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辛亥大英雄 >

第762部分

辛亥大英雄-第762部分

小说: 辛亥大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杯羹。希腊和土耳其扼守着黑海,位置关键,所以英国已经开始劝说希腊和土耳其参战,从黑海直接打击乌克兰和高加索。
    土耳其的位置很关键,我们也应该尽早主动出击,最好让顾维钧或施肇基去一次,就算不能说服他们参战,也要做出确保其国家安全的承诺!以进一步加深两国关系,扩大我们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我还让白崇禧做好了准备,如果苏军真要配合意大利,他就会立即抢占巴格达。要是希腊失败,土耳其也遭夹击的话,我们就要暂停对日本本土的轰炸,先炸平巴库油田,瘫痪苏联!反之。。。。。。就没必要那么快在波斯湾打决战,完全可以收拾掉日本后,看美国的态度再动手。”
    “我已经告诉秦章书,等李宗仁站稳脚跟,就全力支持他尽快在印度东部获得一个稳定的空军基地。这样等查戈斯基地修建好,第三舰队就可以登陆安达曼群岛。有关岛,有安达曼群岛,除非美国去死打拉包尔,否则整个西南,就是一个被我们盖上锅盖,随便炖煮的一锅肉汤,想什么时候喝就,就什么时候喝!”岳鹏的语速很快,但非常清晰。说完国际形势后,又转回印度战场,双手还用力地上下一合,借世界大战整合亚洲的野心昭然若揭。
    杨秋笑了笑,刚要说话,徐焕升带着几辆吉普车追来:“总统,参谋长,试飞要开始了。”
    “走,先去看试飞。”杨秋此次来,就是参加空军新式轰炸机定型试飞。在空中力量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谁能掌握更先进的航空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所以他对航空业非常关注,国家经济和基础建设都不完善时,就先将三大航空集团和竞争架子搭建起来,然后又用几十年时间主攻发动机和材料等关键技术,这才有了如今的丰硕成果。就算制造量比不过美国,起码质量上能保持同步甚至领先。
    因为主基地被轰炸训练霸占,所以试飞基地搬到十公里外的三号备用机场。吉普车驶入实验停机坪后,首先跃入眼帘的就是一架长46米,机翼宽69米,含尾翼总高度接近五层楼房,拥有六台发动机,体积酷似著名的B…36,但发动机是常规桨叶向前布局的巨型飞机。别说其他军官,连岳鹏初见这架飞机都被吓一跳,拉住贺宁问道:“这是什么飞机?能飞起来吗?”
    “当然能飞。”贺宁的眼睛都笑眯了。最近空军的新装备一种接着一种,就连他这位总司令都应接不暇。不过这架飞机太特殊,所以他印象很深,介绍道:“还能带300名士兵或者35吨货物呢!”见到坐在身边的秉文两眼发光,他故意打趣道:“你们海军可别想打主意,它还验证机呢。主要用于检验我国的大型飞机制造能力、进行新式发动机和各类新技术实验的专用大型航空平台。不过它现在装的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只有2500马力,所以起飞时要用四组火箭助推器才行。我们正和几家公司一起合作,希望能把发动机提到4000马力,这样就可以自主起飞了。”
    似乎为了让总统和大家看清楚这架自重就高达65吨,足可震惊世界的巨型验证机,吉普车开得很慢。当车辆靠近后,所有人都需要仰起脖子才能看清全貌。绕过被命名为YZ…28的验证机后,停放在这里的另外十几架试验和测试飞机纷纷出现在面前。其中半数都是涡轮喷气飞机,有的机头进气,有的两侧进气,也有发动机吊在机翼下的型号,还有装三个、四个甚至六个发动机,样子却很古怪的验证机。停机坪远端,还有几架空客等公司为空军新运输机招标,送来测试的新型运输机,有的像C…123,有的像C…124,还有两架像C…119,更有一架像C…130,反正外形都五花八门。
    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部采用涡轮喷气或者涡轮螺旋桨这两种新型发动机,这也隐隐预示着中国正利用战争,加速向喷气时代过渡。不过它们都不是吸引总统和总参谋长来的主因,当拖拉机拉着一架银光闪闪,安装四台2500马力涡桨发动机,外形酷似图95,体积比B29略大,采用标准空军涂装的轰炸机进入跑道后,杨秋的眼睛一亮。
    这才是真正地战略轰炸机。(未完待续。)


第950章 首战次大陆(三)
    PS:汗,不是跳章!而是我忽然发现章节序号不对,现在纠正回来。
    @@@@@@@@
    飞机停稳后,杨秋立刻带着大家和几名设计师钻进被命名为轰12的轰炸机。
    轰12是轰7服役后,空军因觉得载弹、航程和高度均不足,与1938年招标的第二代远程轰炸机。当时的最重要指标就是“一万公里、60吨、五吨弹药至少5000公里半径”。这三条吓直接吓走很多公司,最后底蕴实力最强的流星、空客和北方雷神三大公司拿出H11、H12和H13三款验证机,经两年的角逐,最终空客公司的H12胜出。
