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生命的学问 作者:牟宗三 >

第2部分

生命的学问 作者:牟宗三-第2部分

小说: 生命的学问 作者:牟宗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現實的照顧必須忘記,名利的牽掛必須不在意。以前的人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照顧與牽掛都是為人,不是為己。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 照顧的太多,你必疲於奔命。這時,你的心完全散落在外面的事物上,你不能集中在一處,作入微的沈思。我們平常說某人在出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完全是個 呆子。其實不是個呆子。他現實上的照顧完全忘卻了。現實的照顧是社交。社交不是哲學活動。照顧自己與照顧他人,都足以分神。照顧自己的瑣事是侍奉自己的埽ぃ皇鞘谭钭约旱男撵‘。而侍奉自己的埽鼩ひ嗍菫榈乃恕U疹櫵颂啵瑒t或者只是好心腸的浪費,或者只是虛偽。虛偽固不必說。好心腸的浪費亦是於事業於 真理的表現無補的。這只是婆婆媽媽的拖沓。孟子說“惠而不知為政?。這也是表示一個一個的照顧之不行。我們現在尚說不到政治道理上的是非,只說婆婆媽媽的 拖沓不是哲學活動的心境。這時你必須不要有婆氣,而須有點利落的“漢子氣?。當有四五人在場與你聚談,你這裡敷衍幾句,那裡敷衍幾句,有性情的人決不能 耐,他根本不合你談,他走了。這時你固不能得到任何真理,你也不能認識任何有肝膽的朋友。而那個不能耐的人,卻是個可以作哲學活動的人,他將來也可能是一 個作大事的人,或於任何方面總有所成就的人。你可以罵他洠в卸Y貌,但在此時,他可以不管這點禮貌。禮貌與婆心,在經過哲學智慧的開發過程後,將來終要成全 的。但在哲學活動的開始過程中,禮貌與婆氣,一起須丟掉。這不是故意的傲慢,這是假不來的。我說作哲學活動要預備這種心境,假如你終不能有這種心境,則即 不能有哲學活動。所以這種哲學的心境我們也可以叫做哲學的氣伲U軐W的氣伲且粋人氣伲舷忍斓臍赓|。氣伲舷忍斓臐h子氣可以作哲學活動,而婆氣則不能。 經過哲學活動的過程,婆氣變為婆心。成全禮貌與婆心,這將是你的哲學智慧之大成。這是通過“無取之知?的理性的自覺而來的。這是不順你的氣伲舷忍斓臍赓| 而來,而是順你的心臁舷忍斓睦硇远鴣怼D闳魶'有經過漢子氣的“稱心而發?的哲學活動,你的好心腸只是婆氣的拖沓,你的禮貌只是世俗的照顧。你不過是在風 俗習慣中過活的一個一般的人。當然,不能天下人都能有哲學活動,這自不待言。 
我這裡只就“照顧?一點說,至於名利的牽掛更不必說。 

    第二、要有不為成規成矩乃至一切成套的枺魉晨‘的“逸氣?。直接是原始生命照面,直接是單純心臁事丁!肚f子田子方》篇: 

    “溫伯雪子適齊,舍於魯。魯人有請見之者,溫伯雪子曰:不可。吾聞中國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于知人心,吾不欲見也。至於齊,反舍於魯,是人也,又 請見。溫伯雪子曰:往也蘄見我,今也又蘄見我,是必有以振我也。出而見客,入而歎。明日見客,又入而歎。其僕曰:每見之客也,必入而歎,何耶﹖曰:吾固告 子矣:中國之民,明乎禮義而陋乎知人心。昔之見我者,進退一成規,一成矩,從容一若龍,一若虎,其諫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是以歎也。? 

    這是籍有道之士的溫伯雪子來反譏落於外在的成套中的鄒魯之士,縉紳先生。這些縉紳先生,其所明之禮儀都是成乎風俗習慣的“文制?,亦就是所謂外在的 成套。他們並不真能通過自覺而明乎禮儀。他們的明只是習慣地明。他們依照其習慣之所學,言談舉動,都有成式。故曰:“進退一成規,一成矩,從容一若龍,一 若虎。?郭象注曰:“槃闢其步,逶蛇其跡。?此如學舞者然。學好步法,以成美妙之姿。此只是外在的好看,而不是心臁馈F湫撵‘完全為成規成矩所拘繫,此 是殉於規矩而不能自解,故其心臁嗖荒芡该摱米栽凇S形锝Y之,臁庖褱手腔垡嗖伙@也。此即是“明乎禮義,而陋於知人心。?一切禮儀要成全,但須是耶 穌的精神才行,不是法利賽人的僵滯所能辦。在法利賽人手裡,一切禮儀都死了。所以通過哲學智慧的開發,禮儀是要完成的。但那時是透過形式主義的形式,而不 是殉於形式主義的形式。一個能有哲學活動的人,他開始自然達不到這種境界。但他開始必須有不在乎一切成套,不注意一切規矩,不殉於一切形式的氣伲R粋人 在現實生活中過活,不能不有現實的套。衣食住行都有套,自然不必奇裝怪服,驚世駭俗,但亦不必斤斤較量,密切注意,而膠著于一定之格。他甚至可以完全不注 意這些。有衣穿就行了,有飯吃就行了。你說他總是穿這一套,必是他拘在這一套。其實不然。他隨時可以換,無可無不可。他開始這樣,這不是他的成熟。這只是 他的不注意。而他之如此不注意,只是他的原始生命之充沛,只是他的自然氣伲疄⒚摚蚨簿椭皇撬膯渭冃撵‘之直接披露,而不陷溺。常有這樣心境的人,可 以做哲學活動,此也就是一種哲學的氣伲4艘苍S是一種浪漫性,但不是否定一切的泛濫性。我願叫它是“逸氣?。 

