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生命的学问 作者:牟宗三 >

第3部分

生命的学问 作者:牟宗三-第3部分

小说: 生命的学问 作者:牟宗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畯氐淄赋龈髡湮唬菬o取的反省的而唯 是以顯露主體為職責的哲學活動之登峰造極。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這也是意與情之徹底透出之立體形。惟其“興於詩?一語只表示生命臁兄ⅲ喈旍丁霸嫉挠钪嬷瘧眩浚ㄈ手6且粚樱凑J識主體,則在儒家並未徹底轉出。吾人現在的哲學活動須補上這一度,以補前人之不足。惟有一點可 說者,即認識主體必是下級的,而實邸黧w,意與情,則是上級的。立體之所以為立體惟賴此“上級的?之透出;而若只是智,只是認識主體,則未有不落於平面 者。只知科學知識者,或只是理智主義者,則於“實邸黧w?完全不能接樱曇馀c情為浮游無根之撸Щ辏屍潆S風飄流而漫蕩,故亦不敢正視人生宇宙也。此其所 以為乾枯的湵〉睦碇侵髁x,所以流入理智的唯物論之故也。而若知“認識主體?之限度,進至“實邸黧w?之建立,把意與情之客觀性原理性徹底樹立起,則向之 浮游無根,飄流而漫蕩者,實正居於人生宇宙之背後而為擎天柱,亦曰“實現原則?也。其為漫蕩者實只自限之智之作繭自俊忾'以成者。 

    惟有智意情三度立體形之完成,始能開出精神生活之認識,始能開出歷史文化國家政治之為“精神表現?之認識。這一步是黑格爾所開啟,吾名之曰“辯證的 綜合系統?。惟黑氏學不能盡無弊。吾在這裡大體言之是如此:“辯證的綜合系統?必以柏拉圖的邏輯分解系統,與康德的超越分解系統,以及儒家的心性之學仁義 之教為底子,而後始可以言之恰當而無舞弊,而且正可以見其利也。一個哲學活動貫通了這一整系,始真可以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拢^絕學,為萬 世開太平。?(張橫渠語) 

    對於這一整系,如不能貫通到至精至熟的境地,稍有差謬,即見其弊。而現實上已有之矣。如乾枯的湵〉睦碇侵髁x、理智的唯物論,只認科學工業技術一機 械系統為真實,則必引出馬克思主義之魔道而毀之。同時,意與情一不得正,則必引出尼采希特勒之瘋狂。此中茫j,瞭如指掌。此在善學者之用其铡!

    夫一有哲學氣伲撵‘乃天地臁阒R,為任何時代所必須。此是污濁混亂呆滯僵化時代中清新俊逸之氣也。惟賴此清新俊逸之氣始有新鮮活潑之生命,始有周流百代之智慧。所謂“握天樞以爭剝復?,其機端在此清新俊逸之氣也。眾生可悲,有一焉而如此,則亦旦暮遇之也。 

四十一年六月 (台灣新生報專欄)



從西方哲學進至儒家學術——《王陽明致良知教》引言

一 
   西方的傳統哲學大體是以邏輯思考為其進路,邏輯思考首先表現為邏輯定義。由邏輯定義,把握一物之‘體性’(本伲思窗乩瓐D、亞里士多德等人所說之理 型、形式或共理。由此前進,即成為‘形式體性學’(formal ontology)。但是邏輯定義所把握之一物之體性或本伲瑏K不函一物之存在:有一物即有一物之體性,但有一物之體性不必函有一物之存在。如是,要想說 明體性與存在之結合,即必須說明一物之實現,而此又必須進而講‘實現原理’(principle of actualization)。由實現原理的討論所形成的,便可名曰宇宙論。邏輯定義所把握之‘體性’,吾人可名之曰‘形成之理’(principle of formation)。形成之理與實現之理兩者,大體可以窮盡西方形上學之規模。由此兩種理之討論所成為之形上學,吾人可名曰外在的、觀解的形上學 (the oretical metaphysics)。(‘觀解的’,普通亦曰‘理論的’。而此詞在拉丁原義,為觀解。故譯‘觀解的’為較恰。‘理論的’則是其引申義。而此兩詞亦皆 與‘實邸摹癁閷αⅰ#┘粗惺兰o的神學,亦還是由此種進路而建立,即以觀解的形上學為其根據也。進入近世,如笛卡爾、來布尼茲、斯頻諾薩等人的大系統,也 還是此種觀解形上學。此種觀解形上學,雖也可以提出最後的真實本體、神等概念,然只是理論的,為邏輯圓滿而立的概念,並不真能印證其真實性。是以此種形上 學的責任似乎只在滿足知識的條件,而不在滿足‘實邸臈l件。 

