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127部分

逆隋-第127部分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隋所铸的铜钱为锡二铜八,用铜为三斤三两六钱,七千万贯铜钱需铜十一万七千六百吨。这些铜几乎用尽了历朝历代开采出来的铜料,如今朝庭新开采的铜矿一年也不过数百吨左右,即使全部用来铸币,也只有数十万贯。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如果这个铜矿每年能够开采一千吨的纯铜,意味着大隋可以多铸出六十万贯铜钱,二千吨就是一百二十万贯,当然,有了多余地铜不一定都要铸为铜钱,各种工具,器皿都可以用铜制成。铜价也会大跌。再也不会有把铜钱融化后做器还能获利数倍的好事。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随在皇帝身边的众臣也反应过来,纷纷道喜。
“皇上御驾亲征,还未到战场,前方先传来可供我大隋百年之用的横财,预示着此番出征一切顺利,一定可以杀的辽东小丑屁滚尿流。”赵念在旁边凑趣道。
“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既然上天让大隋发现了这个大铜矿,那就是上天给予大隋的财富,这个铜矿就叫天予铜矿吧,传朕旨意,铜矿周围二十里马上划为禁区。着令工部尚书云定兴制定详细地开采计划。越快越好,另外。可将国内开采数量不大的铜矿全部关闭,其矿工移民草原,所有待遇从优,长孙晟,李靖两人发现铜矿有功,各升一级,其余有关人员等着情封赏。”
天予铜矿的发现传到朝内,工部拿了最大的热情,很快抽调出国内熟练的矿工前往草原,草原上的五万隋军也不再采取守势,变得咄咄逼人,开采铜矿需要大量的人力,这些人力不可能从国内而来,最好地对象当然是从西突厥境内夺取,西突厥边境牧民也如同原先地东突厥一样,陷入了血雨腥风当中。
尽管大家已经预料到这个铜矿给朝庭带来好处,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好处会是如此之大,第一年只是在小打小闹的情况下,开采出来的矿石就达到五千吨之多,若是在国内,这些矿石只能练出五六十吨精铜,可是天予铜矿的五千吨矿石却足足练出了一千五百多吨精铜。
此后这个铜矿一共开采了四百多年,总产量加起来达五百多万吨精铜,若是全部用来铸铜钱,可以铸30亿贯铜钱,事实上,后来由于白银和黄金的流入,全国最高时所流通的铜钱也不过一亿五千万贯左右,只需要这个铜矿出产铜料的二十分之一就可以了。
当然,不可能所有的铜都用来铸钱,其实铜的用处实在是太多了,兵器,农具,器皿,大鼎,铜像……只是在铜钱都不能满足要求地情况下,自然大部分的铜料都被用来铸钱。
有了这个大铜矿,第二年大隋境内低品位的铜矿全部停止了开采,以后中原所有新增铜料都来源于天予铜矿,直到数百年后,汉人进入了全面工业和热兵器的时代,单靠这个铜矿的供应才不能满足国内需求。
不过,那时候汉人早已冲破海洋地阻碍,铜矿地来源更是丰富,也不需打国内低品味铜矿的主意,使得许多原始森林,地貌可以保存到后世。
后世有人评价这个铜矿对于中国地意义,不亚于纺织业推动工业革命的意义,正因为有了天予铜矿提供的足量铜,不但为大隋的经济飞速发展提供了铸钱的铜料,而且也给制造机器提供了足够的铜料,隋之后大量的青铜器也作为古董完整的保存了下来,留给了后人诸多丰富多彩的各种精美铜器。
涿郡,来自于各郡的府兵门都向这里汇聚过来,一万,二万……等到秦琼和程咬金他们到涿州时,涿州的兵马正是最高峰之时,已经达到十几万人,这十几万人马将整个涿郡变成了一个大兵营。
秦琼虽然是第一次投军,由于得到县令的推荐得到了一个什长的位置,他的队伍中还有两个特殊的人物,一个当然就是才满十五岁的程咬金,另一个年龄比程咬金还小,只有十三岁。
府兵虽然不如禁军精锐,不过都是膀大腰圆,年轻力壮的汉子,彼此来处各方谁也不服谁,秦琼年过三十还是一幅小白脸的模样,程咬金身高体壮,一张黑脸按理倒是能唬人,只是嘴上没毛,一看就稚嫩无比,加上一名年龄比程咬金年龄还小,更是让人觉得软弱可欺。
一开始,秦琼这什队伍没少让人耻笑,就是同一什的老兵对秦琼三人也是不服气之极。经常出言挑衅,若不是军中严禁械斗,恐怕早就有人对他们不客气了。
不过,数天过后,所有人看着秦琼这什人马却是打心里感到畏惧,军中虽然严禁械斗,不过,士兵们总是会找到机会借机比武,短短数天时间,秦琼三人打趴了数十名对他们挑衅之人,那名十三岁的小孩武艺比起秦琼,程咬金两人来竟然丝毫不差,一人打趴了十几人。
