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极度驾驭--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 >

第2部分

极度驾驭--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第2部分

小说: 极度驾驭--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亲也是移民家族出身。我的外祖父是从黎巴嫩移民到尼日利亚的,他靠经营一家贸易公司养家糊口,他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从自行车到花生米样样都有。     
    母亲出生在尼日利亚附近法国统治下的一个小城镇,因此她一直是法国国籍。在入学之前她都生活在这个小城镇,后来和外祖母一起回到了黎巴嫩,在一所法国学校学习。因此,不论是看小说还是看电影,甚至在饮食方面,她都非常喜欢法国的东西。     
    父亲和母亲在黎巴嫩相遇,而后相爱并决定结婚。新婚不久后,他们便告别黎巴嫩,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第二部分:要做有钱人的祖先童年播下梦的种子(2)

    1954年3月9日,我出生在巴西的波多韦柳(Porto Velho),那里是当时重要的港口城市,巴西西北部收获的农作物都通过这个港口输送到国内外市场。波多韦柳位于巴西西部与玻利维亚国交界地区,是伦多尼亚州的首府。绵亘2;000英里的马代拉河(Maderia)横贯城市东北部,一路咆哮东去,最后注入亚马逊河。波多韦柳也是一座旅游城市,美丽的帝奥诺瀑布是这里著名的自然景观。     
    然而,在50年前,波多韦柳还是个发展中的城市,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火车和驳船是人们与周边地区来往时仅有的交通工具,气温和湿度也很高,传播热带病菌的毒蚊非常猖獗。而且河里面还有成群的食人鱼,即使再热的夏天,人们也不敢到河里游泳。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生活肯定是艰苦的。恶劣的生活环境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满街都是失去父母的孤儿,白天他们以乞讨度日,夜晚就睡在马路上。     
    对于波多韦柳,我只有朦胧的印象,很多故事都是从母亲和姐姐那里听来的。姐姐说我小时候特别乖,比她还懂事,而她却是个活泼好动的淘气鬼。因为当时的生活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既不卫生又不安全,所以作母亲的时时刻刻都要盯着自己的孩子,生怕有个三长两短。这样一来,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机会就很少了,据说我出生的时候,姐姐因为多了一个玩伴竟高兴得跳了起来。     
    母亲每天都要叮嘱姐姐“不要喝生水,不要靠近河”等这样的话。但不论母亲多么注意,也不能完全保证孩子的安全。    
    在我满周岁那年,母亲雇佣了一个同村的姑娘,帮忙料理一些家务和照看孩子。有一天,那个姑娘不小心喂我喝了几口生水,我因此得了一场重病。    
    爸妈为我的病迟迟不见好转而日夜担心。给我看病的医生说,要想完全治好我的病就必须离开波多韦柳,到一个水土干净的地方去。    
    但是因为工作上的事情很多,父亲无法离开,母亲就带着姐姐和我搬到里约热内卢,而父亲续继留在波多韦柳,从此我们一家人便开始了两地生活。里约①的街头卫生状况良好,湿度也不高,但气温有点高,所以我的病最终也没有痊愈。我的童年是在灰色中度过的。    
    我6岁那年,姐姐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跟着母亲回到黎巴嫩,但父亲仍要留在巴西工作。因为黎巴嫩移民有个习惯,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时,就要把妻儿送回黎巴嫩,丈夫留在国外赚钱,往家里寄生活费和学费。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父母亲肯定很痛苦。我们一家同其他黎巴嫩移民一样不得不开始异国分居的生活,只有父亲出差到黎巴嫩或我们到巴西旅游的时候,我们才能见到父亲。     
    虽然是两地生活,但家人之间的感情却很深厚。不论在什么地方生活,黎巴嫩人的家族之间永远都存在着斩不断的感情,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很重。这种家庭观念是黎巴嫩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跟现代社会的父母相比较,我的双亲对孩子们的管教非常严格。他们制定了很多家庭规则,姐姐和我必须服从。吃饭、睡觉的时间是规定好的,我们都非常严格地遵守着。     
    现在想想,当时多亏有双亲严格管教,我才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得井然有序。     
    当然,他们并不是只会严格要求孩子的父母,他们也是我的良师益友。爸妈经常给我们提一些好的建议,有时犯了错误也会严厉批评,但从来不会对我们说“你应该选择这条道路”或“做这种工作比较好一点”之类的话。     
    我童年的大部分时光是在黎巴嫩度过的,一直到十几岁为止。母亲一直是家庭的中心,她是一个既现实又富有同情心的人,她给了我们自己做决定的自由空间,必要时还会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支持。     
    对于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我只能用感谢这两个字来表达我的心意。现在我也努力用同样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我的父母相信,总有一天他们的孩子会去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    
    


