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 >

第2部分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第2部分

小说: 慈禧太后养颜长寿秘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通则顺,顺则阳气固。  北京是八朝古都,坐落在华北平原北部,右拥太行山,左环沧海,北扼居庸关,南襟河、济,是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的重要古城。    

    

  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宫,是位于北京中央的风水宝地。这里的地气不仅养人,也很滋养生活在这里的动物和生长在这里的植物。  最典型的莫过于紫禁城西部的英华殿种植的菩提树,当年,明神宗的母亲李氏一心信佛,特地从南海移植了两株菩提树到英华殿,以此表示自己对佛陀的崇拜和尊敬。菩提树是热带植物,谁都知道在寒冷的北方,它很难成活。没想到的是,这两株菩提树,不仅活了下来,而且长得枝繁叶茂,几乎覆盖了整个院落。  这两株菩提树,每年6月盛开黄色的花朵,花与籽并发,依附在叶背上,非常美观。最奇特的是,其菩提籽上有美丽的金线,人称金线菩提子,人人视为珍品。    

    

  李太后去世后,神宗皇帝万分悲伤,每次看见院子中的茂盛的菩提树,就倍感亲切和伤感。宫中人都说李氏是九莲菩萨转世,所以菩提树能够在这宫里存活。实际上,是这宫里的地气很好,能够滋养万物。2)  宫室庭院    

    

  中国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的周王朝时期,就已经有了用版筑法建造的高大巍峨的宫殿。这种版筑法建造的庭院式建筑,坚实牢固,保温防暑。特别是日渐完善的宫殿建筑,建造在高大的台基之上,坐北朝南,夏天迎来凉爽的南风,冬天吸收充足的阳光,冬暧夏凉,既可以充分地吸收有益于人体的大自然之地气,又可以避免潮湿之气对人体的伤害。    

    

  中国历朝宫殿,基本上都是各个朝代庭院式建筑的集大成者,是各个时代建筑艺术的最完美体现。尤其是明清两代的北京皇宫紫禁城,经历了八个朝代的营建、修缮、改造,占地72万平方米,大片红墙碧瓦的宫殿,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成为世界历史上和现存最完整、最庞大的宫殿建筑群,是中国最典型的庭院式建筑。庭院式建筑的特色是:门庭、院落,有堂有室,有户有阶,有厢有墙:    

    

高墙围起的宫殿,四周有门;宫殿内的每一个院落,相对独立,有自己的院门;  院门内是朱漆彩绘的影壁,影壁后是第一进院子,两边是厢房,正中是堂屋,用于接待客人;  从两边边门进入第二进院子,两边是厢房,正中是主室,是主人睡觉、休息、起居的地方。  古人所说的登堂入室,就是指从第一进院子进入第二院子,就进入内室和核心地方了。  第二进院子有门,门较小,称为闺;正室称为堂,堂前有阶,堂后有户,由户通室,室就是卧室。庭院有树,树下有草,花草争妍,满院飘香。    

    

  小名兰儿的西太后,一生都喜爱香味,特别是幽雅的兰香。  太后生活起居的宫室,绝对不会有任何异味,哪怕淡淡的气味也不允许,而是洋溢着清香,人们称之为御香。  香药一直是中国宫廷和世室之家的日用品,特别是女性,喜欢香味,也喜爱用香药。  西晋时,富室王恺、石崇斗富,石崇以椒涂屋,王恺则以赤石脂涂屋。  通往西域之路打通之后,大量香药、香料从西域传进了中原大地,女人们最喜爱的主要就是檀香、沉香、郁香、熏陆香、诃梨勒、香附子等等。  南北朝之时的梁武帝萧衍,就喜欢香味,曾这样写道: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唐代长于写宫廷生活的诗人王建,在他的组诗《宫词一百首》中,这样写道:    

  供御香方加减频,水沉山麝每回新。  内中不许相传出,已被医家写与人。    

    

    这首诗写于喜好游乐的唐宪宗末年,作者当时是宫廷之中的太府丞,这是他的写实诗作。诗中的生动描述,给人们展示了当时宫廷之中,广泛使用香药的情形。  在中国历代的皇宫之中,香药一直是宫中后妃们需要的紧俏品,她们将香药广泛用于人体、起居、宫室之中,这就是女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怀香、袖香、暗香、含香、熏香、染香了。这些特殊的香气,主要是用于消毒灭菌,改善空气,美容美体。渐渐地,这些香气,成为人们所敬仰的宫廷的气息,称之为御香。  西太后一生都很喜欢清香的气味,不能容忍在居室之中有一丝一毫的异味在空中飘浮。


第二部分:从储秀宫到乐寿堂储秀宫发迹(2)—(图)

