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破译圣经 >

第16部分

破译圣经-第16部分

小说: 破译圣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十字架  自从公元前538年犹太人由巴比伦重返耶路撒冷以来,便一直处于争取民族复兴的斗争之中,曾经几度立国,随着公元前63年罗马大将庞培占领耶路撒冷,使之成为罗马帝国的省份城市,犹太人的复国梦才最后被粉碎;而在随后不久犹太人写成的著作之中,则提出了耶和华将派出一位弥赛亚来作为“复国救主”。因此,犹太人不仅在《圣经·旧约》里面寻找先知们关于弥赛亚降临的预言,而且整个犹太民族都在渴望着弥赛亚的出现。  对于这一点,在公元1世纪犹太历史学家弗拉维乌斯·约瑟夫斯的《古犹太志》中便有着这样的评论:“这时耶稣出现了。如果说他是人,那么他是位具有卓越才智的人。他常行奇事,是那些乐于接受真理的人的老师。他把人们吸引到自己的周围,不仅是犹太人,还有众多的异教徒。他就是弥赛亚。”值得注意的是,这位历史学家显然已经认识到,基督耶稣并不是犹太人所企盼的那种“复国救主”弥赛亚,而是上帝之子!   这是 15 世纪时拉斐尔画的一幅油画,反映的是被抬下十字架的基督。天空显得很平静,好象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肉身被消灭的基督被使徒从十字架上解下来。右边,圣母玛利亚已经哭得昏死了过去。而抹大拉的妓女马利亚则手扶着基督那只已经失去了知觉的手,呼唤着主的名字。枯黄的肉身和枯黄的云朵相呼应,远方的风景因死亡而显得憔悴。    这样,在基督耶稣身上,至少出现了两个与犹太人的弥赛亚不同的特点:常行奇事是为了治病救人,而不是以此威慑众人;他乐于进行平等的教诲,传道不分对象,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其他民族的人,都一视同仁。然而,正是在这种明显的差异上,体现出了民族宗教犹太教与世界宗教基督教之间的本质性不同,也正是由于这种差异的现实存在,形成了耶稣之死的一个直接原因。耶路撒冷城中的大小祭司及文士们议论纷纷:“我们怎么办呢?若这样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这就表明,世界宗教的出现,在客观上诱发了民族宗教的存在危机。  于是,正是这些耶路撒冷城的大小祭司及文士,用三十个银币收买了耶稣的门徒犹大,在抓住耶稣以后,立即送交罗马总督。“众人都起来,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就告他说:‘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彼拉多问耶稣说:‘你是犹太人的王么?’耶稣回答说:‘你说的是。’”对于宗教之争却要以政治诬告的方式来进行解决,耶稣是坚决加以反对的,所以在罗马总督彼拉多想要证明耶稣是不是犹太人之王的时候,耶稣以“你说的是”来巧妙地进行反驳,认为将自己说成犹太之王是他人强加的,从而予以了否认。  罗马总督彼拉多下令鞭打耶稣以后,“兵就把耶稣带进衙门,叫全营的兵都聚集在他那里。他们给他脱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他头上,拿一根苇子放在他右手里,跪在他面前,戏弄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又吐唾沫在他脸上,拿苇子打他的头。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袍子,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带他出去,要钉十字架。”  虽然耶稣作为形成中的世界宗教基督教的第一个殉难者,在大庭广众之下被钉上十字架而死,应该说是具有轰动性的,可是,耶稣什么时候被杀害的,却只留下一个模糊的时间表:据说是在公元 26年到公元 36年之间。很显然,这个死亡时间的跨度似乎也太大了一些。关于耶稣之死,为什么《圣经》上居然没有任何具体的时间记载,难道非要故意留下一个谜,来神化基督耶稣吗?  《圣经》对于耶稣,的确是有意识地进行了一番造神活动,以便使耶稣与基督的形象相符合。这在关于对罗马士兵们如何戏弄耶稣的场面进行的述说之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这是因为这一场面的述说根源于古巴比伦传说:每年选取一个已经定下死罪的犯人,先给他穿上国王的御袍,坐在国王的宝座上面,让他尽情地享乐五天,然后便剥去他的全身衣物,进行狠狠地鞭打,最后用绞刑或木桩贯体刑进行处死。可以说,正是诸如这一类来自古巴比伦的传说,在犹太人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扩大了他们的想象空间。  事实上,当耶稣被带进衙门之后,那些在衙门之外的大小祭司及文土等等犹太人,除了强烈地要求处死耶稣以外,其实是看不见罗马士兵究竟怎样对待耶稣的。于是乎就在自己的想象之中,模仿古巴比伦的传说,尽力地以戏弄的方式来大大地污辱了耶稣一回,从而以宣泄他们心中对于耶稣的种种仇恨。  尽管这种污辱耶稣的想象,在主观上是出于泄愤,可是,出乎所有那些大小祭司及文士意料的是,这种想象本身却有助于对基督耶稣的神化。数十年以后,也就是在公元80年前后,在流传于罗马帝国之中的具有反罗马统治倾向的所谓神谕里面,就出现了这样的赞颂与渴望:“到那时,一个人将从天上再来,一个杰出的救世主,他将把他的双手伸在一棵果实丰美的树上——他是全体希伯莱人中最优秀的!”这显然是对基督耶稣的赞颂与渴望,同时也表明了对耶稣进行神化的成功。  无论是基督耶稣的生日,还是他的死期,之所以需要蒙上一层谜一般的神秘色彩,主要是为了将耶稣由平凡的人神化为上帝之子,这是出于宗教创建的现实需要而进行的造神活动。事实上,整个《圣经·新约》,特别是“四福音书”.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或多或少地参与了这一造神活动,因而在增加对《圣经》把握的难度的同时,又增添了《圣经》解读的魅力,从而使《圣经》本身成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宗教经典,一部意蕴丰厚而深邃的文化典籍。 


