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官居一品 >

第987部分

官居一品-第987部分

小说: 官居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一次”朝廷宣布连开两年科举,所有的噪音马上就销声匿迹了。
    所以沈默能有一个比较愉枝的心情,为北京国子监的结业生们践行。那天是个难得的好天气,艳阳取代了寒风,一扫冬季的严寒,沈默在三公槐下,对这七十八名结业生,以及五百多名在校监生,讲出了一番肺腑之言。
    ,“历代朝廷选拔人才,为国家出力,自应当非论身世、唯才是举!
    本朝更是立贤无方,惟才是用。太祖高皇帝时,用人之途最广,僧、
    道、皂隶,咸得至九卿、牧、守,大臣荫子,至八座、九卿者,亦不成缕数。然而宣德以后,独重进士一科”虽乡举岁贡,莫敢与之抗衡,而大臣恩荫,高者不过授五府幕僚,出典远方郡守而止,即便有卓荦奇伟之才,若不从科目身世,终不得登堂入室,为国家展采宣猷,终身不得其志矣”
    沈默一番话,把过去二百年来,监生们江河日下的地位勾勒出来”
    引得全场无不黯然神伤。然后他话锋一转,大声道:“一直有人,这是因为科甲官排挤所致。我相信,哪怕现在,持这种想法的也大有人才。然而我告诉们,这是大错特错的。们要知道,开国初年,即是监生与进士并举。那时经过严格教育、谙熟政务的监生,表示要远远强于进士。以至于后来”国朝曾经有十年未开科举,朝廷官员尽数采取监生,那时的名臣大僚,都是清一色的监生身世。如果要排挤,也应该是们排挤进士才对,怎么能挤着挤着,又被人家后来居上了呢?这显然要从别处找原因!”
    ,“这里面,既有朝廷的原因,也有们自己的原因。朝廷方面,由于财务危机,允许捐资入学、缩短学制、减少师资力量,这都是致使监生水准下降的客观原因。然而最根本的,还是监生们的自我纵容,非论是荫生还是贡生,都可以是天之骄子,进入国子监后,便自以为前途无忧,青云直上指日可待。就开始耽于享乐,荒废学业,在国子监中混几年,除酒色财气,什么知识都没学到,进入官场上,如何去跟那些经过层层选拔,才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科甲官竞争,输得一败涂地也就层见迭出。”
    “所以几十年来被边沿化,们怨不得人家科甲官,是朝廷和们自己的错。”顿一下,沈默接着道:,“可是从隆庆元年以来,朝廷已经改正了毛病,这一点上,相信们比谁都清楚。可以,今天能够结业的七十五人,在学识上不逊于那些进士官,在实际政务上更是要比他们强。现在我给们大展身手的机会,虽然起点要比进士官低一些,人家究竟结果是一层层考出来的,这自己就是一种成绩,们不该不服衡。但我包管,自从们踏上仕途的那一刻起,便非论身世,只看政绩!非论是科甲官,还是监生官,考核们的唯一标准,就是那本考成账删白纸黑字,历历在目、谁也捣不了鬼!只要们表示优秀,年年考成位列前茅,自然不会有人阻止升迁,将来就是登阁拜相也有可能!”
    “我今天来到这里,这么多,其实也不至为了们,同样为了我自己。们也许不知道,为了重振国子监,我顶了多大的压力。如果们不得争气,我自然要引咎。这这没关系,关键是好容易重新振作的国子监,就会成为昙花一现。到时候再没有人会为们话,机会也不会再有第二次了。万事开头难,想要把国子监这块招牌,变得和科举取士一样亮,们要付出科举官十倍的努力。”
    ,“自助者天助之,国子监将来何责何从,监生的前途如何,谜底就在们每一个人身上。
    己经结业的,将要结业的,和还要继续学业的监生们,牢记们各自的使命,为了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吧!”
    散会之后,沈默到徐渭的值房中休息,徐胖子摇头连连道:,“通篇没有一句忠君爱国,勤政恤民,全都是官途、前程、命运俗,真俗,这些年可是越来越俗了。”“这世界原本就是个俗世。”沈默撇撇嘴道:,“也不想我好容易来一次,全讲空话空话吧。”
    “这却是”徐渭颔首道:,“我看那些监生,眼珠子都红了,只要不是麻木不仁的,这一回,得萃好几年用。”
    ,“希望如此吧。”沈默颌首道:,“他们到底能不得立足,接下来几年是关键。推行条编、清丈田亩、整理财务,这三大战役中,不知要有几多官员落马,几多新星窜起。加上从朝廷到处所,都要扩大编制,能掌控住机会,他们就能确立自己的地位,要是掌控不住”到这,他轻叹一声道:,“恐怕真会是昙花一现。”
    ,“那样就太糟了。”徐渭mo着已经花白的胡须道:,“我这辈子全搭在这一件事情上,还指望这帮子除四书五经,还会数学、会计、逻辑的家伙,毙失落那些书白痴呢!”
