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智愚配 >

第36部分

智愚配-第36部分

小说: 智愚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长道一想:确也是。我俩虽然坚守了“男女授受不亲”,可像这样一个尼姑一个小伙子的住在一个院儿里,又没有第三个人作证,叫人如何说得清楚?她人虽然长得丑,心却善良。否则,这一晚上自己还不知到哪里去呢?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我何不和她定下终身,也不辜负人家留宿之情。于是,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大脚尼姑”。
    “大脚尼姑”自是愿意,就羞羞答答地点了头,高高兴兴送王长道上了路。
    王长道紧走几日,到了考场。三场下来,连个名次也没排上。自此,把个考官的念头也就打消了。
    回到家后,把在路上避雨订亲的事对父亲王老爷子说了。王老爷子听说女的是个尼姑,人又很丑,一百个不愿意。架不住王长道软磨硬抗,把历史上所有丑女人有福的事例搬出来说服父亲。王老爷子见他矢志不改,就对他说:“你既然把她说得这么有福,就把你们的新房定在咱家的那处老闲宅上。行,你们就结婚;不行,说明她没这个福分。我王家不承认这门亲事!”
    王老爷子说得这处闲宅,是王家的一处祖传老宅。很不净面,每到夜深人静那里就闹鬼。多年了没人居住。王老爷子曾请风水先生来看过。风水先生说:“这是一处宝宅!福小的人住进去镇不住,所以闹鬼。福大的人住进去了,还能福上加福,子孙后代升官进爵呢!”
    王老爷子生有六男三女,三个女儿早晚出嫁是人家的人,不算在内。六个儿子他打算都让他们住进去试试,看谁的福大就给谁。
    大儿子结婚后,一来遵照大人的吩咐,二呢也想试试自己的福分,小两口硬着头皮住了进去。睡到半夜,就听庭院里传来人的喊叫声、鼓乐声、敲锣声和唢呐声。声音由小到大,越来越响。一个声音说:“怎么这里有生人味儿啊?”另一个声音说:“走,到屋里看看,把他们捆起来带走。”
    吓得老大两口子赶紧跑回家去了。再也不敢踏进老宅半步。
    老二胆儿小,又有大哥的经历,说什么也不愿去试。架不住父亲的念叨,也只好硬着头皮去了。睡到半夜,听到了同样的声音。吓得屁滚尿流,跑回去就病了。差一点儿要了小命。
    有了这次教训,老三、老四、老五结婚后,王父只是建议,并不硬逼,去不去由自己。仨人知晓自己没那个胆,也就作罢。
    王老爷子这时提出这件事,一是想依此来要挟恐吓王长道,让其打消娶尼姑的念头;二来呢,一旦小儿子执迷不悟把丑尼姑娶回家,也想试探试探丑尼姑的福分。万一应了那句“人有奇丑,必有后福”的俗语,宝宅得以发挥利用,岂不是王家的幸事!
    这时,王长道和“大脚尼姑”已经偷偷地来往起来。当他把父亲的打算说给“大脚尼姑”时,“大脚尼姑”不无幽默地说:“怕什么,自古神鬼怕恶人。像我这样的,妖魔鬼怪早躲到一边去了”。见王长道有些犹豫,又说:“反正你父亲是想试探我。不如这样吧:回去你拾掇拾掇,明天晚上我就和你住进那个老宅里去,看看镇住镇不住?也好消除你父亲的顾虑,心甘情愿地为我们办理婚事。”
    王长道想想也是这么个理儿。就点头答应了。
    第二天晚上,王长道和“大脚尼姑”住进那所“闹鬼”的祖传老宅。二人睡到半夜,和老大一样,也同样听见人的喊叫声、鼓乐声、敲锣声和唢呐吹奏声。二人静静地听着,不动也不跑。听见一个声音说:“怎么这里有生人味儿啊?”另一个声音说:“别言声儿,好像有状元的父母在这里。”头一个声音又说:“不见得吧!怎么我一点儿也感觉不出来?”第二个声音接着说:“未来的。时间还长着呢!不过,状元母亲的福很大,镇得我不好受”。头一个声音说:“既然这样,咱们就别闹腾了”。第二个声音说:“好!咱们马上回去”。然后,什么也听不见了。
    王长道和“大脚尼姑”在这里安安稳稳地睡了一夜。
    当王长道把事情的前后经过对王老爷子一说,王老爷子认定“大脚尼姑”是个有福的“贵人”,就同意了他们的婚事,选定良辰吉日给他们成了大礼。
第二章 王家坟和三仓口的传说
    在很早以前,王家在乌由县是赫赫有名的大户。出过道台、知府、知州,最小的是个知县。王家也由当初的一户发展成了现在的几十户人家,占了吴瓷屯多半截村子。而王姓的祖宗,却是一个给姥爷过继的外孙。