第二部分:要做有钱人的祖先“未来的南美游击队队长”进军法国(1)

    在黎巴嫩相遇的时候,我们才8岁。我们同在一个班级,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大部分的时间都形影不离。卡洛斯是一个头脑灵活、非常聪明的学生,对事情总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直到现在他也一直保持着这种态度。     
     ——杰特·勒梅(黎巴嫩国家医院神经外科医生)    
    人们都说学生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没有束缚,也没有烦恼,是人生中惟一一段自由自在的岁月。但对我来说却不尽如此,因为我那时的大部分时光是在耶稣教会的圣母学院度过的。    
    我是个不守纪律的淘气鬼。当我觉得老师讲的课没意思时,就会做出一些怪模怪样来,故意破坏课堂气氛,结果老师总是让我站到最前面去挨训。    
    11岁那年我开始留长发。耶稣教会的学校对于男生头发的长度有严格的规定,在他们看来,男生留长发是对神灵的亵渎。果然,没有多久,老师就找我谈话了。    
    “戈恩,看到你的长发,我都要怀疑自己的信仰了!难道人类真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吗?”我当时丝毫没有顾忌,开玩笑地说道:“老师,看到您之后,我反而觉得人类正在开始向猿猴退化。”谁知这个老师一点幽默感都没有,她不但没笑,反而非常生气,还罚我下课之后留下来到操场罚站。    
    因为这些孩子气的玩笑和捣乱,在别人的印象中我是一个十足的淘气包。正因为如此,毕业时,学生管理委员会给我写的评语是:“卡洛斯·戈恩——未来的南美游击队队长!”    
    我之所以没有被勒令退学,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很好。我从小竞争意识就非常强,不论什么比赛我都一定参加,而且还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学校为此常常表扬我,说我是通过努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才能的学生,也因此对我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    
    自从上学以来,我始终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我只要开始学习就会坚持到底,并且总是集中精力去完成目标,做不完作业坚决不休息。姐姐常常嘲笑我,说我的身体好像被绑在桌子上一样。    
    庆幸的是,我就读的学校有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讲课的时候,总是既言简意赅又独具个性。对这样的老师我一直十分尊重,S·T·科罗布尔鲁神父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耶稣教会中,他是一位年长的神父,热衷于法国文学,擅长发掘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在教我们诗歌的时候,他总是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地朗诵,使我们在欣赏音韵悦耳的旋律的同时,也领会到了诗歌中蕴涵的诗情画意和丰富情感。    
    科罗布尔鲁神父还教会了我很多有益的人生道理,如看待事物要清晰、简洁,要追求正确的人生价值等等。他经常对我说:“外行使问题复杂化,内行追求清晰和简洁。”“首先要洗耳恭听,然后再开始思考,重要的是要努力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想法,不论任何事情都要尽量把它简洁化,答应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完成。”    
    他给学生们安排了许多选修课,希望能够与学生们一起分享对法国文学的热情。他还告诉我们不论是学习诗歌、文学还是从事商业活动,都要带着足够的热情去做,不然就无法发现事物的本质。     
    我被他对教育的热忱深深地打动,他不是徒有虚名的人,他是个真正的教育者。为了让黎巴嫩的年轻人能够学会终生受用的人生道理,他离开了家乡法国,常年生活在异国他乡。    
    他站在异国的讲台上,惟一的索求就是教书育人给他带来的满足感。这是一种崇高的奉献精神,他是怎样才能做到的呢?对于我来说,有关他的一切都是一个迷。    
    科罗布尔鲁神父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决定跟他学习法国文学,那时我14岁时,正是开始寻找自己人生榜样的年龄,很明显,他就是我的榜样。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想从一个人身上学到自己要追求的所有东西是不可能的事情。人是在不断地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的过程中,学其所长,再把那些长处重新组合起来用到自己身上,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30年后,我来到日本时,我才意识到科罗布尔鲁神父对我的影响是多么有力。他教会我的很多人生道理,如做个简单的人,用清晰的语言说明问题,说到一定做到等等,这些都清晰地反映在我为重建日产而奋斗的过程中。    
    人生的方向有时往往会因为一次偶然而改变。回首往事,我发现了改变我人生方向的几个转折点,选择法国国立理工学院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选择最终使我踏进商界。    
    在耶稣教会学校的最后3年里,我拼命地学习,取得了全班的最好成绩。临近毕业前,我决定进入高等学府,去接受最高的教育。    
    当时,摆在我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是去法国,二是去美国。反复权衡后,我选择了法国;因为我会讲法语,母亲是法国国籍,在黎巴嫩时接触了法国文化,在耶稣教会学校接受的也是法国式的教育等等。另外,我了解法国的教育制度,本人也符合法国大学的入学资格。    
    如果选择美国的话,我想我只能选择麻省理工学院,但我不知道我是否符合那里的入学条件,而且我也不十分了解美国的教育制度。再者,美国的学费很高,而法国的教育制度则比较开放,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免收学费。    
    选择法国之后,我又开始为选择哪所大学和专业而苦恼。    
    


