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

第23部分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第23部分

小说: 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继周见卢涣章陷入沉思,赶紧用言语蛊惑,“卢大人,咱家跟您打个商量,能否用药试试啊?”
        卢涣章眉毛一挑,在皇上不知情的情况下给皇上用药,那可是诛灭九族的重罪,可皇上记忆出现了问题,直接跟皇上说又不大好,没准还得遭皇上猜忌,卢涣章历经宦海沉浮,对为官之道颇为精通,“李大人,药卢某虽然有,但却不能给你,卢某也是为您着想,望李大人见谅!”说着看了看存放壮阳药的小柜子。
        “哎哟!可能是刚才吃坏东西了,李大人且坐,某去趟茅房!”卢涣章说着捂着肚子往外跑,在外面溜达一圈才回来。
        “卢大人适才所言有理,就当咱家没说,告辞了!”李继周见卢涣章回来,马上提出告辞。
        卢涣章在李继周走后来到小柜子前一看,果然少了一瓶金枪不倒散,心说李继周这小子还挺合作,虽然彼此是心照不宣,但事后如果被皇上察觉,那可是互不相干,谁也别拖谁一块死。
第五十二章 欺骗为了掩盖
        当郑鸿逵,郑彩,杨文聪三人的首级放到我面前的时候,我知道南京附近的障碍已经全部清除,看着被石灰裹着的人头,我一点都没有害怕,可能是心情太兴奋所致。
        “明俨,朕日盼夜盼终于把你盼回来啦!明俨大义灭亲诛除族叔,朕甚是欣慰,也可以放心的把郑鸿逵的人马交与你,不要让朕失望。”我听了郑森诉说事情的经过后觉得他很聪明,他在郑鸿逵处和其部将相处的非常融洽,众部将也把他当作少帅般伺候,在暗杀了郑鸿逵和郑彩后他把郑鸿逵的死因引导到了马士英和其亲信杨文聪身上,扇动带领人马击杀杨文聪,不但表面上替郑鸿逵报了仇背地里又除去了杨文聪,干的非常漂亮。
        郑森俯首,“臣不敢,为圣上赴汤蹈火亦毫无推脱。所带人马都在城外,臣以为赵霆将军比臣更适合带领这些人马。”郑森在回来的路上想了很多,皇上让他杀了族叔,使他和郑家彻底决裂,这些他都做到了,但他认为皇上必定会心存疑虑,最好的结果就是他主动交出兵权,这样才能保住性命。
        我自然猜不透郑森心中所想,但对他主动放弃带领这些人马感到意外和不能接受,郑鸿逵的人马可以说是郑家的私兵,交给郑森带领最合适,旁人接手反而更容易出问题,“明俨不要有顾虑,朕知道你亲手刺死族叔心有内疚,但忠孝之间岂能两全。瞒住其他人很不容易吧!把郑鸿逵二人厚葬,追封为侯爵,你看如何?明俨把过错推到马士英等人身上,可算帮了朕一个大忙。”
        郑森见皇上不同意他解除兵权,有些看不出皇上的真实意图,郑森知道皇上很信任很看重他,可作为臣子除了忠君还要为自身着想,从皇上迫使他诛除族叔一事就可看出皇上极有心计,使他走不了回头路,“臣谢皇上隆恩,臣想带人驻守瓜州,皇上……!”郑森此举多少有刺探皇上心意之意。
        “嗯!这样也好,瓜州不可一日无帅,朕听闻瓜州有大炮三十门,明俨回到瓜州后派人运十五门大炮来南京。”虽然南京也有大炮,但我听说瓜州的火炮是进口的,射程极远,想让宋应星找人研究一下,如果仿制不出来,那么只能购买了。
        郑森没料到皇上会放他回瓜州,那种被信任的感觉不是用言语所能表达,他不禁为刚才的想法感到汗颜,那可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再想想父亲和族叔确实有不臣之心,为君者铲除叛逆再应当不过,“臣谨尊圣谕。”
        我在郑森走之前让他给郑芝龙写封家信,把郑鸿逵之死推到马士英等人身上,我现在还不想和郑芝龙撕破脸,有郑森在中间维系,郑芝龙应该不会有所怀疑。
        郑森出了皇宫就被老师钱谦益使人请去,郑森多日未见到老师便来到钱谦益府上拜见。昔日的师生关系现在变成了上下级关系让郑森有些不自然,他现在是兵部侍郎,比钱谦益高着几级呢!
        钱谦益对得意门生平步青云除了嫉妒之外更多的是高兴,他知道郑森为人不错,就是做再大的官也不会忘了老师,郑森此时可算是皇上跟前的红人,如果能让郑森替他美言几句,那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明俨,快坐快坐,明俨替皇上剿灭杨文聪实在是大功一件,老师略备薄酒算是为你庆功吧!”钱谦益很会拿身价,只以老师的身份和郑森交谈,同样也免去不少尴尬。
        郑森对授业恩师极为尊敬,“老师先坐,不然学生哪里敢坐。”说话间闻到一股香风,转头一看,见是老师的小妾柳如是,忙点头过礼。
        钱谦益让柳如是为郑森斟酒,算是给足了郑森面子,让郑森觉得手脚都没地方放,不管怎么说柳如是都算他的师娘,这如何使得啊!
