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红楼同人)贾敏的红楼生活 作者:半卷舒帘(晋江vip2012-07-25完结) >

第59部分

(红楼同人)贾敏的红楼生活 作者:半卷舒帘(晋江vip2012-07-25完结)-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斥他。宝玉也是贾政和王夫人年近四十才得了儿子,精血两人精血比不不年轻时候旺盛,所以宝玉生下来内弱,在加上一味的娇养,何况幼儿的身体也是娇弱的,因此在贾政的严逼下,宝玉终究支持不住,病倒在床。
    贾珠的早逝,早已经让王夫人成了惊弓之鸟。若宝玉有个万一,不说贾家的冠带家私就会便宜赵姨娘所生的庶子,就是她后半生也就失去了依靠,因此见到宝玉病倒,可是吓坏了,虽然请太医过府就诊,知道没什么大碍,王夫人还是在贾政面前好一阵哭诉。就在贾政训斥王夫人慈母多败儿的时候,他被贾母叫过去,就宝玉读书生病的事一顿大骂。
    在贾母的心中,宝玉还小,还用不着这么死逼着他读书。何况在贾母的心中,他们这样的人家,也未必非得一定要从读书中找出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从根上就不是靠着读书发家的。因为有贾母和王夫人护着,宝玉读书的事情虽然没有中止,可是到底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把它当作一件正事对待。而且宝玉发现他生病后就可以不读书,因此每每在贾政严格要求他读书的时候,就“病”上那么一场,为此贾母和王夫人更是护着他,不让贾政来“为难”宝玉。面对贾母放纵宝玉的行为,贾政虽然心有不满,可是一个“孝”字压下来,他也只好听从。
    宝玉不管怎么厌恶书本,不喜读书,他到底还是念了几本书在肚子里,舞文弄墨的话还是有点墨水的。比起王夫人的妹妹——薛姨妈的儿子,薛蟠要强上百倍。薛蟠脑袋里似乎天生就没有学习的那根弦。一本《三字经》半年的时间还不背不熟,歪门邪道学的到快。家里也曾花费力气请了几位大儒前来教导,奈何薛蟠朽木一块,就是不开窍。而每每先生想要严厉教导薛蟠之时,都被薛姨妈拦在里面。
    曾经有一位先生在教导薛蟠时,因为薛蟠背不出书来,拿戒尺打了他几手板。薛蟠皮娇肉贵,手心肿了老高,薛姨妈见了之后,心疼的不得了,把先生叫过来,臭骂一顿。大概的意思是,你拿着我家的钱,竟然打我家的孩子,真是岂有此理,不愿意干就干脆滚蛋,我薛家有钱,难道还怕请不到先生不成,又不是非你不可。将那位先生气得连束脩都不要了,直接告辞而去。
    因为此事,薛蟠资质愚钝,不堪雕琢和薛姨妈娇纵溺爱之名广为传扬,纵使薛家花再多的钱,也请不来好先生愿意前来任教。最终肯来教导薛蟠的,无不是为了薛家那丰厚的束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请来的先生自然对薛蟠逃课,花钱请人做作业,打架,斗鸡走马等顽劣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至于,虽然请了不少饱读诗书的先生过府教导,薛蟠不过略识几个字而已,比胸无点墨略强那么一点。
    起初,薛俭望子成龙,见薛蟠在读书上没有天赋,少不得心灰意冷。见女儿宝钗比哥哥高明十倍,生的又好,因此令其读书识字,想着好好教导一番,将来未必没有个好前程。随着通政司一职的被撤,薛俭忙碌起来,一年十二个月,几乎有十个月不着家,对于两个孩子就疏于教导,全权交到了薛姨妈的手上。对于薛蟠,薛俭早已经放弃了希望,反而是宝钗,他再三叮嘱薛姨妈,不可疏忽,一定要好好教导。
    对于宝钗的可人意,薛姨妈自然欢喜,但是在她心中,重中之重还是儿子。她只有薛蟠这么一个儿子,儿子是她终身所靠,自然溺爱非常。不像,薛俭,听说薛蟠在外闯了祸,一顿板子是少不了的。儿子若是打坏了,她将来靠谁?