    第三、對於現象常有不穩之感與陌生之感。羅近溪“盱壇直詮?載: 

“不肖幼學時,與族兄問一親長疾。此親長亦有些志況,頗饒富,凡事如意。逮問疾時,疾已亟。見予弟兄,數嘆氣。予歸途謂族兄曰:某俱如意,胡為數嘆 氣?兄試謂我兄弟讀書而及第,仕宦而作相,臨終時還有氣嘆否?族兄曰:湛植幻狻S柙唬喝绱耍逸呿殞不嘆氣的事做。予於斯時,便立定志了。? 

    立志就是立志學道,尋個不嘆氣的事做。現實上,凡事如意,臨終尚不免數嘆氣。此即表示:一切榮華富貴都是不穩的,都是算不得數的。當你嘆氣的剎那 間,你的心臁蛷默F實榮辱的圈套中躍躍欲現,從現實的雲霧中湧出光明的紅輪。此時你就超越於你所不安的現實而透露一片開朗的氣象。人的外部生活都是你靠 我,我靠你的。相依為命,亦可憐矣。此即莊子所謂: 

“一受其成形,不化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薾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耶?人謂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與之然,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獨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齊物論》)。 

    人在相刃相靡的因果鏈子中打旋轉,就是一種可悲的茫昧。試想:人立必托足於地,坐必托身於椅,臥必依賴于床。若無一支持之者,則由于地心吸力,必一 直向下墮落而至於無底之深淵。推之,地球靠太陽,太陽靠太陽系。此之謂相刃相靡,其行如馳,而莫之能止。一旦,太陽系崩潰,因果鏈子解紐,則嗒然無所歸, 零落星散,而趨於毀滅。然則現實,人間的或自然的,寧有穩定可恃者乎?假若你能感覺到山搖地動,則你對於這個凍結的現實一大堆即可有通透融化輕鬆之感。向 之以為穩定著實是凍結也。你要從凍結中通透,就要靠你的不穩之感。這在叔本華,名曰形而上的要求。一旦從凍結中通透,則一切皆輕鬆活躍,有本有原,不穩者 亦穩矣。此在古人,名曰覺悟,亦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也。故羅近溪復云: 

“蓋伏羲當年亦儘將造化著力窺覷,所謂仰以觀天,俯以察地,遠求諸物,近取諸身。其初也同吾儕之見,謂天自為天,地自為地,人自為人,物自為物。爭 奈他志力專精,以致天不愛道,忽然臁獗疲鬯樘摽铡L煲矡o天,地也無地,人也無人,物也無物,渾作個圓團團光爍爍的枺鳎璨怀桑瑢懖痪停挥X信手禿 點一點,元也無名,也無字,後來卻只得喚他做乾,喚他做太極也。此便是性命的根源。?(《盱壇直詮》)。 

    這一段便是由不穩之感而至陌生之感。由不穩而通透,由陌生而窺破。天是天,地是地,人物是人物,這不是陌生。你忽然覺到天不是天,地不是地,人物不 是人物,這就是陌生之感起。一有陌生之感,便引你深入一步,而直至造化之原也。人到此境界,真是“骨肉皮毛,渾身透亮,河山草木,大地回春。?這是哲學智 慧的最高開發。但你開始必須有不穩之感陌生之感的心境。這種心境,我願叫它是“原始的宇宙悲懷?。 

    以上,第一點漢子氣是勇,第二點逸氣是智,第三點原始的宇宙悲懷是仁之根也。哲學的氣伲斎豢梢哉f很多。但這三點是綱領。這三點都表示從“向外之 有取?而轉回來歸之於無取。一有取,即落於現實的機括(圈套)中。從有取歸於無取,即是從陷溺於現實機括中而躍起,把內心的臁鈴碾呾F荊棘中直接湧出來。 此是無所取,亦是內心臁庵事丁9柿_近溪又云: 

“於是能信之真,好之篤,而求之極其敏焉,則此身之中生生化化一段精神,必有倏然以自動、奮然以自興,廓然渾然以與天地萬物為一體,而莫知誰之所為 者。是則神明之自來,天機之自應,若悖谥帲加|星火,而轟然雷震乎乾坤矣。至此,則七尺之埽暱潭跆斓匾幌⒅畾猓亢龆豕沤瘛F漯N形骸之念、 物欲之私,寧不猶太陽一出而魍魎潛消也哉?? 

