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城市的1000个细节 作者:石映照 >

第15部分

中国城市的1000个细节 作者:石映照-第15部分

小说: 中国城市的1000个细节 作者:石映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湘菜


  347
  湘菜是一个很大的菜系,其特点是肥润滑腻,讲求入味,如一款干锅茶树菇,生生地也要将猪肉之味熬烂,进出自如。再则,嗜辣是其共通之方,炒青菜要放辣,吃几个甜豆沙包也要蘸着剁椒酱,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们吃辣喜生吃,或是在油中炸得焦糊才有味。所以,每吃,必致通体大汗、脸红筋涨才算完。不过有趣的是,嗜辣多为日常情状,要是办一桌老式的正统宴席,也不见得有多少辣椒,仿佛吃辣不上台面,不登大雅,投射于现实,仿佛只是行动,不能口头或公开提倡,否则就有违船山之学、朱子之理了。这真是两面得有滋有味。
  348
  宋代罗泌《路史》中有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的记载,还有黄帝之子“少昊氏始于云阳,胙土长沙”的传说,意即黄帝把长沙封赐给了自己的儿子,“熊湘”亦即长沙。据传说,炎帝部落的某些支系南徙到湖南,从洞庭湖之野直达九疑苍梧。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在位120年而崩,葬长沙”。
  那个传说年代的人动不动就活几百年,这也是一例。
  349
  另一个传说主角是舜帝,他在成为有虞氏部落的首领后,带领百姓发展生产,成效卓著,后亲自南征南方三苗。《史记·五帝本纪》说: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帝南巡曾途经南岳衡山,据《衡山县志·古迹》记载:帝舜将高辛氏盛甘露的玛瑙瓮迁于衡山,故南岳有宝露坛。舜在坛下建望月馆以望月。安上峰有舜庙、舜溪、舜井、舜洞,传说是舜帝巡狩曾驻跸在此。传说舜帝南巡还到过湘潭,并演奏了韶乐,由此而有了韶山之名。
  350
  《九歌》中之《湘君》、《湘夫人》,一对水神配偶。爱得轰轰烈烈却无缘聚合。传说舜死之后,他的两个妻子娥皇与女英在湘江上哭得悲惨哀绝,串串涕泪随风飘溅到翠竹———也就是今日所看到的斑块横生的斑竹,后来,这两人就化为了湘君和湘夫人,也有人认为她们是奔丧时双双殉情而死的。总之,爱情在这里是轰轰烈烈的,想想,长沙人要第一个在电视上“玫瑰之约”地配对,及时地相爱,弄得天下人都喜欢湘妹子,这原来是有历史依据的。
  351
  湘君和湘夫人跳了江,屈原也跳了,禀性刚烈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往江里跳。最近的新闻是“跳楼”。
  据《潇湘晨报》2003年5月12日报道,5月9日中午时分,一名男子爬上湖南湘潭市河东大道一栋大楼,想从六楼纵身跳下,因是高空“表演”,数百名群众迅速地围观上来,而就在营救人员正在紧急铺设弹簧床垫时,一些人开始发出了极不和谐的欢呼。随即,更多有同样想看“稀奇”的人吹口哨、鼓掌,逐渐就演变成了鼓励青年往下跳的强烈的民意!然后,那青年喝掉了最后一口酒,向后把杯子一扔,向前纵身一跃,摔成了肉饼……
  352
  湖南也是近年兴起来的一个旅游热点,择其要曰:衡山(有祝融峰、方广寺、藏经殿、水帘洞)、苏仙岭的白鹿洞三绝碑(秦观词、苏轼跋、米芾书)、陶渊明的桃花源、张家界等。
  353
  橘子洲也不可不去,此地位于岳麓山下的湘江,原名水陆洲,又名长岛———有5公里之长,西晋时因洲上产橘子,故名。仅仅在唐朝,骆宾王、孟浩然、杜甫、韩愈、柳宗元、张九龄常活动于此,于是暴得大名。
  354
  橘子洲头原有几家小餐厅,那儿的鱼非常不错,每次去长沙,我们几个朋友都要去暴撮一顿。不过我最近一次去,发现那儿已经被拆迁掉了,怅然徘徊了几圈恨恨离去。
  355
  在汨罗市的玉笥山上有屈子祠,是屈原的流放地,相传是他写《离骚》、《九歌》、《怀沙》的地方,每年端午节,此地有盛大的赛龙舟活动。当然,既来拜会了屈原墓,还可向东继续走上30公里,这样,顺便就可见到杜甫墓。
  356
  最后还得加上湘西,沈从文说湘西:“山高水急,地苦雾多,为本地人性格形成另一面,游侠者精神的浸润,产生过去,且将形成未来。这种精神当然也绵延到湖南人的整体内心,所谓吃苦耐劳,永不消停。”


