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巨浪 >

第467部分

巨浪-第467部分

小说: 巨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的惩罚。
    当时,帝国谈判代表提出,战犯非同于一般的罪犯,因此不能采用常规地司法程序。
    就这个问题,谈判双方又争论了好几次。
    到最后,美方首先做出重大让步,随后帝国谈判代表也做出了有限的让步。即被控方可以在被定罪之前进行反证,且只要是被动犯罪,比如军人必须执行上级的命令等,都可以不被列入定罪罪名之中。
    当时,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没有谈妥,即美国的政府官员是否也列入战~的行列。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谈判代表的态度非常坚决,认为美国的政府官员不应该算成战犯,因为美国政府也只是代表执行美国的民意,官员也是在美国法律的体系下使用手中地权利,不能因为美国战败,就说美国政府官员犯了战争罪。
    只是,帝国谈判代表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也非常坚决。
    毕竟,战争肯定有原罪,而当时帝国已经从日本、俄罗斯与英国那获得了很多证据,表明美国在策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比如,在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就向日本输出了大量军事技术,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战略物资,帮助日本进行武装备战。
    在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仍然没有格守中立国的地位,不断的向协约国集团成员国提供战略援助。
    最重要的,帝国从日本获得了一份相当关键的资料。
    在这份日本与美国秘密签署的文件中,明确提到,在日本与帝国爆发战争之后,美国将无条件的向日本提供战略援助,帮助日本获得战争地胜利,而签署这份文件的正是美国总统!
    也是说,如果没有美国的暗中支持,日本甚至连与帝国开战的胆量都没有。
    而日
    场战争的直接引发国,如果没有日本地主动偷袭,这战争,至少在理论上,战争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因此,完全有理由相信,正是美国,或者说是美国政府高层的鼓动与支持,最终使日本走上了发动战争地道路,并且由此引发了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也在谈判进行地时候,帝国又拿到了一份非常关键的文件。
    占领了华盛顿地陆战队官兵在清理废墟的时候,从白宫所在地找到了一份由美国总统签署生效的战时文件。
    在这份文件中,明确提到了美国在战争爆发之后,美国参战之前,由美国总统直接授权,由美国海军具体实施的,向日本运送战略物资,以及战争物资的相关计划。而且,这些计划都在相关的作战记录中可以找到对应的直接主体(比如遭到破交舰与袭击舰拦截的运输船队)。
    结合已经被俘的美**事与非军事人员的口供,完全可以证明这份文件的真实性。
    如果这份文件真实的,那么美国总统就违背了相关的国际法,在美国还保持着中立国地位的时候,向交战国提供了军事援助,从而破坏了美国的中立身份。
    更关键的是,这份文没得到国会的批准。
    当时,美国还:有战争状态,所以总统签发的文件不具备法律效力,只有在得到国会的批准之后,才能够正式具备法律效率。
    由此可以推,美国总统即违背了国际法,也违背了美国的法律。
    也是说,美国谈判代不能用依法履行行政权来为美国总统下令向日本提供战争援助开脱。
    如此一来,果真要定罪,美国总统就是名副其实的战犯!
    谈判进展到这步,美方在谈判桌上已经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了。
    如果连美国总统都被定为了战犯,那么犯了战争罪的美国政府官员也将难以幸免。
    可以说,到此时,谈判才算有了点收获。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美国谈判代表在这个问题上做出让步,那么谈判就没有别的大问题了,美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换个角度,此时美国总统的态度成了关键。
    只要美国总统愿意做出自我牺牲,谈判很快就会结束,战争也很快就会结束,从而使成千上万的美国民众得到解脱。相反,果美国总统不愿意做出自我牺牲,战争还会继续,还会有更多的美国人为此付出鲜血与生命。
    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重大转折。
    五月五日,美国总统在亚特兰大的临时总统府病逝,同日副总统正式宣誓就职。
    白佑彬是在五月六日上午收到这条消息的,而他的第一感觉就是:战争结束了。
    以美国的政治体制,只要总统健在,且能够行使总统的权力,那么副总统只是个摆设,或者说是“备用品”。也就是说,副总统的根本作用就是在总统出现意外之后,顶替总统,接管政府。因此,在平常情况下,副总统既没有太大的实权,也没有多少影响力,甚至了政府的最高决策圈。
    从当时掌握的情况来看,美国副总统,即新任美国总统并没有犯下战争罪行。
    因此,从美国的国家利益,以及美国民众利益出发,新任美国总统很有可能迅速做出让步,宣布无条件投降。
    当然,美国能否立即投降,要看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即新任美国总统能否尽快摆平政府内部的利益集团,真正掌握大权。如果能够办到,他肯定会投降。相反,如果办不到,他则有可能成为利益集团手中的傀儡,美国政府也不会立即投降。
    不管是谁,都希望战争在这个时候结束。
    可是事情往往事与愿违。就在五月七日,新任美国总统,以及众议院议长、国务卿等十多名官员在视察亚特兰大驻军的时候,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爆炸,结果包括新任总统、众议院议长、国务卿在内的数十名官员与议员全部被炸死!
