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智愚配 >

第21部分

智愚配-第21部分

小说: 智愚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道题他根本就没动脑子,书只要放在地上,就没有够不着的?”梅兰花说。
    “那,放在什么地方跨不过去?”小柳又问。
    “墙角里呀。”兰花回答。
    “冬瓜、黄瓜、西瓜、南瓜都能吃,什么瓜不能吃?孙秀才回答说铁瓜,对吗?”小柳继续问道
    “当然不对。有叫铁瓜的东西吗?”兰花说
    “有叫木瓜的。木瓜能吃吗?”二嫂问。
    “能吃。木瓜生长在南方,吃法可多了,营养也很丰富。”梅兰花答道。
    “还真想不起来什么瓜不能吃?”大嫂也说。
    梅兰花笑笑说:“傻瓜呀!傻瓜能吃吗?你们光往种出来的瓜上想去了,没给你们说不能用等式或者等物来猜吗?”
    屋里的人们全笑了。
    二嫂说:“三妹越来越不可思议。古的今的,远的近的,说出句话来你得转着弯儿猜。一不留神就让她给绕迷糊了。”
    大嫂笑着说:“你绕俺们还不要紧,要再这么绕那些来求亲的人们,非得老在家里不可。”
    兰花也不示弱:“常言说得好:‘老下茄子老下瓜,老下闺女会当家。’我就在家里和两个嫂子做一辈子的伴儿。不过,首先声明:光当家不理财哦。”
    大嫂不无幽默地说:“那我可有人管了!不是有个歌谣说‘十个公,十个婆,十个小姑管着我’嘛,就三妹这能耐,一个顶十个。”
    姑嫂们嘻嘻哈哈,屋子都快被抬起来了。
第十四章 县官发难
    俗话说“屈死不与官斗”。梅友仁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时候当了被告;又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被指为官婚。虽然被机智的女儿用巧计拒绝了,但也正应了他的担心:县官亚少行算计起他来了。
    原来,亚县官纳妾未成,又被梅兰花以聘礼的名义奚落了一番。心里懊恼,就约来贼友乌二瘪子倾诉。乌二瘪子听完,拍着大腿说:“哥,咱一个管着几十万人的堂堂大知县,还制服不了一个乡间老农民?女儿机灵,先照着老爷子下手。把他狠狠地往死里制。蝼蚁尚且惜性命,他一看逃不出哥的手心儿去了,自然会乖乖地把女儿送过来。”
    这话正合亚县官心意,就向乌二瘪子讨教手段。乌二瘪子如此这般的一说,亚县官又有些心虚地说:“都是些没影子的事,能行吗?”
    “像他女儿这么聪明的人,世界上凡有影子的事她都能办到了。你只有用没影子的事难住他,才能制服他。这个不行用那个,只要有一个办不到,就可定他的罪。这叫‘欲加其罪,何患无词!’”
    亚县官觉得是这么个理儿,只是觉得有点儿孬。可又一想,不发发这个孬心里又不好受。也就依计而行。
    这乌二瘪子一身贼心眼,邪门歪道也不少,馊主意都出出了圈外。只把个梅友仁折腾得苦不堪言,让梅兰花的智慧展示的淋漓尽致。
    一天,亚县官把梅友仁传唤到县衙,阴阳怪气地对他说:“你教养出了这么个聪明伶俐的好女儿,想必本领特别大。本官现在要启用能人,造福全乌由县的黎民百姓。你要施展出你的全部本领,为本县办三件事。”
    梅友仁战战兢兢地说:“小老儿只是一个农民,有何本领?小女儿年幼无知,还望县老爷海量。”
    亚县官鼻子里“哼”了一声,说:“我今天是叫你给本县办事,与你女儿无关。记住:第一件:要酿造出像乌由县境内所有江河里的水一样多的酒;第二件:织出乌由县境内所有路一样长的布;第三件:养的猪要像泰山那么重。这三件事情限你三天办成,如办不到,判你无期徒刑。”说完,一甩袖子走了。
    梅友仁知道这是县官在有意为难自己。可又上哪里说理去?只好闷闷不乐地转回家来。
    自梅友仁一被传唤进城,一家人就提心吊胆起来。尤其是梅兰花,心想一定是自己给父亲惹了祸,担心中还多了一层愧疚。见梅友仁愁眉不展进了家,便主动问起情况来。梅友仁将县官叫办的三件事说了一遍。梅兰花一听,说:“这有何难?您明天带着斗、尺、秤到县衙,把这三样东西交给县官,教他用斗量量乌由县境内所有江河里的水有几斗,咱就给他造几斗酒;教他用尺量量乌由县境内所有路有多长,咱就给他织多长的布。你再教他用秤称称泰山有多重,咱就给他养多重的猪”。
    想想也没别地办法。梅友仁只好这么办了。
    亚县官一见斗、尺、秤三样东西。也难住了。就说:“这三件先免了吧。眼下有一件十分重要地事。你把这件办成了再说。”说着用小老鼠眼贼溜溜地看着梅友仁。一付幸灾乐祸地表情:“今年适逢皇上六十大寿。传令本县摘颗北斗星给他献寿礼。这事也是三日为期。办不成两罪并罚。”
    梅友仁听了。心想:这无中生有地东西。叫我怎么办?无可奈何地回到家里。茶饭不思。唉声叹气。
    梅兰花见了问道:“难道县官还不放过那三件事情?”