  然而即在西方這種傳統中,也有一個例外,那便是康德。他不從這 種觀解的形上學來講最後的本體,如神,他是從實邸硇陨蟻碇v。這便是觀解的形上學轉到‘道德的形上學’,亦可曰‘實邸男紊蠈W’。然而康德也只是理論地這 樣指點出,這樣分解出,並未能進而再從功夫實邸线@樣講出。宗教乃至宗教中的上帝究竟是生活或實邸械氖拢恢皇钦軐W理論的事。所以還須扣緊生活或實邸《v學問或理論。此點,哲學家的康德尚不能做得到。譬如他講實邸硇裕殉浞值刂赋觯阂⒌赖侣桑仨毤俣ㄒ庵咀杂桑灰⒅辽疲仨毤俣‘魂不滅; 要綜攝一切圓滿現實宇宙,必須肯定上帝存在:這都在實邸硇陨系玫狡湟饬x,得到其客觀妥實性。然這也只是原則地,理論地如此講,而並未從心性上,經由功夫 實邸匀事丁⒂∽C或實現此種真實世界也。他把意志自由,臁瓴粶纾系鄞嬖冢伎闯墒菍嵺‘理性上的‘設准’,即由此‘設准’一詞,即可看出其並未能從 心性上,經由功夫實邸匀事丁⒂∽C或實現此真實世界也。這就表示西方學術中缺乏了一種功夫實邸系男男灾畬W。康德在輪廓上、扭轉上,他已由‘觀解的’ 轉到‘實邸摹赏庠诘目腕w上轉到內在的主體上,但尚未從功夫實邸蠈崿F此種主體。勿以為只要從原則上理論上這樣分解出即足夠,至於實際作功夫,則不必 講矣。因為這功夫實邸幸舱幸惶桌碚撨^程與原理系統也,譬如佛教經論之所說,宋明儒者之所說。此即所謂扣緊功夫實邸v學問理論,而透露全幅真實世界 也。若只是理論地、原則地分解出,而未落到功夫實邸希瑒t於實邸希蹲约褐男灾校允且黄仗摗⒑诎担恢呺H。 

  繼康 德後,十九世紀中葉,又有一個特出的人物,那便是契爾克伽德(Kierkegaard,編按:即齊克果)。他是丹麥的哲人,稍後於黑格爾。他被埋洠Я撕堋【茫闹髦敝两畮啄陙聿帕餍校乙彩亲罱抛x到他的書。這是西方學術文化傳統裡一個最特出的人物,可謂獨一無二。以他這樣獨特而有真知灼見的心臁‘斎灰_出一派思想來,那便是近時流行的‘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可惜現在這些存在主義者無一能繼承契氏的真精神而開出真實的學 問。契氏是一個真能扣緊基督教之為生活或實邸械氖露v學問的人。所以他在扭轉上,是非常之精彩,非常之透徹,非常之警策。他不但從觀解的轉到實邸模瑥摹】陀^的轉到‘主觀的’(即歸於主體上),而且已從康德之理論地原則地講法、形式地講法,轉到具體地實際地講法,歸到具體‘存在的’個人上講。此即是‘存在 主義’一詞之由來。‘存在地’觀人生,即是‘實邸亍^人生,亦即非邏輯地、非觀解地觀人生。他在講宗教上,講真實的人生上,講歸依於上帝,講欣趣於‘永 恆之福’上,力反客觀主義,力反觀解理性的系統主義,即是力反觀解形上學的老路子。(這個老路子是希臘的傳統,吾亦名之曰智的系統。這個路向實只是就滿足 知識的條件說話,不就滿足實邸臈l件說話。)而他這種新路向倒是真能契合耶穌的精神,契合宗教的傳統,而不是中世紀以觀解形上學為底子的那個傳統。所以他 說基督教是內在性的枺鳎员仨氜D至主體上,而‘真理就是主體性’(truth is subjectivity)。因為主體才有決斷,才有肯定,才有態度。從這裡才能見真實的人生,才能保住善與罪惡之辨,是非之辨,因而才能保住‘價值’。 宗教即是‘以無限的熱情欣趣於個人的永恆之福’。這是一個‘無限的成為過程’(infinite being process)。所以他說:‘我不敢自居為基督徒,我只想如何成為基督徒。’要把握這種真理,自然非歸到個人自己的主體上不可,非從具體存在的個人上說 不可。他對於這種扭轉是非常之透徹的。請參看他的《非科學的附啟》(Concluding Unscientific Postscript)。 