这名十三岁的小孩姓罗名士信,齐郡历城人,和秦琼是老乡,以他的年龄自然没有资格成为在册的府兵,听到朝庭诏征府兵,竟然一人从家中跑出来投军,因为带的钱不多,到了半路上就没有了路费,顿时进退两难,恰好遇到了秦琼一行,秦琼见同是老乡的份上,又行囊丰盛,便慷慨解囊相助,本来想让罗士信拿着盘缠回家,毕竟他年龄还小,罗士信见秦琼看不起他,便提出要和秦琼比武,秦琼无奈,只得让程咬金与他比试。
罗士信比程咬金小两岁,身材差不多只有程咬金的一半,对于罗士信,程咬金开头很看不起,认为自己一只手就能打败,没想到一下被就罗士信给了一个下马威,将程咬金摔了一个四脚朝天,这下程咬金恼羞成怒,爬起来重新再战,结果数十回合后,程咬金又被摔倒在地。
见到罗士信如此厉害,秦琼才同意出留他,到了涿州,秦琼可以凭着府兵登记报到,程咬金和罗士信两人却是费了一翻功夫,又在负责登记造册的军官面前演练了一遍武艺,才得以成为府兵,与秦琼分在一起。
这次皇帝御驾亲征,许多府兵都想能亲眼见到皇帝,程咬金和罗士信两人也不例外,可惜涿郡离辽河一线还有近千里的距离,为了不让高句丽人先得到消息作好准备,杨勇委任兵部尚书贺若弼作为前线指挥,府兵在涿郡集合编练成军后,马上就提前出发。
当杨勇的龙舟到达涿郡时,府兵已编遣成十军,每军二十团,每团十队,每队一百人,每隔二十里发一军,前面共发送七军零十团,涿郡只留下了五万人马,秦琼三人所属的队伍正属于留在涿郡的人马当中。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三十三章 按兵不动
         皇帝到达涿郡时已经是大业五年的四月二十五日,从京城大兴到涿郡总共三千多里,只花了四十余日,在没有机械全靠双腿或者以马代步的时代,这个行军速度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何况还有皇帝在其中,若是没有没有运河可以说完全不可能。
接近五月的涿郡,天气温暧无比,涿郡对于大隋来说已是边远之地,并没有开发多少,全郡人口加起来不到十万人,从龙舟的最高处望去,到处是一片绿树成荫,山坡,平原上覆盖着茂密的森森,涿郡的城墙显得低矮而窄小,想想后世单单这样一个城池就可以容纳二千万人,灰蒙蒙的空气下全是一片高楼大厦,杨勇恍然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
我来了,我看到,我要的不是征服而是保护,但愿千年以后,这里依然可以看到森林密布而不是黄沙飞舞。
“皇上,涿郡郡守薛世雄率郡内官员等待皇上接见。”赵念的声音在杨勇耳边响起,将皇帝的思绪打乱。
“薛世雄,让他上来吧。”
“是。”
赵念下去不久,一名五十余岁的老者登登的走上了龙舟顶层,磕头道:“微臣薛世雄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薛老将军请起。”杨勇和蔼的道。
“微臣谢万岁!”薛世雄站了起来,虽然满头白发苍苍,却自有一番雄姿,这个薛世雄可不是简单的人物,幼年时就特别喜欢玩打仗游戏。常邀集一群儿童,画地为城,互为攻守,自己做总指挥。若有人不服从命令,薛世雄毫不留情地加以鞭挞。时间一长。无人不畏,因而每次玩作战游戏,儿童都规规矩矩地听薜世雄的指挥。
薛世雄十七岁时即跟随周武帝参加平齐战争,开皇时,更是数有战功,与吐谷浑、突厥作战,平定南方番禺夷、獠乱,薛世雄都以大胜而归,或许是从小玩战争游戏之故,薛世雄带出来的兵马一直是秩序井然。对百姓秋豪无犯,而且廉正康慨有古人之风,与同僚相处融洽,二年前,杨勇将薛世雄调到涿郡任郡守,就是看重薛世雄练兵打仗和善于与人相处的本领,要将涿郡建成征伐高句丽的大后方。
如今薛世雄果然不负皇帝所望。以整郡不过十万的人口,在一个月内迎接十几万府兵到来,没有出丝毫差错,如今大部分府兵已经到达前线,涿郡还有十余万各地赶来的民夫为前线输送各种物质,一切都做到井井有条,可以说薛世雄功不可没。想必薛世雄头上的白发有不少是这一个多月来所生。
“薛老将军。这一个多月辛苦老将军了,听说老将军有四子,人人都是英雄了得,不知是否在外面?让他们一起面君吧。”