3)  幽静的储秀宫  紫禁城北部后三宫的东西两侧,坐落着十二座均衡对应的宫殿,称为东、西六宫。  这东、西六宫两处宫区,在历代皇宫之中,被称之为“掖庭”,是专供嫔妃们居住和生活之处。紫禁城的东、西六宫,是明清两代嫔妃们的住所。其每一个宫院,都拥有各自独立的空间。  走进乾清门西侧的内右门,眼前是一道幽静的长巷,这就是古代称之为“永巷”的地方。紫禁城中,这样的永巷共有四条,分别叫做东一长街、东二长街、西一长街、西二长街。这一条就是西一长街,长街的北端就是储秀宫和通往御花园的琼苑西门。    

    

  永巷都设有路灯,每座路灯,有一人多高,石制的基座上,设铜制的灯楼,以铜丝护窗。夜晚来临的时候,专职太监从内库提取燃油,灌注到灯楼里,点亮路灯。储秀宫之前殿,悬挂着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大匾:茂修内治。每年年节的时候,清室都要在储秀宫的西面墙壁,张挂《宫训图》之一的《西陵教蚕图》——内容是远古时期,黄帝之元妃西陵氏教授妇女如何养蚕。对应的东面墙壁,张挂着大臣、书法名家张照敬书的《西陵教蚕赞》。  嘉庆皇帝的第一任皇后,曾经居住在这里,她是道光皇帝的生母。  嘉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也曾生活在这里,她传达嘉庆皇帝的临终遗命,宁即位,为道光皇帝。她被尊为皇太后,迁居寿康宫。    

    

  储秀宫中最有名的主人,就是西太后,她是从这里发迹的,一生视这里为圣地。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凌晨,一位名叫叶赫那拉·兰儿的15岁少女,怀着兴奋的羞涩和五彩的梦想,乘着载满八旗秀女的马车,进入了宫禁之地的神武门。  这个看上去十分典雅、身材不高而略微文弱的兰儿,就是后来权倾天下、令大臣们闻而色变的、执掌中国政局长达48年之久的西太后,人称慈禧太后。    

    

  她的曾祖父吉郎阿官至户部员外郎,祖父官至刑部郎中,父亲任职安徽宁池太广道,她出生于一个三代为官的满族之家,是一个小康官僚家庭之中的养尊处优的小姐。  慈禧的别名是“兰儿”,这个名字据推测大概是入宫以后才叫的,据清末大臣们私下传说,慈禧的小名是叫“翠妞儿”。  这个翠字,应该说是非常俗气的,但是,按照中国的避讳制度,举子和大臣们在试卷、奏折中都要避讳——这就是晚清之时,为什么出现了在大臣们的诗文、奏章中,甚至连进京赶考的士子的卷面上,都出现了回避俗不可耐的“翠”字的现象。    

    

  就是这个刚刚成年的15岁的俗气的“翠妞儿”,一入宫就成为咸丰皇帝众多嫔妃中的一员。最初,她的身份只是嫔妃中很低级的常在。她的长相并不漂亮,但是她的嗓音却非常出色,从常在进升到贵人,她下了好一番功夫,费尽了心机。   据说,兰儿是在刚入宫的一个清爽的夏日,在皇帝夏宫的御园圆明园的林荫深处,她穿着很薄的轻纱衣服,手拿书卷,用清亮的噪音唱着动人的江南小曲的时候,被咸丰皇帝看上的。就这样,这位自幼生长在南方的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小女人,用曼妙动人的歌声吸引了年轻的皇帝,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大清王朝的命运。  不久,兰儿被册封为兰贵人,正式徽号是“懿贵人”。    

   兰儿在获得贵人封号以后,就住进了她真正发迹的圣地储秀宫。  《清史稿》记载,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已经封为懿嫔的兰儿,在储秀宫生下了彻底改变她命运的皇子载淳,他是25岁的咸丰皇帝的第一个儿子。不久,玫贵妃徐佳氏生下了咸丰皇帝的第二个儿子,但尚未命名他就夭折了。这样,兰儿生的载淳便成为咸丰皇帝的独生子。兰儿在储秀宫度过了作为兰贵人、懿嫔、懿妃、懿贵妃的近十年最美好的岁月,直到咸丰十年八月,随从皇帝前往热河。第二年七月,咸丰驾崩,九月,懿贵妃与清廷成员从热河还京时,她的身份已经是皇太后了。    

    

  光绪十年,西太后重新住进自己年轻时居住的留下自己青春岁月的储秀宫。然后,她在这里隆重庆祝自己的50岁生日。储秀宫和其前面的翊坤宫的殿前楹柱、配殿、围廊里,都留下了慈禧祝寿时的幸福印记。其中,苏州状元陆润庠等人恭写、恭书的《万寿无疆赋》,精心雕刻在围廊砖墙之上,令她时时回味。  西太后50—60岁之间,经常居住在储秀宫。在这期间,她间或住在紫禁城东部的宁寿宫,或者是中南海丰泽园,或者是夏宫御园的颐和园。  储秀宫是一座十分幽静的院落,坐落在西六宫的最北端,出宫门往北,就是美丽别致的御花园。  走进这座典雅宁静的宫院,正殿廊檐下是一对威武的戏珠铜龙和一对鲜活生动的铜鹿。  清室对这座宫院曾作了较大改造:拆除了其西部的长春门,建造了面阔五间的体元殿,殿之北面出抱厦三间为一造型别致的小戏台;拆除了储秀门,建造了前后带廊、面阔五间的体和殿;两殿是倒座式宫殿,有幽深、华丽的游廊通向主殿。    

