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海龙啸 >

第70部分

东海龙啸-第70部分

小说: 东海龙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到目前为止,琼崖的两个师的部队用的还都是进口装备,这对于一个军事工业已经先对齐备的势力来说简直不可思议,所以,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之中罗杰同样将陆军装备建设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和海空军比起来,中国在陆军兵器尤其是枪械上还是有不少人才的,罗杰之前就从军阀们的各大兵工厂里挖来不少人才,并甩手交给了他们一项工作,而这项工作直到今天总算是出了成果,也为接下来的枪械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自从定装弹药大规模投入应用以来,几乎每一个具有独立设计生产枪支弹药的国家或同盟都拥有一套自己的弹药口径标准,从未听说过有哪个稍微有点实力的势力主力枪械一直使用他国标准的弹药,而罗杰同样也有这种打算——研制一套琼崖独有的弹药。
    手枪弹标新立异确实没有必要,直接采用综合性能极佳的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即可,这9毫米帕弹1902年推出,直到现代仍然是所有手枪弹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虽然目前国际上对于这种枪弹的穿透力多有微词,但真正将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淘汰掉估计2050年之前是没有可能了。
    手枪弹可以取巧,但是作为战斗主力的步枪弹却不得不认真对待了。
    在历史上众多的步枪弹之中,可以提供产考的相当之多,依次试验自然太过浪费时间也没有必要,所以罗杰在研制真正开始前便圈了圈范围。
    首先被排除的便是现代军队中所采用的小口径弹药,无论是北约(NATO)5。56×45毫米M197/SS109弹、前苏联/俄罗斯的5。45×39毫米M74/7N6弹还是中国5。8×42毫米DBP87弹,全都第一时间排除。
    领先世界一步是天才的设计,领先世界一个阶段便是失败的设计。如果二战中己方部队真的全面采用小口径弹药的话估计战争尚未开始已经输了大半。任何武器都有其针对性的目标,而二战中中国的敌人便是日本,所采用的弹药自然也要针对敌人的状况。
    小口径弹药的优点不言自明,重量轻携弹量大,后坐力小易于控制等,但是小口径弹药出现的基础是世界各国军队普遍实现了机械化,通常状况下步兵交战距离不会太远,所以在机械化条件下小口径弹药的威力和射程还是足够使用的,可问题是罗杰需要对付的对手是日本军队!
    二战期间的日本陆军特点是什么?是射击技术!被世界各国一致认可的超凡射击技术!拥有大量一流射手再加上使用大威力步枪弹的三八式步枪日军可以轻松的在两百米外与敌军进行对射并保证恐怖的命中率,而如果此时己方部队使用了小口径弹药,那么他们甚至连和日军对射都做不到,即使所有士兵都是奥运射击冠军也没门——因为小口径弹药根本够不到敌人!除了少数狙击手和机枪手之外,其他人要么蹲在一边充当啦啦队员,要么盯着敌人的弹雨接近到200米以内再进行射击,而在没能实现全面机械化的状况下,这种接敌行为就像是一场单方面的射火鸡大赛般残忍!而且即使接近到了200米距离,因为小口径弹药本身能量的限制,它仍然难以在穿透战壕前的浮土后对敌人造成有效杀伤,必须要前进到更近的距离才行!
    小口径弹药在面对二战时期大威力步枪弹时的劣势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已经尝到了苦头,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时候由于游击队大量使用老式英制李。恩菲尔德步枪在远处攻击,打得苏军根本无法还手,最终只能给每个班加强一支狙击枪作为对抗手段,而同样的状况很快就出现在了入侵伊拉克的美军之中,唯一的区别只在于此时没有一个强大的势力去支持伊拉克恐怖分子像拖垮苏联一样拖垮美国而已。
    这仅仅是游击队级别小打小闹造成的困扰,而当这种问题上升到大军团作战时,那可就不仅仅是困扰如此简单了。
    有效射程是600米还是1000米对普通步枪没有意义,但是有效射程是200米还是400米便事关生死!
