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

第7部分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第7部分

小说: 家庭实用养生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抽烟的人中,情绪易受影响者,肺癌发病率偏高。原因是烟草毒素再加上精神压力,促使他对疾病的免疫功能降低,因而更容易患肺癌。美国另一位医生通过研究发现,精神压力较大的人,血液里的白细胞减少,而消灭入侵人体的各种细菌正有赖于白细胞。纽约的科研人员曾对部分丧妻的男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在妻子刚死去的头几个月内,体内的白细胞明显地少于正常人,因而抵抗力弱,容易得病。

    为了进一步研究精神压力与人体抵抗力的因果关系,科学家们用老鼠作过实验,发现当它们受到巨大的外界压力时,血液里的荷尔蒙就会增高,这种荷尔蒙是由肾上腺分泌的,它的增高会直接影响老鼠体内抵抗疾病的功能。同时,这些受到外界压力的老鼠,其体内白细胞也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其胸腺组织的功能。

    (6)饮食生活影响说祖国医学认为,饮食与生活规律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内经》中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果“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就从正反两面充分阐明,日常饮食、生活规律对人体寿夭的影响。

    目前,一些科学家正研究饮食与人类衰老的关系。有人认为,如果人从小就合理地控制饮食量,有可能活到120岁。

    试验证明,用含热量较低的食物喂养断奶后的幼鼠,并补充些维生素与矿物质,可以使鼠的寿命延长25%~100%。

    有些科学家并不把研究重点放在限制饮食上,而是在努

    力探索食物与衰老的关系。实验证明,用缺少色氨酸(一种主要为生长所需要的氨基酸)的饮食喂三周龄雌鼠,结果使有些雌鼠的寿命从701天延长到1527天,并且使雌鼠的繁殖期由15个月延长到33个月。

    33个月龄的雌鼠还能生出完全健康的幼鼠。这好比是80岁的妇女还能生育婴儿。但是,这种减少饮食中的色氨酸的办法副作用太大,不宜用于人的身上。

    居住地区对人的寿命长短也有影响。如美国有些地区的白种男人每年的死亡率为0.96%,而在另一些地区死亡率则高于2%。

    绝大多数地区的居民的寿命都在不断延长。

    这种情况不但发生在美国,也出现在世界各地,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这与生活环境的改善有很大关系。

    (7)气象因素影响说我国古代十分重视气象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内经》中有“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的“天人相应论”,并注意到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对人体的影响,从而创立了“五运六气”

    学说来预测每年气候变化中的常见疾病。

    《内经》中又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这就要求人们顺应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保持寒温适度,维持阴阳平衡,以防病延年。

    大气中的气象要素如气温、湿度、风速、日照、气压等,通过人的下丘脑对人体起作用,人体的皮肤、粘膜、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都能感受到气象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代谢、内分泌、体温调节等一系列功能的改变。据上海市关于死亡

    与天气变化的研究,最冷的2月份死亡人数最多,特别是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时。因寒冷而导致死亡的主要是呼吸系统病患者,其次是各种心脏病、脑血管病患者。相反,气温过高对人体也是不利的。气温过高(高于皮肤温度),人体散热受到影响,只好以大量出汗来代偿。气温高到35℃,老人就有可能中暑死亡。对于老年人,一般最适宜的气温是18~22℃,当气温升高到22℃以上时老人死亡人数会稍有增加;如气温低于18℃,并且再不断下降时,死亡人数也会增加,其增加幅度明显地大于气温升高时。

    2.现代医学论衰老

    (1)神经内分泌说大量资料表明,大脑的衰老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开始很早,但进展缓慢,到60岁后就急转直下大为加快了。

    就拿大脑的重量来说吧:一般人活到70岁时脑重量只有年轻时的95%;80岁时只有90%;90岁时只剩下80%了。

    从事神经化学研究者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脑细胞中褐色素在增多。褐色素是脑细胞的一种代谢产物,与大脑的正常功能毫无关系。初生儿脑中,几乎不含这种色素,以后开始增多,到60岁以上,其含量已十分可观,竟可占据脑细胞内一半以上空间,这就影响了脑细胞的正常功能。由于神经系统在机体内外环境的调节上起主导作用,一旦脑细胞大量死亡,褐色素含量增加,大脑的调节功能降低,内外环境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衰老也就发生了。

