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逆隋 >

第128部分

逆隋-第128部分

小说: 逆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皇帝依然在处理军中各个大将的请战书,尤其是禁军更是跃跃于试,拿着天下最优厚的军饷,随着皇帝御驾亲征却只能躲在后方,他们当然不满意。
赵念轻轻的来到皇帝身边,禀道:“皇上,周法尚,周罗喉两位将军来了。”
“好,他们终于到了,快请。”杨勇喜道,将手中那些将军们请战的奏章丢到了桌上。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三十四章 水军
         周法尚和周罗喉两人同姓周,不过,他们并没有什么亲戚关系,相同的是两人同是从南陈过来的水师将领,不同的是周法尚是在南陈宣帝时就因为得罪了长沙王陈叔坚,被陈叔坚诬告谋反,无奈之下,带着水师向当时的周宣帝投城,而周罗喉则是南陈灭亡时见事不可违,才向隋军投降。
要论水师,自然南方出身的将领远比北方有优势,周法尚,周罗喉两人都是前南陈水师中的佼佼者,杨勇在灭陈之后就有意组建海军,对于水师人才都极为重视,无奈杨坚虽然可以说是一代雄主,对于变幻莫测的大海依然下意识的回避,为了防止南陈的余孽造反逃到海上,甚至不许民间有三丈长以上的船只,周法尚投靠的早还好,不过由水师转为陆师,周罗喉则几乎闲置。
杨勇登基后,周法尚马上被重新调回水师,大笔大笔的军费也开始投向水师,如今快四年过去了,现在是检验这支水师的时候了。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周法尚已是年过五旬,周罗喉也年过四旬,周法尚身材稍高,胡子半白,脸上皮肤黝黑发亮,周罗喉个子稍矮,皮肤也是粗糙发黑,只是两人的眼睛都精光闪亮,自有一股摄人的风采。
杨勇笑呵呵的道:“两位将军平身,今日朕宣两位将军过来,就是要问一下水师的情况。”
周法尚首先发言:“禀陛下。我水师四年来已打造五千料以上大型海船三十艘,二千料以上中型海船七十二艘,其余各类八百料以上辅船三百余艘。五万水军训练有述,随时可以为陛下跨海征战。”
尽管杨勇早已知道这个数字,听了心中还是欢喜无限,五千料大船,即可以一次型运送五千石货物地船只,这么多的海船,若是用来运粮,一次就可以运送近百万石粮。若是运送兵马,一次也可以输送二十万人以上。
为了不让高句丽人觉察到大隋有意发展水军,水军造船和训练的基地都是在南方,杨勇一直留在涿郡不动,自然是为了等待水军地到来,涿郡与高句丽隔海相望,如果从陆路出发。从辽东攻打到高句丽的首都平壤。光是走路就要花上数月,可是若是利用海船从涿郡出发,不过是五六天时间就可以到达被高句丽人称为小长安的首都。
“好,两位爱卿听旨,朕以周法尚为水师大总管,周罗喉为水师副总管,连同陆路五万大军,于三天后出发,直攻平壤。”
“臣等遵旨!谢陛下隆恩!”周法尚与周罗喉两人一起回道。
这次皇帝御驾亲征。隋军大部分人无疑都信心十足,认为高句丽人将不堪一击,只要大军推到高句丽人城下,高句丽人就会吓得马上投降,若是稍晚一点。功劳就会被人抢走。好在杨勇自己头脑清醒,知道高句丽人不会这么容易屈服。听到前面进展不顺的消息,许多人都颇为愕然不解,皇帝却早已心中有数。
历史上杨广三次远征高句丽失败,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高句丽小而弥坚却是事实,数百年来,高句丽立国后就一直没有停止扩张,绝没有不战而降这样的美事,若是杨勇作为一个后来人也会把希望放在以高句丽人不战而胜的希望上,无疑是愚蠢之事。
秦琼、程咬金、罗士信三人本以为只要到了涿郡马上就会到前线与敌人交战,凭他们的武艺很快就能脱颖而出,实现自己建功立业地愿望,哪知道他们先是成为随同皇帝亲征的御前人员,也倒也没有什么,至多是稍待几天时间罢了,没想到的是皇帝到了涿郡大半个月后却一点出征的动静也没有,这下许多府兵都等得急了起来,前面已出发了二十万大军,高句丽才多少人,若是再耽搁下去,他们岂非连喝汤的机会也没有,若不是军纪森严,负责领兵的几人又都是素有名望的大将,军营中肯定会闹事起来。
终于他们接到出兵地命令,只是令他们没有想到地是他们不是从陆路行军,而是要登上大船再行出发,皇帝的旨意刚刚传下来,涿郡各个港口就被密密麻麻的船只塞满,只等着将士兵和战马一起运载上船。