    徐渭这辈子,最恨的就是科举。他才调横溢,千载难逢,却被一篇八股文,足足折磨了三十几年。要不是遇上沈默,点醒了他,还不知道这辈子磋砣成什么样呢?所以当初沈默让他当这个国子监祭酒,冲击一下大明朝的取士之道时,徐渭毫不犹豫的就承诺了,并且在国子监一待就是十年,为得就是培养出一批学以致用,经纶济世的干才来,证明不是只有文章写的好,才能当好官的!@
第八八五章 大婚(中)
    光阴荏苒,转眼到了万历六年春。{。首。发}冰消雪化燕子归,柳条滚绿榆钱青。辽阔的华北平原从漫长的冬季中苏醒过来,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牛欢马叫春景如酒,天地回暖花香芳香,怎不叫人心旷神怡?
    这六年时光里,老天爷给足了大明朝面子,年年风调雨顺、四方无事,正是内行改萃的大好时机。
    自从隆庆六年八月,沈默当国以来,这五年半的时间内,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政治上,重新理清了中央处所各衙门的权责。其中最醒目的,是财务权的上收和行政权的下放。
    财务权的上收,是一项重大的成绩。在此之前,全国的补给虽然也是由中央统筹分派,而实际的执行却全赖互不相属的处所衙门。各个处所衙门……通常是县一级的官府,依照上级规定的数额,把给养直接运交附近的卫所、河工等需要补给的单位。一个府县,要向十几个不合的单位输送钱粮:一个卫所,要接受十几个府县送来的补给。这种短程的补给线就如蜘蛛罗一般,密密麻麻广泛全国,其低效僵化的水平,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试想,由十几个州县别离按固定的数量供应,总难免有个别州县由于种种原因,不得如额如期缴纳,而其他州县没有义务补其缺额,于是国家明明有能力,却总是供应不足。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下,更谈不上作任何改变。所以开国二百年来,因此引发的财务危机根本无从解决。
    但条编法的呈现,为解决这一痼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使中央总收总支,不再只是一个口号。万历二年,户部成立了“度支全国钱粮总司,简称“度支总司,由户部尚书王国光亲任度支使,南京户部尚书陶大临任哥使,在两京分设南北总库,在全国各省设立分库。
    规定各省所收税银,除规定作为处所费用的部分,一律先行解送分库,不得自行截留。
    按规定,各省分库需在每年十月前,将银钱账目汇总至户部,待下一年度预算之后由户部统筹分派,一应军需供给,物资采买,全都采纳招商买办的体例,佥募商人代为采买运输。
    甫胃招商买办,简称“招买”与“采办,一样,是一种政府的采购行为。但国初便存在的“采办”是官府直接与农民或生产者之间的交易其间不经过商人这个环节,并且其实不经常产生。因为官府所需要的物料,大部分都通过贡赋的形式,直接向苍生征取。总之在嘉靖中叶以前,任何形式的政府采购都只是偶然的,很是设的,并未形陈规模。
    近五十年来商品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显著的提高。其带来显著的改变,即是大量的物资涌入市场。不只是远销欧洲的苏杭丝绸、衣被天下的松江棉布、价比黄金的景德镇瓷器,还有那些原本在农经济时代,只能自产自用的粮食、棉花、蚕桑、茶叶、
    靛青、果品等都纷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这些商品又多又好,愈妾刺ji了苍生的生产从多而全,进步到少而精。这种深耕细作的社会分工,加大了生产的价值,增进了各地的互通有无。
    除南京、苏州、松江、杭州等老牌商业中心外,又涌现出许多中商业城镇如吴江的盛泽镇、双杨市:浙江的不濑镇、长乐市等,商业市镇广泛东南。北方则以北京为主,有河间、临清、开封、西安、太原等中城市及郓城、彰德等镇,与南方的商业相连接形成一个广泛全国的巨大商业络。商人穿棱其中,货运南北,每个市镇既是商品的集中地,又是商品的交流中心。因此,非论何地的货物,都能从市场上买到。特别是那些中心城市,虽然自己没有发财的工业手工业,但城内货肆鳞次,商人们汇集天下之货在此出售,想要什么都应有尽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初严格的户籍制度土崩瓦解,不可是军户名存实亡,负责为官府生产的各种匠户也逃亡一空,这些人到大城市中改名换姓,加入到商业生产的行列中。官营作坊的消失,更使得官府直接征收牟需物资,变得困难重重。
