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天下 >

第175部分

大唐天下-第175部分

小说: 大唐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群臣随在李隆基身后,朝含元殿而去
    群臣打量着李昌国,小声议论:“李将军会被授予何官?”
    “李将军定计,平定吐蕃,成就华夏数千年未有之奇功,少说也要封个二品官”
    “二品太低了,从一品是跑不掉的”
    “依一我看,要正一品要知道,吐蕃之地三王五帝、秦皇汉武未能取,而成于李将军之手,仅此一点,就足以授予一品了”
    “是啊,非一品不足以彰李将军之功天啊,二十三岁的一品不大员,莫要说大唐,就是整个华夏历史上也没有如此年轻的大官呀”
    吐蕃一直是中国的老大难问题,三王五帝、秦皇汉武不能收归版图,而李昌国成功了,这是一件奇功,无论怎样赞誉,无论怎样封赏都不过份因而,李昌国究竟会被授予何官,一直是群臣猜测焦点
    很快,就来到含元殿,将士们奉命赶来,与李昌国他们一道,进入含元殿,等待李隆基的封赏
    征战沙场,抛头颅,洒热血,是大唐男儿的追求当然,在功成之后,接受封赏,加官晋爵,这是无上美事,因为这是对自己努力的最好承认将士们欢喜不已,仿佛吃了蜜似的,个个高昂着头颅,挺起胸膛,一脸的期盼
    李隆基走到宝座前站定,扫视群臣,笑道:“你们猜猜看,朕这一扫,看见了什么?”
    看得出来,他的心情极度之好也是,在李昌国描绘出来的蓝图面前,谁能不欢喜?不仅李隆基心情极好,就是群臣,哪一个不如是呢?
    “呵呵”群臣发出一阵畅笑声
    “朕看见的是喜气热情洋溢的喜气”李隆基自问自答,指点着群臣,笑得很欢畅:“自朕登基以来,大唐不时就有捷报传来,喜事不断,然而,如今日这般喜气冲天的情形却是头一遭朕知道这想法太过虚幻,朕还是要说,若是天天如此,朕至少可以活一千岁”
    “哈哈”一片轰笑声响起,震得殿顶都在颤抖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十六章 为何?
    平定吐蕃是千古奇功,华夏数千年历史中才有这么一次,要是天天有这样的大好事,谁个不欢喜?心情好了,自然就会活得长久。李隆基这说法很美好,就是太过虚幻。
    李隆基双手下压,示意群臣停下来。群臣的笑声戛然而止,却是脸上带着笑容。
    “吐蕃一战,成就华夏辉煌,吐蕃之地纳入版图,这是千古盛事,亦是千古奇功,朕心甚慰。”李隆基的心情极好,笑容叠了一层又一层,道:“这赏功一事却是因为多有波折,还未进行。眼下,朕就来赏功。”
    “陛下万岁!”
    封赏有功将士,这是天下人关注的焦点,却是因为杨氏一案而多有波折,拖到今日方才进行。群臣的耳朵竖起来了,生怕错过一个字。
    “哥舒翰是一员良将,精通兵道,统兵有方,成此奇功,赐爵青海郡公,太子少保。”李隆基微一沉吟,封了哥舒翰高官厚爵。
    邵公是从二品高爵,再上去就是国公了。唐朝的国公是从一品高爵,一般要立有不世奇功方能被封,象李靖、苏定方、程知节这些著名的功臣,也才封为国公(大唐天下56章节)。李隆基封哥舒翰为郡公,是绝对的厚赏了。
    哥舒翰本是王忠嗣手下的一良大将,却从未独立领兵,未立有大功。平定吐蕃一战,他是头一遭独立统军,一战而被封郡公,说出来非常惊人了。不过,以他平定吐蕃的大功,被封如此高爵,倒也在情理中。
    “陛下英明!”群臣大声赞赏。
    “哥舒翰不在朝中,朕会派人前去宣旨。”李隆基挥挥手,示意群臣不要再说话。打量着李昌国,未语先笑,道:“平定吐蕃之谋源于李昌国,李昌国更是亲身历险,打通积石山,兵临逻些,活捉赞普奇功。如此之多的奇功。集于李昌国一身,实是天佑大唐。朕决定。封李昌国正气侯。”
    “啊!”李隆基的话还未落音,一片尖叫声响起,群臣个个一脸的惊讶,难以置信。
    “陛下,你是不是说错了?”有大臣怀疑李隆基出错,小心提醒。
    “没错。李昌国封正气侯。”李隆基脸一肃,脸上的笑容刹那不存。重重点头肯定。
    “这个……难道我耳朵出问题,听错了?”
    “我的耳朵什么时间有了毛病,出现幻听了?”
