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

第14部分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4部分

小说: 科普-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任何麻醉剂的情况下,顺利地完成了一例扁桃切除手术。伊惠珠又和她的
同事们一道,在短短的十几天里又为 47 名患者作了扁桃体摘除手术。这一实
验的成功,就使“针刺麻醉”正式诞生了。
    60 年代初,开始形成了“针麻热”。
    1971 年,新华社首次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的这一伟大成就。这一消息的
发布,不仅进一步推动了国内的针刺麻醉热潮,对国外也产生了重要的及深
远的影响。1972 年,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令人百思不解的针刺麻醉倾
倒。他回国时,带走了针灸术的信息,使美国很快就形成了“针灸热”,并
波及到了全世界。
    针刺麻醉的确有许多优点:
    第一是它非常安全,药物麻醉会引起不良的副作用,而针刺麻醉则这些
情况都可避免;
    第二是它对人的生理扰乱少;
    第三是病人能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第四是手术后恢复快;
    第五是简便经济。
    但是,针刺麻醉也有它不尽人意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镇痛不够完全。
    它仍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它的发展将会给人们带来新的福音。

针灸在国际上的地位

    至少在 1400 年前,中国的针灸就传到了日本。据史书记载,公元 513
年,我国的医学家杨尔到日本去讲授医学,带去了中国的针灸;梁元帝又向
日本政府赠送了《针经》一套。
    中国针灸是在公元 669 年传入朝鲜,到了李朝时代(公元 1392~1410
年)针灸学在朝鲜日益受到重视。
    公元 9 世纪,中国医学及针灸传入阿拉伯各国,13 世纪后,又相继传入
亚洲其他国家。
    中国针灸可能是在 13 或 14 世纪由意大利的马可·波罗介绍到欧洲的。

法国是西方研究针灸最早、最多的国家,并成为欧洲针灸研究的中心。法国
的杜贾尔 1774 年在《外科学史》中正式介绍了针刺术。使中国的针灸在法国
真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人是在中国居住了 20 年的法国人李理。至今,法国
针灸仍在欧洲起着领导的作用。当针灸风靡欧洲各国时,连世界著名画家毕
加索也在法国接受了针刺治疗顽固性神经病,并获得很好疗效。
    1775 年,中国商人王阿东将一具带有穴位的人体针灸模型带到了英国,
这是第一具传到西方的针灸铜人模型。
    美国人初次接触中医是在 19 世纪初,当时约有 600 名美国人到法国巴黎
学医,开始知道了针灸。本世纪 70 年代以前美国没有一个州的法律承认针
灸。针灸真正在美国热起来,还是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
    1972 年初,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特意带来了一大批医学专
家,实地考察中国的针刺麻醉。当这些医学专家们亲眼观看了针刺麻醉之后,
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事实。
    从那以后,美国又多次组织学者、专家访华考察,不断地发表文章,举
办讲座,召开各种针灸学术会议,出版了几种针灸杂志。目前,美国大约有
30 个州的法律已承认针灸的合法地位。
    50 年代初,毛泽东主席提出:“针灸不是土东西,针灸要出国,将来全
世界人民都要用它治病的。” 40 年后的今天,中国针灸早已阔步走向了世
界。
    近 20 年来,中国的针灸医师的足迹已遍及世界五大洲,中国针灸医师的
精湛医技常常使外国人赞叹不已。
    针灸对人体不会产生副作用,更无毒性反应,它是通过针刺或艾灸,来
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只要不违反针灸治疗原则和操作
规程,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各
国应将针灸医学作为现代医疗体系的一环,加以学习和应用。”因此,针灸
将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针灸奇人皇甫谧与《针灸甲乙经》