有关滇池


  357
  第一次到得云南,我的心情一下子轻松起来。出发前,我花了很多功夫来熟悉昆明,我的兜里还揣着一份准备献官的东西———那是有关滇池的。
  我尽量先不讲我的故事,而是先呈示一个公允的、大家的、历史的、趣味的昆明。
  358
  汉武帝时代,大理一座小城白崖上现出祥瑞的彩云,于是,政府就在此地设置了云南县,以取其吉祥,后,蒙舍国相往见唐玄宗,皇帝问他所从何来,答曰:在南方,云之下。于是,皇帝老儿就直呼其地为“云南”。
  359
  公元十三世纪,忽必烈的蒙古马队扛着牦尾旗子,浩浩荡荡地征服了昆明,从此这座城市取代大理成为红土高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元代昆明叫作“雅岐”,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描述为一座壮丽的大城,城中有众多商贾和工匠,周围土地肥沃,盛产稻米和小麦。
  360
  左金马,右碧鸡,东骧神骏,西翥灵仪。金马碧鸡二山是昆明的门户。明代时,金碧路与三市街的交叉处建有金碧辉煌的金马坊、碧鸡坊(晚清重建),在旧时代这是昆明的象征,1931年,埃德加·斯诺到昆明时,还看见这两座优雅崇丽的牌坊上系着一些纸做的供品,下面点着几柱香,蓝天光洁的影像飘忽于上面。
  361
  与近代云南关系颇为密切的法国驻云南总领事方苏雅对昆明成堆成簇的玫瑰花和大如牡丹的山茶花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1899年的记述中说,昆明筑有砖垒的雄阔城墙,差不多呈正方形,砖已发黑发霉,城墙上有宏伟的五层木楼,每层屋檐的四角就像翘头皮鞋的鞋尖,城墙内街道纵横、狭窄,各种通道形同一座迷宫,街道上堆满了杂色物品,光着腿杆、穿着宽大齐膝棉裤、脚蹬草鞋的人流穿行于其中。“在嘈杂的人群中,有时也会碰上个把穿天蓝色棉布长衫的先生,着绸缎的阔佬,或盛装的妇人。妇人们很少单独出行,多是结队成伙,她们的三寸金莲缠着两端有绣品的红裹脚布,相当困难地蹒跚地走着,就像在踩高跷。有的妇女涂着厚厚的脂粉,脸颊上有鲜红的胭脂。双唇上点着口红,耳边梳得溜光,喜鹊尾巴似的头发上插了些鲜花,并别有一些银饰品。”
  362
  在昆明期间,有件事情把方苏雅逗乐了。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突然发生了月食现象,一时间,全城鞭炮声和枪声大作,足足持续了两个小时,每家每户都在敲盆击锅对着天空呐喊。方苏雅被吓了一跳,以为发生了暴乱,一打听,才知道是发生了月食现象,总督、府台等地方政府的父母官正在发动群众拯救月亮,以驱赶正在吃月亮的天狗。结果,此举大获成功,不久天狗便乖乖地把月亮从嘴里吐了出来。
  363
  此地人由于阳光充足,都晒成一副深色玫瑰脸,是朴实的代名词,总体说来,他们老实巴交,重情尊礼,因循守旧,敬畏天地,祭祖爱家,但也深藏血性,有点鲁迅所说的“南人北相”,厚重中有朴实,率真中有机灵。
  364
  生活在这样一片红土地上,惰性与韧性互见,每日里阳光不缺,生命日照,再加之气候上的四季如春,所以,云南人大都是家乡宝,都不愿意离开家乡。
  365
  据云南丽江的哥们白郎说:倘要给云南人找个代表,非大理人士杨士云莫属,明朝正德年间,此君以乡试第一名高中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但很快就找了借口回老家奉母不出,过了些年,朝廷又授他官职,又去到任上呆了一阵,再次找了借口跑回了老家。总之,天下没比云南更好的地方了。


