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372部分

隋末逐鹿记-第372部分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扪心自问,他李靖还做不到如此冷血。
    战争制造了乱世,然而,另一方面,战争也能停止乱世,就像解铃还需系铃人一样,能够制止战争地也唯有战争!
    自己究竟为谁而战?
    除了为了自己地欲望和野心之外,或许,也是为了普天之下,不再出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吧?天下万民若都能像河北地夏国子民那般安居乐业,就算是杀戮,自己也能心安理得吧?这应该就是自己心甘情愿为那个反贼效力的原因吧?
    说实话,最初李靖之所以为高畅效力,主要是因为打赌输了,不得不愿赌服输,因此心中是有些不情愿的,当然,他也没有出工不出力,不管是在长芦用劣势兵力对抗刘兰成,公顺,还是以偏师去攻打齐郡,海,北海,鲁郡等地,他都绞尽脑汁,用尽了自己所有的能力,当他率领军队南下攻打彭城时,他已经成为了有着两个太阳的将军,在高畅军中的地位不在管小楼之下,像高雅贤,刘雅,苏定方等人的胸前也不过挂着一个太阳而已,可以说,他能够爬到现在的这个位置,都是用他的军功所换来的。
    不过,到了现在这步田地,他已经是一心一意为高畅卖命了,当然,也可以说是在为自己的前途而战,说深一些,也可以说是在为万民的福而战,后一种说法至少能让人心安理得一些!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在夏国对他李靖的发展前途最好。
    当初,为了向朝廷告密,揭露李渊谋反的真相,李靖毅然逃离晋阳,辗转千里,前往江都面圣,途中这才成为了高畅的部属,原本想虚与委蛇,假意为高畅效力,不想到最后家国不在,不得不弄假成真,如今这个世道,有希望夺取天下的唯有关中李唐,突厥走狗刘武周,河北高畅,东都王世充这几人而已,南方的萧铣,杜伏威,李子通之流不过是芶延残喘之徒罢了!李唐和刘武周与他李靖都有仇,他不可能为其效力,至于王世充,这个杀主自立的家伙,他李靖也不屑为其效命,所以,说到底,他能够为之效忠的主子只有一个,那就是高畅。
    李靖之所以出现在这条从彭城前往济阴郡的官道上,行色还如此匆匆,乃是因为他接到了高畅的命令,务必在三月一日前赶到济阴,参加新一年的军事作战计划。
    这一次,前往济阴的南方军将领由他为首,刘黑也在随行将领之中,留守在彭城的只有罗士信,与之搭档的是神官莫清。
    当初,李靖率领数千人在滕珏的协助下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扫平了齐郡,渤海,北海,高密,鲁郡等山东之地,这其中自然有他能征善战,善于用兵,以及夏军训练有素,作战勇猛,不惧牺牲,包括武器装备,后勤运输能力强大等原因,除此之外,还和当时山东各地的具体情况有关。
    山东各地被盗贼荼毒已久,当初。反隋的第一枪就是在山东打响地,王薄的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在须臾之间就吸引了数万人来投,若不是走投无路,实在活不下去,谁愿意杀官造反?最初,那些百姓拿起刀枪起来反抗朝廷,到可以说是为了活命,为了不去辽东送死,不过。到了后来,流民越聚越多,那些反贼头子并没有具体的方略,也没有行政纲领和长远目标。他们无法驱使这股洪流,到了最后,只能被这股洪流裹抰,一路冲来。村庄被焚烧,田地荒芜,为了活下去的反抗最后却早就更多的白骨和尸体,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一切都像回到了几十年前。北朝时期,赤地千里,生
    。乱世仿佛永无终结。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心思定。不管是那些由当地豪族世家组建起来保境安民的民团郡兵,还是啸傲山林。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以劫掠为生的盗匪,作为底层的士卒来说,他们地内心深处其实都不想继续打仗,之所以不得不打仗,不过是想活下去而已,乱世之中,生活物资是有限的,生活空间也不大,要想生存,不但必须保住自己的生活物资,除此之外,还要掠夺别人,压缩其他人的生活空间才行。
    这个时候,当一个强大地势力集团像泰山压顶一般靠了过来,在感觉中,他们似乎是不可战胜的,他们的军队士气高昂,作战勇猛,在某些有心人的宣传下,他们地政策非常优异,普通的老百姓无须拿起刀枪,劫掠他人,就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以前,为了生存,不得不丢下农具,拿起刀枪,现在,他们只需要放下刀枪,拿起农具就可以很好的生存,只要他们成为那个国家的子民,服从朝廷地法令和制度,他们就可以获得土地,农民嘛,土地本就是他们的命根!
    轻徭役,薄赋税,
    神君降世天下平,
    天下平!
