意见,更不能过问用人理财。
  总管
  即总经理, 是当铺行业里的无上权威。他手里握有全部的财权、人权、营业权( 当帖)。独家经营, 很少合伙。有的经营联号若干家, 以他的姓氏称为某号。有的总管本身也兼为财东。总管是不在营业单位上班的, 只是在自己家里遥控, 掌握全盘业务( 像增减资本、分配红利、人事任免等)。对东家他是顶头大伙计, 对伙计他又是全权代表的东家。
  代理总管 
  有的联号多了, 要由总管指定专人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总管职权,叫做代理总管, 简称代管。代管没有用人理财的实权。
  当家的 
  即单位经理, 是单位的执事人。规定在企业内住宿, 负有明看夜守的责任。他对总管负责, 掌握企业的全局业务, 处理日常内部工作, 有在总管指定范围以内的用人理财权。但不许直接和财东多接触, 以防对总管不利。
  副事的 
  尊称为二当家的, 是经总管任命的。他要和当家的搞好关系。一般来说, 业务担子挑得要重一些, 出头露面的场合要谦让一些。在业务经营上按分工负责, 无用人理财的决定权。
  打三的 
  尊称为三当家的, 为正副执事人的襄理。襄助当家的、副事的管理业务, 但职重权微。较小的当铺不设此职。有的由正账兼任。
  大缺 
  尊称为大掌柜的, 为首席营业员。缺这个字, 为旧时官员出现空额时的词, 如某职出缺了, 但用为职称还是仅见。这个职务一般是由有经验、长于业务的人担任, 用聘书请来, 受到当家们一定程度的尊敬。职责是掌握开门关门时间, 处理业务。他只管对外营业,不负企业内部责任, 因而行内称为脸朝外的人。
  二缺 
  尊称为二掌柜的, 仅次于大缺的二号营业员。职责略同大缺。
  三缺 
  尊称为三掌柜的, 但不能等同于大、二缺, 好象是候补掌柜的。每天业务结束( 上门以后), 大、二缺即回房休息, 而三缺却须协助结账。在业务上也要抢着收票子( 接待回赎的顾客), 而要把看货工作让给大、二缺。踩八角的 兼带处理杂务的营业员,次于三缺, 高于大包房。
  正账 
  尊称先生, 是企业的账房先生( 会计负责人)。担任这个职务的,大都精通账务, 受到经理人一定信任,是培养对象。有的同打三的一样吃上人力股。
  帮账 
  尊称为先生。这个职务工作量大而又是营业账项的枢纽。每天由开门就坐在账桌后面大凳子上, 开写当票、登门账、标号签、穿小号、包首饰、勾票子、结账、登日清账。帮账先生工作繁重, 而且又不能脱身随意活动, 故多数患有职业病( 痔疮)。每天神经紧张身心交瘁, 素有十个账, 九个伧( 音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