    “暂时是放过了。不过。这次要得更离谱。”梅友仁叹息道。
    “这次又叫爹办什么?”
    梅友仁只得把县官刁难的事说了一遍。
    “爹爹莫愁,您马上去告诉县官,北斗星可以摘,因我家没有上天的梯子,求县老爷借用一下他的‘天梯’”。
    梅友仁听完梅兰花的话,立即叫屈凤来套马车一起去了县衙。
    回来的时候,脑袋低的比去的时候还低十分。
    梅兰花见状赶忙过来探问。
    梅友仁哭丧着脸说:“这回完了。条件是一次比一次刻薄。像这样纠缠下去,多会儿是个完!”
    梅兰花忙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您先说出来,咱想想办法,看能搪过去吗?”
    “这回要了三样东西”。梅友仁生气地说:“一要大公牛生的小牛;二要一块遮天的黑布。三要一根撑天的柱子。三天以后,亲自上家来取。要是这三种东西有一样拿不出来,就判我个‘欺官之罪’!你说说,这还有天理没有?”
    梅兰花安慰说:“爹,别着急,只要叫我抓住机会,我定叫他再也不敢为难您了!”
    到了第三天,亚县官带着一群如狼似虎的衙役果真来了。庄稼户里来了县老爷,这在当时来说可是件大事。全梅家庄的人们都来看热闹,梅友仁的门前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县衙役们一进门就嚷:“梅友仁快出来!”
    梅兰花闻声后,不紧不慢地走上前恭顺地说:“禀告县老爷,我爹爹不在家。”
    亚县官瞪着小老鼠眼说:“他敢逃跑!他还有官司在身呐!”
    梅兰花机警地说:“他没有逃跑,是去生孩子了。”
    亚县官感到蹊跷,便“哈哈哈”的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说:“世上只有女人生孩子,哪有男人生孩子的?”
    梅兰花将计就计地反问:“你既然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为什么又要大公牛生的小牛呢?”
    亚县官一时被反问得不知如何回答,丑态百出,尴尬地讷讷道:“呐……呐……这一件就不要他办了,呐——呐——还有遮天的黑布呢?”
    梅兰花胸有成竹,趁机逼问“请问县官老爷,天有多宽?”
    亚县官被问得瞠目结舌,随口说道:“谁也没有量过……”
    “那叫我们按什么尺寸去扯布呢?”
    梅兰花这么一问,亚县官的脸红一阵青一阵,为了强自镇定,赶紧说:“这一件也不要他办了。那撑天柱呢?找到没有?”
    “找到了。”梅兰花痛痛快快地说,“但不知你要的尺寸是多长,请县老爷马上给个尺寸,以便叫爹爹量材取木”。
    这时的亚县官已经是狼狈至极。尴尬中一下子又想起了乌二瘪子给他出的另一个馊主意,便皮笑肉不笑地说:“这一件也就免了吧。不过,这件事还不算完。三天后,也就是十五的晚上,你和你父亲一块儿到县衙去一趟。你父亲要骑着一匹双头马,还要带着纸包人、纸包火和纸包风三样东西;你则要骑马又不骑马,带礼物又不带礼物,到县衙后进门又不进门。还要带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来。这些事如果有一样办不到,数罪并罚,判梅友仁死刑。”
    梅兰花不急不慌,神态自若地反问道:“如果我样样都办到了呢?”
    亚县官没有考虑到梅兰花会如此反问,一时没了主意。眨巴眨巴小眼儿说:“如果这些都办到了,从今往后,我再也不找你们父女俩的麻烦!”
    梅兰花要的就是他这一句。立马说道:“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众乡亲和众位公差爷见证,县官老爷你可说话算数啊!”
    “算数,算数!”不知是使坏心虚还是胜券在握,亚县官说完,急忙钻进轿里走了。
    到了第三天,梅兰花找来一匹即将产驹的马,让梅友仁骑。还给他准备了一张人像画、一个纸灯笼和一把纸折扇。自己则骑着一匹骡子,端着一盆清水,带着一面镜子。在月亮升起来以后,父女俩一同来到县衙门口。梅友仁正要进门的时候,所骑的母马产驹刚好露头。当他把所带的三样东西交给亚县官时,亚县官无奈地点点头,算是通过了。
    接下来,梅兰花牵着骡子站在门坎儿上,不进也不退。亚县官会意。忙问道:“我要你带的东西呢?”
    梅兰花微微笑着说:“那个‘带礼物又不带礼物’的在门外头呢!请县老爷亲自去看吧!”