    ……
    类似这样的童谣,几乎是在一天之内就传遍了山东,在这样地情况下,面对着强悍无比地钢铁洪流,那些实力不够地军事集团,他们的选择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所以,在扫平山东地战役中,李靖并没有打多少打仗,与之交锋的也就只有公顺,王薄,徐圆郎这几个实力强大,自以为可以抗拒夏军的诸侯而已!
    自从从鲁郡出兵南下之后,李靖原以为可以轻易地扫平南方诸强,毕竟,一直以来,北方兵强马壮,黄河流域的开发程度也远远超过了长江流域,这个时代的珠江流域还算是蛮荒之地,像荆南等地的开发程度也明显不够,所谓的盛世江南这个时候还只能瞧见一丝影子,若不是杨广继位之后,时常流连江都,若不是大运河的修建,江南的开发还要晚上一些时间。
    从军事的角度来说,南北朝对峙时,南朝就时常处在下风,一直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北朝南征的场面远远多于南朝北伐,南朝只是依靠长江,淮河天险这才勉强维持不胜不败的局面而已,并且,北方长期处在内乱之中,就算是统一,维持的时间也不长,这也是南朝能够勉强坚持的原因。
    当大隋统一北方之后,事情就变得简单了,隋军一旦南下,当时的南陈几乎就无还手之力,南陈的覆灭也成就了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就是因为有灭陈这个功绩,他才取代了杨勇成为了第二任的大隋皇帝,他的老爹恐怕没有想到,只是区区十几年,他这个英明神武的儿子就弄垮了偌大的一个家业,自己也被部属割下了脑袋,成为了史上少见的亡国之君,千年之后仍然背着暴虐的声名。
    话题扯远了,总之,在李靖率军南下的时候,他以为这次南征会一帆风顺,夏军的兵锋当一如既往地无坚不摧,然而,实际情况却远比他想象中的要困难。
    当时,李子通割据东海,但是主力已经南下,正在江都和杜伏威,沈法兴争夺江都,三方打得不可开交,李子通让部将左孝友留守东海,下两郡。
    李子通没有想到夏军能够这么快就扫平山东,在他看来,没有一年半载,夏军是无法平定山东的,就算是占据了山东,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保境安民。安抚人心,况且,就算夏军占据了山东,河南地王世充也不会听之任之,两个庞然大物之间必定要打得不可开交,无法南顾,往深处一想,就算王世充不去攻打夏军,夏军也不会舍弃王世充不顾。留下这么一个心腹大患在自己身侧,然后埋头南下吧?只要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做的危险。
    在李子通看来,自己要想夺取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在北方诸强打得不可开交,乱成一锅粥的时候,抢先一步扫平江南,以江南为基地。凭借长江天险,与北方抗衡,然后,再趁北方诸强两败俱伤。实力磨损,消耗巨大之际,率军北伐。成就不世之功。就算不能夺取天下。至不济也能恢复当初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因此,他这才让左孝友留守东海。下,守住自己的老巢,自己则率领主力南下,屯兵海陵,窥伺江都。
    李靖南下之前,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进攻路线,一是由琅琊郡出发,攻击李子通的老巢东海郡,另一条路线就是从鲁郡出发,攻击彭城,彭城郡并不在李子通地势力范围之内,驻守彭城的乃是旧隋官员和当地豪强组建的政府,官员以本地豪强世家子弟为主,士兵大多为当地人,由世家豪强出钱出粮,以保境安民,抵御盗贼的名义组建,和李子通相比,实力要弱了许多,只不过,由于这只军队地目的不是争夺天下,而是保境安民,因此,武器装备虽然简陋,士气却极其的高涨。
    把这两个战略计划送交高畅之后,李靖得到的回复是先行攻打彭城。
    之所以攻打彭城,乃是因为彭城地实力较弱,夏军大部分是北方人,南下攻打江东,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一切都需要适应,故而,选择的第一个对手最好不要太强,彭城正好符合这个条件,不仅实力较弱,由于是固守自保,没有什么盟友,去年,为了抗拒东海军的攻击,还击退过李子通两次,因此,面临夏军的攻击,他也就得不到其他人地增援。
    除此之外,不打李子通还有另一个原因。
    当时,李子通正在江都和杜伏威,沈法兴鏖战,若是得到老巢被袭的消息,他很可能会休兵罢战,率领大军回师东海,如此,并不符合高畅的利益。
    江都就像是一块肉骨头,李子通,杜伏威,沈法兴就是三条饿狗,高畅希望他们能为这块肉骨头打生打死,彼此之间接下不可化解地冤仇,下一步,当夏军展开江南攻略时,就不会受到什么强大地阻力了,高畅最害怕地是在夏军强大的压力下,这三个人组成联盟,与自己相抗,如此,就算能够占据江南,也将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耗费大量钱粮,以及大把时间,也就得不偿失
    竟,现阶段,他地主要对手还是北方的李唐。
    夏军南下,攻打的却是和自己有仇的彭城郡,李子通虽然有唇亡齿寒的感觉,不过,并不强烈,相比较而言,江都更为吸引他的目光,因此,高畅断定李子通不会因此回师东海,那么,接下来,夏军就能够更为顺利地展开江南攻略了。
    李靖心头所想的和高畅差不多,他也准备先攻打彭城。
    他的计划很简单,以奇兵攻打彭城,夏军的行军速度称得上当世第一,所谓兵贵神速,李靖准备突袭彭城,拿下彭城之后,再取下,截断海陵的东海军和老巢东海郡的联系,当然,要达到第二步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必须先拿下彭城郡再说。
    原本以为这次攻伐将非常顺利,李靖打算花一个月的时间,在他看来,最多一个月就可以拿下彭城郡,他并没有采取一个城池一个城池攻打的策略,而是舍弃藤县,留县,丰县,沛县而不顾,自己率领数千人马,只带着一个月的粮草,轻装沿小路直奔彭城,想要打城中守军一个措手不及,至不济,也要以强大的兵锋压迫对方投降。
    如果任何事情都可以按照计划中的那样施行,这世界上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意外了!
