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311部分

清山变-第311部分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众人匆匆议定,这件事,暂时拖延了下来。
    如是者过了三天,每天早上的叫起成了例行公事,君臣几个见面说不上几句话,皇帝就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摆手示意众人跪安,自己转身回宫——奕几次把起居注档取来看看,皇上每天睡得很早,也并无招嫔妃shì寝,怎么这么没有jīng神呢?
    皇帝自己倒没有任何不适,只是觉得变得很嗜睡,每天像睁不开眼睛一般,往日惯常的批阅奏折,对他也没有了半点吸引力,甚至是上一次和奕几个人说过的,在各省之内搜罗方士送进宫来,心中明知道这几个人在拖延着不办,也懒得追究了。
    曾国藩奉旨管理天下各省兵制改革一事,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将光武军中从偏将、参将到营佐以下的所有兵士归总名单,其中的李元度、林文察、朱洪章几个,在战后朝廷都大有封赏,此番兵制推行而下,这几个人亦将远离京畿之地,分派到各省去,主持汰撤、cào演训练新兵之事。
    本还有一个鲍超,更是曾国藩心中第一爱将,不过鲍超不识字,一切往来公文都是由营中幕僚代笔,这样的一个人到下面去,练兵之进行得如何先不用说,只是目不识丁,就易为下面的那些胥吏所欺,故此曾国藩亲自请旨,将鲍超、长瑞两个留在天津,为下一步在天津继续招募兵勇,成立新军的事情打基础。皇帝准了。
    其他的人,已经于开年之后,各自从原籍到所属报道,会同当地绿营提督长官,负责挑拣兵士,并预行汰撤之事。
    这件事在各省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不说旁的,但说林文察,他给分发到湖北省内,到省之后,先行拜会湖广总督叶名琛、巡抚龚裕,这两个人一个颟顸,一个庸驽,都是因人成事,林文察举人出声,虽然以书生领兵,为人不耻,但他心底里,自问若论及学问,倒是比这两个翎翅辉煌,道貌岸然的朝中一二品大员,更加来得深厚。
    当此官,行此礼,林文察恭恭敬敬的给官文碰头请安,后者亲自将他扶了起来,“密卿老弟,久闻老弟等于安山湖一战,全歼来犯之敌,大涨我天朝国威、君威,老夫人在南地,却也心向往之啊!此番老弟到省,兵制之事,若是有需用之处,老弟千万莫要客套。”
    “职下多谢抚台大人厚爱。安山湖一战,上承天子指授方略;中有赛大人、曾大人调度得当,下靠将士用命拼杀,方才天从人愿。卑职从中不过一尽绵薄而已。”
    彼此客气了几句,mén外的戈什哈来报,“大人,绿营提督特兴额大人到。”
    “哦,请他进来。”
    特兴额是满洲正白旗人,字芳山。他的曾祖父阿里衮、祖父布彦达赍,都是乾嘉两朝的重臣,特别是他有一个姑姑,是道光皇帝的元妃,道光元年册谥为孝穆皇后。
    各省绿营兵舒服惯了,每日也毋须出cào,按季支领一份禄米银钱,长官不管,百姓不问,自己还可以做一些xiǎo本生意,有需用的,若是军营之中有存的话,还可以挪借一番,左右也是不用还的。长此以往的下来,早就养成了这些人好逸恶劳的xìng情,过年之后,骤然听说从天津派下来的新任练兵上官到此,众人根本不拿之当回事,以为不过又如往年一样,训诫一番之后,还是弛禁如故。
    其实不但是兵士,连同特兴额这样的一省提督也很不将皇上训诫关于整顿兵制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是朝命传到省里,特兴额无可奈何,只好带着所属到赴台衙mén来,迎候同僚。
    叶名琛给他们彼此引荐一番,其中有一个总兵官,名叫罗增祥,这个名字在林文察听来分外觉得耳熟,“可是上一年在江宁城外的火车仓库中的罗大人?”
