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八六一 >

第43部分

一八六一-第43部分

小说: 一八六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月星稀,巫山带雨,满山皆春。
    这一觉睡的好不香甜,可算是曾纪泽穿越以来,睡得最舒服的一觉。次日早上,曾纪泽起了一个大早,精神愉悦,正逢李鸿章前见拜见。
    李鸿章早听闻他夫人来到,见他气色极佳,便是打趣道:“我的曾大人,瞧你红光满面的,昨晚一定休息的不错吧。”
    曾纪泽听得出他话中之意,便也不以为然,笑道:“内子做了一顿丰盛的家乡菜,吃得舒服,睡得自然也就舒服了。”
    李鸿章笑而不语。
    “这么一大早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要事啊?”曾纪泽知他行事注重实际,无事必不会来闲聊。
    李鸿章将一份文书呈给了他:“朝廷购买西洋舰船组织水师之事你应该听说过吧,出了些差子,这是北京恭亲王的来函,他希望你和老师能出出主意。”
    这件事不用听说曾纪泽也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廷实权人物恭亲王奕忻决定推行洋务,他在英国人赫德的劝说下,决定向英国购买船炮,并商定雇用少量外国人教练枪炮和驾驶轮船。
    时任清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李泰国受托承办此事,他委托英国皇家海军上校谢拉德。阿斯本帮助办理购舰事宜。可恶的是,李泰国违背了清廷的旨意,擅自与阿斯本签订了合同十三条,规定阿斯本担任舰队的总司令,只执行由李泰国转达的中国皇帝之命令,而不执行经由其他途径传达之任何谕旨。并且,如果是阿斯本认为不能满意的命令,李泰国也答应拒绝代为中转等等。
    一个国家的海军舰队,竟要以外国人为司令,皇帝的命令符合外国人的心意对方才能执行,这简直是荒天下之谬,十三条合同之事传出,清廷上下一片哗然。
    曾纪泽不用看也知文书中写些什么,便闲然坐下,边饮一杯清茶边问道:“英国人的这十三条合同你怎么看?”
    李鸿章愤愤道:“英国人狼子野心,这所谓的十三条合同,完全暴露了他们企图控制我国水师的阴谋和野心,实在是可恨。”
    曾纪泽点头表示同意,又道:“恭亲王是怎么个意思?”
    李鸿章道:“恭王认为这个合同事事欲由阿斯本专主,不肯听命于朝廷,是为不谙体制,难以照办。他和李泰国反复辩驳,重新议定了五条章程。可是那阿斯本率舰队抵达天津之后,对五条章程大为不满,伙同李泰国一起要求朝廷接受他们的十三条合同。”顿了顿,又道:“恭王的意思是你在上海与英国人接触频繁,更了解他们的心思,所以想叫你给拿个主意。”
    历史上,此事最终因双方都不愿让步,以令人沮丧的结局而告终。清廷购置舰船的举动虽然是进步之举,但曾纪泽却从心底是不愿此事成功,因为即使成功了,这支舰队最终也是要掌握在清廷手中。换句话说,这将在不久的将来,对曾纪泽的宏图大业将构成极大的威胁,这是他无论如何不愿看到的。
    曾纪泽想了想道:“父亲可有给朝廷上折子?”
    李鸿章道:“恭王不久前也征求过老师的意见,他老人家当然是极力反对。”
    “那你怎么认为呢?”曾纪泽先不发表意见。
    李鸿章毅然道:“我自然是赞同老师的做法,这水师,咱们即使不要也绝不能落入英国人的掌握中。”
    曾纪泽听罢各方的意见,经过再三的思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十三条合同绝不能答应,这是不容质疑的。而英人奸滑的很,估计也不会妥协接受五条章程,所以,这样一直拖下去是谈不出个什么结果的。”
    “你的意思是……”李鸿章看得出他心中早有良策。
    “买不如造!”曾纪泽用强调的口吻道出了这四个字。
    “舰船之事,与枪炮一样,关乎国家大计,根本解决之计,还是要自产自造,我本来也有意在上海建一座造船厂,但因资金不足,所以一直未能付诸实施。这回既然英人万不会同意五条章程,那我以为不如索性将所购舰船统统变卖,以所得之银两,在上海建座造船厂。”
    李鸿章一点就通,他兴奋的接过曾纪泽话茬:“船厂既成,舰船想要十条就有十条,想要百条就有百条,水勇管带,俱可由我们自由任命,完全不必受制于洋人,这才是强我水师的根本之计。”
    李鸿章越发的能理解曾纪泽的理念,这让他甚感欣慰,便点头笑道:“正是如此。”
第九十章 保存实力
