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

第119部分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第119部分

小说: 中国通史(五至十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台。
  元朝还设置了一些高级军事行政机构。一二七九年,在南疆设立了斡端(和田)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一二八六年,又设立了别失八里、和州(即哈刺火州)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成宗时,又分设北庭(别失八里)和曲先塔林(库车)南北两个都元帅府。在畏兀儿亦都护之下,按诸王设王相府之例,设置大部护府,管理畏兀几各城和迁届汉地的畏兀儿人,其机构名称、品秩的改动和官员的任命都由元朝政府决定。畏兀儿以西,忽必烈命察合台后王阿只吉和出伯率兵镇守。
  窝阔台为了沟通同察合台以及拔都兀鲁思的联系,开辟了从和林往西的驿路。驻守察合台分地删丹州(甘肃山丹县)的察合台部将按竺迩,也开辟了一条从删丹经甘州、肃州、玉门关直达察合台驻营地的驿道。忽必烈时,西北地区军事活动频繁,从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南北二路,设置了新的驿站。北路以别失八里和彰八里(昌吉)为驿路的枢纽,由驻在这两地的官员管理全线的军站。分地在太原的察合台后王阿只吉,奉忽必烈之命出镇西北。一二八一年,他也请求从太和岭(山西雁门关以北)到别失八里设立了三十个驿站。在天山南路,一二七二年从和田到鸭儿看设置了十三个水驿;一二八二、一二八六年又先后设立了和田、阇鄽(今且末)、怯台(且未县东南)、罗卜(今若羌)等驿站。这条通过塔里木盆地南缘的驿道,一直延伸到沙州,长达五千余里,然后同河西走廊通往内地的驿路连接。马可波罗就是从中亚经过这条驿路到达大都的。
  一二八○年,元朝在畏兀儿地区设置交钞提举司,一二八三年又设立交钞库。元朝常拨钞币在当地购买军粮、牲畜及其它军用物资。赏赐驻防的诸王和将士也支付交钞。可见,元朝的交钞已在畏兀儿人民中广泛流通。
  察合台兀鲁思的统治 一三○一年(成宗大德五年),海都、笃哇大举兴兵,被元军击溃,海都负伤,不久死去;笃哇膝上中箭瘫痪。笃哇、与海都子察八儿在这次打击后,无力再同元军争胜,一三○四年遣使向大汗求和。
  西北诸王与大汗停战后,又发生内哄,相互间争斗不息。一三○六年,笃哇死,子宽阔即位。宽阔在位一年多病死,旁系宗王塔里忽夺据汗位。笃哇旧臣刺死塔里忽,拥立笃哇幼子怯伯。察八儿联合窝阔台系诸王来攻。察八儿战败,率残部渡伊犁河。一三一○年(武宗至大三年),察八儿与窝阔台系诸王去大都朝觐武宗,归附元朝。
  察合台系诸王为了防范窝阔台诸王反攻,召集大会,推戴怯伯兄也先不花为汗,怯伯自愿让位。也先不花正在武宗皇帝处,闻讯回察合台兀鲁思即汗位。从此,海都时一度扩张起来的窝阔台兀鲁思完全瓦解,土地和人众分别归于元朝和察合台后王。也先不花为汗时(约一三一一年至一三二○年),据波斯史料记载,元朝的边防军冬天驻营和布克河岸,夏天驻扎在额尔齐斯河的支流也孙木伦附近,可见阿尔泰山以西、准噶尔沙漠以北的地区仍属元朝直接统辖,其余则属于也先不花。