    轰12外形酷似图95,不代表性能一样,繁复的仪表和设备告诉杨秋,这还是一架标准的二战轰炸机,不过是用上后掠机翼等技术。内部集成上,比美国政府已经签署采购协议的**…29还差些。不过它也有自己的优势,航程和体积都要比**…29略大。最大时速600公里,空重37吨、最大起飞重量是65吨,最大升限13000米,最大转场航程12000公里,带四吨炸弹时作战半径6000公里,八吨4200公里,就是可以从河南信阳起飞轰炸印度德里然后返航。。。。。。。设计最大载弹量11吨,不过这时要减少四分之一载油,不然飞不起来,半径也只有2700公里,自卫武器是十二挺12。7机枪。之所以在航程、升限和载弹量上取得突破,靠的就是四台2500马力的五叶涡桨发动机。
    各大国中,除了日本和意大利,其实都已经在研究涡轮发动机,其中又以英国的底蕴和技术储备最强。1939年1月秘密完成800马力型号的试车,涡轮喷气发动机也装机实验。但战争却让英国减缓了科研速度,并集中力量在进度最快的喷气和活塞发动机上。美德法苏也都有过类似研究。但他们不是没迫切需求,就是国家没了,或者像苏联那样材料和技术储备不足,最终于1938年起全部束之高阁。
    中国因为有杨秋和资料机,早在30年代初就开始储备技术,到3010计划时正式列入国家最高科研项目。早期因为材料技术不足只能搞出构架,直到计算机出现,材料研究才加快。1938年底是中国航空业最重要的转折点,当时恰逢英国急需轰炸机,所以杨秋用一千架轰炸机协议,交换到被誉为喷气金属的镍基和钴基合金,再综合经济危机时期从美法购买并自己完善海绵钛和粉末冶金技术后,最终发展出的钛合金和镍铬钛技术,最后还要加上去年金壁辉从德国换回的司克龙(铝锂合金),才终于英国试验后的第四天,完成800马力样机试车。
    别看开局落后三天,但因技术储备尤其是材料技术的突破,加上欧洲陷入战争放缓脚步,从去年初到现在才二十二个月,功率就提高三倍多,还初步实现装机使用,一下子就拉开了差距。要说明的是,目前的航空材料,就算最顶级的,也没法彻底解决轮轴和叶片过热问题,所以这款发动机的故障间隔依然很短。
    如果不是因为原来选定的同马力活塞发动机过热起火问题更严重,空军是不会选涡桨的。但技术人员冒着项目失败的危险使用涡桨后,却阴差阳错大幅提升了飞机性能。因为同马力涡桨发动机要比活塞发动机轻大约三分之一,这就等于给飞机减重,而且涡桨的高空性能更优。缺点是技术还没真正成熟,所以维护一架轰12需要后勤量,相当于三架轰7或七架轰五。
    好在从选型结束到最后装备还要一年,所以空军已经集合全国发动机和材料技术专家,动员全国大学一起展开攻坚,希望在正式服役前再次提高发动机的寿命和马力。而且让杨秋真正满意的是,轰12和刚才见到的各类验证机测试机,都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尤其是后掠翼、机尾应力等新技术所需的复杂计算,全由计算机完成的,实现工程设计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
    杨秋和大家聊着天,感慨轰12可能无法赶上对日轰炸时,外面传来了辜玉文的喊声:“总统,阎局长和戴局长来了。”
    “戴雨农,他怎么来了?”杨秋悄悄地一皱眉。戴雨农在工作和能力上都很杰出,就是太贪。情报改革一分为三后,**局的职能被限制,权利也小了很多。但现在是战争时期,安全局还是有大把的外事任务,他也借此和杜月笙等人在南洋搞了很多产业。只不过他比较精明,知道国内盯得很紧,把产业都放在外面,做的也隐秘,让人抓不到辫子。
    钻出飞机后,就见阎宝航和戴雨农等在旁边神情凝重,连五花八门的验证机都不看一眼。“总统,参谋长,贺司令。。。。。。。”戴雨农很会做人,和每个人都打了招呼。大家都知道两人有事找杨秋,所以纷纷避开,只有岳鹏和贺宁留了下来。
    战争时期,总统的行程就是最高机密,而且杨秋这次出来没告诉**局,所以岳鹏看向阎宝航:“宝航,什么事非要追到这里?电报里不能说吗?”听话语里有些不满,戴雨农连忙拉开皮包,拿出一叠照片交到杨秋手里:“总统,这不怪宝航,实在是此事太急。”他很会做人,几句话就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杨秋也没在意这些,拿起照片看了起来。照片上是一艘航行在未知海域的潜艇,潜艇指挥塔侧面赫然汇有德国海军标志。他不懂海军,而且这艘潜艇只露出指挥塔,所以分辨不清是哪个型号。
    戴雨农连忙在旁边介绍道:“总统,这是我们在加拿大的一名地质考察队员无意拍摄到的,位置在加拿大昂加瓦半岛东面的海湾里。据他说,当时有两艘潜艇,应该是在训练。另外两艘太远照片糊涂,只有这艘拍得比较清晰。”地质考察队其实是一类特殊的情报部门,通常以探险和考察为掩护,实地刺探各国地质水纹和环境。这类机构各大国都有,大部分都以私人机构为掩护,采集的数据也主要用于商业和科考,当然也会被收入国家资料库以供不时之需。
    “加拿大。。。。。。昂加瓦湾?”杨秋很不熟悉这个地名。等阎宝航摊开地图,指出这个靠近格陵兰岛的海湾时,纳闷道:“德国人去这里干嘛?”