这么多的海船在一起,让一些只见过江中行驶小船的府兵大开眼界,不过,许多从来没有坐过船的府兵不由心中发麻,只是军令如山,命令一下,他们也不得不听从,停泊在运河边上的大型海船就象是会吞人的怪兽,将数万府兵连同他们的战马一同载上了船,然后扯起风帆向大海地方向慢慢行去。
秦琼和罗士信两人都会一点水,程咬金却完全是旱鸭子,登船的时候不免战战兢兢,听到要入海,程咬金更是吓得胆战心惊,若是可以回头,他恨不得马上下船回到岸上,可惜,既然当上了府兵,那就只能身不由己了。
秦琼才恍然,难怪留下来的府兵好象多是出自于沿海一带,不过,可惜的是即使是住在沿海,这个时代,大部分人都将大海视着畏途,许多人也从来没有下过海,一上船,许多在陆路上还生龙活虎的府兵好象一下子便成了病猫,一个个都东倒西歪。
好在船上本身水军众多,这些新登船地府兵吐得七晕八素,却不影响船只本身地通行,这些水军其精锐程度丝毫不下于陆地上的府兵,在船上如履平地,若是在陆地,水军和府兵可以一比一斗得旗鼓相当,到了船上,则十名府兵也不是一名水军地对手。
花了一整天的时间,五万府兵全部登上了海船,顺流而下,直入大海,数百艘战船在海上如同遮天蔽日一般,站在船上放眼望去,眼睛中全是密密布布的风帆和桅杆,若是成功,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十万规模以上的大军跨海作战。
周法尚此时心中却觉得心中沉甸甸的,丝毫没有创造历史留名青史的觉悟,虽然这些大船都经过海浪的检验,每一名水军都有十次以上海上航行的经验,在江南,更是有不远万里跨海而来的蛮夷,只是大海委实太过凶险,只要碰到一次风暴,眼下看似威风禀禀的船队便会被风暴扯碎,变成海上漂浮的一堆堆破料木头。
若是让他一次出动数千,上万人马,周法尚身上压力尚且不会这么大,只是一次出动十万人,万一有一个闪失,他就是百死莫赎了,可惜他们要进攻的是高句丽人的首府,若是人数太少只能无攻而还,而这样一次出动十万人,若是进攻,高句丽人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
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冒险行动,成了,高句丽人灭国,不成,大军不但有可能损失惨重甚至有可能全军覆灭,这将大大鼓舞高句丽人在陆路上的抵抗,说不定,皇帝的第一次御驾亲征就有可能成为笑话,对于皇帝的威望是一个极大的损害,要想重建一支水军,起码要花费十年之功。
“父亲大人放心,这些天都是风和日丽,孩儿有九成把握我军可以顺利到达高句丽人的首都,哼,他们既然叫小长安,那就莫怪我们夺回自己的领土了。”他的小儿子周绍范见父亲脸上一片沉重,忙出言安慰。
九成把握,怕就怕那一成意外呀,开皇十八年那次的行军又何尝不是如此,陆上明明睛空万里,大军一出海就遇到了风暴,那些跨海来到大隋的蛮商听说来回一趟就可以赚数十倍上百倍之利,那怕是十艘船沉了九艘也可以保本,哪象他这样孤独一掷,若是有一个万一就完了,周法尚心中暗自想道。
为了避免风暴,船队第一天尽量靠近海岸行驶,也是让那些第一次出海的府兵能看到陆地,不至于太过紧张,到了第二天,整个船队还是离开海岸,张开风帆,驶入了茫茫大海,海岸线离他们越来越远,渐渐淡出了视线。
“死了,死了,我要死了。”程咬金张开四肢,伏在甲板上大声嚷道,他一直不离身的斧头也不见了踪影,昨天刚上船,程咬金就忍不住大吐特吐,今天也是全身无力,没有丝毫好转,秦琼和罗士信两人情况比程咬金稍好,不过也是懒洋洋的全身无力,他们虽然会一点水,可也只是在江河里游过,从来没有出过大海。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三十五章 辽东城
         一名水兵经过程咬金的位置,嘴角忍不住闪过一丝笑意,毫不客气的用脚踢着程咬金的屁股:“起来,起来,别赖着了。”
若是在陆地上有人敢踢自己的屁股,程咬金肯定会马上跳起来饱以老拳,只是此时却只能嘴里哼哼叽叽,罗士信露出了丝幸灾乐祸的笑意,程咬金败在罗士信手上,一路上颇为不服,只是又怕再次输了更加难堪,只能在言语上挤对,罗士信到底经历的事情少,言语却不是程咬金的对手,此时对程咬金吃弊无疑十分开心。
只是他刚咧嘴笑了几声,“砰”的一声,罗士信屁股上也挨了一脚,罗士信大怒,离开自己靠着的船舷,头也不回的喝问道:“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踢爷爷?”