    脑也是主宰内分泌功能的中枢。内分泌机能紊乱和减退

    能引起衰老,因为内分泌系统(如性腺、脑下垂体、胸腺、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出的激素,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激素是一种循环在血液中的化学物质,人体很多功能是依靠激素对某些组织细胞的作用才得以发挥的。

    特定地接受某种激素的作用,称为该激素的受体。

    激素受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老年人细胞形成受体的速度比年轻人慢;相反,其分解速度又较快,到了衰老期激素则干脆停止发挥作用。因此人们认为,受体的损失和减少是衰老过程的一个重要机制,从而说明激素的平衡或失调是延缓或加速衰老过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2)免疫说一切生物都努力保护自己,一方面使自己免遭强大生物的侵害或吞噬,另一方面防御微生物侵入自己体内。人们通常把人体对外界微生物的抵抗称为“免疫性”。

    免疫性的基础是每个个体认识什么是“我”,什么是“非我”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个体的生存关系极大,因为当细菌、病毒或癌细胞出现时,个体必须先识别它们为“非我”,才能进一步清除或消灭它们。机体免疫作用主要通过淋巴细胞来完成,参加免疫的淋巴细胞有来自胸腺的T细胞和来自骨髓的B细胞。

    T细胞主要功能是探索并歼灭入侵的异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腺萎缩,免疫力降低。

    B细胞的功能则是产生和释放大量抗体来消灭入侵的异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它还受T细胞的激活和调节。同样,随着年龄的增长,B细胞的免疫活力也下降。

    由于免疫系统的效能减退,多数与免疫性有关的疾病发生率相应增加,从而引起人体衰老。

    (3)遗传误差说人的衰老和死亡是生物进化和遗传的结果。科学家发现衰老过程中某些遗传物质受损,因而证明衰老与遗传物质损伤有关,即遗传物质误差引起了衰老。

    每个细胞都有细胞核,遗传信息就存储在核内的去氧核糖核酸分子内,细胞“读出”部分存储的信息,产生特异性酶,这种酶促进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使细胞得以正常地生存并行使其功能。随着人的衰老以及人体细胞中的去氧核糖核酸分子的破坏,正常细胞不能再精确地“读出”遗传信息,其结果,细胞活性降低,不能有效地发挥酶的功能。这一来,误差的酶可以形成很多误差的蛋白,使复制下一代细胞中核糖核酸及合成蛋白质的作用受到影响,以致影响细胞的功能和出现遗传性损伤。由于这种细胞功能的不正常,人体器官组织出现衰老现象。

    (4)细胞分裂说实验证明,人的胚胎细胞在组织培养中的分裂次数,到死亡前为止,与提供这种细胞者的年龄密切相关。例如,从胎儿取得的细胞可分裂50次左右,而从20岁以上成人取得的细胞则只能分裂20次左右就发生衰老死亡。

    一般寿命长的动物,其细胞分裂次数也多。如太平洋的一种海龟,其细胞可分裂72~114次,寿命可达250年;小鼠的细胞可分裂14~28次,寿命为3.5年;人的细胞可分裂50次左右,寿命可达120岁为什么细胞在培养中寿命有一定的限制?原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在其存活过程中,细胞的蛋白质逐渐变异的结果。

    (5)生物钟说

    科学证明,一切生命现象随着昼夜的交替、四时的变更呈现出周期性特点。动物的繁殖、换羽、迁徙;人的体温升降、心率快慢、血压高低、血糖含量、激素分泌、尿中离子排泄,基础代谢率、生长激素和睡眠觉醒周期以及经络电位等均有规律可循。人体内还存在有年周期以及其它不同周期的变化。如肝的解毒功能和胆汁分泌,一般是夏天降低,冬天升高。

    60年代初,美国的海尔弗利克教授用组织培养动物细胞来研究老化机制。在控制很严的实验条件下,培养基里生长的正常动物或人类的细胞只分裂到一定的世代,就停止分裂而死亡。正常人约由五十万亿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大部分从胚胎开始,共分裂50次。科学家认为,细胞里可能藏着一个小小的“寿命钟”,控制着细胞的分裂次数。各种动物细胞内的“钟”是不同的,甚至每种动物个体的“钟”也有所不同,有的走得长一点,有的走得短一点。老人的“钟”走到40次,快停止了,而胎儿的“钟”才刚刚开始启动。如果把细胞在液氮中冷冻起来,冻到摄氏零下近二百度时,细胞内的“钟”就会暂停走动;解冻后,又会依所剩次数继续走下去。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只要让细胞长期处于冰冻状态,就能把生命永远保存下去。