二 

   契氏在扭轉的輪廓上比康德又進了一步,但是他究竟還只就宗教情緒而說話。他表現這個輪廓是集中在以下幾個概念:不安、失望、痛苦、怖栗、病至於死、放 棄、深淵、歸依、教義之為詭詞等。這一個輪廓兆阋员硎咀诮虤w依,向上一機中的諸關節。但這些關節猶只是外面的話,尚未能進入心性之骨幹以積極地說明並實 現此向上一機之超轉。這只是從負面的人生以為情緒上的逼顯,故謂其尚是外面的話。尚未能進入心性內部以正面實現之。他表述人生途程之階段為:美學的,道德 的(他名曰宗教A),宗教的(此曰宗教B)。‘美學的’一階段,相當於孔子所說的‘興於《詩》’。此是感性的,本伲鲜且环N感覺的享受,沈淪之途(the path of perdition),在一種無限的交引追逐中,陶醉與不安的無限交引中沈淪。‘道德的’一階段,則相當於孔子所說的‘立於禮’。此是通過自覺而起扭轉作 用的一階段,本伲鲜菉^鬥與勝利。而‘宗教的’一階段,則相當於孔子所說的‘成於樂’。就宗教說,其本伲恰淌堋╯uffering)。這個忍受函有 無限的犧牲、無限的放棄、意志的否決、絕對的相信諸義。契氏陳述此義,是以耶教《拢洝飞系膩啿祭保ˋbraham)為典型。其主要意義就是道德階段與 宗教階段之衝擊。道德階段以意志為主,而這裡就要放棄你的意志。在服從上帝中,在恐懼與怖栗中,在無限的放棄中,亞布拉罕以其信仰之大勇,將其兒子獻祭于 上帝。只有因其無限的信仰,他可以將他兒子接回來。因為在上帝,一切事是可能的。依是,宗教的生活是停止並吞洠Я说赖碌纳睢T谶@裡,亞布拉罕洠в幸庵尽!∫驗樾叛鲋M,宗教給他的存在之有限性與時間性,以無限而永恆的意義。自此以後,他的生活之每一方面都為他的對於上帝之關係所決定。當一個人在上帝面前 自處於有罪之自我否定中,他是在宗教A(道德)的境界中,在他的有限裡,他已進入了‘存在的失望’之恐怖中‘病至於死’中。但是這個精神上的病,不似身體 上可以致死的病那樣,它是可以因‘存在的信仰’而得治。契氏說:‘失望即含在人絕望地要成為他自己中,失望不能解除自我的要求。’而當失望轉至其反面,即 信仰時,一個人可以在永恆及無限中得到其真實的自我。他躍入一種一無所有中。在此一無所有裡,罪惡的深淵轉成信仰的深淵。當你失望時,你是在沈淪中,當你 相信時,你為上帝的力量所提起。一個人在人的分上愈弱,上帝在其身上愈強,而在人的分上愈強,上帝在其身上則愈弱。在信仰中,人進入宗教B之門。他放棄一 切,犧牲一切,但是最後他所得回的比他們能放棄的多得多。他與上帝之愛為一。他已得到真實的存在。 

  這一切,就西方宗教傳統中 所決定的宗教生活之超轉上說,都是對的。但是這畢竟還是就宗教情緒而說話,所以其超轉之關節尚是外面的。這一個關節輪廓,我們可以說還是一個外部的輪廓。 契氏仍未能進入內部心性之骨幹,以明道德一階段如何可能﹐道德的意志,道德的心性﹐是如何樣的意志,如何樣的心性,奮鬥勝利中的意志、心性,與超奮鬥勝利 中的意志、心性,有何不同,是否衝突﹐意志是否只是戰鬥中的意志,放棄意志是否即是無意,放棄意志時的意志心性,是如何樣的意志心性。這一切,他都未能進 入講明。他只是就宗教情緒在外面說。人的存在之有限性、罪惡性、失望性,西方人能把握得清楚,但是正面的心性之骨幹,則始終不能悟入。如是,這方面仍是空 虛。如何能實現真實的自我,仍是不著邊際的,仍是無以自處。他們所能說的只是從罪惡的深淵轉到信仰的深淵,這還是外在的,依他的,故仍是外面的無把柄的 話。他們不能進入自己內部之心性,依之以轉化而消除那‘罪惡的’與‘非理性的’。所以契氏所表述的關節輪廓之真理性,一方只是外面的,一方亦是在他的宗教 傳統的習氣裡而表現出。此尚未能鞭闢入裡,四無傍依,直承心性而開出。故猶須進一步也。 


三 

  這鞭辟入 裡、四無傍依、直承心性而開出之進一步的境界即是儒家學術之起落點,發展至宋明儒者而彰著,即由宋儒程朱發展至陽明之致良知教,則尤透徹焉。所以從觀解的 形上學轉至道德的形上學,轉至康德的輪廓,再轉至契爾克伽德的輪廓,我們都承認,都深致其贊嘆。但我們不能停於此,我們必須再進一步而歸到儒家的學術上。 這一步如果透徹了,我深信必能給西方宗教以開展、以轉進。現在由契爾克伽德而開出的存在主義,如能善紹契氏的精神,如能留意這一部學問,我亦深信必能對於 他們的意向與思想有大助益。我在本書裡,將陽明的致良知教,盡力之所可能,不失其原義而表出。我所根據的只是《陽明全書》中的《傳習錄》。我所錄的已不 少,以期讀者多就原文以解義。 

  自民初以來,我們開始真正與西方文化接樱W術界大體是以學習西方思考路數為主。在我們文化傳 統中,儒家學術裡,洠в锌茖W,也洠в形鞣侥欠N表現‘智’的思考路數。因此盡量學習這一套,並不算錯。但是寖假以為這一套便是學術的一切,幾乎忘掉還有另一 個學問骨幹的存在,甚至以為除古希臘傳統外,除那種觀解路數以及其所派生的外,一切都不能算學問。因此中國文化生命所結晶成的那套實邸膶W問,便真斬絕 了,成了一無所有了。這並不是中國之福,甚至也並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