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太平血 >

第214部分

太平血-第214部分

小说: 太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要向天京报备的,没有这些虚衔还是很麻烦,而且天京那边也不明白一个少校是多大的官啊。
    与天国旧时虚衔官爵不同,西殿这套军衔却是实打实的好处,按照不同的军衔,你享受到的待遇也是不一样的。天京那边因为开始扩张、扩兵的缘故,天王、东王等王爷们为了笼络人心,那官爵也是大加派送,如今在天京可谓是检点满地是,监军不如狗。联想到后期天国一口气居然封了两千七百多个王爷,那就更加可怕了。
    所以萧云贵在没有废除天国旧官爵的前提下,把新军衔当成实衔来封赏给将士们,并根据新军衔来定将士们的军功和待遇。如今是战乱年代,战功涨得很快,这也就意味着军人升职的机会很多。从前西殿也出现过尴尬的事,就是将士们的战功很大,个个升职都很快,而天国旧爵从低等的圣兵开始到可以领数百兵的旅帅不过四个级别,也就意味着打几个大胜仗下来,一大批将士升职之后,一支兵马中将官很多,而兵卒很少。也曾经出现一旅之内士兵只有不足百人,两司马以上的将官却有三百多人。
    这种局面会让将士们觉得这官爵来得容易,久而久之便不太珍惜了。而新的军衔制就不同了,光士兵的等级就有四个级别,熬到一等兵需要立多少军功也是有明文规定的,而就算你熬到一等兵却也还是一名士兵,要升上士官就更加不容易了。这就让西殿太平军的军制更加趋于合理,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封到后面无官可封搞出几千个王爷来。
    除了军衔制外,兵部还修订了《苏褔省征兵制》,明确了西殿是征兵制和募兵制并轨实行的。这次经过整编之后的将士都算是募兵制下的常备职业军人,经后西殿野战军就是一支职业军人组成的军队,他们的薪俸、粮饷都是西王府提供,也就意味着他们成了西殿的兵马,这也打破了圣库供养的情况,士兵们也可以有私产了。
    而征兵制则是针对乡兵制定的,乡间村坊的青壮凡是年满十八岁后,就有加入地方乡兵部队服役三年的义务,三年后退伍,回地方务农。但每地的乡兵都有一个限额,也不一定所有十八岁的青壮都能当上乡兵。
    萧云贵之所以选择募兵制和征兵制并行,是因为现在太平军还没有取得天下,而且列强还在虎视眈眈,他需要常备军队来作战。虽然募兵制将来可能成为国家沉重的负担,但萧云贵相信等到取得天下,列强的威胁也降低的时候,再改为征兵制,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
    此外西殿兵部还颁布了《伤残捐躯将士照养章程》,西殿将士们伤残之后,西王府也是一样的照养,同时会安排伤残将士就业。捐躯的将士除了得到抚恤金之外,西王府还能分家属二十亩土地。这些都是职业兵能享受的待遇,而乡兵因为是义务兵,能享受的待遇就差了一些,但伤残捐躯之后也同样有保障。
    最后就是兵部颁布的《西殿荣誉爵位章程》,这个章程里规定的则是爵位和一些荣誉称号和荣誉勋章的种类,以及获得勋章后可以享受到的待遇。爵位萧云贵依然采用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来奖励有功之人。称号当中有羽林卫、禁卫军、虎贲烈士等等军事性的荣誉称号,也有太师、太傅、太保、上卿、少卿等文事性的荣誉称号。勋章则是以汉家一些著名人物为名的勋章,如霍去病勋章、岳武穆勋章等等军事性勋章,也有如班超勋章、张良勋章等等文事性勋章。值得一提的是各行各业都有勋章,这些勋章是用来表彰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人才,反正古代汉家各行各业有的是名人,直接用名人命名勋章即可。比如工匠们的勋章叫鲁班勋章,大夫们的勋章叫扁鹊勋章等等。
    爵位和荣誉称号一旦获得,按照等级西王府会每年给予奖金或者其他免税政策,而勋章获得则是一次性奖励一笔钱财。这个手段更加丰富了奖赏功劳的手段,不像之前太平军中人人都是在圣库吃大锅饭,有功劳了大家都加官进爵,手段比较单一。这个章程颁行之后不但刺激了军队的荣誉感,也大大刺激了各行百业人等的上进之心,历朝历代何时明文规定会奖励辛苦的工匠、大夫等三教九流的人物?