“咚”罗士信屁股上又挨了一脚,这次他一个没有站稳,一头栽到了甲板上,罗士信大怒,爬起来就要和二次踢他屁服的人拼命,只是刚从甲板上起身,又是“咚”的一声摔倒在地上,这次却没有人踢他,而是他自己摔倒的。
“哈哈,这样的小屁孩还想充当别人的爷爷,笑死我了。”踢罗士信屁股的那名水兵大声别嘲弄道,其余的水兵也是面露微笑。
“可恶,竟敢踢本人的屁股,等到本人做到了大将军,非把你们这些兔崽子们一个个砍了不可。”罗士信心中发狠到。
“我说,大兄弟,他还是一个小孩,这样是不是太狠了。”一名水兵看了看罗士信的个子,有点不忍的道。
“小孩,还真是小孩,不过。既然是小孩怎么不在家待着,到战场上来干吗,难道敌人会因为他是小孩放过他吗,起来。都给我起来,你们这些旱鸭子,窝囊废,连站也站不起,还是不是男人?”
水兵们不只是踢向程咬金和罗士信两人,凡是躺在甲板上或者倚着东西的府兵全部挨到脚踢,直到将他们赶得立起身站立为止。
府兵们个个咬牙切齿,却是无可奈何。船上基本上都是一半府兵一半水军,上了船,注定是府兵是要受欺负的角色,好在毕竟是自己人,水军只会对躺下来的府兵打骂,只要你站起来就没事,水军除了负责驾船外。他们还要负责清洗吐得乱七八糟的甲板。负责给府兵们提供饭菜,也不算太过分。
其实这些水兵如此对待上船地府兵也是得到了上面的吩咐,从涿郡到高句丽的首府不过数天海路,一到平壤马上就要投入战斗,根本没有时间让他们适应,若是到时还软绵绵的提不起兵器,岂不是送上去给高句丽人宰杀,自然在船上就要狠一点,以期让他们下船之后能尽量多恢复一些战力。也好减轻一下水军地压力。
在府兵出发后,杨勇终于也没有再在涿郡停留,在五万禁军的护送下,号称十万大军,开始往辽东前线移动。每日保持五十里的行军距离。估计二十天左右就能到达辽东城。
跨海东征,这是一种流传千古的荣耀。只是杨勇却将机会让给了手下大臣,杨勇不是没有想过自己去,只是稍露其意,就遭到身边大臣的激烈反对,理由当然是为了皇帝的安全作想,其实以渤海湾的天气情况,碰到大浪的机会少之又少,开皇十八年那次遭遇风暴只能说是隋军太过倒霉,不过,这个风险大臣们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皇帝来冒,杨勇只能遗憾作罢。
辽东城下,高句丽人已经到了最危急地时刻了,从隋朝一统南方以来,高句丽人上下就知道与隋军必有一战,早早开始加固城墙,存储军粮,训练人马以备战,如今高句丽以不到四百万的人口,带甲四十万,军力可不谓不强大,只是面对大隋这个庞然大物,高句丽上下还是时常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这种感觉使人使得高句丽人总表现出一种色厉内茬,不停的向大隋挑衅,面对大隋皇帝的御驾亲征,高句丽上下却是团结一心,如今辽东城已承受了二十万隋军二十多天的狂攻猛打,城墙已经多处塌陷,十万高句丽士卒已死伤大半,整个辽东城已到了极限。
城下,红色的隋军还在发起一浪一浪地进攻,巨大地弩箭从城下飞了上来,将守城的高句丽士兵钉在城墙上,投石机将数百斤中的石头送到城头,砸着便死,碰着便伤,高句丽人作为守城一方,面对着隋军先进的攻城器械,根本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只是躲在城墙后方,胆战心惊的看着隋军的远程武器发威。
等到巨石和弩箭停下来时,城下的隋军已经逼近城墙,无数隋军沿着城墙的缺口爬了上来,手持长枪向城墙后方逼近,面对着隋军的钢铁丛林,丧胆地高句丽士兵步步后退。
眼看着城墙陷落就要成为定局,一名穿着已经染成紫色白袍,英姿飒爽的女子从后面跳了起来,手持着长剑杀了隋军的阵营中,她的身边跟着十几名忠心耿耿的护卫,为女子挡住左右地刀枪,眨眼着十余人就死伤怠尽,可是隋军也被连杀数人,长枪阵打开了一个缺口“是公主,平康公主,杀隋狗,杀呀!”剩下地高丽人士兵鼓起勇气,随着平康公主杀入隋军阵营,死了一层又上一层,高句丽人仿佛有着无穷无尽的战意。
这些年来,平康公主为了辅助哥哥地江山,一直未嫁,在高句丽人心目中,平康公主就是他们的女神,不容外人侵犯。刚刚上来的隋军立足不稳,被逼得步步后退,最后终于完全退出了城墙。
“可恶!”城下观看的贺若弼,于仲文、史万岁等人都发出不甘的叹惜声,这样的情况已经有十几次了,每当隋军攻上城墙,以为高句丽人不能再支撑下去时,高句丽人马上就会象服了兴奋剂一样,暴发出比先前几倍的战力将隋军赶了下来。
“铛,铛,铛。”隋军的退军声响起,正在进攻的隋军潮水一样退了下来,城头上的高句丽人才发现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们终于又渡过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