    群臣依然不信,个个一脸见鬼的表情。
    侯,在唐爵中是很低的爵,是从三品爵位。从三品爵位,连正三品都没有跨入。
    谁都知道,平定吐蕃一战,李昌国谋划的,他亲身犯险。打通积石山,率军兵临逻些城,活捉了墀德祖赞。这些功劳,任何一件都足以让他进入二品行列。然而,这么多的功劳集于他一身,李昌国却连正三品的行列也没有进入,只是被封了个从三品的爵位。
    这让群臣大为惊奇,人人难以置信(大唐天下56章节)。
    明明李隆基对李昌国很是赏识。在封赏之际还用了一连串的赞美之词把李昌国夸成了一朵花儿,转眼间,就把李昌国的奇功给抹煞了。封为从三品。
    这事谁能相信?谁敢相信?
    大殿之中,除了李隆基。人人难以置信,就是李昌国本人也是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是真的吗?”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的震惊之色。
    “陛下,李昌国为国立下大功,此赏不及功。”陈玄礼白眉一挑,上前一步,为李昌国鸣不平。
    “还有谁要为李昌国鸣不平?”李隆基瞄了陈玄礼一眼,打量群臣,大声问道。
    “陛下,平定吐蕃是千古奇功,却是谋于李昌国,他更亲身历险,攻打积石山,围困逻些,活捉赞普,任何一件功劳都足以让他封正三品爵位。如此之多的奇功集于李昌国一身,足够他封正二品高爵。”李林甫微一沉吟,上前一步,为李昌国力争。
    “陛下,丞相之言极是,儿臣以为赏不及功。”太子李亨当然要为李昌国鸣不平。
    “陛下,臣附议。”安禄山也要为李昌国说话。
    “臣等附议!”群臣大声附和。
    李隆基并没有立时说话,而是扫视群臣,缓缓道:“你们所言极是有理。谁都知道,能够平定吐蕃,李昌国居首功,至少要封他正二品,甚至从一品,然而,朕还是只能封他从三品爵位。你们一定很奇怪,是吧?”
    废话,谁不奇怪?除了李隆基自己不奇怪外,这么多人谁个不奇怪?
    “因为朕是大唐的皇帝,这事朕说了算(大唐天下56章节)。李昌国,你可心服?”李隆基目光灼灼,打量着李昌国问道。
    李昌国念头电转,若有所悟,道:“陛下,臣心服。”
    “好!这事就这么定了,不再议!”李隆基右手一挥,大声道。陈玄礼他们原本还要争,听了这话,只得把话咽回肚里。
    “陛下,为何要如此?”安禄山很是迷茫。
    这话问到群臣心里了,无不是睁大眼睛,打量着李隆基,静等他的答复。
    “朕已经说得够明白了,朕是大唐的皇帝,掌控你们的富贵荣华,朕要你们升就升,要你们降就降。”李隆基的回答很蛮横。
    “可是,自从陛下登基以来,历来都是有功必赏,赏及于功,从未有眼下这般赏不及功之事呀。”有大臣仍是不满,嘀咕起来。
    “那就从今天开始。”李隆基的声调转高,颇有些不悦了,群臣不敢再说话。
    李昌国封赏一事,就这么过去了。
    “李白有文才,善政事,更通武道,文武兼备,立下奇功,封杯酒郡公。”李隆基的脸上泛起戏谑之意,差点笑出声来。
    李白好酒,千杯不醉的海量,被封为杯酒郡公这是以戏耍,群臣都听出戏谑之意,无不是强忍着笑意。
    李林甫很是不爽,却又无可奈何。李白是他最为忌惮之人,虽然这封爵有戏谑之意,毕竟是正式封爵,是从二品的郡公,以后要对付李白就不容易了。
    接下来,李隆基一一打赏,郭子仪、李光弼、李晟他们都被封了众三品侯爵,与李昌国爵位相同。
    “散朝(大唐天下56章节)。”打赏历时很久,除了李昌国是赏不及功外,其余人等都是赏及于功,皆大欢喜。李隆基手一挥,封赏自此结束,站起身来,一甩袍袖,大步而去。
    “李昌国,站住。”陈玄礼一把拉住就要离去的李昌国,一脸的不悦,指责李昌国:“李昌国,你立下不世奇功,就是封你为国公也不为过,陛下封你为侯爵,你为何不据理力争?”
    他是为李昌国鸣不平,引来群臣齐声附和:“是呀。”
    “多谢龙武大将军关爱。陛下话已说得明了,就接受了。再说了,这爵位之高低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有让我立功的机会。”李昌国笑着解释。
    “平定吐蕃,是华夏的梦想。若能参与其中,即使不要功劳也不悔。可是,若能得到封赏,不是更好吗?”陈玄礼依然不依不饶。
    “李将军,你等着,我这就去见陛下,为你讨个说法。”太子李亨也是急了。
    “太子,千万莫去。”李昌国忙安抚。
    李昌国费了好一通口舌,这才把陈玄礼他们安抚住,朝府里走去。
    回到府里,就给高妙丽迎住了,高妙丽笑嘻嘻的问道:“你封了什么爵位?”
