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极度驾驭--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 >

第3部分

极度驾驭--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第3部分

小说: 极度驾驭--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上课、参观美术馆、举行演讲、结交外国来的留学生朋友……在巴黎的拉丁区我度过了7年的学习生涯,对那里的任何一条马路、任何一家商店,我都了如指掌。我认为,所谓学生时代就是做不想让母亲知道的事,所以说那段日子虽说并非很好,但不论从文化上还是从生活上来讲,充满学习和娱乐氛围的拉丁区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在国立理工学院的时候,我尽可能地参加课外活动。那时我喜欢足球,还担任了“美国晚餐会”的会长。所谓“美国晚餐会”是指校内成立的小型聚会组织,每月举行两次聚会。在巴黎的美国留学生聚在一起,边吃晚饭,边谈论文化、政治、学习等方面的话题。“美国晚餐会”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场所。     
    美国留学生在吃饭时用英语交谈,饭后三五成群地到附近的小酒馆等地聚会、喝酒、玩游戏,每个人玩得都很尽兴。有时候大家也用法语进行交谈,在参加聚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认识了很多朋友。     
    顺便说一下,我是从在黎巴嫩耶稣教会学校上学的时候开始学习英语的。我虽然学过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但是来到法国时,只懂一点教科书上的英语,不能流畅地说出完整的一句话,当要用英语来表达时,只能东拼西凑地说出几个单词。在黎巴嫩时,除了上课时,几乎没有说英语的机会,只接触了一些杂志、报纸、歌词上面的英语。那时我用的主要语言还是法语、阿拉伯语和葡萄牙语。     
    国立理工学院虽然开设了英语课,但那时学英语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很少有实践性学习英语的机会。我真正学会使用英语是在“美国晚餐会”的餐桌上。    
    我在学院无忧无虑地生活,不知不觉就迎来了毕业的日子。我打算毕业后到巴黎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法国的教育制度规定,只要是从国立理工学院或国立矿山大学毕业的学生,就可以无条件地进入其他院校,即使事先没有办手续,也可以取得攻读经济学硕士或博士的资格。我还想继续学习,进一步享受学生时代的乐趣,而且,那时我还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将来到底要做什么。'    
    附注    
    ①里约:是巴西最大的城市里约热内卢(Rio de Janeiro)的简称。1502年,葡萄牙殖民者加斯帕尔·德莱莫斯率领船队沿南大西洋海岸南下时发现了这个海湾,他看到这里水域辽阔,以为发现了一条大河的入海口,当时正值夏季,南半球刚刚进入正月,便把这条“河”命名为“里约热内卢”,即“正月之河”,但实际上那里并没有河。里约热内卢市以其风光旖旎的科帕卡巴纳和伊巴内马海滩上壮观的大西洋海景闻名遐迩。    
    ②波希米亚:波希米亚(Boheia)位于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部地区,原属奥匈帝国的一部分,是一个多民族的部落,那里是吉卜赛人的聚集地。20世纪60年代,波希米亚人的服装打扮和行为方式在“反传统”的人群中渐趋流行。梅里美的《卡门》、20世纪70年代红极一时的印度电影《大篷车》,都是这一现象的反映,从那时起,“波希米亚”就成了一种象征,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美国曼哈顿拉丁区的格林尼治村(Greenwich Village)就是当时著名的“嬉皮士”聚集地,“波希米亚”一度成为嬉皮士们用来向循规蹈矩、追求物质享受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挑战的有力武器。20世纪末,一种叫“BoBo”(波波)的生活方式在追求生活质量的人群中悄然兴起,“BoBo”即“Bohemian”(波希米亚)和“Bourgeois”(布尔乔亚)两种生活方式的结合,但在叛逆自由的20世纪60年代,二者却是相互对立的。“BoBo”一族崇尚自由与解放,正邪一体,双面共具,既拥有高学历和丰厚收入,又讲究生活品位并注重心灵成长。    
    


第三部分:创业米其林我要做最年轻的CEO(1)

