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371部分

隋末逐鹿记-第371部分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刺杀,是想把与孟海公勾结,私自蓄养降兵这件事跟自己割裂开来。他之所以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很简单,因为自己对他还有用处!
    首先,他徐世绩是一个知兵的人。也是一个不错的将领,在这个乱世,每一个诸侯都不会嫌弃他这样的人才,虽然高畅手下也有不少名将。不过,恐怕没有人会嫌自己手下的名将过多吧?
    如果,自己能够真心为他效命,为他打天下。那么,之前发生的所有事情他都不会介意,都会当作没有发生一样。派人暗中刺杀郭孝恪。就是想向自己传递这样的一个讯息吧?
    应该是这样吧?
    是地。就是这样!“
    徐世绩重重地拍了拍桌子,他觉得自己应该明白了高畅之所以这样做的意图。那么,接下来自己该如何回应,就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就在徐世绩在自己的府邸内冥思苦想地时候,高畅一行人已经进入了济阴郡,距离济阴城只有一日的距离,他们并没有选择从定陶往济阴沿济水这条线,而是选择了绕路而行,之所以这样做,高畅自有打算。
    首先,他要给徐世绩反应的时间,看对方是不是聪明人,是不是能领会到自己的意思,若是对方心惊胆裂,仓皇而逃,那么,徐世绩也就不是他所需要地人才,如此不明时事的人物,杀了就是,毫不足惜,若是对方领会到了他传递的意思,那么,他还会给徐世绩一个最后的机会,毕竟,那人若是成长起来,也是一个了不起地人物。
    另外,他也想巡视一下济阴郡,看夏国的法令和制度是不是能够顺利施行,当地的百姓是反对居多,还是赞成占多数,争夺天下,当然需要兵强马壮,不过,战争总地说来,还是国与国地实力较量,李唐占据关中,巴蜀,河东等地,有着黄河,潼关天险,而自己呢?河北战乱频繁,统一河北之后,通过一系列政策修生养息,也是最近一年才缓过气来,河南更是四战之地,百姓流离失所,生产不丰,指望这些新占之地为大军提供补给,不过是个笑话,除非他也像其他那些诸侯一样,只是劫掠,无须关注民生经济。
    接下来,高畅将撕毁和王世充地合约,夏国也将与郑国正式交锋,王世充命段达率领大军驻守白马,无非是要防止对面的夏军渡河,当然,那个时候徐世绩也还没有击败孟海公,打下济阴郡,现在,济阴郡已经落在了高畅手中,夏军在河南已经有了基地,无须再冒着郑军地封锁强渡黄河,所以,段达驻守白马已经毫无意义,这个时候,段达所率领的郑军应该已经向南撤退,退守阳了吧?
    当然,段达也有可能继续驻守在白马,至于阳方面,王世充应该派遣东都的军队前来增援,驻守阳,只是,去年,他率领郑军向西攻击李唐,想把李唐在关东的势力驱逐,结果战事不顺,十几万大军面对李唐的区区几万人马,却没有取得多少战果,城池也没有占领几座,就因为天气的原因不得不撤退了,从这方面来看,王世充的郑军还真是没有多少战斗力,这次西征,就算无法攻下东都,至少也要将东都周围的城池夺下,形成长期包围才行。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作为后勤转运基地的济阴郡也就非常重要了,所以高畅才亲自巡视济阴,了解济阴郡的真实情况,毕竟,大军在外作战,若是后勤供应不济,粮道不稳,那么,所有的作战计划都只能是空谈,容不得高畅不重视啊!
    郭孝恪被刺身亡的第二天,高畅一行并没有拔营往济阴进发,仍然停留在原地。他要等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之后再进入济阴,而这个时候,徐世绩派出的斥候侦骑还在定陶一线巡视,他没有想到高畅会从北面而来。
    “使者已经派出了?”
    高畅端坐在帅帐内。随行的大臣分左右坐下,文臣在左面,武将在右面,位于文臣首座地正是秋长天,高畅的询问对象也是他。
    秋长天朝高畅恭敬地行了礼,出声应道。
    “秉夏王,使者已经派出,今日下午就会抵达济阴面见徐世绩徐将军!”
    “嗯!”
    高畅点了点头,然后继续问道。
    “白斯文和刘兰成那里有消息传来吗?”
    “禀夏王。白将军和刘将军的信使刚刚到达大营,两位将军说一切如常,他们会按照计划行事,济阴城中的将领们已经得到了夏王的密令。监察司的人员也做好了准备,在他们的严密监视下,那个人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如此甚好,传令下去。让大伙好好休息一天,明日一早启程,朝济阴进发!”