    李鸿章经过曾纪泽长期以来的引导,又在这上海目睹了种种洋人“奇技淫巧”,潜移默化之下,变革之心早已深植胸中。。无论曾纪泽是建武器制造厂,还是兴办新式学校,他都是全力以赴的给予支持,这一次同样不例外。
    “淮扬水师仅有七艘炮舰,便能纵横江淮所向无敌,若能建一座属于咱们自己的造船厂,造他百八十条舰船,到时不光是发匪,只怕洋人咱们也不再惧怕了。”李鸿章目光还是较有远见,他也知道洋人贪得无厌,早晚必还有一战。
    不管有无李鸿章的支持,曾纪泽的大计划都是不会变的,当然,有他的支持,自是如虎添翼,遂道:“少荃你说的正是我想的,那这回就要仰仗你的文笔了,你就依我刚才说的意思,给朝廷上一道折子吧。另外,给父亲大人也去一份信,陈述其中厉害,最好能得到他的附议。”
    曾纪泽顿了顿,又补充道:“信中的措辞一定要谨慎,尽量不要得罪英国人,更不能让朝廷觉得咱们要求把船厂建在上海,是心怀有私念。”
    “这个我自然明白,你就放心吧,不过……”李鸿章看了一眼堂内无人,低声道:“不过此事若成,那船政之事,朝廷必只有委托于劼刚你。到时的造出来的船,组成的水师,多半也必归于你指挥,这对咱们淮军倒是一大利呀。”
    曾纪泽知他所指什么,却故意不点出,笑道:“有哪几利,你倒说说看。”
    “新式的舰船全仿洋人而造,若将水勇管带也仿西式训练,所建之水师,必可与洋人舰队媲美。相当初英人入侵之时,其舰队纵横我大清南北各洋,所向无敌,船坚炮利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假若淮军也有这么一支舰队,那放眼这大清国,除了洋人之外,江海之上,还有谁能敌呢?不要说是发匪,就是……”
    “就是”后面的话,李鸿章却没说出来,却只抚须而笑,意味深长。
    李鸿章的暗示曾纪泽最清楚不过,他忽然有一种感触,想当年李鸿章手握军政外交大权,可谓只手遮天,却大好形势下,从未生过什么野心之念,而今位居幕僚,不掌实权,却反而会来煽动曾纪泽。
    看来人所处之位置不同,思想、胆略也会有所不同。掌权者一旦图谋不轨,胜者为王,败了只有身首异处死路一条。当下属的则不同,老大成功了就是功臣,加官进爵,荣耀无双,老大万一失败了,稍有点良心的大不了背弃而去,换个老板打工,狠一点的话干脆割下老大的人头做献降之礼。
    曾纪泽忽然对当年的曾国藩有了几分理解,在当时那样有利的情况下,在那么多下属的劝进之下,最终还是选择了自裁羽翼,做一个忠臣。有人说他道德学家,忠君思想根深蒂固,在曾纪泽看来,还是顾忌考虑的太多,没那个胆略和必胜的信心罢了。
    这就好比有一个光屁股的绝色美女站在面前,有哪个男人不想扑上去生吞活剥了她呢,至于做与不做,只是一个胆色问题,无关于道德人格。
    “就是,就是,就是什么呢……”曾纪泽像是在问李鸿章,又像是在自言自语,忽而也笑了,看似闲适的目光中,却蕴藏着太多的含义。
    “那我就去写奏折了,告辞了,巡抚大人。”李鸿章笑着拜别。
    曾纪泽走出大堂,眺望东方,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光霞万丈,烧红了半边天际。
    苏州外围,淮军集中了近七个团的兵力,从北、东、西三面围困,沿城一带,尽是纵横交错的战壕,每隔二十几米便有一处地堡,每十步便设有一个炮位。
    从十月末到十二月,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不断的有大炮、弹药和粮草从上海运到苏州前线囤积储备。曾纪泽已完成了对苏州的战略包围,但他迟迟不下总攻命令,只令各团严守阵地,围绝苏州,切断城内外的联系,阻断太平军粮道。
    他是在等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来自于围困天京的湘军。
    尽管苏州外围的营垒,石墙已皆被肃清,但苏州本身城墙高厚,极难攻破,况城中还有李秀成亲自领导的近十万太平军在守城。淮军要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攻陷苏州城,势必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而太平军的覆灭咫日可待,最大限度的保存淮军的实力,乃是曾纪泽实施下一步计划的基础。
    所以,他指望着天京城下的曾国荃对金陵城施加更大的压力,逼迫洪秀全再次招李秀成率军回援,然后,他就可以趁苏州空虚发起进攻,以最少的代价夺下这座战略重镇。
    他的这位九叔并没有让他失望。