    戈恩成功的因素是他的坚韧性、明晰性、热情和无偏见的思维方式,他从学生时代起就树立了先进的劳动观念。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他在课堂上对我说“总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伟大的CEO”时的情景。    
    ——希尔贝洛·富兰顿(法国国立矿山大学教授)    
    1978年3月的一天清晨,我接到国立矿山大学转来的一个电话。当时,我并没有想到自己踏进商业社会的第一步已经开始了。虽说是清晨,那只是对学生而言的,实际上电话铃响的时候已经是早上8点半了,那时我在巴黎的公寓里睡得正香。     
    学生一向都有熬夜的习惯,我也是“夜猫子”,经常夜深了还趴在桌子上忙碌着,黎明前才爬上床睡觉,从没有在早上8点半起过床。电话铃声一直响个不停,我在半梦半醒中接起电话,对方是一个中年男子,说的法语带有浓重的西班牙口音,他说他叫菲达鲁格,是米其林公司的人事经理。     
    我感到很吃惊,也很突然,怎么会有米其林的人给我打电话,我不明白,就问他原因。    
    他解释道:“我在里约热内卢遇到了你姐姐——克丽丝·戈恩,她说你是从法国国立理工学院毕业的,问我是否可以接纳你。”一听到姐姐克丽丝的名字,我便没有打断他。    
    “米其林在巴西投资了一个大型项目,”他接着说,“你姐姐说你会说葡萄牙语,也很了解巴西这个国家,我们正要找一个法国大学毕业的工程师,她向我推荐了你,于是我就给你打了这个电话。”      
    我边听他解释边想这会不会是国立矿山大学的哪个同学和我开的玩笑,到底是谁呢?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张朋友们的脸。    
    “怎么样?愿不愿意一起参与本公司在巴西项目的开发?如果决定了的话就有劳你到克莱蒙-费朗②的米其林总公司来一趟,我们想和你面对面交流一下,所需费用我们全部给予报销。”      
    听到这些后,我更加确信这一定是某个人精心安排的恶作剧,用米其林的招聘作诱饵,想哄骗我去克莱蒙-费朗白跑一趟。     
    “我向你姐姐仔细了解过你的经历,公司对你很感兴趣,如果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话,我把我的电话号码告诉你,想好了请给我打电话。”他留下一个电话号码后就挂断了电话。     
    我立刻去打听了一下,发现米其林确有其人——这不是恶作剧。这样我也就没有了拒绝的理由,况且去面试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一个月后,我坐上了去克莱蒙-费朗的火车,当时做梦也没想到这趟火车会把我带入商界征战的旅程。     
    1978年,米其林的CEO是佛朗斯·米其林。为了让世人都知道米其林的名字,他把一个欧洲地区的小公司发展成全球性知名企业,他对公司的发展具有绝对的影响力。他有很明确的发展意识和品牌意识,更有与生俱来的威严和不断追求完美的精神。     
    他对哪一个人寄予信任感,从他的表情就可以一目了然。公司内部权力和责任的分工是建立在人际关系和信赖关系上的,而不是组织程序上的安排。实际上,即使不是米其林公司内部员工的人,只要看看公司组织结构图,就可以大概判断出谁是关键人物了。佛朗斯·米其林是拓展米其林北美、南美、亚洲市场战略的决策人,他就是推行这项战略的主要人物。     
    那时米其林正在建设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两个工厂,一个是轮胎加工厂,另一个是弹簧加工厂。因此,米其林很需要一名精通巴西语言又毕业于法国的大学的工程师。     
    在克莱蒙-费朗,我和菲达鲁格见了面,他把我介绍给了其他3位米其林的负责人。我在米其林呆了两天,3位负责人多次询问我对将来的打算和对公司的看法,我也问他们一些诸如希望我做什么之类的问题。     
    最后,他们说希望我能加入他们公司,并且告诉我过几天就寄给我正式聘任书。我告诉他们我不想这么快就结束学生生活,对于就职的事情我想再考虑一下,因为我想继续攻读经济学的博士学位,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当时还很喜欢学生生活。回到巴黎后不久,我就收到了米其林的聘书,其中只有一点让我感到不舒服,其余便无可挑剔了。那就是在基本实习期结束后,要把我分配到R&D③技术中心去。我立刻告诉他们我并不想从事技术领域方面的工作,并告诉他们我选择到米其林工作是因为可以趁协助巴西项目的机会回到巴西。因此,我想从制造部门开始,而不是R&D技术中心。    
    读读教材,做做实验,这7年我度过了快乐的学生时光,我开始想:“现在该是学一点实践性东西的时候了。”加入制造部门刚好符合我的想法。    
    我认为尽早掌握公司情况,从制造部门开始是最好的。因为在这里可以观察到工人、技术员、管理员、经理等形形色色的人。实际上,在后来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我发现制造部门是真正掌握从车间到企业上层管理部门的公司整体工作和问题的最好场所。     
    


第三部分:创业米其林我要做最年轻的CEO(2)