十八怪


  366
  在云南,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十八怪:粑粑叫饵块,蚕豆数着卖,三个蚊子当盘菜,竹筒做烟袋,青菜叫苦菜,鸡蛋拎着卖,草帽当锅盖,草绳当裤带,大姑娘叼烟袋,姑娘叫老太,穿鞋脚趾露在外,鞋子后边多一块,屋檐下面摆棺材,新娘要把墨镜戴,火车没有汽车跑得快,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警察喊“猫菜”。
  367
  云南的一大风物是鲜花。最闻名的是八大名花:山茶、杜鹃、木兰、报春、百合、兰花、龙胆、绿绒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常绿山茶,名品有白玉红晕的“童子面”,大如白瓷碗的9蕊18瓣“雪狮”,媚艳似绢的“松子鳞”,深紫近墨的“紫袍茶”,芳华赛过牡丹的“大牡丹茶”,以及“恨天高”、“蝶翅”、“松子鳞”、“柳叶银江”等。
  368
  昆明的花销往全国各地,是名副其实的花城。我曾专门去逛了它的花卉市场,徜徉其中真的是一种享受。昆明的花也极便宜,有一种可做干花的小雏菊,竟然卖到2元钱一斤。
  369
  云南鸟儿中最令人喜爱的是生有一张象牙色嘴巴的犀鸟,也即爱情鸟,它们总是雄雌不分地相依为命,如果它们中的某一方死了,那么另一只也很快就绝食而亡,绝没有独自偷生或另觅新欢,这大概就是云南人爱情的一种古老标本了。
  370
  云南总有些神神秘秘的东西,在天上,在地上,这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神秘主义都很盛行,南昭大理时代,大理国20个国王中,竟有7个退位当了和尚。此外,还有儒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东巴经什么的,相与错杂,纷繁而富丽。
  371
  这里还跟洋人有扯不清的关系,法国人在这里修了铁路,欧式新奇物品第一次让云南人开了眼,接着,希尔顿“发现”了香格里拉,洛克发现了云南植物以及纳西学,或者还有大熊猫,再后来,就轮到飞虎队,在这里起飞,在这里埋身。
  372
  个旧锡,东川铜,普洱茶,玉溪烟,宣威火腿,丽江粑粑,文山三七,保山棋子,后屏豆腐,蒙自米线,大理弓鱼,建水汽锅,中甸虫草,版纳橡胶,云南多特产,多山珍。由于少数民族众多,并有各自的生活及其饮食习惯,就说菜品吧,有些菜简直是又奇又艳,依我的理解,约莫就是此地的气候、服饰的一种就近移植或是互相影响。
  373
  云腿、大头菜、鸡棕菌,以及别的特有的山珍,使它的菜品一直像个植物王国的大观园———我大都叫不上名字来,但有些实在好看,只是,碰到最好看的菌类真的要小心,如果方法得当,它就是人间难得的美味,如果烹调不得法,那就可难说了,传说很多中毒的人都会看到“小人儿”,追逐着厮杀,直从地上打到天花板上,打得口吐白沫,或竟至于一口气就上不来了。
  显然,在云南,致幻之物是不仅止于鸦片的。
  374
  坐落于云南滇中盆地、海拔1895米的“春城”昆明,恰当地说,是那种薄施粉黛,处变不惊的女人。只是,你总会要爱上这个女人,不论你是一见钟情,还是先结婚而后恋爱,总之,离开后就会不时地想到她。近800年来,昆明一直是云南文化的轴心,这座“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春城在激烈的文化征候中一直饱含着宏大的风情与美丽的哀愁。
  375
  昆明一带的一大物产是烟草。1492年,达芬奇完成了他的历史性名作《最后的晚餐》,同年,哥伦布在美洲发现了烟草。此后,烟草由传教士逐渐带到了远东地区及云南,并迅速发展起来。过去的20年中,云南是世界上最大的烟叶和卷烟产地之一,烟草产业为地方财政提供了约70%的收入份额,创造全省近四分之一的生产总值。近年来,随着反吸烟运动的高涨和市场的减退,云南正努力摆脱对烟草产业的过度依赖。
  376
  1931年,游荡到昆明的埃德加·斯诺对此地的鸦片盛行吃惊不已:“昆明到处是鸦片烟味,所有的市场上都卖烟枪和烟灯,鸦片就像大米一样容易买到,在大街上,有的母亲哄孩子不用自己的奶头,而是给他一根涂了鸦片膏的甘蔗。”

茶馆


  377
  昆明茶馆也至为有名,其中抗战时在昆明滞留了7年的汪曾祺写得特别动情:“昆明茶馆卖的都是青茶,茶叶不分等次,泡在盖碗里。文林街后来开了一家摩登茶馆,用玻璃杯卖绿茶、红茶———滇红、滇绿。滇绿色如生青豆,滇红色似‘中国红’葡萄酒,茶叶都很厚,滇红尤其经泡,三开之后,还有茶色……我在昆明喝过烤茶,把茶叶放在粗陶的烤茶罐里,放在炭火上烤得半焦,倾入滚水,茶香扑人。”
  378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人把60多万子弟送上了抗日疆场,滇军后来还出境到河内接受日寇投降;在抗战8年中,云南始终成为中国惟一对外联系的交通通道,如滇缅公路、驼峰航线、史迪威公路;当时,大批内地和沿海工厂及院校迁到昆明,形成海口、马街、茨坝、安宁四大工业区,生产出中国第一架望远镜、第一根电线、第一辆组装车、第一炉电力炼制钢水等许多“中国第一”。
  379
  抗日战争时的西南联大为中国教育史上之“奇迹”,它只存在了8年,却培养出后来成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二人;建国后成为院士者数人;“两弹之父”邓稼先等等,当时的西南联大,可谓是大师如云,其教授水平在世界上都可以算得上一流。
  380
  清代昆明有个画家叫张士廉的曾创作过昆明《八景图》。这八景是滇池夜月,云津夜市,螺峰叠翠,商山樵唱,龙泉古梅,官渡渔灯,坝桥烟柳,依山倒影。昔日的昆明八景,有的已不存在,有的已是旧貌换新颜。如昔日的滇池水面有五百里,现在你则不但看不到这么大面积的滇池水面,而且还得小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