第七章…基督教的演变基督的死亡之谜

       这是公元 12 世纪的祈祷书插图。基督教的四福音分属马太、马可、路加及约翰所作,前三者采用相同的(或彼此相通的)材料来描述耶稣的故事,约翰福音则对耶稣的言行作了更深层的省思。    第七章 基督教的演变  基督的死亡之谜  当然,这并不是说“同观福音”中的三部福音书,就没有《约翰福音》那样重要,而是说“四福音书”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只不过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罢了。事实上,从耶稣作为人的角度来看,“同观福音”,特别是《路加福音》,通过对于耶稣生平的详细而生动的述说,提供了关于耶稣一生的真实可信的史实,有利于冲破笼罩在耶稣生死问题上的神秘气氛,在承认耶稣作为基督与教主的宗教身份的同时,确认了耶稣作为文化史上思想家的地位。  《马太福音》之中有这样的记载:  当希律王的时候,耶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耶路撒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  博士们的说法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为耶稣的出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不少人将耶稣视为神话似的虚构的宗教人物。一千多年过去了,在1603年的圣诞节快要到来的时候,以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而著称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观察到土星与木星的轨道出现在了同一平面上,因而土星与木星之间的距离有时会显得异常接近,远远看去就像一颗光芒四射的大星,这种大星现象被称为土星与木星会聚。事实上,这样的会聚在1603年发生了3次,只是因为开普勒的视力不好,才错过了前两次的观察机会。  后来,一些天文学家根据开普勒定律,对土星与木星会聚的可能性进行推算,发现在公元前7年,也曾经出现过3次土星与木星会聚的大星现象。这一天文学发现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属于天文学的,它也具有历史学上的意义,因为这一大星现象不仅证明当年那些从东方来的博士所见不虚,更证实了耶稣的真实与准确的出生时间:公元前7年!这正好是希律王在位的期间。这样,人们终于知道了耶稣在公元元年的时候已经有8岁了,而耶稣开始传道的时候已经有33岁了。   这是当代的一幅航拍照片,拍的是希律王的首府。位于加利利西海岸的希律王的首府在当时是以罗马皇帝提庇留的名字命名的。从公元 2 到 6 世纪,这里都是犹太人的学术中心。从这幅航拍照片上来看,这里目前已变成了一个小村落。    如果说耶稣出生之谜已经揭开,那么,耶稣死亡之谜又如何呢?在《路加福音》之中是这样记载着的:  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就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又钉了两个犯人,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那时约有正午,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耶稣大声喊着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说了这话,气就断了。……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义士,为人善良公义。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就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那里头从来没有葬过人。那日是预备日,安息日也快到了。  由此可见,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以后,在死亡的过程中,虽然有不到正午就遍地黑暗,而太阳又在下午三四点钟就消失不见,以及犹太人圣殿悬挂的帐幔开裂这种种的异常现象的发生,但是,这却说明耶稣从被钉上十字架到死亡的全部时间没有超过4小时,比一般钉在十字架上的人要缩短了不少,这是为什么呢?所幸的是,尽管据说基督耶稣从死里复活后,离开了那座坟墓,却留下了曾经用来包裹他尸体的那段细麻布,这就是著名的“都灵圣尸布”——保存在意大利都灵的一段长约4米的亚麻布!  1978年8月,在罗马教皇的默许之下,由40名据说是无神论者的美国宇宙航空局的有关专家,组成了一个调查团前往意大利都灵进行实地考察。他们从都灵圣尸布上获取了大量的资料并带回美国,利用最先进的成像分析技术与仪器进行研究。3年以后,即1981年12月,他们终于公布了长期研究的结果:圣尸布曾经包裹过的基督耶稣,是一个身高1。76米,体重79公斤,年龄约为30岁,脸上长胡须的犹太男人!他的头部被打伤后流出了血,手腕与腿部均被大钉穿过,流出了大量的血,这些都在麻布上面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此外,他的双膝处也曾受伤出血。  这些具体的描述,与基督教绘画里面的基督受难像比较一致。基督耶稣背负十字架时,不慎摔倒使膝盖受伤,而后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左腿放在右腿上面,用一根长长的大钉钉在一起的。不过,仍有一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这就是:基督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时候,并不是像绘画所表述的那样,大钉穿过两个手掌钉在十字架上,而是穿过基督耶稣的两个手腕钉在十字架上的!这就说明了当初被钉上十字架以后,耶稣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死亡的原因,很可能是大钉穿过手腕的时候,弄破了动脉血管而造成大出血,致使耶稣很快死去。  现在的问题是,仅仅从一块长度只有4米左右的都灵圣尸布上面,就发现了如此之多有关基督耶稣的信息,这是不是通常人们认为的所谓“圣迹”呢?难道基督耶稣要在一块包裹自己尸体的麻布上面又一次显示出神迹吗?    左图:这幅画为 1737 年画于威尼斯的一幅油画。画面内容:巨大的十字架又长又沉,但丝毫没有弄脏基督的红袍。与他一起被判死刑的,还有以色列的两个强盗。画家将场面尽量画得宏大,无知的小市民正在嘲笑犹太人的王。大盗巴拉巴也已经被罗马士兵押解到基督身后,而全人类的主这时心中只有一句话:“上帝,宽恕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右图:这是 1357 年发现于意大利的一块亚麻布。这块“都灵的裹尸布”虽未经教会的鉴定,但很快就变成了基督教的圣物。这块大约宽 1 米,长 4 米的亚麻布上面拓印着一个有须的男人的面容和伤痕累累的躯体。 1988 年,科学家用碳同位素鉴定出这块著名的亚麻布应该产于 14 世纪,而不是耶稣死亡的 1 世纪。但科学似乎并未动摇这块布在虔诚信徒心中的神圣地位。   