    米其林公司的负责人们没想到我会拒绝分配到R&D技术中心去,在他们看来,像我这样受过工程学高等教育的人一定会希望进入R&D技术中心。其实,我对他们说我对技术和工程学不感兴趣,那只是一个借口,我的真实想法是如果从一开始就直接进入研究所的话,那么就无法充分了解公司的整体情况了。我认为,只有先从基层做起才会为将来的崛起打下坚固的基础,我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直到登上最高管理者的位置。    
    米其林公司的负责人们经过一段时间考虑后,出人意料地同意了让我先从制造部门开始做起。    
    但我从1971年开始已经学了近7年的工程学,他们对我的想法还是有些犹豫,因此他们问我:“你真的认为制造部门更适合你吗?”     
    “当然。”虽然我也有些犹豫,但我还是这样回答道,“我认为工厂的车间才真正是我的起点。”嘴上是这么说的,但心里想的却是,看来要先暂时放一放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计划了。    
    1978年9月,我正式加入了米其林公司。公司的条件很好,无可挑剔,面试时遇到的那些人的主动、坦率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对我来说最有吸引力的是可以调到巴西去工作。    
    附文    
    米其林:    
    米其林集团公司(Michelin),也译为“米麒麟”,1889年成立于法国的克莱蒙-费朗市,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轮胎生产者之一。     
    1889年,米其林发明首条自行车可拆卸轮胎;1895年,发明首条轿车用充气轮胎。在轮胎制造方面,它一直是世界先进科技的领路人。    
    米其林主要生产轮胎,此外还生产轮辋、钢丝、地图及旅游指南。它在世界五大洲共有74家工厂,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设有研究与测试中心,在巴西和尼日利亚拥有6个橡胶种植园,并在170多个国家设立了销售与市场机构,拥有员工12。5万人。    
    米其林于2001年重返一级方程式汽车大奖赛,前10名车手中有8个使用的是米其林轮胎,优秀的性能、过硬的质量,为米其林轮胎赢得了誉满世界的声名。    
    1989年,米其林来到中国,在北京成立了第一个代表处。1995年底在沈阳设立第一家合资公司,2001年米其林上海轮胎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上海米其林回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现在,米其林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香港等地都设立了营销办事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    
    


第三部分:创业米其林毕业于名牌大学的“蓝领工人”(1)

    卡洛斯在这个工厂工作了半年,学会了机器的操作方法,了解了现场的工人、生产程序、管理方法等各种各样的东西。他不像别的管理员那样,很少到现场来;他总是尽可能多地出现在工作第一线,因此工人们都很尊敬他。     
    ——法兰克·金腾戈(路皮易工厂员工)    
    上班不可以迟到,这是未来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我进公司上班的第一天,起床后以为离新员工的培训时间还早,便慢悠悠地边走边欣赏公司附近的各式建筑,没想到却迟到了5分钟。我询问了一下也是那天新进公司一起培训的菲利浦·布鲁路易,他说那几分钟刚好是在讲上班不要迟到等注意事项。我的闹钟是定在集合时间的10分钟前,原以为这样时间正好,没想到竟迟到了,大概是还没有从“学生时间”调整过来吧。所幸的是第一天上班迟到的污点对我今后的生涯没有什么影响。    
    进公司的头3个月期间,我们这些刚毕业的新人学习了公司历史、组织构造、工作内容,还接受了一系列强化能力的训练。在这期间,我们还被派到各个工厂实习。    
    在法国的企业中,米其林具有鲜明的个性。新职员必须要到生产现场去,不论谁,不论从哪个大学毕业,都必须先到工厂去和其他工人一起工作。大学毕业生们都知道,自己不久将升到管理阶层或更高的阶层,但那必须是在和现场工人们一起工作一段时间之后。     
    我被分配到克莱蒙-费朗近郊的路皮易(Le pay),那里有一家米其林的轮胎工厂,我在这里穿着蓝色制服,早班、下午班、晚班,三班轮流工作着。    
    或许有人要问:“那时有没有受到过什么打击?”不管怎么说,在此之前的7年,我的整个生活方式都是标准学生式的,时间多得要命,白天只要不上课,就可以一直睡到中午。作为一个工人在工厂工作,就意味着不得不接受一种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一天工作8小时,早班从早上5点开始,因此4点钟就必须得起床(学生时期这是刚开始睡觉的时间)。工作两小时后是休息时间,这时就和工厂的同事一起吃早餐。     
    最初我跟着一位年长的工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