  西北诸王向大汗请和以后,承认是元朝的宗藩,每年遣使进贡。一三○八年,万户也列门合散来自中亚,呈上成吉思汗时所造撒马尔罕、塔拉斯、塔什干等城的户口青册,并按先例继续向元朝缴纳民赋。元朝陆续撤除边备。
  据《元史》记载,一三一九年(仁宗延祐元年),有叛王入侵和田,元朝派镇西武靖王搠思班率兵进讨,说明这时元朝的统治达到了南疆。以后南疆的地名不再见于记载。《经世大典》将哈密以外的天山南北各地列入笃来帖木儿位下,似乎这些地方已全归察合台后王所有。但据《元史》记载:一三二四年(泰定元年),元朝赐北庭的撒儿兀鲁军羊马;六月,派遣诸王阔阔出镇畏兀;一三三○年,复立总管府于哈刺火州。这说明修《经世大典》时,元朝还直接统治哈密以西直到哈刺火州和别失八里等地。非洲旅行家伊本·拔都他于一三三三年到中亚游历,提到当时有一个哈力里汗曾侵袭了大汗的辖地,占领了别失八里。《元史·顺帝纪》中有至正七年(一三四七年)“西蕃盗起”“陷哈刺火州”的记载,也说明顺帝时代元王朝仍然对这几处地区实行统治。
  一三二○年,也先不花死,怯伯再次为察合台汗。怯伯较注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颇得封建史学家的好评。他以那黑沙不为首府,在那里定居下来,建筑宫殿,并实行政治改革,铸造钱币。从此,察合台兀鲁思的中心转移到河中地区。
  怯伯以后,他的兄弟燕只吉台、笃来帖木儿、答儿麻失里相继登汗位。答儿麻失里被推翻,笃来帖木儿子不赞继位,不久也被杀。从此,连续不断地发生争夺汗位的斗争。由于封建统治者的昏暗,也由于巴尔喀什湖以东的七河流域曾发生大瘟疫,许多地方生产调敝,人口大减。
  察合台后裔在争夺汗位的斗争中,主要是依靠突厥贵族的军事力量,经过几代以后,汗权逐渐旁落,实际上已变成突厥贵族操纵下的傀儡。西方突厥贵族的专权引起东方蒙古贵族的不满。蒙古贵族中以朵豁刺惕部为最强,和田、喀什噶尔、库车都是他们的领地,其首领是驻在阿克苏的丰罗赤。一三四八年,孛罗赤拥护笃哇的孙子秃鲁帖木儿为汗,统治范围大致在今新疆境内。以后被称为东察合台兀鲁思,首府仍在阿力麻里。
  一三六○年起,秃鲁帖木儿不断对河中用兵。一三六一年,他攻下撒马尔罕,征服了当地的突厥贵族,派他的儿子也里牙思火者驻在河中,任命突厥贵族帖木儿作他的参谋。一三六三年,秃鲁帖木儿死,孛罗赤之弟合马鲁丁举兵反,秃鲁帖木儿诸子部被杀死。帖木儿利用东部年乱的时机,起兵攻占撒马尔罕,几年内平定了河中各地的战事,在中亚建立了历史上驰名的帖木儿帝国。
  东部察合台后王维持它的统治直到十六世纪,并且同明王朝建立了联系。 
二、经济状况
  畜牧业和农业 天山北路的各族人民主要经营畜牧业。其余地区畜牧业也占相当地位。牲畜有牛、马、驼、羊、驴等。宋代由于西夏的阻隔,西北各族不能同中原直接交往,但回鹘、于阗的商人仍不断贩运马驼到宋朝贸易。
  蒙古贵族在征代华北的战争中,俘获了许多汉族农民,其中一部分被迁到准噶尔盆地北缘适于农耕的地区,促进了这里农业的发展。常德于一二五九年西觐旭烈兀汗,途经这一带,见当地多汉民,种植大、小麦和黍、谷。孛罗(即普刺,今博罗)城附近,不仅种麦,而且还种稻子。在昌吉地区,也广种稻麦,盛产瓜果。
  吐鲁番盆地是畏兀儿人的中心地区,这里土地肥沃,农业比较发达。从畏兀儿文和汉文文献中,可以知道他们种植了小麦、大麦、稻、高粱、黍、豌豆等多种粮食作物,此外还种植供饲养牲畜的首猎,以及棉花、大麻和芝麻等。