        师生二人不谈官场只论情谊,这也是钱谦益聪明之处,如果表现的太热心,那只会让郑森瞧不起,让郑森认为他只善钻营得不偿失。
        送走郑森,钱谦益不由叹气,几个月之前还是自己的学生,一转眼不但升迁至兵部侍郎还手握兵权,真是世事难料啊!经过四镇拥立朱由崧后,钱谦益对兵权有了新的认识,文人终究是文人,乱世手握兵权才是晋身庙堂之捷径!
        钱谦益回到房中听着琴声心中很是烦躁,柳如是的琴声有些哀怨,舒缓的声调似乎是在倾诉着一个肝肠寸断的故事,她和钱谦益都知道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他们自己。
        柳如是在嫁给钱谦益之前曾经和几位风liu才俊,才华横溢的名士有过恋爱关系,在风月场所打滚多年的她深知世界上的男人都靠不住,所以那些情人不是死了就是分手了。
        嫁给钱谦益对柳如是来说是两全其美的好事,首先,钱谦益是文坛领袖,可以和她吟诗作对,钱谦益的年龄比她大的多,肯定也会疼爱她;其次,钱谦益的地位显赫,柳如是毕竟是一个妓女,虽然不卖身,但总脱不了妓女的身份,所以她嫁给钱谦益势必能提高她的身份,使她远离世人的鄙夷,加之她年纪渐长,终归要有一个归宿。
        然而柳如是所想的这些全然没发生,嫁入钱家后柳如是过了一段比较平静的日子,钱谦益娶了艳压江南的才妓,自然非常高兴,对她疼爱非常,可都是止于吟诗作画,琴瑟相和,那夫妻的人伦大道却点滴不提,两个人一直是分房而睡,最后钱谦益不得不告诉她,年纪老迈已经无法行房,让柳如是眉宇间多了些许怨念。
        孤枕难眠可以用两情相悦来抵消那份缺失,本质上的貌合神离又拿什么来补救呢?身为人之妾室,柳如是异常的愁苦。原本以为钱谦益失江左名人士林领袖,可最近钱谦益暴露出极为恶劣的道德品质让柳如是无法忍受,甚至心灰意冷,气的跳湖自杀。
        此时柳如是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以她心高气傲的个性,以前肯嫁给年纪足以当她父亲的钱谦益,证明钱谦益的确有让他心折的地方,现在,这个唯一让她心动的理由消失了,她只不过嫁给了一个晚节不保的糟老头而已,而年龄的差距也让柳如是异常痛苦,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年轻的正常的女人,她有生理感情的需求,可这些,年老的钱谦益已经无能为力!
        (再重申一次,历史时间是压缩在一起的,前后左右的顺序也会颠倒,大家就不要较真了!1644——1645之间的事情完事后,历史就真的不一样了,发生改变的历史算是纯粹的架空吧!想要循着历史轨迹来看本书,那只能是自寻烦恼!把钱谦益写成不能过性生活的人,好像有些残忍啊!但也有可能,毕竟那么大岁数了!呵呵!那时候可没有伟哥!还是希望柳如是生的那个女儿是主角的!这恐怕是yy过头了点!^00^)
第五十三章 老夫少妻的烦恼
        对柳如是,钱谦益心有愧疚,当年柳如是不顾媚香楼李妈妈的反对从南京跑到常熟去找他,让他非常感动,乃至不顾家人的反对纳柳如是为妾,那不完全是一时激动,而是他对柳如是确实动了心,当时的风气是妓女可以在外面与之厮混,纳到家中为妾却会被人嘲笑,尤其像他这样的人,承受的风言风语可想而知。
        让钱谦益倍感尴尬的是入洞房,面对娇媚无比风情万种的柳如是,他却拿不出男人应有的气概,面对美人的幽怨也只能无奈的叹口气,钱谦益不得不承认,他老了。
        至于二人为何分房而睡,还源于一件事,钱谦益和柳如是新婚一月未曾交欢,那柳如是出身风月,对男女之事远比大家闺秀了解的透彻,无奈夫君无能,她也只好寄情于诗词间,遣意于琴棋之中。
        有一天,钱谦益来到柳如是的闺房,想让柳如是看看他新写的文章,不料柳如是未在房内,钱谦益不经意的往书案上一看,发现有首诗,是柳如是的笔体:
        七十做新郎,残花入洞房。
        聚犹秋燕子,健亦病鸳鸯。
        戏水全无力,衔泥不上梁。
        只烦神女意,为雨傍高唐。
        钱谦益看罢不由心生恼怒,这诗明显是讽刺他不能行房,什么叫只烦神女意,为雨傍高唐,这不是和浙江于翁被人嘲笑的诗句如出一辙嘛!还得说钱谦益对柳如是非常疼爱,并没有把自己看到诗的事情跟柳如是说,但他再也没有和柳如是同榻而眠,可能是觉得一躺在柳如是身旁就会想起这首诗吧!