    一场战斗被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整个战争期间都出于被动!面对着以射击技术为傲的日军,仅仅因为射程问题,小口径弹药便绝无出头之日。
    小口径弹药不行,那么二战中的大威力步枪弹呢?毫无疑问,这种有效射程比肉眼有效瞄准距离还要远的弹药不但浪费而且没必要,但即便是日后突击步枪使用的“缩水型”中间型弹仍然显得后坐力略大,需要进一步削减口径。
    于是,罗杰给自家步枪弹订的口径在6毫米以上7。5毫米以下。
    既然有了时空山洞这种东西,罗杰自然要好好利用一番,各种后世的弹药资料不要钱一般丢给了刚刚才被挖来没有多久的兵工厂工程师们,让他们对比分析实验,最终工程师们给出了两个答案。
    第一种便是美国计划解决现役小口径弹药远射威力不足而提出的未来弹药6。5毫米Grendel弹;第二种则是在Grendel弹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得到的7毫米弹。
    两种步枪弹都可以在400米的正常交战距离上构成有效杀伤并具有良好精度,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6。5毫米Grendel弹的综合性能更加出色,即使是使用连发射击仍然能够保证良好的精度,适宜于突击步枪使用,而7毫米弹则单发精度良好,连发精度略差一筹,但威力比6。5毫米Grendel更大,更适合手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而突击步枪使用效果稍弱。
    考虑到尚不能实现完全机械化的部队后勤压力的问题,未来的陆军显然还是半自动步枪更为适合一些,突击步枪只能作为辅助地位,所以最终罗杰还是选择了自己开发的7毫米弹作为未来的步枪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新型步枪的研究工作。
第八十五幕 未来的枪械
    考虑到民国时期中国后期补给和生产能力上面的缺陷——这点即使是罗杰再怎么建设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弥补的短板——参考中印战争时期解放军部队的典型配置,罗杰准备军队分为两个档次——精锐部队和二等部队,给一个精锐部队的标准步兵班配备7支半自动步枪,两支突击步枪,一挺通用机枪以及一支狙击步枪;二等部队则是6支手动步枪,两支半自动步枪,两支冲锋枪以及一挺轻机枪。按照这种配置,即便是二等部队在步兵火力上也可以全面压制日军。
    对于手动步枪,罗杰选择的还是和中国颇有渊源的毛瑟,是毛瑟98K的改口径仿制品。
    半自动步枪则是二战中著名的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不过,M1伽兰德步枪缺点的确不少,其中最令人蛋疼的便是它那该死的供弹机构——使用8发弹夹供弹,装弹时连弹带夹装入弹仓,在最后一发子弹射出之后M1伽兰德的枪机会空仓挂机,此时一直被紧紧压在弹仓底部的退夹器会猛的叹气,将空弹夹向上抛出弹仓,而直到8发弹夹中最后一发子弹打完之前,士兵想要更换弹仓里面的弹夹将会非常困难,而且,这种上抛式的抛弹夹方式同样影响假装瞄准镜。
    想想看,使用M1伽兰德的士兵混战中消耗了5发子弹,弹夹中还剩3发,显然不够用来应付接下来的战斗,虽然此时他周围暂时没有危险但随时都可能有敌人出现,此时他有三种方法来应对:
    第一,使用正常方法取出还剩3发子弹的弹夹,但这种行为将异常的困难,而且更换弹夹的长时间内他毫无还手之力。
    第二,直接将剩余3发子弹打掉,然后让弹夹自动弹出,这样做虽然非常方便快捷,但是却严重影响随身携带的弹药残余,在很多特殊情况下也会暴露自己的位置。
    第三,就带着很可能关键时刻没子弹的3发备弹去继续战斗。
    显然,无论哪一种都不是什么好选择,而同时,M1伽兰德带刺刀4。75公斤的重量显然有些偏胖了,所以,如果想要装备这款步枪则一番改进必不可少。
    在参考后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罗杰让手下的工程师们采用一系列新技术改造伽兰德步枪:
    首先采用金属冲压和电焊工艺制造枪体,枪身金属部分以不太厚的钢板压制而成,通过冲压出凹凸结果来保证足够的强度,其内侧突起部分同时兼做枪机导轨,即减少了摩擦又保证枪机往复运动的可靠,这些措施使得全武装的伽兰德重量大幅下降到了4公斤以内。
    同时,将伽兰德的供弹机构换成最普通的10发弹夹下方供弹斜抛机构,弹夹更换方便可靠,虽然斜抛机构同样对安装瞄准镜有所影响,对此,只能是将瞄准镜安装在侧面解决,一如二战中大部分半自动步枪的做法。
    至于冲锋枪,罗杰看中的是简单好用的苏联PPSh41式“波波沙”冲锋枪,火力强大,结构简单,便宜好用,比现代步枪更适应于惨烈的世界大战,不过口径将改为9毫米,采用帕弹。由于罗杰的工厂掌握了冲压和电焊工艺,自然不会浪费掉,通过采用和改造伽兰德相似的手段,PPSh41的结构将会更为紧凑,重量也得到控制。