    此就是哲學生命之開始,亦就是哲學智慧之煥發也。 

三、無取之知的哲學系統 

    哲學生命開始,哲學智慧煥發,則順此路,更須作細密的哲學活動之工夫。這部工夫可從兩面說:一面是柏拉圖的路,一面是康德的路。 

    哲學活動總是無取的,反省的。但是無取反省,有是從客體方面表現,有是從主體方面表現。前者是柏拉圖的路,後者是康德的路。柏拉圖首先指出在變化無 常的感覺世界之外,有肯定理型世界的必要。把握理型,須靠純淨的心臁撵‘之為純淨,因而可以把握潔淨空曠圓滿自足的理型,是由感覺的混雜中陷溺於埽鼩ぁ≈校饷摮鰜恚汲善錇榧儨Q。心之純淨化即心之解放。這一步解放即表示人的生命之客觀化。此所謂客觀化是以純淨的心臁碇腔顒影盐掌毡樾杂缾a性的理型而 成者。即由心之純智活動而成者。故此步客觀化是由“無取之知?中首先表現:人要成為一真正的人須是一“理智的存在?。這是希臘人的貢獻。純智活動之把握理 型即成功一“形式體性學?(formal ontology)。這不是科學。因為它雖然講感樱F象之變與永恆理型之不變,它卻不是就一定的經驗現象實驗出一定的知識系統,如物理或化學。它只是在思 辨中,於變化現象外必須肯定一“不變者?。否則,變亦不成其為變,任何對象亦不成其為一對象,而任何名詞與命睿酂o意義。這種思辨是在變之可能,一物形成 之可能,名詞與命睿幸饬x之可能之間進行,進行不變者之肯定。故純是一種反省的,辨解的。結果亦是“無取之知?。這種“無取之知?只在使我們自己明白,堅 定理型之信念,洞徹臁曛畾w宿。這就是內外明白:內面的明白是臁甑募儩嵒辛思挠毰c歸宿,外面的明白是在變化混雜的感覺現象外有一個秩序整然圓滿自足 的本原,這就是萬物總有其“體性?。因此,內面的明白是純淨了臁辏饷娴拿靼资秦懚俗匀弧_@就是無取之知的哲學活動所成功的形式體性學所表現的智慧。 這一種活動就是叫我們能欣賞“形式?之美。所以柏拉圖必叫人讀幾何學。數學幾何都在此種精神下完成。如果你再對於數學幾何乃至體性學中的理型系統加以反 省,則邏輯出焉。所以你要作細密的哲學活動之工夫,你必須首先作無取之知的邏輯訓練,認識各種的邏輯系統。(辯證法不在內。)這就是柏拉圖一路所開之一 支。 

    但是,柏拉圖一支之反省尚是平列的,其對於心臁儨Q化只形成為“純智的認識活動?,即,只把“主體?確定為“認識的心?,尚不能真正把主體建立起 來。康德的反省活動,在科學知識成立之後,由認識主體方面反省科學知識所以可能之根據,才真正把主體建立起來,才更恰合於哲學的“無取?之義,而純歸於主 體之彰顯。因此,他所彰顯的認識主體不只是一個純智的了解,而且是一個主動的理性之心。由其自身之自發性發出一些使經驗知識為可能的超越條件,因此,主動 的理性之心是有內容的。這完全是由反省認識主體所彰顯出的在“向前有取?的活動背後的一個超越的系統,有超越條件所形成的一個超越系統。籍這個系統,始真 認識主體建立起來;而哲學之方向、範圍,始真見其不同於科學;而其為“無取?與科學之“有取?始真釐然劃得清。 

    但是,他這樣建立起來的認識主體尚只是理論理性的,(或曰觀解理性)。主體尚須再推進一步而被建立,即,建立其為實邸硇缘模矗烧J識主體再轉進 一層而至實邸黧w。實邸黧w即是“道德的心?,抒發律令指導行為的意志自由之心。主體,至此始全體透出,整個被建立起來。此真所謂“海底湧紅輪?,而以其 自身之“系統網?徽终麄經驗界或現象界。至此,中國人所謂“人極?始真建立起,而在西方文化生命的立場上說,上帝與臁瓴粶缫嘁虻赖碌男闹⒍辛艘狻×x,有了著落。這一步開啟,所關不小。認識主體之建立,尚只是智的,理論的;實邸黧w之建立,則意與情俱有其根,而且其地位與層次及作用與內容俱卓然被確 立,而不只是浮游無根,全不成其為一客觀之原理者。(如只知科學知識者,或只是理智主義者,以其一刀平之平面,即不能把情與意視為一客觀之原理,而只是浮 游無根者,而亦不予以理會。他們找不出它的意義來,亦不敢正視它。因此,他們尚未到立體的境界。) 

    由認識主體進而實邸黧w,智、意、情三度立體形之徹底形成,就是人生宇宙之骨幹。智、意、情之客觀性原理性之徹底透出各正其位,是無取的反省的而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