    此令颁行之后,萧云贵也直接便用,封赏了一批能臣旧将,不少跟随萧云贵的老将们被封为子爵、男爵不等,荣誉称号也是发了一批,萧云贵更加许诺,整编结束后,有突出功绩的会颁给第一批的勋章,萧云贵为了尽快完成整编,不介意下一阵勋章雨。
    萧云贵选在这个时候颁布各种和军队有关的保障条令,也是本着打一个嘴巴,安抚一下的原则。让军队看到整编后可以拿到的好处,同时也用爵位安抚了一大批能臣旧将,让整编之事能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八章 清军部署
    甲寅年年初起,沉寂已久的天京太平军便开始发威起来,翼王石达开领兵六万攻略湖北,北王韦昌辉引兵五万攻略皖北。石达开自九江出兵,兵分两路,一路亲自率领过江北,连陷黄州、蕲州等地,在武汉三镇江北外围大坡清军包围之势,将孤悬江北的汉口、汉阳等地连成一片,随后又北上孝感、安陆等地。另一路由胡以晃统领,自九江往西面而下,接连攻克兴国、咸宁等地,击破包围武昌南面的清军大营,将武昌南面威胁解除。自此武昌至九江两岸城镇尽皆易帜,彻底粉碎了清军对重镇武昌长达一年的包围。
    北王韦昌辉也是兵分两路,一路从安庆北上连克桐城、舒城,进逼庐州,另一路自天京渡江,陷和州、滁州等地。五月初北王两路大军在庐州会师,包围庐州。
    天京太平军自从进了南京之后,一直没有大的军事行动,一直都是太平军东征的西王萧朝贵部在苏南等地和清军鏖战。太平军沿长江布下一个一字长蛇阵,从衡阳、长沙由湘江水道一直连通长江水道后,长江沿岸不少重镇尽皆失陷。对此清廷咸丰一边诏令江北大营及江西、福建清军驰援苏南,而长江沿岸的清军则派重兵对长沙、武昌等重镇实行南北包围态势。
    可惜因为上海一战,广东驰援江南的水师尽墨,广东的红单船一直没有向历史上那样得以进入长江水道,是以长江水道一直被太平军水师霸占着。清军陆上包围虽然严密,但水道却保证了长江沿岸太平军所占城市的补给。
    清军对此也没有太好的办法,湖南巡抚张亮基在益阳曾经组织了一支水军,由彭玉麟率领攻打岳阳太平军水寨,曾今一度取得优势。但随后长沙、武昌太平军水师来援,又把彭玉麟赶了回去。虽然清军水军的这次行动没占了多大便宜,但太平军水师也不敢再大摇大摆的运送钱粮补给了。
    补给跟不上,加上衡阳丢失,长沙、湘潭等地的太平军日子不太好过。武汉三镇也是被南北清军夹击,陆上围了个水泄不通。本来长沙、武昌的形势慢慢向清军一方倾斜,可是没料到天京太平军忽然发兵,清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咸丰皇帝本来今年得了一女,又有懿妃怀孕,正是喜事连连的时候。太平军的凶猛攻势无异于给了清廷重重的几记耳光。短短数月之内,形势逆转,武汉之围被解,庐州反而被围,四月间天京和苏南太平军又再出兵南下江西。两路太平军一路从景德镇而来,一路从九江、永修、德安而下。直指江西省会南昌。
    今年年初。咸丰皇帝召集军机大臣商议军事,本拟今年内克服长沙、武昌两处重镇,打断太平军的长蛇阵,同时江北大营胜保部、福建李廷钰、江西江忠源三部清军要会剿苏南太平军,意图夺回苏南这赋税重地,重新威胁天京东面。可没想到天京太平军会忽然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一切计划都被打乱。
    咸丰数月之内接连收到败报,各路清军纷纷败退,庐州被围,七月下旬南昌也被太平军包围。暴跳如雷的咸丰下了严旨。命令江忠源死守南昌。同时号令各路清军增援庐州、南昌两处重镇。好在长毛西王所部除了在江西的用兵之外,苏中的罗大纲部也暂时息兵和胜保对峙起来,福建的李廷钰大大的松了口气,还好长毛没有打到福建来,于是他也只能按兵不动,守好自己的温台防线。
    咸丰的圣旨在八月间到了衡阳,曾国藩和荣禄同时收到了旨意,也收到了江忠源的求援文书。看完文书后,曾国藩同荣禄商议出兵之事。两人如今在衡阳招兵买马,编练水军,正是关键的时候,这时候带一些新军上去那是送死。两个一般奸猾的人商议之后,一致认为派一支数量不多的兵马前往救援应付了圣旨便可。
    曾国藩本意是荣禄带数百苗兵去一趟便可,但荣禄岂会看不出曾老狐狸的心意?他是想把自己支走,他自己好编练他的湘军。
    荣禄便和曾国藩讨价还价起来,曾国藩最后无法,只得答应荣禄,将自己尚未及笄的大女儿曾纪静许配给了荣禄,两家定下姻亲,以示共同进退之意,同时派老九曾国荃带数百湘勇跟荣禄一道前去南昌。
    荣禄和曾纪静定了婚事,这才心满意足,他没见过曾纪静,也不知道她长什么模样,但用荣禄的话来说,就是再难看他也要娶了这女子,因为她是曾国藩的大女儿。