    这些新呈现的经济现象,对官府的各项政策与办法起了巨大的冲击作用,一些旧的常规的做法行欠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新体例一置身于商品经济大潮之中,许多官员深感征收官府各种实物并负责运输,不但操心劳神,还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误事受罚,他们希望能借用商人的强大力量,来轻松完成任务。
    到了嘉靖末年,商人已经成为掌握社会经济的重要力量。各大城市中的居民,多半以商贾为业,剩下的一半,则是为商人做工的雇佣者,可以,整个城市经济,都已经被商人们控制了。家拥万资的富商大贾如过江之鲫,家资至百万者才能称为巨富。其他2、三十万,只能称中贾耳。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几百年后的人们会知道,货币是一种公众的制度,它把原来属于公众的权力授予s人资本积累愈多,它把持公众生活的权力也越大。尤其是商人们善于和官府以及处所势力打交道,越是富有往往就越有势力,这使得他们不像农民那样可以随意盘录驱使。
    尤其是嘉靖以后,沈默提出的“以商养士,以士护商,的号召,在这十几年间,已经深入人心,各省的商人们普遍效仿晋商,把赚来的大把银钱,投入到本地的校、资助士子、赞助文会,馈赠文士已经成为常态,经过十几年不懈的努力,使朝廷处所有大片为他们话的官员、文人一旦官府催征过猛,诛求无度赖账不付马上就有数不清的文人口诛笔伐,危言耸听,骂官府“捶骨竭楗,以致人人破家,逃死相继”也会有官员以布满同情的口吻上书,什么“数万金之家,无不dàng产罄货,因而投河经渎,言之酸鼻刺心非酷吏之流毒哉?,好像一夜之间,商人就要全都破产了一般。
    并且老苍生也不站在官府一边,这今年代弃人的主流形象,还是疏财好义的儒商模样,他们用极部分的钱修桥铺路,赈济灾民,就让老苍生念念不忘他们的好……这在后来的轩然大波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因为苍生还远未到觉醒的时刻,对直接录削他们的田主乡绅尚且奉为神明”诚恳拥护。更不要录削手段更隐蔽的商人了……
    在这种环境中,官府想不付钱就驱使商人,是万万不成能的。
    于是官员们一直想方设法的增加银钱收入。正统元年,东南七省的田赋改折白银纳税,正是代表了官府的这种yu望与政策的转变。不久,田赋外的所有税收,都逐渐以银代物。直到一条鞭法问世,完全的取消了实物税,只向苍生征收银钱。官府的仓库里,不再堆满了五花八门的实物,取而代之的是白花花的银两。官员们终于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品种更加齐全,数量更加丰富的商品了。
    然而官府直接派人去市场,采买名色繁多的货物,显然是极未便当,也不合适的……对口不言利的士大夫们来,要跟民苍生讨价还价,实在是有份,也没那个耐心。
    于是另一种被广为采取的形式呈现了”那就是招商买办,即是在官府采买与市场供应之间寻找中间人,官府只与中间人联系”一应所需物资,都由中间人采购并运送到指定地址。这种中间人便被称为“买办”一般都是资财富厚的大商人,采买的规模更是林林总总、包含万象,从粮食到被服、从翰墨到木炭,只要是官府所需,尽数可以拿来招商。
    中标的买办商人,可以获得一张由户部签发的包管票,在将指定物资运至指定地址后凭票兑现。然而官府的信誉早已破产多时”商人们担忧完成差事后会一无所获,因此在官府的招徕下蹲蜀不前。他们提出,希望官府能将钱先行存入汇联号或日异隆,如果承诺的话,他们可以同样存入一笔包管金。到时候完成差事,凭票提钱。若是逾期,甘愿受罚。
    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财务权上收之后,处所官府固然从沉重的收解任务中解脱出来,然而从中揩油的机会也失去了,如果没有相应的抵偿办法,引起处所官的强烈矛盾,简直是一定的。就算有考成法这座大山压着,官员们也是要造反的。
    这就是沈默明知道有火耗的存在,却不做任何规定的原因。对这种无横征之名,却有黑暗渔利之实的体例,自然比“淋尖踢斛,之类又吃力又被戳脊粱,还得和jiān商联手倒卖的体例,要文雅简便的多了,自然大合官员们的胃口。
    有子火耗喂着,府县一级的官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