    “正气侯。”李昌国搂着她的纤腰。
    “好啊……呃,你说什么?侯爵?这不可能啊。你明明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少说也要郡公,国公才是赏及于功啊。”高妙丽没有反应过来,先是赞好。好在她很精明,反应快,很快就反应过了。一反应过来,就是难以置信。
    “你骗我的,是不是?你这坏家伙,什么事情都要骗我,我饶不了你。”高妙丽娇嗔一句,媚惑力十足。
    “是真的(大唐天下56章节)。”李昌国择要把朝上的情形说了。
    “这个……陛下肯定老糊涂了,怎么能这样呢?”高妙丽为李昌国鸣不平:“你也是的,你怎么不据理力争?这是你的功劳,该争就争啊。”
    李隆基紧了紧高妙丽的娇躯,笑道:“你呀,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也不想想,陛下为何如此?”
    “呃。陛下明明承认了你的奇功,却又赏不及功,这是何用意?”高妙丽转着眼珠,却是想不明白。
    “我告诉你,陛下用心良苦,英明呐。”李昌国由衷赞叹一句。
    “这话怎讲?”高妙丽更加糊涂了。
    “当初听了陛下的话,我也很气愤,想据理力争。后来,我想明白了,方才明白陛下的用心是何等的良苦。”李昌国笑道:“陛下如此封赏对我有两个好处:一是我可以免祸,二是我可以参与击破大食之战。”
    “你不会是乱说吧?”高妙丽更加惊奇了,眨着好看的俏媚眼打量着李昌国,一脸的疑惑:“这与祸事有何关系?”
    “不仅有关系,还大有关系。”李昌国重重点头,为高妙丽疑释,道:“我是立了大功,平定了吐蕃。可是,我也有一短。你知道我最大的短处是什么?是我太年轻!”
    “年轻?”高妙丽一脸的疑惑。
    “是这样的。”李昌国在高妙丽耳边一阵轻语。
    “啊。还有这么多道道?”高妙丽以手捂嘴,一脸的惊讶。过了片时,镇静下来,问道:“照这么说,击破大食是你领兵了?”
    “未必。这要依太子而定。”李昌国眉头一挑。
第五十七章 李隆基的考题
    麟德殿外,太子李亨快步而来,却给高力士迎个正着。
    “侄儿见过高叔。”太子李亨是高力士看着长大的,在私下里对高力士执子侄之礼。
    高力士随侍李隆基数十年,是硕果仅存的东宫旧人,在李隆基心目中具有莫大的份量,就是太子李亨也不敢怠慢。
    “老奴见过太子。”高力士执礼极恭:“太子可是要见陛下?”
    “正是。还请高叔通禀。”太子李亨忙道。
    “陛下有言,若太子是为李昌国封赏一事,还是回去的好,此事不可更改。”高力士转述李隆基的话。
    “啊!”太子李亨很是震惊。
    他此番前来正是为李昌国封赏一事。原因无他,而是他认为李隆基赏不及功,而李昌国对他极为重要,曾经出手救援个他,再者,他欣沉李昌国的才华,因此,他决心要为李昌国讨回公道,要李隆基赏及于功。
    “烦请高叔通禀。”太子李亨素知李隆基精明过人,能猜到他人心思,收摄心神。
    “太子,你这是让老奴为难。”高力士略一犹豫,道:“陛下有严旨,不得回复。”
    “高力士,你莫以为本太子敬你,你就可以为所欲为。”对于太子李亨来说,李昌国极为重要,他一定要帮助李昌国:“你若不为本太子通禀,本太子一定不会放过你的。”
    太子李亨素来敬重高力士,很少有如此疾颜厉色之时,高力士一呆,打量李亨,道:“既然如此,太子请进。”
    “你不去回禀?”太子李亨有些惊讶。
    “太子有所不知,陛下有旨,若是太子坚执要进,就请太子进去。”高力士笑着回答。
    太子李亨嘴巴张了张,再也没有说出话来。看来,他的一举一动都落入李隆基的算计中了。遇上这么一个算无遗策的老子,还能说什么呢?
    一甩袖袍,太子李亨大步而入。一进麟德殿,只见李隆基靠在宝座上,眼睛半睁半闭,正在养神。
    “儿臣见过父皇。”太子李亨上前一步见礼。
    “免了。”李隆基睁开眼,在太子李亨身上一瞄,道:“等你多时了。来,过来坐。”右手朝身边的锦墩一拍,很是亲切的冲太子李亨笑笑。
    “这个……会不会是遇鬼了?”太子李亨暗自奇怪,很是诧异。
    以太子李亨的亲身经历,李隆基是一个严父,对他的儿子们要求极高,他虽有二十多个儿子,却没有一个能让他看得上眼,即使是太子李亨也是矮个里面挑高个,李隆基本人多有不满。是以,从来没有给太子李亨好脸色,更没有如此这般亲切,要他坐的经历。
    “父皇,儿臣不敢。”太子李亨犹豫一阵。
    “来,过来,我们父子好好说说话。”李隆基右手朝太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