    轻机枪自然是经典的捷克式,改改口径直接生产;突击步枪为传奇的AK-47,同样改改口径直接上;至于狙击步枪,则按照二战通用的做法,使用现役步枪改装而成,分为毛瑟98K和M1伽兰德两种;重机枪仿制于马克沁,对这款枪中国也早已仿制出心得来了;而大口径机枪则采用美国从二战一直到现在都在使用的发射12。7×99毫米(。50BMG)大口径弹药的M2勃朗宁机枪。
    而班组支援的核心——通用机枪,相信同样从二战一直用到现在德制MG42绝不会让罗杰失望(现代各国采用的是MG42的改进型MG3主要就是将口径改成北约标准7。62毫米而已)。
    1200发每分钟的理论射速,恶劣环境下也可以信任的超绝可靠性,简单而且易于生产的结构,以及大量被后世机枪直接照抄的经典设计都让这款通用机枪成为己方的最爱地方的最恨。
    针对日本军队拼刺能力强的特点,罗杰还准备给自己的士兵人手配备一支手枪,因为手枪应用范围窄,大量装备造价昂贵的高性能手枪不但没有必要而且会对财政和后勤造成严重负担。
    对于这款士兵用手枪,罗杰的要求第一是便宜,因为必须大量装备部队,价格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是可靠,因为要应对的是即将冲到自己面前的敌人,所以卡壳等等故障绝对是致命的;第三是威力,在近距离作战中如果不能快速使敌人失去战斗力对自己将会非常危险。
    最终,当这款士兵用手枪研制出来后,设计师们给罗杰的答案是一款极度简单,售价不到两美元的左轮手枪,相对于自动手枪,左轮手枪以起极度可靠的性能取胜,一旦子弹除了故障哑火,左轮只需要简单的再扣一次扳机即可。
    虽然采用9毫米帕弹让这款左轮手枪的威力稍逊,也只有在50米内能够保证精度,但便宜可靠的特点还是让罗杰最终选择了它。
    可以肯定的是,这款武器绝不会是士兵的最爱,如果可以,估计他们更希望能够在腰上挂一支盒子炮,但这手枪却是后勤部门和政客的最爱,当然,如果谁有门路自己掏钱购买一支盒子炮挂上并且自己负责解决弹药问题的话,罗杰并不介意自己手下人手一支毛瑟枪。
    对于近距离支援武器,无论是日军的掷弹筒还是常用的枪榴弹操作起来都比较繁琐,所以,罗杰觉得还是顺应历史潮流,为突击步枪和半自动步枪提供一种挂式榴弹发射器,方便好用,换装空心装药的破甲弹头的话还可以用来对付日本的薄皮坦克,可谓是用途广泛,支援班组作战的必备佳品。
第八十六幕 陆军的火炮和坦克
    手榴弹按照国内使用的习惯,还是选择德国的M24型,不过为了便于生产,特意按照二战后期德国人的做法将导火索给换到了顶端,省去了掏空木质手柄的工序,大大节省了制造时间,同时还在弹体上刻画出预制破片。
    因为这些轻武器的资料都很充足,而且制造难度不大,所以罗杰希望这些武器能够在1927年间完成研制工作,并且在1928年前换装到两个师内。
    同样是陆军,相对于轻武器还算是轻松的研制工作,对于火炮来说,即使拥有来自于现代的技术资料支持以及德国人的全面帮助,但是由于人手方面的缺乏,这一方面的工作只能暂时拖一拖了,没有办法,本来能用的人才就不多,同时开展了那么多的项目可以说大多数设计人员都是赶鸭子上架,光是海军的火炮项目就已经让罗杰抓头发了。
    因为人手短缺的缘故,最终罗杰仅仅开展了三个项目——原先便已经决定好的德制88毫米炮引进工作,日本92式步兵炮的仿制工作以及80毫米迫击炮的研制工作。
    除了80毫米迫击炮之外,无论是德制88毫米高射炮还是日制70毫米92步兵炮都是战场上的多面手,可以承担多种任务。
    88毫米炮的威名就不用说了,它在二战中并不是只因为它的防空性能而闻名,而是由于它的多用途性,尤其是反坦克能力而大放异彩。由于设计思想超前,直到战争结束也并不显落后。
    其优良的精度、巨大的炮口初速以及不到三秒钟一发的惊人射速,使得88毫米炮不但打飞机的能力超强,而且反坦克能力更是惊人,每当德国人遇到搞不定的装甲目标是88毫米高射炮总会出来充当一番救火队员。除了当做反坦克炮使用之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德国人还会拿88毫米炮当野战炮用来轰击对方阵地,虽然这样做严重损坏炮管。
    而由88毫米高射炮发展出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也是二战德国最著名的反坦克火炮,几乎可以对付二战中的任何敌方坦克,著名的“虎”式和“虎王”坦克便是装备的不同倍径88毫米炮。
    可以说是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得最成功的火炮系统,由88毫米炮负责海南岛的防空和反坦克任务罗杰是一百个放心。
    相对于88毫米高射炮舍我其谁、无坚不摧的威武霸气不同,1928年11月开始研制,1930年3月完成样炮试制,1932年7月设计定型的日本70毫米92式步兵炮在性能上是那么的平庸甚至可以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