    只是薛姨妈泪水涟涟,苦口婆心的劝说对于薛蟠来说,根本不管用。就算薛蟠在她的眼泪攻势下,信誓旦旦的只此一次,必不再犯。但是事情过后,薛蟠转身就刚才的赌咒发誓忘到九霄云外,该怎么样还怎么样。面对薛蟠的死性不改,薛姨妈却一而再,再而三的相信,为了不让薛俭知道后责罚薛蟠,薛姨妈还拿出钱来把事情悄悄的抹平了。以至于在薛蟠的心里留下一个印象:这个世上就没有花钱摆平不了的事情。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算是过渡。其实我真的不认为宝玉是生来就厌恶读书。这个世界没有人是生而厌学的,所以他的不喜读书应该是有缘由的。至于薛蟠,像这种死活都学不进的人,我们身边倒是有不少这样的人。




☆、第五二章

送走清玉和霁玉后,贾敏拗不过思念之情,初始几乎每隔三五天就要探望孩子一回。待到后来才慢慢减至一个月两到三次。霁玉虽然年纪小,但是心智甚坚,除了刚开始到通明寺的时候,因为到了陌生的地方,身边除了父亲和清玉,再没有其它熟悉的人,哭闹了几次,等熟悉了之后,就玩的不亦乐乎了。因为不放心,把两个孩子送到地方,林海特地在通明寺多盘恒了几天,陪着霁玉,却没想到最后却被霁玉“嫌弃”,给赶了回来。
    这日贾敏又来探望两个孩子,将给两个孩子带来的东西交给照顾两小衣食住行的澄光师父,听两小叽叽喳喳的讲述着这些日子的见闻,说着又作了什么,学了些什么,……中午的时候,母子三人一起用过午饭。贾敏搂着两个孩子在寺中的静室一起午睡,醒来之后,两小吃着贾敏带来的素点心,偎依在她的身边玩闹。母子三人一起作耍。斗室之内,其乐融融。
    因为通明寺不留女眷过夜,所以红日西斜,寺中暮鼓敲响,贾敏才依依不舍的告辞而去。见贾敏一步三回头,迈不开步子离开的模样,跟来伺候的人虽然知道应该催促贾敏,让她赶紧上车,好加紧赶路。否则在天黑之前赶不回去,城门落锁,就要在外停留一夜,但是谁也不肯去做这个出头椽子。
    贾敏上了车之后,一行人再不敢耽搁,快马加鞭的往城中赶去。一路无话,回到府中,贾敏洗漱路上的风尘,无精打采的用过晚饭。伺候的人见贾敏恹恹的,都知道她是为了两位少爷心情低落,每次贾敏到山上探望之后就会这样,这事劝无可劝,不过做事的时候,都加着千般的小心。
    万宪家的从外面匆匆的向正房走来。经小丫头通报之后,临江迎了出来,把她带到内室。她进来的时候,贾敏正在和丁嬷嬷商谈着什么。万宪家的给贾敏见过礼,神色尴尬的道:“太太信我,把事情交给我做,可是我不中用,没有办好太太交付的差事,还请太太责罚。”
    贾敏有些意外的挑了挑眉,道:“有什么责罚的,这本来就不是你的正经差事。不过,这么些日子你总不会一点东西都没查到吧?你就先把你查到的那些先说给我听。”
    万宪家的在茶房当差。那个地方和厨房一样,在里面当差的人要和各个院子的丫头婆子们打交道,所以消息最为灵通,也是小道消息流传最广的地方之一。因此贾敏才把查探流言的消息交付给她,没想到她探查多日,竟然是这么个结果。是万宪家的无能还是敌人太狡猾?万宪家的是贾敏的陪嫁丫头,她有多少斤两,贾敏自然是知道的,她若是无能,贾敏也不会用她。
    万宪家的吞吞吐吐的道:“我只查到几个说清玉少爷和釉玉姑娘闲话的人,她们都道老爷和夫人慈悲,竟然肯把不是自家骨肉的孩子领回来抚养,虽说是为了报孩子父亲的救命之恩,未免也有些太过了。言语中还提到清玉少爷,作为一个没有林家血脉的男丁,入了林家族谱,将来分家产的时候是要分一份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她们说话的时候,身边都有人证,因此府里的流言并不是她们传的。至于那些纷纷扰扰的闲言碎语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就怎么也查不出来了。虽有几个碎嘴的婆子顺嘴胡说,但是她们和各位姨奶奶一点关系都扯不上。”
    万宪家的并不笨,她知道贾敏让她查什么,可是查来查去,却发现和几位姨娘一点瓜葛都没有,这个结果不要说贾敏不信,就连万宪家自己都不相信,所以她就没有上报,继续查,可是不管她怎么查,就是和那几位没关系,贾敏这边又不能再拖了,无可奈何之下万宪家的只得向贾敏请罪,承认她没用来了。
    贾敏似笑非笑的斜了万宪家的一眼,道:“怎么,你也觉得他们说的对?”万宪家的被贾敏的一瞥看得心下发寒,赶忙道:“太太说的是哪的话,我们是哪个名牌上的人,敢置喙老爷和太太行事?不过大家说起来,都说老爷和太太行事仁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将来老爷和太太必有福报。……”
    万宪家的还想将那不要钱的好话说些,冷不丁的对上贾敏的眼睛,一个激灵,想起前面她说给贾敏下面的人说的话,就不敢胡诌下去了,讪讪的住了口,站在一边,再不敢言语。贾敏低头沉吟,万宪家的虽然没查出幕后指使,但是这件事有人捣鬼是确定的了,毋庸置疑。
    当初将清玉和釉玉带进府里来,除了有数的几个人,府里上下都把他们当成林海外室所生,并不知道他们真正的身世。而知道真的几人,自然不会往外说。当然,若是有心去查,还是能查的出来的。只是平白无事谁查这个做什么?