    

西太后曾经生活的储秀宫宫院由两部分组成:北部是西太后居住的正殿储秀宫,南部就是她吃饭的体和殿。4)  一尘不染的卧室储秀宫是后宫之中最华丽的宫室之一,作为西太后的发祥圣地,这里到处都体现了她的爱好、欣赏趣味和个人情趣。宫室的外檐,是她喜爱的明朗、秀丽的苏式彩画,彩画的内容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神话故事、花鸟虫鱼和山水楼阁,线条生动,着色淡雅,清秀中透着超脱红尘的宁静。    

    

  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楠木窗格,透雕着一幅幅生动的万福万寿、蝠鹿同春的图案。走进宫门,迎面是紫檀木雕镂彩绘的屏风、楠木雕福寿纹靠背,屏风前是雕刻着云龙图案的宝座和造型精巧的香几、宫扇。放眼看去,东西两侧深色稳重的碧纱橱上,镶满了大臣们敬绘的字画,几乎都是西太后最喜爱的兰花、香草、玉兰和竹子。    

    

东西次间,由精雕的花梨木门隔开,室内是华贵的紫檀家具和奇珍异玩:象牙宝塔、竹黄多宝格、嵌玉石橱柜、龙凤象牙宝船、点翠凤鸟花卉挂屏、缂丝福禄寿三星图等等。面阔五间的正殿储秀宫,三明两暗。    

    

三个明间是她生活起居的地方:正中一间,设有宝座,用于接受朝拜;只是在节日之时稍坐,平常不坐这里;  西一间,与卧室相连,相当于卧室的外间,用于放一些卧室内的用物;叫起回来后,她在这里换衣服,司衣宫女折叠好之后送到西偏殿临时收存;    

    

  东一间,南窗前有一条形炕,明朗豁亮,院子内的景象,一目了然;她经常坐在这里的炕东头,隔窗外望,喝茶、吸烟。  两个暗间是她修养身心的地方:  最西一间,是她的卧室兼化妆室:    

    

  北墙西边是一铺长炕,比双人床还大;寝室的硬木雕花床罩上,雕刻着象征子孙昌盛的子孙万代葫芦图案,床罩上是闪着迷人光泽的五彩苏绣床帐,床上是精心绣绘着龙凤、祥鸟、花卉图案的、江南三织造进贡的名贵稀有的绫罗锦绣丝织品被子;  炕床上放着睡觉用的被褥,按照四季的不同而更换,如夏天挂纱帐,铺一层被褥子,冬天则挂灰鼠帐,铺三层褥子,南窗东南角,放着一个西太后一生痴爱的梳妆台。


第二部分:从储秀宫到乐寿堂储秀宫发迹(3)—(图)




第二部分:从储秀宫到乐寿堂储秀宫发迹(4)—(图)




第二部分:从储秀宫到乐寿堂储秀宫发迹(5)—(图)




第二部分:从储秀宫到乐寿堂储秀宫发迹(6)—(图)




第三部分:起居生活起床前后(图)

1.  忙碌的早晨1)  起床前后  侍候在西太后身边长达8年之久的女官何荣儿,在谈到太后的每天起床前后的情形时说,要想说清楚太后早晨起来都干些什么,就必须由头一天的晚上说起。  晚上大约8点的时候,西一长街敲响打更的梆子声。这声音,储秀宫听得十分清楚。这也是一个信号,就是没有差事的太监,此时之前必须离开后宫了——因为,每天晚上8点钟一过,后宫的宫门都要按照程序上锁,钥匙统一交送敬事房。    

    

  宫门上锁之后,再想出入就不可能了。  晚上8点钟以前,值班的老太监将值夜太监带到皇极殿西配房,经过总管太监检查之后,分配好任务,带班的太监带领着值夜人员,进入储秀宫。  体和殿的穿堂门上锁了,南北不能通行。储秀宫进门之南门口,留两个太监值夜,体和殿北门一带,有两个太监巡逻。储秀宫正宫和东西偏殿廊子底下,各有一名太监巡逻。  晚上9点,储秀宫内的宫女们开始当差,通常是5人。9点整,正殿的大门要关上一扇(通常是东扇)。8点钟以前,值夜人员预备好又厚又柔和的可以靠着坐的毯垫子。  给太后夜里当差,叫做值夜,宫里人称为上夜。  上夜的主要人员包括:  正宫门外2人,守卫门户,夏天在竹帘子外,冬天在棉帘子里。只要寝宫门一关,无论何人,没有太后的许可,不许入宫;  寝宫更衣室门外1人,负责寝宫内明三间一切事务;  最东间的静室,门外1人,负责静室内和南面一排窗子一带的一切事务;  太后卧室内1人,是最为重要的人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