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世界又热又平又挤 >

第12部分

世界又热又平又挤-第12部分

小说: 世界又热又平又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油和伊斯兰    伊斯兰主义一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着。当今,一部分伊斯兰教徒比较能接纳现代化,重新诠释可兰经,并且更能容忍其他信仰。在开罗、伊斯坦布尔、卡萨布兰卡、巴格达和大马士革,仍然可找到苏非派伊斯兰教(Sufi Islam)或是集中于城市的民粹主义伊斯兰教(Populist Islam)。有些教派认为,伊斯兰教应该恢复其原初的纯洁,就像先知穆罕默德时期实行的朴素的“沙漠”伊斯兰教一样。伊斯兰赛莱菲耶(Salafiyyah)运动、沙特阿拉伯执政家族瓦哈比派穆斯林(Wahhabi)和基地组织先后都是这一思想的倡导者。那是一个脱离现代化的伊斯兰版本,这种思想立足于远古时期而且从不渴望进化。“虔诚先辈”(AsSalaf usSalih)或“先贤”(Salaf)的称呼指的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同代人及其之后的两代人,这些人被视作伊斯兰教徒的楷模。如今的这些伊斯兰激进分子则被称为萨拉非(Salafis)。    20世纪之前,宗教激进主义的萨拉非教徒对阿拉伯沙漠以外的地方并无多少兴趣。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有了沙特阿拉伯石油美元的资助,现今萨拉非的宗教劝诱者们已经对主流伊斯兰以及其他伊斯兰信仰的诠释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还影响到主流穆斯林与其他伊斯兰信仰之间的关系,这包括非传统的穆斯林和逊尼派以外的穆斯林,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受到的影响最大。由石油资助的萨拉非主义在伊斯兰激进分子手中就变成了为暴力的圣战主义意识形态辩护的工具。这种意识形态的目的是恢复7世纪伊斯兰哈里发的职位和辖地(caliphate),它拥有许多蠢蠢欲动且情绪亢奋的组织,如塔利班基地组织、哈马斯以及伊拉克、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的逊尼派自杀式人体炸弹敢死队。     伊斯兰激进分子在1979年接管了麦加的大清真寺(Grand Mosque of Mecca),这一年又发生了伊朗革命并经历了油价飙升,一连串的事件挑战了沙特阿拉伯执政家族的伊斯兰权威。伊斯兰激进分子的此次举动促使沙特阿拉伯加快了向外传播萨拉非伊斯兰教的速度。赖特(Lawrence Wright)在他的史书《基地,海市蜃楼》(alQaeda,The Looming Tower)中指出:    这次对大清真寺的袭击……把王室从对革命前景的美好憧憬中唤醒。这个执政家族从此次血淋淋的劫难中认识到,要保护自己免受宗教极端主义分子的侵害,就必须赋予他们权利……因此,宗教警察作为政府补贴的义务警员充斥在国内的各种场所,他们巡逻在商场和餐馆内,督促男人们去清真寺进行祷告,督促女人们规范自己的衣着。    沙特阿拉伯政府并不仅仅满足于用限制宗教信仰自由的方式来“净化”自己的国家,它还开始在伊斯兰世界广传福音。它动用数十亿里亚尔的宗教税收施天课(zakat,穆斯林每年一次的慈善捐款译者注)建造了数百座清真寺和学院,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数千座宗教学校,并且为这些学校配备了瓦哈比伊玛目和教师。最终,沙特阿拉伯这个只有世界1%穆斯林人口的国家,承担起这一宗教信仰90%的耗费支出,并控制了其他的伊斯兰传统国家。    世界上大约有15亿穆斯林人口,分布在各大主要城市。由于沙特阿拉伯不仅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且在麦加(Mecca)和麦地那(Medina)两座城市拥有伊斯兰教两个最神圣的清真寺,所以这个国家在伊斯兰世界既拥有独一无二的合法地位,又可凭着独一无二的巨大资源在伊斯兰世界推崇其极端保守的伊斯兰主义。如此多的财富给了世界一个最大宗教的极少数人,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这同时也意味着由此产生的影响将是长远的。    50年后,当我们回首能源气候年代里的此番变革,我们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地缘政治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正是通过这种伊斯兰重心的转移表现出来的:伊斯兰重心从开罗…伊斯坦布尔…卡萨布兰卡…大马士革等城市转移,这些地中海中心城市在19世纪和20世纪都是伊斯兰重心,这一转变使得这些宗教的边缘开始软化,更容易接受世界和其他信仰,并开始朝着以沙特阿拉伯/沙漠为中心的萨拉非伊斯兰发展。    