第二部分:要做有钱人的祖先“未来的南美游击队队长”进军法国(2)

    我有一个大我8岁的表哥拉鲁夫·杰扎鲁,他是我崇拜的偶像。他为人率直且充满自信,毕业于法国HEC工商学院,现在在银行工作,拥有自己的公寓,当时已与一名法国姑娘结婚。我认为只有像他那样的人才是成功的象征,所以我决定进入法国HEC工商学院学习,闯进商业世界。    
    因此我把我的简历寄给了表哥,希望他能推荐我进入他当年毕业的预科学校学习,将来再去HEC工商学院学习商务专业。我在此之前顺利地通过了毕业会考,如果只进入一般的大学可以免试入学,但是要进入HEC,则必须在预科学校学习两年,并且还得通过很难的入学考试。表哥很快就把我的履历表及成绩单等资料提交上去了。    
    预科学校的校长看了我的资料后,对表哥建议道:“数学成绩如此突出的学生应该去学工程学,否则就太可惜了,会埋没了自己的才能。”表哥也觉得我应该成为工程师。法国的制度就是这样,评价学生时首先是以入校时的数学成绩为准,其次是物理,然后才是其他科目。    
    表哥回来后就劝我改学工程学专业,也就是法国国立理工学院(Ecole Polytechnique)的预科课程,并说预科学校的校长已经接受了我的入学申请。虽然我很向往能去预科学校学习,但由于改了专业,我很失望,有些灰心气馁。这时表哥对我说:“不要这么消沉,校长说了要是你中途开始厌倦工程学的话,也可以转入商业学院学习。我和校长说好了,先从数学开始学,不行再转到其他专业也没有关系,所以你放心好了。”既然表哥这样说,我也没办法,只好说道:“好吧,让我先试试看吧。”    
    就这样我进入了预科学校,学校的名字叫圣·路易,为学生提供食宿。最初的3个月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地狱,因为我必须要适应听纯法语讲的课程。我的成绩很差,落到了班上最差的行列。看到前3个月的成绩单时,我非常着急,但不论怎么样我都要继续学习数学课程,因此我下决心把成绩提高上去。接下来的3个月我进步很快,1年后通过了法国国立理工学院的特别预科课程考试。     
    法国国立理工学院是法国最优秀的理工学院,是法国优秀工程师的摇篮。也是法国陆军管辖下的惟一一所技术性大学。顺利入学的学生还可以得到一定的工资,这对那些必须自己筹措学费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学院的始创人是拿破仑,学院以历史悠久、拥有种种特殊待遇而闻名天下。     
    在国立理工学院以及后来的国立矿山大学(Ecoleds Mines)研究生院的学习期间,我从来也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将来问题,因为我知道毕业于这种学校的学生,可以选择任何自己喜欢的好工作。我只需集中精力学习,至于未来还是顺其自然好了。     
    


第二部分:要做有钱人的祖先“未来的南美游击队队长”进军法国(3)

    在巴黎时我一直生活在拉丁区。那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浓郁的艺术格调,崇尚波希米亚②式生活方式的地方。我曾经就读过的3所学校——圣·路易、国立理工学院、国立矿山大学研究生院,每一所学校都有着与之类似的氛围。    
    我上课、参观美术馆、举行演讲、结交外国来的留学生朋友……在巴黎的拉丁区我度过了7年的学习生涯,对那里的任何一条马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