    关于清玉和釉玉的闲话,贾敏虽然在他们进府之后,狠狠的敲打了一番,并严厉的惩治了几个顶风作案的,但是她知道这是避免不了的。在这个娱乐极其贫乏的世界,就连他们生活相对比较精彩的特权阶层的聚会,也常常谈论些张家长李家短的蜚短流长。当年,贾敏的不孕不育,就曾经占据了很长时间的一段话题中心。作为生活空间更为狭窄的奴仆,谈资除了身边的人自然还是身边人,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主家也少不得被挂在嘴边。彼此的分别不过是饶舌的程度,和听众的人选罢了。
    对于清玉和釉玉的议论,贾敏只是控制。控制着,让闲话在她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流传,避免传到清玉和釉玉的耳朵。她并没有严格制止,主要是因为她知道不管怎么严厉,都会有人私下里议论。只有不加关注,当大家觉得没意思起来,也就不闭口不言了。果然,在贾敏面上表现出不在意,私底下又采用霹雳手段,私底下的议论渐渐的湮没,随着话题的新鲜度的消失,无人再提了。只是让贾敏没想到的是,随着霁玉落水,这话又重新被提起,并且连带着抖落出了他们真正的身世。
    只是就算将清玉和釉玉的身份公布出来又如何?纵使因为两人不是林家人,下面服侍的人心有怠慢,可是清玉已经被贾敏送出去求学,釉玉是养在她身边的。她身边服侍的人就算不尽心,也不会懈怠到哪里去,出不了大褶子。何况总领釉玉身边一切事责的常嬷嬷是贾敏亲自挑的,在让她到釉玉跟前也是叮嘱再叮嘱,要小心伺候的。那么将他们的身世曝光图谋什么呢?
    贾敏有些头痛的皱着眉头,对于这种勾心斗角她还真是不擅长。母亲曾经教导过她,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没用。她也是按照这个这么做的,因此无论是求学还是就业都是一帆风顺。如今看来,也不是一点用都没用,至少能给人添堵,不是吗?
    轻叹了口气,贾敏把她的疑惑说了出来,换来丁嬷嬷和万宪家的惊讶的神色。对上她疑问的目光,丁嬷嬷苦笑着道:“太太,就算都是嫡子,嫡长子和嫡次子分得的家产都不一样。就算清玉少爷是林家子,就他的身份,若没有认回来,是没有继承权的。何况清玉少爷并不是林家的孩子。”
    “外室子没有继承权,庶子则可以分家产,这个我知道。……”贾敏点点头,表示明白。话说了一半,倏地睁大了眼睛,一下子明白丁嬷嬷为什么这么说了。想明白关键,贾敏忍不住失笑道:“大张旗鼓的作手脚,原来就是为了让我知道清玉不是老爷的孩子。她们是从哪点看出我不知道‘真相’的?以至于她们这么费劲巴力的来告诉我?难道我就像是个掉进钱眼里出不来的?”
    丁嬷嬷和万宪家皆闭口不言,心道,就是同胞手足,为了家产结仇,最终老死不相往来的比比皆是,何况清玉少爷不仅不是老爷的血脉,而且还是母亲是贱籍的外室子。当初,为了这救命之恩,老爷已经重重的谢过其家族,而后,林家又把清玉和釉玉两人从戏班里救出来,避免他们掉进火坑的命运。像他们这样出身的孩子,林家提供吃住,将其抚养成人已经仁至义尽了。至于让人入了宗族,将来可以分到林家的一份财产的做法,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这事说出去,没几个人会相信。
    知道了幕后主使的目的所在,这人也就浮出了水面。除了以追逐利益为目的,商贾出身的田姨娘再没其他人。虽说查清玉和釉玉的身世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也不容易。章姨娘和白姨娘都不是扬州本地人,在府内她们还可以兴风作浪一下,但是,府外她们没有人手,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她们已经在府里多年,对于贾敏的个性也有所了解,和林海一样,都视金钱如无物,所以就算她们想做些什么,也不会在这上做文章。
    至于涵容和文姨娘,这两个虽然有家人在外,但是她们的家人并不得力。这种事情不是随口说说的,是需要确凿证据的,也不是他们在外面一打听就能打听出来的。需要的人脉和财力,两人并不具备。涵容虽然没有在贾敏身边贴身伺候,可是她毕竟在贾敏房里多年,对贾敏的脾气秉性也知道一点,而且也知道林海对贾敏的敬重,因此,如果是林海想把两个孩子认作林家人的话,关于他们的真实情况,他绝对不会隐瞒贾敏。所以贾敏早知道真相。文姨娘不清楚贾敏是不是知道真相,但是她看贾敏的行事,知道她是个知道取舍的聪明人。就算贾敏一开始被隐瞒,但是如今清玉和釉玉早已经被认下,就算有不满,嫡母想要打压庶子的手段多的是,贾敏绝对不会在已成既定的事实的情况下和林海闹,从而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所以两人根本不可能掺和。
    田家在义忠亲王倒台和随后的江南盐商整顿中落马,但是并没有像文家那样一败涂地,终究留下了几分元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田家几代经营扬州,是不折不扣的地头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