宗教激进主义在过去20年内的强盛并不仅仅只归功于沙特的巨额资金投入。大范围的反对全球化和反对西方文化的情绪在伊斯兰世界中蔓延,并且穆斯林新一代的年轻人对先前失败了的意识形态如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和**等也存在抗拒心态。但是,正如《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报道(2008年6月4日)的那样,沙特阿拉伯的资金投入的确在此轮正统的伊斯兰教浪潮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近2/3的中东人年龄还不到25岁,而且超过1/4的中东人面临失业,许多失业受挫的年轻人正在寻找着信念援助。     作家里奇韦(William GRidgeway)曾为一直有着破旧立新传统的英国研究院社会事务部(British Research Institute The Social Affairs Unit)写了一系列富有创见和挑战的“沙特阿拉伯来信”,他在一篇文章(2005年8月22日)中说道,这一转变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两种伊斯兰之间现代版的长期斗争,一方是以沙特阿拉伯瓦哈比派为代表的严格禁欲的“沙漠伊斯兰教”,另一方是更具世界性、尊重妇女并且更加开明的“都市伊斯兰教”。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沙漠伊斯兰教’通过对现代化的不断侵蚀而提升自己的地位和威力,”里奇韦写道,    西方普遍认为,彷徨的中东地区最终会走向民主社会。但事实却截然相反,这个地区正快速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激进的什叶派和瓦哈比信仰快速传播,蔓延到整个中东地区,学者们称其为“伊斯兰化”。由于这一趋势的不断发展,有人说现在的中东看起来与50年前完全不同了。20世纪50年代前后,大概就是刚在海湾地区发现石油的那会儿,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许多伊斯兰国家都是比较自由的:酒精流通自由,妇女无须遮颜,而且公众可以激烈地讨论“阿塔图尔克(Ataturk)的所做所为”,讨论伊斯兰教和国家的分裂、现代化建设和西方世界。那时中东似乎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但是沙特阿拉伯爆炸式膨胀的石油财富改变了这一切。“石油意味着沙特阿拉伯现在有了改变世界的资本,让世界与他们的意愿趋于一致,”里奇韦说,“一切似乎回到了穆罕默德时代。为了推崇禁欲的生活方式,‘沙漠伊斯兰教’取消了阿拉伯生活中的乐趣和色彩,此举持续了相当长时间。**或通过性感的衣着来表达自我的那种快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所有的一切都被黑色所取代。”里奇韦认为,由石油支撑的沙特瓦哈比派伊斯兰教代表着“沙漠伊斯兰教”对自由的“都市伊斯兰教”的攻击,而这些“沙漠伊斯兰教”在阿拉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黄金时代里只是处于边缘地位。在所有失去的东西中,最有象征性的也许是那些深受以往阿拉伯喜剧演员喜爱的阿拉伯姑娘们,她们风情万种,身材苗条。那时可以与她们调笑,而现在,她们会被人用石头砸死。    除了沙特阿拉伯,其他保守的海湾国家科威特、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也有大量涌入的石油资金,同时它们国内外的慈善和宗教机构也都变得更为保守。    我的一个埃及教授朋友任教于波斯湾国家,他在2007年8月的一次早餐时告诉了我一些事情。出于对人身安全的考虑,我不能写出他的名字。他说,沙特阿拉伯对伊斯兰世界中各地的伊斯兰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看看男女之间的关系就可知道。以前一个家庭中的男人和女人在房间里彼此坐在一起,但是现在他们分开了。在现在的波斯湾地区,男女之间的关系是敏感的。你甚至不能确定是否可以与妇女握手……沙特阿拉伯伊斯兰对这个地区产生了非常不好的影响,这些不良影响至少需要几十年才有可能修复。如果你去(一个波斯湾地区的)大学看看,你会发现那里不存在混合式教育。当我在埃及留学的时候,我经常在课堂上坐在一个女孩旁边。但现在,虽然男女学生仍在一个教室上课,但他们往往分开坐。这不是埃及的伊斯兰教,这是沙特阿拉伯的方式。最糟糕的是,沙特阿拉伯用自己雄厚的资本影响埃及……我们把沙特阿拉伯的生活方式引进到埃及,包括衣着、清真寺门口销售的书籍,这些使得瓦哈比派伊斯兰教在埃及蔓延开来。不幸的是,埃及却没有足够的资源对此进行反击。”     即使到现在,埃及仍然没有反击的能力。《新闻周刊》(Newsweek)驻中东通讯员诺德兰(Rod Nordland)从开罗发来的报道(2008年6月9日)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萨布里(Abir Sabri)常活跃在埃及的电视脱口秀和电影中,展示她雪花般白皙的皮肤、黑亮的头发、性感的嘴唇。