    王家的祖坟筑在了八里以外的蔡仓口、吴仓口、赵仓口三个村子中间。从地理位置上看,三个村庄成“品”字形坐落。蔡仓口在上,吴仓口在左,赵仓口在右。王家的坟场地势很高,坟头都高出了蔡仓口村中居民的房顶。坟场也很大,总占地一百亩。坟场周围有九条道,人称“九龙口”。坟场南面修了条五马并行的大道,直通乌由县城。道两旁立有镇道碑,气势相当宏伟。
    那么,为什么吴瓷屯王家的坟筑在了八里以外的三个舱口中间呢?这里,还有一段传说哩。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吴瓷屯有个做珠宝生意的人,很是有钱。只是天不随人愿,生的孩子一个带把的也没有。只好过继了女儿的儿子名叫王升的来继承香火。
    王升在姥爷的调教下,把珠宝生意经营得很红火,也赚了不少钱。只因买卖起了内讼,携妻子儿女珍珠宝石回姥爷家当了一个富户。年逾古稀后。谢绝世事,家中一应诸事都由长子王权管理。
    一天,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远方相面先生摇着铜铃来到了吴瓷屯村,王权便让其给自己相了一面。
    风水先生把王家的前因后果处世为人说了个天花烂漫,入木三分。王权心里高兴,就留他在家吃饭。谈话间,王权流露出想请人看阴阳宅风水,为父亲王升百年后另立坟地的意愿。相面的一拍手笑道:“这回你算问着了。我本来就是个风水先生,只因看风水不如相面好招揽生意,才又学了这个,现在是让相面相面让看风水看风水,相面看风水两不误。”
    王权心里高兴,便领着风水先生在自家宅院里转了起来。让他给看宅子风水。风水先生围着王权家的宅院转了一圈,说:“你家老爷子的福份不小,阳宅风水也不错。只可惜根基太浅,蔭护了儿子,蔭护不了孙子。”
    王权忙问道:“何为根基?怎样才能加深?”
    那风水先生说:“所谓根基,就是阴宅。这阴阳宅就好比一棵树,阴为根,阳为身,根深杆壮才能枝繁叶茂啊。”
    王权见说,就让他给选坟茔地。王权领着风水先生在村周围的地里转了一遍,没有发现风水宝地。就又把范围扩大到附近的邻村。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地转了一个大圈,最后停在了八里以外的三个仓口中间。
    风水先生手捋八字胡。沉思了片刻说:“恕老朽直言。这风水宝地倒是有了。只是。我这风水看到此地。也就看绝了。你地坟地一立起来。我这双眼就瞎。”
    “难道就没有个两全其美地办法了?”
    “二者只能取其一!”
    王权沉思了一会儿。对风水先生说:“但请先生选择。如果先生舍双目保住我家世世荣华富贵。我保管先生子孙后代有饭吃。有衣穿。”
    那风水先生家中很穷。为生活所迫才离乡背井出来看风水地。见王权慷慨许诺。心中暗想:“这块风水宝地。也只有他王家占了。才能成其为宝地!这也是天意。我已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赔上一双眼睛换得儿孙们地温饱。值得!”于是。就对王权说:“咱脚下站地这块地。就是块风水宝地!”
    王权见说。疑惑不解地问道:“宝在哪里?还请先生指教一二。”
    “这里地势高,能採四面八方的风水,这是一宝;这块地在三个仓口的中间,三口加一王,辈辈坐中堂。在这里立了坟,不但能保住你家的富贵,还能保你王家辈辈出一个坐大官的。”
    王权听了,不免心动。但又忧愁地说道:“吴瓷屯离此七、八里,怎么能把坟立到这里呢?”
    那风水先生笑笑说:“这有何难,只要你肯花银子,还愁地弄不到手?”于是,如此这般地对王权一说,把个王权说的眉开眼笑,乐不可支!
    自那日后,王权逢四排九,必到大平镇去赶集。大平镇距离吴瓷屯七、八里地,是方圆二十来里最大的集市。
    到了集上,王权不买不卖,整日坐在茶馆里闲扯。碰上蔡仓口的人更是格外地亲热。一来二往,和蔡仓口一个叫蔡小小的人交上了朋友。
    蔡小小家境贫寒,做些贩卖青菜的小本买卖。王权劝他说:“蔡兄,土地乃万物之根本,你怎么不种几亩地呢?春播秋收忙过之后,闲暇时也可享享清福。”那蔡小小无可奈何地摊着手说:“我何尝不想种地!可,哪里卖得起呀?”王权忙说:“蔡兄要真有此意,小弟愿帮你这个忙!我出钱,你要地,收入全归你。”蔡小小听说,忙摇头摆手说:“贤弟快不要说了,这世上断没有这样的理儿。万万使不得!”