“回皇上,这是微臣分内之事。”薛世雄连忙谦让,不过,见皇帝提起自己地四个儿子,薛世雄脸上不免有一些得色,他的四个儿子分别名叫万述、万淑、万钧、万彻。每人都有万夫不挡之勇,尤其是三子万钧,四子万彻更是出色,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薛世雄当然想让儿子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只是此于脸上却为难的道:“陛下对微臣四位犬子谬赞了。能得见陛下是犬子的福份,只是前线输粮紧张。微臣已将他们四人全部分遣出去,暂时不能见到陛下圣颜。”
“即如此,那就下次吧。”杨勇轻松的道,心中闪过一丝念头,此番征伐高句丽结束后,他们父子五人应该分调一方才是,否则整个涿郡就成了薛家天下了,对于这种想法,杨勇已经如呼吸般自然,这也是为他们好,省得日后君臣相疑。
“皇上,行宫已经安排妥当,皇上是否可以起程?”薛世雄小心请示道。
薛世雄所说的行宫是实实在在的行宫,并非给皇帝安排的临时住所,永济渠修建期间,为了讨好皇帝,运河建造的副监何倜曾提出每隔六十到八十里左右在运河边上为皇帝建一座行宫,供皇帝出巡时使用,这个距离刚好是龙舟行驶一日地距离,宇文恺等一批正直的官员虽然认为此举实在太过浪费,却也不敢明确反对,只能上报给皇帝处理。
若是以后出巡每行走一日,便可以在行宫里住上一夜或游玩数天,无疑是非常惬意之事,只是杨勇无论如何也没有到如此奢侈的地步,下旨狠狠的批了何倜一通,不过,还是同意在运河上修建了两座行宫,一座位于永济渠的中段,一座就位于涿郡。
这次御驾亲征,杨勇虽然经过了永济渠中段的那座行宫,只是远远的看了一眼,并没有入住,这次到了涿郡,若是要直接赶到前线,这座行宫也只能匆匆路过。
对于皇帝地行程到底如何,谁都不敢瞎猜,只能大致预测,地方官员只能作好两手准备,不过,涿郡作为大后方,又是府兵聚结的地点,如今还有五万府兵在等待皇帝的旨意,皇帝在涿郡停留是理所当然,果然,皇帝点了点头:“可。”
“微臣遵旨!”
从龙舟上下来,皇帝直接乘着马车,在薛世雄,麦铁杖等人的护送下,向行宫方向而去,涿郡的行宫自然无法和后世的紫禁城相比,却也是占地数十亩的院子,里面已经装饰一新,行宫中太监,宫女共二百多人,他们平日里只负责行宫地打打扫扫,皇帝一住进来,他们陡然忙碌了起来。
说实话,虽然乘着龙舟一路上都是顺风顺水,只是连坐了一个多月,杨勇还是感到了一丝疲累,这种累多是精神大于身体,在行宫中休息了两天皇帝才开始正式办公。
跟随皇帝过来地还有五万禁军,浩浩荡荡的人马一下子就将原先府兵遗留下来的军营占得满满的,各种物质更是在军营堆积如山,好在现在还没有到雨季,否则堆在空地里被大雨一淋,肯定会毁坏不少。
前线的军情如潮水般涌来,前锋部队已经和高句丽交战,五月初一,隋军在辽河上架起了三座浮桥,大军随之开始了抢渡,高句丽人用弓箭在河滩上进行堵截,却被隋军的神臂弓杀的大败,河滩上高句丽人遗尸数千具,隋军不过付出三百多人的代价就顺利渡过辽河。
消息传到后方,整个隋军欢声雷动,小小的高句丽不过如此,杨勇也大为高兴,下令犒赏六军,无数地酒肉如流水般从后方运上来,从涿郡到辽河的这一段近千里的道路上,全是车流水马般运送物资的民夫。
五月初三,隋军推到了辽东城下,二十万大军围着辽东城日夜攻打,数度攻上辽东城的城头,却都被高句丽人地大军拼死赶了下来。
五月初六、五月初七……五月十二,隋军还在对辽东城进行攻打,一座小小地辽东城,竟然挡了二十万隋军十余天,依然还牢牢的掌握在高句丽人手中。
皇帝从京城出来以后一路上都是毫不耽搁,到了涿郡停下之后却毫无起驾往前地迹象,涿郡剩下的五万府兵眼巴巴的等着皇帝下令出征,却总也没有等到皇帝的旨意。
先行出发的七军当中尽是良臣猛将,于仲文、史万岁、元、卫文升、李浑、韩洪、元威七人各领一军,贺若弼作为前线总指挥只领半军,在辽东前线,还有领护东夷将军罗艺助阵,事实上人马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为了不影响前线的指挥,杨勇才停留在涿郡,若这些人连辽东城也攻不下来,那就太令杨勇失望了。
眼看着五月中旬就要过去了,前方传来的消息还是无法令人满意,隋军虽然数度差点攻陷辽东城,但还是让高句丽人赶了出来,大军已经伤亡近万,辽东城下布满了隋,高两方士兵的血迹。
大隋皇帝御驾亲征自然无法做到隐秘,高句丽人早已得到消息,辽东城不但屯着高句丽的十万大军,而且有够守城士兵连续吃上半年以上的粮草,各种守城器械都齐备,哪是隋军说攻下就能攻下的道理。
后方还留在涿郡的府兵和跟随皇帝而来的禁军纷纷请战,皇帝却好似无半点着急之态,一直不许。
这天,皇帝依然在处理军中各个大将的请战书,尤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