    罗增祥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不敢,正是在下。”
    上一年皇帝南巡,夜来携二nv探访火车仓库,给罗增祥发觉了,带着兵士将他堵在其中,却畏惧车内人行以悖逆,一直拖延到桂良、肃顺几个人赶到,才知道是圣驾在内。这件事过去之后,罗增祥入了皇上的法眼,桂良揣摩上意,多有提拔,咸丰八年的年初,以总兵衔,调任湖北。
    叶名琛命衙mén中的听差准备便餐,席间彼此互相吹捧,容待留几个人用过饭,便端茶送客了。

第70节 举步维艰(2)
    第70节举步维艰(2)
    在官署歇了两天,林文察到营中视事,入目所见,绿营兵制之坏,几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是领了谕旨,到省来办理军务的,虽然不过是参将衔,却有专折陈奏之权,可以直抵御前,因为这样的缘故,便是连特兴额都要恭敬听命。
    到营中的第一天,在营房中巡视一番,兵士气度倒还入得眼中,只不过一个个神情恍惚,不敢和他目光相碰触,而且,带着一些不耐烦的神sè似的。
    林文察莫辩所以,又不能动问,只好返从各省解运上来的饷银,比之往年更有增加,只从此情而言,可见商户所缴国课之数,仍旧是可以正常抵部的,并未有给人从中侵鱼情况。”
    皇帝叹了口气,说道,“曾国藩,朕心中所知,不是你能够明白的。便说这吏治一项吧?朕在京中,和军机处、内阁会商多项法令,通行全国。到了下面呢,百姓根本得不到真正的实惠!变成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口惠,华而不实。”
    “朕这几天一直在想,先皇年间不提,朕践祚以来,所行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捐纳,以为断绝了那些花钱做官之人的登进之路,改为由天下读书的种子,代天守牧。这些人束发受教,心中总有些天良,于治下的百姓,亦当体恤顾念一二,让这些人来,是不是就能够好一点?”他自问自答的说道,“现在想来,是朕太过天真了。”
    “君忧臣辱。臣奉职赞襄,却不能解君父之忧,实在惭愧。”曾国藩说,“不过臣以为,天下各省司道府县,终究还是以为官正直之人居多,只不过,其间偶有一二贪酷官吏,为害极烈,百姓心头憎恨,心中有迁怒于人之情——臣以为,这是人情之常。”
    “你这样说法,也并非无稽。你先起来说话,”皇帝让他起身,“当年朕做皇子的时候,天xìng顽皮,成天惹祸、恶作剧层出不穷,不但上书房的师傅、谙达饱受其苦,就是先皇,也深以这个最年长的阿哥荒诞不经而头疼——这可不是朕说的,是额娘她老人家生前说过的话。”
    曾国藩不知道他为什么会突然提及旧事,垂手肃立的听着,“不过朕虽然顽皮,但自问脑筋不弱于任何一个兄弟,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学业也堪称第一。故此,蒙皇考爱重,将这万几重担,交付仔肩。”他说,“当念书之时,每每阅看列祖列宗圣训的时候,总以为如同和⑼鮼嵧鳎澳环ǎ焕词且蛭腔盗诵某Γ词俏烁魇 ⒅蜗鹿僭彼烈夥暧接腥绱硕艘话阄薅哪切┙旧輞ín逸之流。”
    “后来才知道,不是这样的。”皇帝抬头,看着曾国藩,“你可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臣愚钝,只能想到皇上圣训的两节,其他的缘故,臣不知。”曾国藩说,“不过,臣听翁心存大人言及,元旦之日,皇上驾临府中,于我天朝吏治之评,曾有一番上谕。臣听闻之下,心中钦服无地。臣想,我大清内外臣工,如汤文正者自然是如凤毛麟角;如和⑼鮼嵧⒐┲鞯模嗍前僦形抟弧4蠖嗍墓僭保芑故呛玫摹!
    皇帝叹了口气,诚然,天下这么多的官员,好的终究应该是占多数——但也只限于汉人官员,反倒是满族官员,不肖之辈,比比皆是!只不过,这样的话曾国藩不敢说,而他,即使贵为天子,也是不能出口的,一时间养心殿西暖阁中静了下来。
    君臣默然良久,皇帝忽然问道,“这数日以来,京中内外,于朕很有些言语吧?”
    “这倒不曾,京外蜚声如何,臣未得知晓,城中百姓,都在说,皇上龙体欠安,多是朝臣不作为,完事积压,引致皇上不得休息之故。”
    皇帝展颜一笑,从御案上拿起奏折,“林文察上的这份折子啊,虽是湖北一省所见,却也很有代表xìng——湖北如此,湖南、山东、河南、四川,是不是也是同样呢?李元度、朱洪章几个,分发到各省去,专责练兵事宜,等一会儿你下去,把林文察的这份折子誊抄几分,廷寄几人,让他们不要考虑情面……你怎么了?”
    曾国藩噗通一声跪了下来,“皇上信重为臣,臣本当不顾议论,豁死以报,只是,兵者国之大事,臣恐才短智绌,还是请皇上交由军机处共议吧?”
    “曾国藩,你少和朕来这一套!”皇帝突然发怒,“你当朕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吗?忧谗畏讥,只担心着自己的名利禄位?朕看你越来越不像当年那个给朕上《敬陈三事折》的曾国藩了!”
    曾国藩以头触地,咚咚作响,“臣的这点小心思,原也不敢蒙蔽圣明。只是,我大清朝早有祖制,汉员领兵,大非所宜,还请皇上俯察。”
    “祖制?就是因为有祖制,才有了宁夏将军善庆、特兴额这样的魂账奴才!仗着祖上的余荫,在任上胡作非为,你现在居然还要以祖制为他们做辩解吗?”