    与往常一样,高畅还是惜字如金。不管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还是决定天下归属的大事件,或者在灵宝神教地法会上。他都不会长篇大论。唧唧歪歪。
    随行的大臣纷纷起身。向高畅行礼告退,秋长天留在了最后面。在即将出帐时,他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往高畅行来,然后在帐中间站立。
    “什么事?”
    高畅原本在处理堆积在案几上的文件,见秋长天行了回来,他抬起头,微蹙着眉头问道。
    “禀夏王,微臣有个小小的疑问,不知道夏王为什么会派那个人去见徐世绩,要知道,那人和徐世绩是好友,并且,据监察司地情报,那人一向和李唐有来往,归降之后,也和李唐的细作联络过,不值得相信,若是让他去见徐世绩,他会不会劝说徐世绩连夜出逃,和他一起投奔李唐?”
    高畅轻咳了一声,眉头仍然微蹙。
    “对魏征这人,你了解多少?”
    “小人一个,十足的墙头草!毫无节气可言!”
    秋长天神色不屑地说道。
    “最初,他为元宝藏的幕僚,后投李密,李密败逃之后,又舍李密投徐世绩,随后作为徐世绩和李唐之间地联系人,引徐世绩降唐,断绝了李密的最后一缕生机,如此不忠不义之徒,依微臣所见,当杀之而后快!”
    “呵呵!”
    高畅笑了笑,不过这笑容依旧保持他一贯的冰冷,没有丝毫的信息。
    “魏征地确不是什么为主尽忠的纯臣,也没有所谓的名士气节,只是,我并不需要他为我做到死忠,我只知道,他是一个有能力地人,他
    利者效忠,若是主上失败,他就会毫不留恋地转身离一个人,难道我高畅不敢使用吗?难道我是个害怕失败地君主?”
    秋长天想要回话,高畅举起手,打断了他的话。
    “徐世绩是个聪明人,魏征也是个聪明人,之所以派魏征作为使者去见徐世绩,是为了打消徐世绩最后地疑心,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两个聪明人,自然会做出最聪明的选择,我有这个信心,所以,你无须忧虑,但请放心!”
    “是!大王,是我多虑了!”
    向高畅行了个礼,秋长天转身离去了。
    是啊!自己都能看清楚的事情,夏王又怎么会看不清楚呢?秋长天在心中暗骂自己不该多嘴,匆匆离开了。
    眼看着秋长天的身影消失在营帐的门口,高畅低下头,继续批阅奏折,徐世绩和魏征在他心目中,应该值得他的这番策划和布局,若是两人仍然冥顽不灵,那也就怪不得他了!
    就像秋长天没有想到高畅会派魏征作为使者进入济阴和徐世绩会面一样,徐世绩也没有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见到魏征。
    好友见面自然分外亲热,寒暄一番之后,酒菜摆上,两人相对而坐,举杯共饮,喜笑怒骂,酣畅淋漓。
    然而,这只是表象而已,当左右亲随退下之后,两人的神色同时变得郑重起来,放下了酒盏,两人坐在了一张席子上,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玄成兄,怎么会是你?”
    魏征苦笑了一声,说道。
    “是啊!怎么会是我,这一次,高畅南行,让我相随,原以为只是放心不下我在黎阳,怕我从中搞破坏,我也没有想到他会让我作为先行人员进入济阴与你先行见面啊!”
    “哼哼!”
    徐世绩同样苦笑了两声。
    “此人的所作所为还真是出人意表,难道他就不怕你我二人作出什么手脚吗?”
    “我想,也许他还真是不怕我们搞鬼?或许,在他眼中,我们只是跳梁小丑罢了,不管我们暗中做多少小动作,他也只当是看戏!”
    两人沉默了一会,同时长叹一声,徐世绩瞄了魏征一眼,然后说道。
    “懋功兄,郭孝恪和孟海公之事你已经知晓了吧?”
    魏征沉重地点了点头,他抬头望着徐世绩,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疑惑。
    “懋功兄,你行事为何如此大意,难道你不知道高畅的监察司无孔不入吗?”
    徐世绩长叹一声,苦笑着说道。
    “此事一言难尽啊!只是,事情已经到了这步田地,玄成兄,小弟该何去何从啊!”
    魏征低下头,沉思了一会,抬头说道。
    “懋功兄,高畅之所以让我来见你,恐怕心中已经有了盘算,他要杀你,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复杂,用不着让我来稳住你,所以,我想他还是希望懋功兄你能继续为他效力,因此懋功兄无需担心自己的安危,只是,事到如今,我们再也不能摇摆不定了,毕竟,这里和关中相隔千里啊!若是高畅真能击败王世充,占领东都,和关中李唐也不是没有一争之力啊!”
    徐世绩抬起头,目光平视魏征,两人的视线相交,隔了好一会方才分开。
    “玄成兄,你的意思是?”