    (6)废物说人体组织器官,如皮肤、肠道粘膜的细胞及血细胞等,在生命终止前都能更新换旧。但另一类组织如肌肉、肾、心脏、脑等则不然,如与其年轻时相比较,可以发现老年组织排列得不那么整齐,还可以发现老年组织细胞中含有黄棕色颗粒,

    即老年色素。有人认为这种物质在细胞内不断蓄积,可引起细胞代谢的改变,导致细胞萎缩或死亡,促使器官老化。

    (7)自由基说有些科学家认为,人之所以会衰老,是由于人体受到疾病以及“自由基”的破坏。所谓“自由基”,是带一个多余电子的极不稳定的分子,是新陈代谢的副产物。这些分子的绝大多数是破坏细胞膜和DNA的氧化物,人靠体内的酶来清除这些破坏性分子。

    疾病以及这些分子对人体的破坏程度,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增高,促使人体逐渐衰老。

    (8)溶酶体膜损伤说细胞内有一种结构叫溶酶体。它基本上是一个囊泡,含有十二种以上消化酶,能分解消化细胞内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类。近代研究发现,生物体在老化过程中,溶酶体的膜容易发生损伤,导致溶酶体破裂分解,释放各种高浓度的酶类,使得细胞自身的某些内含物被溶酶体消化分解,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有人发现缺氧可以导致溶酶体破裂,过量的维生素A可以引起溶酶体酶释放,从而促使细胞死亡。

    (9)交联说这是有关分子水平的衰老学说,在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它是依据分子水平的生化反应的理论来说明人体组织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变化。这种结缔组织交联,对血管和骨组织来说,须保持适当的程度,方能达到生存的目的。如交联处于停止状态,则血管内可出现动脉瘤,容易发生骨折性病变。

    老年人外貌上的特点是:皮肤皱缩,腰背弯曲,关节变

    形,动作欠灵活等。当机体逐渐衰老时,皮肤、脊柱和关节间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的交联度增加,硬度增强,难以溶解,从而妨碍了细胞的功能,导致衰老。

    (10)体细胞突变说体细胞突变学说是主张老化无可控制的一种代表性学说。

    柯蒂斯等人力持这一学说,认为衰老是由体细胞的DNA的突然变异所促成的。金子仁氏认为体细胞突变是指细胞由于受到紫外线照射或缺损部位再生,突然变成别的细胞,从而趋于老化。突变物质积累多了,就会使蛋白合成中的传递信息过程发生误差。

    科学实验证明,体细胞发生突变是引起衰老的原因,这种变异主要是由于细胞中出现异常染色体。从对人类末梢血的白细胞染色体的分析结果调查表明,老年人的异常染色体发生率明显比少年增高。由此可见,染色体异常也是衰老的一个原因。

    总之,人为什么会衰老,说法很多,各有侧重,从以上介绍不难看出,衰老是多种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机体的内因,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很难区分哪些是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衰老变化。所以还需要通过艰苦的不断的研究,衰老之谜才会被揭开。

    (五)影响寿夭的因素

    能享尽天年者曰寿,不及天年早衰而死者为夭。影响寿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种。

    1.禀赋的作用

    (1)寿命与遗传禀,领受,承受也;赋,授以,给予也。禀赋系指父母授与子女的先天资质及体质。祖国医学认为人的寿夭与禀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禀赋高则体格强健,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强,寿命一般比较长。反之,禀赋低则形体羸弱,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差,寿命一般较短。禀赋的高低取决于父母的元气以及父精母血的盛衰。人之始生源于父母之精,两神相搏,合而成形。

    人“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基者墙之始也,筑墙必先固真楯,引申之,凡事物之本根皆曰基。楯音义同盾,古代用来蔽兵刃的战具。

    “以母为基,以父为楯”,是讲人之始生赖母体以成身形,赖父精以为捍卫,父母之元气充足,精血旺盛,则子女的禀赋高;反之,父母元气不足,精血亏乏,则子女的禀赋低,正如《东医宝鉴》所记述的,人之寿乏各有天命存焉。所谓天命者,天地父母之元气也。父为天,母为地,父精母血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