    阎宝航见杨秋还没明白,提醒道:“总统,这不是德国潜艇!”
    “不是德国的?这个标志。。。。。。。”岳鹏也吃了一惊。指着指挥塔上醒目的德国海军标志,忽然想到什么,向秉文招招手:“秉文,来帮我看看,这是什么型号?”
    因为没转述阎宝航的话,所以秉文拿起照片,一开始也以为是德国潜艇:“看外形像德国的VII**型U型艇,这种潜艇有个很好识别的地方,就是指挥塔前高后低。不过。。。。。。邓尼茨下过令,潜艇外部不准有德国标识,还有。。。。。。等等,这里不对劲!怎么这地方像改装过的?潜望镜位置也不对,U型艇的潜望镜都在指挥塔前半部,这艘怎么偏后了点?”他越看越糊涂,随着疑点越来越多,立即追问带照片来的戴雨农:“这是德国的新潜艇?”
    “不是。”戴雨农摇摇头:“来之前,我和宝航已经白玉堂将军,还去军情局资料库进行核实。分析后可以确定,这应该是英国的S级潜艇!是故意改装成德国VII**型潜艇的!”他口中的白玉堂是海军最优秀的潜艇专家,现任第二舰队参谋长。如果他都说是英国S级,那么十有**是真的。
    “两艘改装成U型艇的英国S级潜艇!”
    杨秋心脏猛地一缩,立刻和岳鹏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内心的震惊。丘吉尔出手了,而且是罗斯福最低潮,最危险地时候!要是说两人没协商,真是骗鬼了!“能不能破坏掉它们?”贺宁也反应过来。第一感觉就是应该炸掉潜艇,把美国永远封锁在北美。但戴雨农摇摇头:“照片是二十天前拍的,现在已经不在那里。”
    “把所有底片和拷贝都收起来,科考队也要加强监视,这件事就当从来都没发生过!明白了吗?!”杨秋目光凌厉,扫过众人。分析利弊后,他决定永久封锁这个消息。只有岳鹏明白他的心思,美国是关不住的,既然关不住,那还不如让他加入进来。何况如果不是恰好有一支地质队在这个人迹罕至的海湾附近,这件事会成为历史最大疑案。
    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不可能去和德军正面对抗,靠英国想对付几百万精锐德军也根本没戏。“他想来就来吧,看他怎么帮丘吉尔擦**。”杨秋冷冷一笑,回头看看轰12,问贺宁:“还要多久?”
    “海参崴、青岛、烟台、连云港等沿海机场的物资已经就位,兴凯湖的三个主机场已经修好,正在向那边运输物资,最多半个月后就可以开始。”战略轰炸不是说一下就能办到的,涉及天量的物资和工作,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去准备。能在开战后不到两个月就准备到这种程度,效率已经算很高了。
    听完准备情况,杨秋看向岳鹏:“子安,你说要不要先炸掉德山?”
    “不行!”岳鹏斩钉截铁的拒绝道:“事情一旦出现,罗斯福必然会同时对苏德日意四国宣战。哈尔西还在威克岛呢,珍珠港还有两艘航母和几艘战列舰!而我们现在又来不及进攻特鲁克,要是一下断掉日本海军的命根,谁能确保金梅尔不会让哈尔西在我们前面,强攻特鲁克?”
    贺宁也说道:“我也觉得现在不该一下就断掉日本海军的命脉,最好办法是,立即组织几次对特鲁克、帕利基尔和拉包尔等地的轰炸。。。。。。。”
    “贺司令,你准备让日本加强这些地方的防御?”秉文此时也明白过来。贺宁想用“轻微”轰炸,迫使日本海军加强特鲁克等地的防御。这样就算美国立即参战,想打也要付出很大代价。要知道,日本海航已经和中国两次数次,余下的那些老飞行员经验更足,远不是美国新丁能轻易对付的。
    而岳鹏不炸德山,也是处于这个原因。因为德山储存着日本海军百分之七十的油料,炸掉德山,日本就算完蛋一半。如果没有刚才这件事,炸了也就炸了,但现在不行,必须等夺下特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