  畏兀儿等族人民以擅长种瓜果著名。阿力麻里即是突厥语“林擒”的意思,因当地盛产这类果实,即做为城的名称。瓜和葡萄也以这里出产的为最佳。彰八里的西瓜和甘瓜,深为当时汉族旅游者所称道。
  种植葡萄是畏兀儿族人民重要的农业部门之一。葡萄很早就在喀什噶尔沃野开始培植,以后发展到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伊犁河谷和吐鲁番盆地。这里的土壤适宜于葡萄生长,气候条件也有利于瓜和葡萄的繁殖,一年中日照长,气候炎热,瓜和葡萄的含糖量都很高。在吐鲁番盆地的住宅和耕地附近,到处都是葡萄园子。马可波罗也对喀什噶尔、和田等地的葡萄园留下了纪录。
  棉花也是这里的重要农作物。丘处机在阿力麻里看到棉花,称赞它“鲜洁细软,可为线为绳,为帛为绵。”马可波罗经过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等地,都提到那里盛产棉花。
  栽培葡萄、棉花等经济作物需要精耕细作,这就相应推进了畏兀儿人民整个农业栽培技术的水平。畏兀儿人使用的农具也较复杂,如菜园、葡萄园用月锄耕耘,大田则用犁耕,收获庄稼用镰刀,割草用大镰刀。
  天山南北干旱少雨,畏兀儿人民很重视水利灌溉事业,各地都开有渠道引水灌日。哈刺火州把融化的雪水从天山引出,人工造成护城河,以溉田园。常德经过阿力麻里城,亲见当地市井流水交贯。所过亦堵两山问,也是上平民哆,沟洫映带。有的地方,人们利用水激碾硝,加工粮食。
  手工业和商业 王延德《使高昌记》说:畏兀儿人“性工巧”,善于用金、银、铜、铁等金属制造工具和器物,尤其精干琢磨玉器。现存资料表明:畏兀儿人的铁制品中,农具有刀、镰、犁、锄、砍上馒等,马具有马勒、马镫,武器有刀、矛、剑、甲、矢等。别失八里城废墟中残存有大量矿渣,说明金属冶炼在城市手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吐鲁番盆地出产一种砺石,当时称为“喫铁石”,可以锻成镔铁,一个古畏兀儿文文件中提到一个由奴隶赎身的铁匠。北宋时,商人甚至将镔铁、剑、甲和备有铁甲的马输往中原,足见他们的锻冶很有特色。
  畏兀儿人能纺织“布、帛、丝、枲”各种纺织品。自给自足的农户,用自种的棉花织成布以供自己的需要和出售。畏兀儿人称棉布为波斯布或秃鹿麻,中原人常称为白叠。五代、北宋时,回鹘商人常常将棉织品成千段向皇帝进贡,估计投入市场的更多。棉布除白叠外,还有绣文、花蕊布等不同花色品种。鲁克尘(今鲁克沁)出产一种用亚麻双经线织成的高质量的纺织品,布上打有特有的商标。毛织品有毛褐、斜褐、罽、绒等,主要用来制作衣物、毡、毯和帐幕。宋高宗时洪皓使金,在燕京看到回骼人有兜罗锦、熟绫、纻丝、注丝、线罗等各种丝织品,妇人以五色线织成袍,名曰克丝,甚华丽。又善捻金线。元朝的畏兀儿人仍以这种技艺著称。一二七五年,笃哇入侵畏兀儿地区,人民逃亡中原。次年,元朝将他们收容,在京师设别失八里诸色人匠局,专门织造御用领袖、纳失失等段。纳失失是一种用金丝织成的金锦,常用来作为元朝皇帝百官宴会时穿着的“质孙”服的衣料。元朝还另设立了别失八里局和忽炭八里局,大概也是别失八里与和田的织工,为官府织造高级织品。