    雨花台一役后,曾国荃部侥幸逃脱了全军覆没的厄运,随着疫病的退去,以及曾国藩的不断的调援,曾国荃部很快恢复了原先的战斗力。而在这个时候,李秀成为保苏州,不得不率大军离开天京,这就更给了湘军喘息的机会。
    与此同时,皖南、江北、宁国、芜湖一带的湘军也恢复了生气,重新对太平军展开了凌烈的攻势,各路湘军连战连捷,正从不同的方向加紧向天京的命围。
    在这种天京的局势越发不利的情况下,洪秀全对李秀成的撤兵大发雷霆,严令其率军回师,实施“进北攻南”的战略,意图渡江北征,迫使南岸湘军回救北岸腹地,解除天京之围。归复皖省根据地,重占淮南产粮区,解除天京日渐显露的粮荒。并联系纵横豫皖的扶王陈得才和捻军张洛行部,重振皖北,进取湖北,恢复天京上游屏障。
    李秀成一颗红亮的心完全在他苏州老窝里,他极力的反对进北攻南的计划,但在洪秀全的逼迫之下,不得不于12月1日仓促出兵,令章王林绍璋、对王洪春元等自天京下关渡江,作为执行计划的先头部队。李秀成本人在12月中旬,集中了约30万人,包括护王陈坤书、顾王吴如孝、爱王黄崇发等部在内,渡江北上。
    当曾纪泽听到李秀成离开苏州的消息后,忍不住拍手称快,遂下令苏州前线各团作好准备,于1863年1月1日对苏州发起总攻之战。
    就在曾纪泽忙于部署苏州决战之时,他又收到一个好消息,再次赴美的容闳回来了。
第九十一章 大杀器
    “达萌,此番美国之行成果如何?”曾纪泽由于主持攻打苏州的军事会议,未能前往码头亲迎容闳。当会议结束后,容闳已经马不停蹄的赶来了他府中。简单的问候之后,曾纪泽便迫不急待的想要听听他有何收获。
    “那些留美的学生,我将他们分别送入了耶鲁大学附属中学学习,美方的教育部对这件事很重视,他们承诺这些学生中学毕业后,全部免试送入耶鲁大学。另外,我还为麻省理工学院投入了一笔资金,成功的加入了该校的董事会,鼓动董事会通过了对华教育交流援助计划。”
    容闳兴奋的述说着他的赴美成果,曾纪泽听着相当的满意,亲为他递上了一杯茶:“先润润嗓子,不急,你慢慢讲。”
    容闳一口气将一杯茶饮尽,接着说道:“我还以大人的名义,在华盛顿投资建了一所大学,并且未经大人的允许,就先将大学的名字命名为了‘纪泽大学’,还请大人见谅。”
    “哪里哪里,先前丁日昌把他造的第一款枪命名为‘纪泽式’,现下你又把我变成了校名,看还我这个名字还是很好用的嘛。”曾纪泽笑着自嘲,很显然,他对自己的名字能成为一所大学校名而感到荣幸。
    容闳见他无异议,便又道:“纪泽大学刚建不久,师资名气都还不响,但只要大人肯继续投资,不怕吸引不到优秀的教师。”
    曾纪泽道:“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咱们在美国投下的每一两银子,都是为了将来获得十倍百倍的收获,教育这个事是一个长期性的,你放心,我不会那么短视。”
    容闳听了放心,接下来便将话题转入曾纪泽最为关心的军工问题上。
    “我这次去美国,除教育之事外,还新购买了一批最好的机器,放便于大人进一步扩大武器制造局的生产规模。另外,我还花钱使华盛顿邮报大篇幅的报道了斯宾塞来华之事,让那些美国工程师们知道,来中国工作是能嫌到大钱的。所以这一次招到的工程人员比上次多了一倍有余。这些人都是机械制造方面的好手,至于怎么分配利用,那还得由大人安排决定。”
    容闳还是很聪明的,懂得利用媒体来做广告。上海武器制造局自开工以来,所造纪泽式步枪不过千余条,远远不能满足淮军的扩军速度,曾纪泽正为扩大生产规模而犯悉,容闳招聘来的这些美国工程师以及新购的机器,对武器制造局的二期扩建计划是十分有帮助的。
    “那么,那个加特林呢?你有没有把他带回来?”这是曾纪泽另一个十分关心之事。
    容闳笑道:“我当初离开之时,做了保证不辱使命,大人交待的事,怎么敢不办妥呢。我不但把他带来了,还带了一挺他的机枪样枪。不过这人有些晕船,下了码头时还是吐个不停,我就先将他送入‘聚贤饭店’去休息了。”
    聚贤饭店是曾纪泽结合中西建筑风格所造的一座豪华宾馆,专门接待那些有志于为他效力的优秀人才。
    机器这玩意,在这样一个技术封锁并不严格的年代,只要有钱就不愁买不到,但人才就不是有钱就能招得到的,毕竟人是有思想的,对于加特林的到来,曾纪泽是喜出望外:“好啊,达萌,你这件事办得漂亮,没辜负我对你的期望,我一定给你加官进爵。”
    容闳拱手推辞:“大人能了我留学宿愿,是我该向大人感恩才对,至于加官进爵,非容所望也。”
    曾纪泽拍着他的肩膀道:“本官用人,向来是赏罚分明,不然怎能服众,你事情办得好,受赏是应得的。更何况,我今后还要有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