    一开始,李靖就遇见了麻烦,首先,他的士卒无法适应江南的天气,当他率军从鲁郡南下地时候。是去年八月,八月的彭城,正是秋雨连绵的时节。
    夏军中的大部分士卒不是河北人,就是山东人,他们比较耐寒,不过,这个寒冷是比较干的那种寒冷,而非湿润的寒冷,士兵冒着阴湿的秋雨。在崎岖的小路上疾行,这并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诚然,夏军地士卒大部分都是灵宝神教的信徒,在神官的鼓动和宣传下。他们士气高涨,意志强悍,他们深信自己是在为了某种至高无上的天命作战,他们不惧牺牲。不怕困难,然而,有时候,意志这东西并非万能地。有时候,现实的残酷虽然不能摧垮这种意志,但是。它可以击败它。
    水土不服。这就是士兵们遇见的最大麻烦。虽然,夏军军中的随军军医地数量远远超过同时代的军队。虽然,士卒们以强悍的意志在对抗病魔,在行军的途中,非战斗减员却也难以避免,并且,行军地速度也被迫因此减缓了下来,当李靖率领这只部队抵达彭城城下时,军中的非战斗减员已经达到了三位数,军中的病号恐怖地达到了四位数,那些没病没伤地士卒,也都疲惫不堪,作为主将地李靖也得了一场大病,幸亏得到军医地拼命抢救,不然,他也到不了彭城。
    作为一只客军,虽然,事先从敌情司的细作那里得到了大量地情报,在军中,也有一些彭城籍的士兵作为向导,然而,他们终究无法完全隐藏行迹。
    虽然,一直到抵达彭城城下时才被守军发现了踪迹,也算是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然而,守军还是有大把的时间将城门关闭,吊桥拉起。
    彭城的守军明显没有想到夏军会突然出现在城下,毕竟,从前方并没有这样的消息传来,也一直没有收到报警的信号,因此,他们并没有大规模的调集兵力,事先也没有将青壮组织起来,把他们编入军队,所以,当时,彭城的兵力不过一千来人。
    在这种情况下,夏军若是向彭城发起强攻,也算是一场奇袭,很有可能一战即下。
    可惜,这个时候的夏军已经是疲惫之师,强弩之末,他们根本就没有力气发动一场攻击,能够强行军到彭城城下,差不多就耗尽了他们所有的精气神,安营扎寨的时候,只有区区一两百人在警戒,李靖故意让这一百人做出肆无忌惮的样子,队形松松垮垮,不讲阵型,甚而有人躺卧在地,嬉笑怒骂,不一而足。
    不出李靖所料,城内的守军被他们的虚张声势惊住了,以为夏军故弄玄虚,其实暗中藏有伏兵,因此,一个个在城头眼睁睁地看着夏军安营扎寨,没有一人敢进言出城来袭。
    立下营寨之后,李靖提在半空中的心终于落了下来,虽然是疲惫之师,和战兵相比,辎重兵中的病患还要多些,不过,大家也知道营寨乃是军队的根本,因此,在战兵的协助下,全军动员,一个容纳五千人的营寨很快就在彭城北城外十里靠近荷水的一个低缓的山坡上建立了,军队是午时时分到达彭城城下的,申时左右,大营就初具规模,虽然,尚达不到战时的标准,却也能够派上用场了。
    当时的夏军,因为水土不服而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