    “这有什么使不得的。”王权说,“按眼下来说,我比你富有一些,可这穷无根,富没苗,谁又能保证日后你富不过我呢?到了那时候,小弟给你要个一分半亩的使用,我想蔡兄也不会不肯把?”王权一席话,把蔡小小说动了心。王权见有门,又进一步指点说:“打听着点儿,如有去地的,你尽量动员他们去村南的。那里地好,我出双倍的价钱。”
    蔡小小是本村人,自然知道村南的地好。见王权态度诚恳,也就答应了下来。
    日子不长,有一户遇上了事,要在村东去二亩地。蔡小小听说了,就托出人劝说道:“在村南去一亩吧,给村东二亩的钱。”卖主图个好价钱,就在村南去了一亩。村里人见村南的地比别处的贵一倍,凡有去地的户,也都紧着村南的去。蔡小小也都一律照买。王权也一文不少地往外掏钱。不几年,就在那里买下了一顷地。蔡小小也因此富裕起来。
    又过了几年,王升谢世。王权就在那风水宝地里为父亲立了坟。
    立坟之后,王家果然出了坐官的。有道台、有知府、有知州,最小的是个知县。一共出了七个大官。王家有财富又有权势,就花钱买地修了一条五马三轿并行的大道。从王家坟一直修到县城,成了乌由县的显贵。
    据说,当王家在三仓口中间立坟以后,那个风水先生的双眼果真瞎了。王权为报答他的恩情,对他及他的一家照顾得无微不至。
    俗话说,是亲走三辈儿。当王权和那风水先生都过世以后,随着年代的久远,俩家对这方面也都淡忘了。
    那风水先生有个徒孙——小看风水的心术不正,一心想沾祖师爷的光,多给王家要些钱财。见两家走动的少了,就怀恨在心。一来想显摆显摆自己的能耐;二来为伺机对王家进行报复,手摇铜铃来到了这一带。
    传说,自王家坟立起来以后,三个仓口村里的灾难就没断过。尤其是蔡仓口,光出少亡——男孩子长到十七八岁就死。村里人家眼见稀少,村民们整日忧心如焚。这时,小风水先生正巧走到这里,一些老人就请他给看风水,找出少亡的根源。小风水先生在村前村后看了一个遍,对蔡仓口的人说:“你们村之所以立不住人,问题全出在村南这片坟地上。你们看,那坟头都比你们的房顶高,死人压活人,还有个压不死的!这是其一;其二,他们王家坟里有只黑虎,每到夜深人静就到你们村里的坑塘来喝水,把你们村的静脉都喝走了。”
    经他这么一点,全村人恍然大悟。可王家在官府有当官的,权大势大,怎么斗得过他?于是,又央求小风水先生给出个躲避的法。小风水先生说:“躲是躲不开的。要想兴旺,必须破了他这风水!”
    “怎么个破法?”村民们拍不急待地问道。
    小风水先生为报王家后代负心之仇,就出了个绝招:让蔡仓口的人在村东北角上修了一座钟鼓楼,钟鼓楼上挂了一口大铁钟,钟口高出王家坟头。每到夜深人静、每逢王家来上坟,蔡仓口村的人就敲钟鼓楼上的钟。
    说来也怪,自钟鼓楼上的铁钟敲响以后,蔡仓口的男孩子再没出现少亡的。吴瓷屯的王家也再没出过坐官的。人们说,是钟鼓楼上的大铁钟扣住了王家坟上的风水,钟声吓跑了坟里的黑虎,宝地也就不成其宝地了。
第三章 王立春和刁藿改(一)
    王家的境况逐渐衰落,不但出不了当官的,就连在任的也时有遭贬丢官。王家人心里纳闷,又找风水先生给看风水。
    风水先生往王家的祖坟上一站,就看出了问题的所在。摇着头说:“这是两利相克的事,你家好了蔡仓口村就遭殃;蔡仓口村好了你们王家就走下坡路。人家不能来挖你们的祖坟,你们也不能拆人家的钟鼓楼。这事很难办。”
    王家少不得再使些银两,央求风水先生给出个绝招。
    风水先生这次也没辙了。摇着头说:“不好办!不好办!除非你们能借上外面的力量,也就是姻亲。女家的坟地如果风水好的话,带过些灵气来。两家合力,或许能冲破钟鼓楼上大铁钟的镇压。只不过,这事可遇不可求,难办!难办!”
    王家为了恢复元气,尊了风水先生指点,在男孩子的婚事上十分用心。可是,大凡联姻,你可以往上打听人家三辈儿的家风人品以及有无家族病史,却无法打听人家的阴宅风水。再说也没有这样打听的。时间久了,王家人也就听之任之,把这件事给淡漠了。
    王长道的父亲自幼聪明过人,十几岁上就考上了秀才。王家人又把东山再起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哪知娶妻生子后,每次科考都名落孙山。也只好就此作罢,过起了闲散的田园生活。
    丑女人王施氏的到来,加之她和王长道在“闹鬼”的老宅里听到的鬼怪对话,认定她是个有福的人。因此,又点燃了王老爷子心底的希望,一心盼望幺儿夫妇生出个将来能“金榜题名”的儿子来,好光宗耀祖。于是,就把他们的新房按排在了那里。
    再说“大脚尼姑”施祥芸和王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