        柳如是听到身后的脚步声,纤指离琴,“老爷!”她心中虽苦但平日里和钱谦益相处融洽,他们的结合还算不错,那方面不过是个遗憾而已。
        听到钱谦益摇头叹气,柳如是为他倒了杯茶,“老爷何故叹气?高大人他们还气恼老爷吗?”钱谦益以东林魁首身侍马士英,对于钱谦益的名声损伤颇大,以前时常来访的东林党人现在一个都看不到,用门可罗雀来形容都不过分。
        “非也!高弘图等人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钱谦益看出高弘图等人想把太子保下来,太子的存在对当今皇上的帝位有着极大的威胁,他们势必要和皇上对着干,以钱谦益的经验判断,高弘图等人未必有好果子吃,“我也不瞒你,皇上虽然让我在金陵旬刊处做了一个主编,可我意不在此,无奈和马士英等人的事让皇上心有芥蒂,想要翻身难比登天啊!”在柳如是面前,钱谦益一点架子都没有,前些时日他把柳如是气的要自杀,从那时候起钱谦益看出柳如是的性格远比自己想的要刚烈,他也乐得有个能一吐衷肠的对象。
        柳如是也是在嫁给钱谦益后才知道钱谦益对权欲的追求非常强烈,以前还以为他是一个文人雅士,视功名如粪土,哪曾想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老爷莫不是糊涂了?晋身之便利早就摆在你面前,为何老爷视而不见呢?”柳如是见他愁眉苦脸心生不快,本来就是一个老头,在抽抽着脸,更没个看了。
        钱谦益对这个小妾的聪明才智向来不敢低估,闻听怔道:“夫人有何见解快于为夫说来。”在媚香楼的时候柳如是的聪明之名就流传于士大夫之间,钱谦益有几次都想向她请教,可是他那些卑劣行径都是本着越少人知道越好的意图,如果他之前能和柳如是商议,也不会落到名声臭如茅坑的地步。
        柳如是苦笑,“老爷,你可曾听过一个歌谣吗?妾身前日坐在窗前听外面有小儿歌唱:职方贱如狗,都督满街走,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说的是官场的**,皇帝的昏庸,老爷前些日子说刘宗周御使抄得马士英家产不过万余两,老爷相信吗?我想老爷送给马士英的数目就不知万两吧!”
        钱谦益被说的脸上一红,随即拍手,“着啊!闻听夫人之言大有茅塞顿开之感,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瞧我这脑袋,还是夫人聪明,我送给马士英一次就白银两万两,他的家产怎么可能就万余两呢!这里面肯定有文章,我这就进宫……!”
        柳如是拦住他,“老爷且慢!老爷难道想说自己送了马士英白银两万两?那不是把自己也装进去了吗!听妾身一言,老爷莫如此莽撞。”亲不亲一家人,柳如是怎么着也得为钱谦益着想。
        钱谦益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嘴巴,他可真想对皇上这样说来着,“多谢夫人提点,容我再想想。”
        我每天的事务安排的非常满,早朝过后要用上午的时间批阅奏章,下午去一趟校场看看新兵的训练情况,加上太子朱慈烺的案子,每天晚上睡的都不踏实,尤其是听说太子一案越审越糊涂,要不是我信任王铎,怕是会一天问他几次进展情况吧!
        事情还得从太监卢九德说起,那日高弘图等人点名让他去认太子,结果那太子见了他第一句话就说:卢九德,多时未见你胖了许多啊!弄的卢九德跪倒磕头高呼小爷。还有东林党人从宫中找的两个人证,那两个太子更不济,见到太子,哭着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要给太子换上,还有给太子讲过学的几位名士,虽然没明说太子真伪,但如此态度更值得人玩味,总之太子弄的越来越像太子,东林党人之中已经在私下的称呼中这样叫了。
        我不知道王铎凭什么稳坐钓鱼台,但他信誓旦旦的跟我说让我不必担心,我也不好再三催他,到底他和李沾玩什么把戏呢?
        『浙江有位于翁,已经六十三岁了却娶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女为继室,有人作诗嘲笑他:二八佳人七九郎,婚姻何故不相当。红绡帐里求huan处,一朵梨花压海棠。梨花是白头发,海棠是红颜的意思吧!情形和钱谦益娶柳如是差不多,另外,柳如是写的那首诗是许高阳作的,嘲笑王雅宜七十岁娶了一个小妾,具体二人是干什么的和是什么年代我也不知道!退朝!』
第五十四章 有伤风化的高英吾
        王铎写完了一幅字,左看右看总觉得缺点什么,可却找不到毛病在哪里,一看身边的李沾,“李大人能否看出缺点什么呢?难道是墨没有磨好!”
        李沾打了个哈哈,“我说我的王大人,你是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