    说起曾国藩的女儿来,历史上曾国藩虽然号称阅人无数,能相人面,但他选女婿却是非常的失水准。曾国藩就深受其害,四个爱女的婚姻都不如意。他曾无奈地对朋友说:“别人都说我会看人,女婿都没选好,还谈得上什么会看人,我心里惭愧。”
    曾国藩的大女婿袁榆生是曾国藩淘书时淘到的。曾国藩喜好读书,也广泛地收集藏书。他听说松江知府袁漱六家藏书甚多,便上门拜访。为了搞到藏书,曾国藩主动请媒,将大女儿曾纪静许配给了他的儿子袁榆生。曾国藩将女儿嫁给袁榆生后便后悔了。原来,袁榆生性格浮躁,游手好闲。曾国藩曾多次在家信中嘱咐家人不要嘲讽这个女婿,要以礼相待。可是,袁榆生不仅不感恩,反而变本加厉。曾国藩只好把他接到军营亲自教导。袁榆生秉性难改,不仅欺骗岳父,还贪污军饷。曾国藩没有办法,只能由着她的性子来。试想,这样的男人,心高气傲的曾家大小姐怎么会看得上呢?因此二人感情不和,导致纪静一生郁郁寡欢。
    荣禄的出现改变了曾纪静未来的命运,但荣禄成婚的目的似乎更加的冷酷,曾小姐的婚姻似乎还是一样的悲剧。
    却说荣禄和曾国荃领兵一千余人到了南昌外围,却不知为何,各部来援清军纷纷向荣禄部靠拢。荣禄和曾国荃接应各部清军会合后才得知,各路来援清军被太平军陈玉成部杀了个大败。
    清军新任江南提督寿山部、陕甘总督舒兴阿部、宜春镇残兵江西按察使张印塘部(宜春镇总兵玉山阵亡,余部由张印塘统领)、九江镇总兵音德布部、江西团练江忠浚、刘长佑部,在陆续到来南昌救援时,接连遭到陈玉成的突袭,清军远道而来,兵力分散又是互不统属,是以逐个被陈玉成击破。
    清军援兵的辎重粮草损失颇大,荣禄这支新的援军到来,各部清军便纷纷靠拢,希望能得到一些钱粮补给。得到荣禄兵马的接应后,各部清军到南昌南门进贤门外围四里河聚齐。
    荣禄接住各部清军后,在大帐内和各部清将会面,问起详细战况才知,在江西、湖南、广东的各部清军得了清廷的增援命令后,便分头赶来。但围城的杨辅清部、陈玉成部太平军达十万之众,而来援每部清军最多的只有万余人,少的两三千人,根本不敢靠近。
    宜春镇总兵玉山部、九江镇总兵音德布和陕甘总督舒兴阿部开始大了胆子前去解围,结果被陈玉成杀得大败,玉山当场阵亡。以致各部清军不敢再上前应援,但又碍于朝廷解围的严旨,不敢离开,只得在南昌城外围结寨自保。
    荣禄看了战场态势,太平军有水军支援,清军援军合众六万余人,但互不统属,乱七八糟的,军械钱粮也不足,而太平军杨辅清、陈玉成部合众十万,而且太平军在外围扎下营寨,围城打援,救援清军根本不敢靠近。
    看了这架势,荣禄和曾国荃商议后决定自保为上,毕竟自己只带来千余兵马,根本不够人家塞牙缝的,况且各部清将都各怀鬼胎,都希望旁人上前打头阵,自己何必冒这个风头去?当下二人计议已定,曾国荃也赞同荣禄的这个决定。
    随着和荣禄相处日久,曾国荃倒是觉得这个满人还颇有才干,打下衡阳后,他不知用什么方法打通了陆路到广州的商路。三个月前荣禄亲自到广州去了一趟,做成了几笔大买卖,卖出了一批湘绣丝织和茶叶,买进了一批烟土,又买进了三千杆洋枪,十余门洋炮,到让曾国荃开了一回眼界。
    湘勇和苗兵缺少钱粮,荣禄硬是靠着商路买卖支持了大半的军中开销,曾国藩则靠宗族和地方士绅的支持解决了剩下的开销,并筹得大批钱粮开始兴建自己的水师。
    曾国荃这时候才明白打下衡阳有多少好处来,因此他慢慢的对荣禄亲服起来。这次和荣禄一道引兵来走过场,临来时曾国藩嘱咐曾国荃大事上一定要听荣禄吩咐,虽然曾老九对曾国藩要自己听晚辈的吩咐很不满意,但他还是照着曾国藩的话做了。
    这天,随着舒兴阿部进了清军大营,各部清军终于在进贤门外全部会和。杨辅清和陈玉成也没闲着,得知清军都在进贤门外会和,陈玉成部引兵突袭了几次,但这次清军准备充分,没占什么便宜。陈玉成便在进贤门外筑起三座木城,中间掘土为墙,树立木栅、挖深壕沟,建起营垒在木城中间相连,阻挡清军打通道路进入进贤门,杨辅清在南昌其余七门也都是建起了木城和营垒,打算长期围困南昌。(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九章 三座木城
    咸丰任命陕甘总督舒兴阿为江西剿匪钦差、节制各部清军的诏旨似乎晚到了些,各部清军互不统属,乱糟糟的在南昌城外转悠了半个多月后,咸丰的这道圣旨到来,才算是解决了清军无人统领的尴尬局面。
    舒兴阿此人乃是满洲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