    “臣不敢。”曾国藩说,“善庆等人自取咎戾,与人无尤,皇上于其有任何处置,都是一本大公之心。臣不敢以彼等身为朝中宗室,而稍有回护之意,只是臣想,皇上简派光武军中将佐到各省帮办军务,原是有整肃军法之至意在内,而林文察、李元度等人,出省办差之际,难免有所疏漏。若是只有臣一个人专负其责,念及当年在天津训练兵士之时,这几个人与臣都有僚属之谊,难保大公之心……”
    皇帝终于给他的话说动了,“你若是执意如此,朕也不好勉强。不过兵制改革一事万不能有半点疏忽,下去之后,先拟旨进呈吧。”

第71节 四省公务(1)
    第71节四省公务(1)
    每天一早的军机处见面,是从雍正年间成立该衙mén一百余年来无一日或缺的,便是前几天皇帝jīng神不振,这样的叫起也从为间断,只是时间有长有短而已。前几日,每天见面,说不到几句话,皇帝就摆手示意众人跪安,nòng得奕也很觉得无可奈何,列祖列宗,以勤政为优长,新皇登基数载,秉承了这份好习惯——不过为崇实一番奏答,大大的影响了心境,众人无不心知肚明,只是找不到什么言辞解劝而已。
    不过今天面君,奕立刻发觉了不同:皇帝的脸sè大见红润,黑白分明的眸子熠熠生光,chún边带着一抹笑意,比之往日那样显见不同。进殿碰头行礼,奕说道,“臣弟见皇上龙马jīng神,恢复如初,心中实在欢喜……;圣体康健,不但是臣工之福,更是天下百姓之福。臣弟不胜为我皇欣喜。”
    奕的话说得并不得体,大异他平时言辞便给的本sè,不过皇帝感念他一番眷恋君父之心,是很感动的神sè,“朕这几日身体不爽,国事上,军机处的几个人都多多辛苦了。”
    “为皇上分忧,厘清国事,本就是军机处职责所在。臣不敢当皇上嘉勉之词。”
    “你们都是朕的近人,也不必说这些话了,”皇帝点点头,“说正经事吧。崇实离京了吗?”
    “这,还不曾离京。”翁心存说,“昨日崇实到臣的府上来,自陈在任上行事恍惚,辜负圣上厚望,心中追悔不已,妄求皇上开恩,能够政事闲余之际,拨冗传见,他想在皇上面前,一呈忠悃。”
    “朕不见。”皇帝说道,“等一会儿下去之后,立刻拟旨,着崇实即刻动身,从哪里来,让他回哪里去。若是真有心报答朕躬一番提携之恩的话,就在任上好好做出一番模样来。若仍旧是这般颟顸度日的话,难道朕就当真不舍得杀了亲手选中的第一个mén生吗?”
    他想了想,“就照朕的这个意思拟旨,给他的措辞不妨严厉一些。”
    心存碰头答说,“崇白水是皇上登基之后,从泥途之中捡拔而起的我朝第一个异族状元,心中感怀君父,自不待言。皇上对他的器重,也是臣等一一看在眼里,所谓响鼓不用重锤,崇实xiǎo兄得皇上谕旨,定将如前朝郭琇般,断指明志,以湔前耻。”
    “他若是能够这样想,自然是他的福气。”皇帝不愿意为崇实的事情多费心思,转而说道,“咸丰四年的时候,朕巡看京畿、直隶兵事,曾经问过胡林翼,他说,任职天津府,旁的事情还容易料理,只有一节,就是,京、外官员,过境甚多,供应浩繁,赔累不起。朕让他以后所有供应饮食,全数从简,两菜一汤,白米饭管够——这件事,你们还记得吗?”
    “是,臣弟记得的。”奕说,“如今天下各省,只是用于这等往来迎送之间的官费,就不知道要huā销多少——都是一些巧立名目,慷公家之慨的国家蠹虫。”
    “正是如此。今后各省招待过境官员的,一概照天津例办理——若是在城中有一二jiāo好,公务之余愿意延至府中,呼朋唤友招待的,朕管不到。若是有假借公家之名,行大张享乐之实的,一经查出,概行撤职查办!”
    奕等人知道,皇上这几天来心血不顺,都是由崇实的一番奏答引致,这时候哪敢触他的霉头?更何况,听崇实鹦鹉学舌一般的复述一遍,也觉得各省之中的这种浮躁、奢靡之风是到了该狠狠煞一煞不可的时候了,当下恭敬碰头,“喳。臣弟都记下了。下去之后,会同内阁,明发各省。”
    皇帝兀自不依不饶,“朕这几天想了很多,越想越觉得奇怪,当年在天津,胡林翼所奏陈的府道苦楚,难道旁的省中就没有吗?四年的时间过来,居然就再也没有第二个官员,为同样的事情有所奏陈?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这等huā费国家的银子,填充一己口腹之yù壑的做法,是为君子所不耻的?”
    “这等同僚迎送,臣弟想,不过是因为多年沿袭而下的陋习,官场之上早已经习以为常,便是有君子立命之人,怕也难抵浊流滔滔,轻易不敢进言。”奕说,“今日皇上实事求是,一扫官场歪风,想来诏旨所到之处,各省督抚,亦当洁身自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