第七章…基督教的演变基督复活

       1503 年德国丢勒画的一幅受难基督的头像。画面中与柔软的发须相比,刺入基督额头的荆棘冠张狂和残暴得令人心惊,但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王冠的荣耀。画家在病中绘制了这幅受难基督的素描。他自身的痛苦在基督的表情上获得了某种爆发力。    基督复活  一切神迹,无论是贯穿于神话之中,还是出现在宗教里面,实际上都是关于超常现象的想象性述说,即在现实性的基点上,通过变形夸张以呈现出荒诞不经而又合乎情理的结果。一言以蔽之,想当然而已,不可能追溯原因。  这也就是说,若果真是神迹的话,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由果溯因式的考察的。因此,只有在相信都灵圣尸布与基督耶稣直接相关,也就是说相信耶稣是实有其人的前提之下,才有此研究的可能。  事实上,如果现在的人们只是获得了3年研究的结论,知道了都灵圣尸布所包裹的基督耶稣是什么模样的话,最大的感受也许不过与当年基督耶稣受难时那些在场者的感受相差无几。关键在于,必须进行质疑,问一问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首先是,按照犹太人丧葬的律法规定,一个人死亡之后,必须全身赤裸地清洗干净,然后洒上香料或抹上香膏,直接用亚麻布包裹尸体,再进行安葬,因而不可能在亚麻布上留下多处的血迹。反过来说,这就意味着亚麻布里面所曾经包裹的尸体没有进行过清洗!那么,耶稣死去的当时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吗?  根据《路加福音》里面的时间记载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因为在十字架上钉死耶稣的“那日是预备日,安息日也快到了”,也就是安息日的前一天。由于犹太人以星期五的日落到星期六的日落为安息日,因而耶稣被处死的那一天,实际上就是星期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