  葡萄酒是畏兀儿的特产,哈刺火州、别失八里、喀什噶尔及和田等地尤其出名。山西和西著也产葡萄酒,但人们认为其味都不及哈刺火州所产。哈刺火州的美酒也为西方所称道,波斯史家拉施德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书中都有记载。
  玉是南疆一大特产,和田城东西有白玉河、绿玉河、乌玉河(今玉龙喀什、喀拉喀什等河),出产质地很好的美玉。每年秋季,当地人民下河捞玉,商人收买,贩往中原牟利。元朝还将一部分人作为“淘玉户”,专门在和田、匪力沙、失呵儿等地为宫廷采玉。别失八里等地产硇砂,可以鞣皮、作药物。此外,药用和食用盐、红盐和星矾等物,琥珀、金刚钻、瑟瑟、玛瑙、翡翠和珠等奢侈品也有出产。
  畏兀儿人除使用陶器外,也制磁器,有如中原定磁。瓶器、酒器用白琉璃,邮亭、客舍甚至土户的门窗也镶嵌着琉璃。砖是普通的建筑材料,寺庙和宫室使用饰有各种颜色和图案的琉璃砖。这种砖和琉璃器皿近年还不断出土。
  印刷业也是畏兀儿一项出色的手工业。吐鲁番盆地发现大量木刻印刷品,有畏兀儿、汉、梵、西夏、藏、蒙古、突厥、叙利亚、波斯等十六种文字。各个寺院是印刷工匠集中的地方,刻印佛教、摩尼教、景教、袄教等文书和典籍,其中可以肯定时代的印刷品,早到十三世纪初,估计从中原传入的时间还要早些。在敦煌一个地窖中曾发现一桶畏兀儿文木活字,据考定为一三○○年的遗物。库车与和田也曾发现汉字、八思巴字和古和田文的木活字印刷品。
  城市建筑已有相当规模。哈刺火州和别失八里的故城遗址,保留至今,当年规模,依然约略可见。哈刺火州故城在吐鲁番县东约二十余公里,城墙用夯上筑成,高十六米,城周约五公里。全城原分外城、内城和宫城,布局略似唐代的长安。别失八里城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城内有十五米宽的街道,并有水渠沿街流过,供应居民用水。据王延德描述:北庭城中多楼台花木,可见它是一座建设得很美丽的城市。城中的宫庭、寺院,显示出畏兀儿人民的建筑艺术水平。北宋时,哈刺火州还可看到唐朝赐额的五十多个佛寺,别失八里也有高台、应运泰宁等寺。回鹘西迁后继续奉行摩尼教。摩尼教圆形庙字的遗迹,在哈刺火州故城仍有存留。
  元朝东西交通畅通,畏兀儿人除在内部进行交换外,到中原经商的也很多。马可波罗途经喀什噶尔,说这里有许多商人到世界各地去做生意。棉布、马、驼、葡萄酒、葡萄干和玉是他们运往各地的主要商品。
  元朝发行的中统钞和至元宝钞在西北各地通用。残留的元代契约中,买卖也以锭为单位。新疆一些地方常发现北宋至元末至正时的铜钱,这些钱大约是蒙古灭金后大量传入的,可能一直使用到明代。
  由于商业的发展,城市也相应繁荣起来。哈刺火州是畏兀儿亦都护的首府,也是贸易和文化的中心。别失八里也是亦都护早先建都的地方,元朝时又是西北军事,行政中心和宗王常驻之地。阿力麻里城是十二——十三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新建的城市,这城的统治者速黑纳的斤降附蒙古,以后称臣于察合台,察合台系诸汗的斡耳朵常驻于此城附近,实际上成为察合台兀鲁思的首府,它是从中亚通往漠北或中原交通干线上的重要商业城市。欧洲的旅行家和传教士的记载中常常提到此城。喀什噶尔、鸭儿看、和田、阇鄽、罗卜、哈密、坤闾等历史上早已出现的城镇,在元初的战乱中仍有所发展,可惜在元末察合台后王内部的斗争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