    亚县官只好走下官椅,来到院中一看,一盆清水里映着一轮清晰的圆月。
    亚县官见这一个答对了,心里有些不甘。想想还有一道题,就怀着侥幸的心理儿问道:“还有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带来了没有?”
    梅兰花不慌不忙,从怀里掏出一面镜子,举在自己面前,说:“县老爷你过来看,和我一摸一样的人在这里头呢!”
    亚县官过去一看,傻了眼,因为乌二瘪子有答案在先,而且各项都正确。又有在梅家庄大庭广众下的许诺,也只好作罢。垂头丧气得一甩袖子,说:“恕你们无罪,回吧!”
    梅友仁和梅兰花一回到梅家庄,人们就把这父女俩围了起来。七嘴八舌地打听起情况来。梅友仁心里高兴,滔滔不绝地向人们说起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一些大闺女小媳妇把梅兰花围在中间,你一言我一语,问这问那。
    张大嫂说:“兰花,可把我吓坏了。你说这个糟老头子县官,怎么想起这么多弯弯道道来,要的东西都没影子。你是怎么回答他的?”
    梅兰花说:“对付这样的人,也只能用‘巧’了。不过,他要的那些东西,仔细想想,也还是有的。像他要的纸包人,把一张人像画卷起来,不就是纸包人了嘛。还有纸包火,把纸糊的灯笼点着了,看起来不就是纸包着那火苗嘛。把纸折扇打开一扇,那风就来了,岂不就像从纸扇里出来的一样。虽然不像纸包人和纸包火那么明显,但想想也是这么个理儿。”
    “那你的呢?骡子像马不是马,这个我们也明白。什么又叫‘带礼物又不带礼物’和‘带个和你一模一样的人’?”
    “把一盆清水放在月亮地里,月亮就映在了盆中的清水里。说盆里有东西吧,捞不出来;说没东西吧,月亮又明明在盆里的水里。他叫我带礼物又不带礼物,所以,我就端盆清水放在院里的月亮地里来应付他。他叫我带和我一模一样的人,上哪里去找?我就带个镜子,放在面前让他看,镜子里的人和我一模一样。他也就没得说了。”
    “你是怎样进门又不进门的呢?”田桂芳问道。
    “我站在门槛上回答他的问话,这岂不是进门又不进门。”
    “真有你的。”田桂芳笑着说。人们也都笑了起来。
    “那马到了县衙门口刚好下驹,你是怎么掌握得这么准?”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能看出来:母马到了产驹的时候,会有一些征兆的。我找的这匹马已经出现了产驹的征兆。在我们去县衙时,父亲按要求得骑着进门,这无疑促进了母马的产程。我们是在看到将要露头不露头的时候向县衙门口走的,一边走一边观察。走的速度按小马驹露头的多少来掌握。当进县衙门口时,小马驹的头刚好全露出来。这都是自己安排的,没有什么神秘。好在他只是叫这天的晚上去,没有说时辰。如果规定了时辰,那难度还会大一些。”
    “规定了时辰我们的兰花也能办得到。”梅三嫂不无奉承地说。
第十五章 替姐陪灵
    自娃娃亲退了以后,王仕峰的线索就算彻底断了。虽然经过轰轰烈烈的选女婿和机智勇敢的与县官周旋,因为没有王仕峰的信息,梅兰花心里一直空落落的。现在静了下来无事可做,更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时针每动一下,就如同扎她心一样痛。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千百遍地回忆在县衙公堂上见王长道和假王仕峰的那一幕:假王仕峰长的瘦脸猴腮,这也罢了,偏偏王长道说真假王仕峰长得一模一样,如同双生。果真如此的话,那么真正的王仕峰也不是自己要找的阿峰。可话再说回来:假如王长道为了躲避责任而故意这么说的呢?重压之下,凡有思维能力的人都会为自己辨别理由,寻找保护的。还有,他那一直伸着的两个手指头,一定是在暗示什么。说不定预先使了钱,才敢这样明目张胆地让三儿子来当替身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如同双生”就是一句借词了。又想起梅贾氏说过的一句话:“牌子长的还倒可以,谁知脑子却是一盆浆糊。”就凭这一句话,那个娃娃亲王仕峰绝不可以是个瘦脸猴腮之人!
    自从县衙公堂退了娃娃亲以后,虽然经过了一些波折,但总算给家里人去了一块心病。一家人都如释重负,谁也不愿意再提这件事情。梅兰花想问都无从谈起。忽然想起二姐的婆婆是王仕峰的叔伯姑母,何不到二姐家暂住几日,也好向其婆婆打听一下王仕峰的相貌。和梅贾氏一说,梅贾氏同意得很干脆。于是,便由长工屈凤来套着马车把她送到了二姐梅兰枝的婆家。
    二姐梅兰枝的婆家距离娘家其实很近,坐着马车也就少半个时辰就到了。中间除了要跨过大清河以外,其余全是平坦的乡间小路。好记得很。
    不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