    当时,美国政要官员中,唯一没有到场的就是国防部长!
    这下,问题变得异常的尖锐了。
    很多证据都表明,国防部长绝对不是“无辜者”,而是名副其实的战犯,且前任总统的很多决策都是由国防部长推动的。而按照美国的相关法律,现在国防部长成为了总统的头号人选。
    显然,如果由国防部长担任总统,美国不但不会立即投降,还会顽抗到底!(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十五卷 最后总攻 第三十五章 最后豪赌
     更新时间:2009…10…29 10:09:16 本章字数:3719
    胜利”号旗舰,司令舰~内。
    白佑彬与肖定邦、庞晋元、张海波等人正在讨论美国总统病逝,新任总统是否会尽快投降的事情时,收到了美国新任总统,以及国家高层领导同时遭到刺杀的消息,同时得知下一位有资格出任总统的是美国国防部长。
    看到电文的时候,白佑彬等人都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对美国来说,“国防部长”是个新的联邦政府职位,一个拥有巨大权力的政府职位。
    在这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与帝国一样,是由海军部与陆军总参谋部(帝国是陆军部)负责指挥海陆两军,其海军陆战队也在名义上隶属于海军,但单独设有司令部,属于独立兵种,而不是独立军种。因此,海军部与陆军总参谋部即是战时的海陆二军的最高指挥机构,也是平时海陆二军的行政管理机构。
    战争爆发前,帝先对军事构做了调整,增设了防大臣。
    按照萧鼎昆制订的军事革计划,国防大臣统领的国防部将掌握所有军队的行政权与人事任免权,之前的海军部与陆军部仅是国防部的下属机构。在这套改革计划中,还有一个三军(包括陆战队)联合总参谋部,负责战时的军事战略指挥。只是,未等萧鼎昆将指挥权从海军与陆军手里收回来,战争就爆发了,相关的改革工作也被无限期推迟。
    萧鼎昆的这改革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收回军权,让军人只负责作战打仗,而军队的行政权、财政权、人事任免权等等大权都交给文职官员,军人只在战时拥有军队的作战指挥权。通过这套改革,将彻底削弱军人在帝国高层的地位,防止军人干政,同时也确保了军队的稳定性。
    当然,在战争时期,对军队进行大阔斧地改革并不符帝国的根本利益。
    相反,美国却在战争间推进了军事改革。
    参战前。作为美国三军总司令地美总统也曾经推动过军事改革。目地、手段都与萧鼎昆推行地军事改革类似。让文职官员掌握军队地大权。军人只负责作战指挥。演习训练等关系到军队行动地事务。从而打击政府内部地军人势力。
    只是美国总统在推行改地时候。遇到地麻烦与挑战更大。
    不管怎么说。萧鼎昆在帝国海陆两军中都拥有崇高地地位。得到了两位元帅。以及陆战队司令地全力支持。相反。美国总统在推行改革地时候。不但联邦政府中没有多少官员支持。就连海陆二军地最高统帅也表示反对。
    归根结底。还是美国地政治体制地问题。
    按照美国宪法。总统就是三军最高统帅。美**人即要向宪法宣誓。也要宣誓服从总统地指挥。如此一来。不管是军人管理军队。还是文职官员管理军队。都是在替总统管理军队。为总统服务。那么。在军人宣誓服从总统命令之后。还需要对军事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剥夺军人手里地权力吗?