然而,在她职业生涯的巅峰期,她的面孔却突然从荧幕上消失了。她开始在沙特阿拉伯的宗教电视频道上出现,蒙着脸,吟唱古兰经中的诗句。她说,只要净化了她以往的表演风格,保守的沙特阿拉伯金融家就会给她很多工作。“这就是瓦哈比的投资者,”提到当前沙特阿拉伯盛行的严格的逊尼派伊斯兰时,她说,“以前,他们投资于恐怖主义,而现在,他们将金钱投到了文化和艺术上。”    埃及人民抱怨地把他们的文化称为沙特阿拉伯化的文化。从摩洛哥到伊拉克地区,埃及长期以来一直都占据着表演艺术的主流,但现在持有石油美元的沙特阿拉伯投资者们买断了歌手和演员的合同,重塑了影视业,使媒体倾向于严格的沙特阿拉伯价值观,而且还打击着埃及原本轻快的风格。“到目前为止,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这也是目前中东地区最严重的问题。”移动电话业的亿万富翁萨维里斯(Naquib Sawiris)说,“埃及一直以来都非常自由、非常顽强并且非常现代化,但是现在……”他从位于开罗的26层办公楼的窗口指向外面,说:“我在看着自己的国家,但它又不再是我的国家了。在这里我倒觉得自己是个外国人了。”    每页08 08 开罗的凯悦大酒店(Grand Hyatt Cairo)是一家五星级酒店,位于尼罗河流域上游1英里开外。从2008年5月1日起,酒店的沙特阿拉伯大股东们开始禁止人们在酒店内饮酒,并公然命令将其140万美元的库存酒倒入了下水道。该国历史最悠久的Masr电影公司董事长穆拉德(Aly Mourad)说:“在埃及,一个酒店没有酒,就像是没有大海的海滩。”他说,现在埃及95%的电影是由沙特阿拉伯资助的,而沙特阿拉伯在自己的国家甚至连一个电影院都没有。“他们说,你们可以用我们的钱,但是必须答应几个条件。”事实上,那些条件远远不止“几个”,埃及的电影制作者们口中的“35条规则”里的规定远远超过了事先双方约定的禁止在屏幕上拥抱、接吻或者饮酒等条款。即便是显示一张空床,如果能让人遐想到一些被禁止的事情,那也是不允许的。沙特阿拉伯的卫星频道买断了埃及的电影图书馆,严格审查了一些老电影,这使埃及人完全与自由的空气隔离了。    有些埃及人认为这种死板的状况并不完全是沙特阿拉伯人造成的。制片人库里(Marianne Khoury)说:“电影变得越来越保守,是因为整个社会也在变得越来越保守。”她说,现在沙特阿拉伯的资金已经成为这个拥有80年历史的行业的生命线。相比较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每年超过100部电影的高峰时期,20世纪90年代埃及制片商的产量下降到每年只有6部。由于沙特阿拉伯对影视业的投资,现在每年大约有40部。“如果他们停止投资,埃及就没有电影了。”     至少还有一些埃及人相信沙特阿拉伯最终会改变,那时,“埃及又会回到原先的状态。”迪娜(Dina)说道,她是埃及仅存的几个本土的肚皮舞蹈家之一。的确,沙特阿拉伯的一个制片公司已经同意资助一个明确以同性恋为主题的电影《亚库比恩公寓》(The Yacoubian Building)。萨维里斯(Sawiris)也推出了一个属于他的卫星电视频道,专播未经审查的美国电影,这些电影相当受欢迎。虽然他志在改变些什么,但是他只不过是一个亿万富翁,而对手沙特阿拉伯却拥有强大的财团。    使用石油上瘾的美国对这一状况向来束手无策。在冷战期间,前中央情报局局长伍尔西(Jim Woolsey)当政时期,美国人习惯了对付前苏联式集权,但中东地区并没有太多的马克思主义者,然而,我们通过能源购买所间接助长的意识形态却更具伤害性,而且公开提倡自杀性恐怖活动。伍尔西说,瓦哈比教派摒弃了“尊重什叶派、犹太人、同性恋者和叛教者,反对对任何人尤其是妇女的不尊重”的教义,“他们的基本理念与‘基地’组织所表达的理念在本质上其实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在纯意识形态领域,沙特阿拉伯的宗教教义和‘基地’组织的教义是没有多少区别的。但是,他们一个是美国的盟友而另一个却是美国的敌人,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不同吧。伍尔西说:“事实上,瓦哈比和‘基地’组织之间根本的区别并不是其背后的基本信念。这更像是一场战争,两派系争夺的目的是让本派占据主导地位。这两种被仇恨充斥的信念指向的是同样的方向。世界范围内有很多瓦哈比派资助的学校,响应并传播着这种仇恨,从而让矛盾不断升级。”    沙特阿拉伯石油资金也逐渐对中东地区之外的伊斯兰国家产生了影响,在有关这一方面的资料中,莫顿森(Greg Mortenson)的经典著作《三杯茶》是最棒的。这本书[与雷林(David Oliver Relin)共同完成]详细讲述了这位美国登山者出身的教育家如何构建中亚研究所,以及如何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郊区建造了超过50所先进的、面向现代化的学校,通过减轻贫穷和提高教育尤其是女孩的教育来对抗伊斯兰极端主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