    魏征点了点头,说道。
    “高畅虽然以邪教立国,只是他的教规森严,有着完善的教义和信仰,绝非当初黄巾军起事那般,一味地愚弄百姓,实际上,只是打家劫舍的流贼匪盗,他所创立的灵宝神教,我曾经仔细研究过他编著的灵宝神教的圣典,其中包罗万象,不仅有法,数,术,在其中还可以看见儒,释,道的经义,尤其令我佩服的是,他居然可以自创文字,将汉字简化,使其不再那么繁复,和当初楷书替代小篆相比,其意义也不遑多让,此人,就算不能成为开国的君主,盖世的英雄,光是他编著的这本圣典,就足以让他在青史留名,总之,这高畅乃是不世出的奇才,不是你我这样的人可以猜得到他的未来的!”
    若不是亲眼所见,徐世绩真的很难相信这番话出自魏征之口,难道,高畅真是天上的神君转世,不然,为什么连魏征这样素不服人的人物也对其高唱赞歌?
    “玄成兄,这么看来,我们只有为其真心效力了?”
    魏征神情诚恳地望着徐世绩,重重地点了点头。
    “懋功兄,我并不是为高畅担当说客,我觉得,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将异心暂且收藏起来,就以东都为分水岭吧,若是高畅夺取东都,我们就为其真心效力,若是他铩羽而归,到时候再做其他打算也不迟啊!”
    “也只能这样了!”
    想了想,徐世绩点了点头。
    “对了,我临走的时候与伯父见了一面,他的身体安好,衣食供应也还充足,懋功兄,但请放心!”
    “是吗?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若不是魏征提及,徐世绩差点忘了自己还有个老父亲在高畅手中,一时间,他觉得有些狼狈,幸好,魏征很快转开了话题,化解了他的尴尬。
    接下来,两人也就将正事放下不表,徐世绩命下人继续把酒菜端上来,两人对酒当歌,一夜风花雪月。
    第四集 第一百一十一章 春季攻势之前
     更新时间:2008…10…31 19:52:34 本章字数:17157
    运这东西还真是奇妙,几年前,李靖绝不会想到如日政权会覆灭,那时,身为马邑校尉的他还一心想为朝廷效力,领军作战,扫平叛贼,征伐高句丽,功名但凭马上取乃是他平生的志愿。
    如今,他虽然独挡一面,手底下也有数千虎贲,然而,大隋帝国却已不在,成为了过往,他为之效命的却是他一直不耻和愤恨的反贼,时也!命也!
    风迎面吹来,将李靖头盔的红色帽缨吹得向后猎猎飞舞,李靖俯下身子,趴伏在马背上,身下的黑色战马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在官道上疾驰,在他身后,数十铁骑随之而来,马蹄践踏处,激起大量烟尘,烟尘中响起滚雷一般的阵阵蹄声。
    彭城郡和济阴郡相邻,两者之间沿着荷水有一条官道相连,盛世之时,在这官道附近有着许多村落,毕竟,在这个由于生产力低下,人口不多的时代,人们一般都临水而居,大部分肥沃的土地都在河流附近,河水冲刷而成的冲积平原乃是上好的田地,官道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沿着荷水而建,当然,我们说的乃是盛世之景,在这个乱世之中,官道附近的那些村落大多已经变成了荒村,村落不是损于战火之中,就是因为村落的主人为了躲避战火不得不将其抛弃了,因此,这一路行来,李靖等人很少见到人烟,二月本是春耕的季节,然而。在这一路上,那些本该生长着庄稼的田地里面却长满了野草。
    与夏国治理地河北相比,这些地方委实太过荒凉了!
    虽然,领军出征以来,这样荒凉的景象已然司空见惯,骑在战马上一心赶路的李靖心中依然有些唏嘘,这让他想起了当初和高畅的一次谈话。
    作为一个将军,你究竟是为谁而战?
    不错,李靖喜欢打仗。全身流淌的都是武将的血液,他喜欢军营的味道,他的鼻子已经习惯了马粪的臭味,皮甲地臭气。铁锈的味道,以及无所不在的血腥味;他喜欢那种运筹帷幄,击败敌人的感觉,一个一个难题被他征服。一个一个貌似强大地敌人被他征服,这种欲望充斥了他的整个人生;当然,还有功名,他渴望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就像他所崇敬的孙武,吴起,霍去病等人那样。在后人地眼中成为不世出的名将!
    他是在为自己的欲望和野心而战!
    然而。除此之外呢?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如果,他的欲望和野心造就地只是这样的一幅景象。他还能心安理得地驰骋疆场,用无辜者的头颅来换取自己地功名吗?
    扪心自问,他李靖还做不到如此冷血。
    战争制造了乱世,然而,另一方面,战争也能停止乱世,就像解铃还需系铃人一样,能够制止战争地也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