    除了这个表象之外。内战地主要阻力就是美国海陆两军之间地矛盾。
    与帝国一样,美国海陆两军的矛盾也很突出。
    参战之后,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上将一直主张先欧后亚的战略,即应该首先在欧洲打败德国与意大利,甚至击败土耳其,才向帝国挑战,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相反,美国海军部长金则坚持先亚后欧地战略,即应该首先打败帝国,再去对付德意土等国,从而从容取胜。
    最初的时候,总统地态度比较倾向于马歇尔。
    在上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集团就是首先集中力量击败了德国与土耳其,最终才有足够的实力挑战帝国,并且最终迫使帝国在不平等地停战条约上签字,从而瓦解了帝国的全球殖民体系,也将帝国从世界霸主地宝座上拉了下来。
    只是,此次世界大情况所不同。
    首先,日本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坚固的“桥头堡”,没有能够像上次世界大战那样,坚持到协约国集团击败欧洲敌人之后。随着日本快速战败,帝国在控制了西太平洋地区之后,必然会迅速向外扩张,扫荡整个太平洋,并且为同盟国集团的其他成员国提供大量的战略援助,帮助德意土等过坚持下去,从而在大陆战场上取得胜利,最终帮助德国在欧洲战场上取得胜利。
    其次,德国放弃了海洋战略,将全部的国力集中在了欧洲战场上,因此要想在短期内击败德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意大利的倒戈,协约国集团在欧洲战场上的实力大幅度削弱,即
    出兵,也难以迅速获胜。
    最后,就是法国迅速战败,让美国失去了进军欧洲大陆的佳基地。
    综合这三点因素,如果仍然采用上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先对付德国,恐怕在德国战败之前,美国就输掉了太平洋战争。
    对美国来说,输掉太平洋战争,就几乎等于输掉了整场战争。
    在此情况下,美国总统不得不采纳金上将的建议。
    实际上,当时美总统也没有别的选择。在美国参战之后,随着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美国不得不将更多的力量投放到太平洋战场上去,从而无法在欧洲战场上有太大的作为。最终,这也导致美军的作战成为了“添油战术”,持续的投入,并没有能够使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获得战略优势,反而使美国节节败退,不断的损失战舰,最终导致美国在战略上的整体崩溃。
    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统对军事机构进行改革。
    当时,美国正积极策划澳洲大陆的防御工作,准备在澳洲大陆上与帝国决一死战。为了集中所有力量,并且将海陆两军的战斗力都发挥出来,美国总统亲自主持了国防部的成立工作。按照新的制度,海军部与陆军总参谋部都只是国防部下属的指挥机构,只是当时这二大部门仍然在独立办公,并没有立即合并到一起。
    国防部成立之后,为了适应太平战场上的需要,首任部长为金上将。
    当时,国防部长还不一个炙手可热的位置,金上将也不可能越过马歇尔,向陆军作战部队下达命令。因此,在更多的时候,金上将仍然只是美国海军部长。
    输掉太平洋战争之后,局势发生大转变。
    在“百慕大海战”之后,金上得不辞去国防部长的职务,而美国第二任国防部长就是前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
    此时,美国海军几乎完全失去了作战能力,特别是随着本土港口与海军基地,乃至沿海城镇遭到了帝国海军舰队的毁灭性打击之后,海军连活动基地都没有了,哪还有作战能力呢?在一切都只能依靠陆军的情况下,马歇尔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防部长,并且越过了金上将,开始直接调遣美国海军,以及海军陆战队的作战部队。
    也是说此时的美国国防部长就是马歇尔,另外在总统、副总统、众议院议长、国务卿等等重要领导者都已完蛋之后,马歇尔成为了美国的最高统帅。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马歇尔会不惜一切代价的抵抗到底。
    毕竟,相对于政客来说,军人都是鹰派,绝不会轻易在战争问题上轻易服输。
    因为对马歇尔不太了解,所以白佑彬这批海军将领与军官也都持相同的观点。当时,白佑彬已经做好了决战到底的准备,甚至与余辉宏、杨定方等人取得了联系,要求前线作战部队尽快做好抵抗美军大规模反击的准备工作。
    也在这个时候,帝国首辅萧鼎昆拿到了由帝国情报局提供的一份绝密情报。
    随后,也就是五月八日,帝国谈判代表在里约热内卢再次向美国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美国必须在六月一日之前无条件投降,不然停战谈判将无限期推迟。
    是什么情报让萧鼎昆做出了如此强硬的反应?
    显然,当时情报局提供给萧鼎昆的情报肯定与马歇尔有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