    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最完整的针灸专著是魏晋时期的皇甫谧所著的《黄
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又称为《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皇甫谧虽
然编著了针灸专著,可他却不是从事针灸医疗的医生。
    皇甫谧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 215 年),是安定朝那人,就是现在
的甘肃省灵台县人。他是东汉太尉皇甫嵩的曾孙。他幼时不好学习,直到 20
岁还不务正业,可是他却非常孝敬寄养他的叔母。皇甫谧听叔母的话,受到
了极大的震动,从此以后,他收心定志,开始发奋读书。他熟读诸子百家、
史书典籍,性格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得沉稳安静。42 岁时,他得了“风痹
症”,留下了终身残疾。患病后,他不但没有被病魔吓倒,反而更加卷不释
手。
    皇甫谧潜心研究医学。他研究了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在《针经》、
《素问》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的基础上,吸收了《难经》等著作
的内容和秦汉以后针灸的成就,同时结合自己的经验,编写了《黄帝三部针
灸甲乙经》又称为《针灸甲乙经》。全书共 12 卷,128 篇,内容广泛,且极
有实用性。

    在诊断方面,他主张要察脉观色,询问病史,然后对症用针。在治疗方
面,他认为针刺时,医生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治疗,不容许有半点马虎,要
“如临深渊,手如握虎”。在人体方面,他认为人体有 12 条经络,而这 12
条经络又各有通路,不是孤立的有机体,彼此是循环往复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皇甫谧纠正了晋代以前经穴纷乱的现象,统一了穴
位。书中记述 49 个单穴,300 个双穴,共计 349 个穴位,并详细而具体地指
明了针刺深度、留针时间和艾灸时间。
    《针灸甲乙经》对后世影响很大,对国外医学界也有深远的影响,尤其
是对日本和朝鲜影响较大。
    直到目前,在国际医学交流上,《针灸甲乙经》同样具有很高的学术价
值,国际针灸经络穴位委员会还把它作为确定穴位必读参考书之一。

针灸铜人与王惟一

    在中国针灸医学史上,王惟一是有着卓越贡献的。他不仅主持制造出闻
名中外的针灸铜人,还撰写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这部划时代的针灸学巨
著,为中国针灸医学宝库献出两件珍品。
    王惟一是宋仁宗时的太医局翰林医官。他的医道很高,其精于针灸。在
行医的过程中,王惟一感到,前人流传下的针灸著作对穴位的描述差异很大,
而取穴位置的准确与否,又直接影响针灸的治疗效果。因而,他上书朝廷,
请求系统修订针灸医书,考订针灸穴位的准确位置和治疗作用,并重绘针灸
穴位图。
    经过 3 年的不懈努力,王惟一写出了《针灸图经》。这本书共 3 卷,书
中的许多认识都大大超越了前人。他把经络和穴位结合起来论述,将每一个
正经上的穴位排列在该经之后,并注明针穴的位置,从而克服了《针灸甲乙
经》按身体部位注穴而脱离经络循行的不足,使读者对经络和穴位有了整体
的认识。
    一天,他对弟子们说:“我想启奏皇上,请皇上恩准我们造两具针灸铜
人,来作为我们学习针灸的模型。”这样,两具设计巧妙、做工精细的铜人
铸造了出来。铜人的大小和人体相似,里面安置着可以活动的五脏六腑;表
面则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孔,这是经王惟一认真审定的准确穴位,每个穴孔
还铸有穴位名称。更让人称奇的是,铜人的四肢还能活动。
    铜人的铸造成功,为针灸教学提供了形象的模具,而且在考核学生时,
也发挥了应有的效用。王惟一等在考查学生掌握针刺医术的水平时,常用铜
人作工具。他们先在铜人表面涂上一层黄蜡,把穴孔封起来,给铜人腔内灌
满水,然后让学生用针扎刺穴位。如果扎刺出水来,表明扎刺的穴位准确;
否则,就是没有找准穴位。
    铜人制成以后,王惟一便将他的著作《针灸图经》重新命名为《铜人腧
穴针灸图经》,并在书中画出铜人的正面、背面和侧面图,标出经络的起止,
以及一些重要穴位的名称。
    针灸铜人在宋朝时,就被视为国宝。宋朝与金国交战时,有一具被金人
掠走,另一具则下落不明。后来,被金人掠走的那具铜人又转入元朝宫廷,
陈列在太医院的三皇庙内。再后来,这具铜人也不见了踪影。有人说,它是
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被日本帝国主义掠了去。

    宋代王惟一所铸的针灸铜人尽管已经不复存在,但他为针灸学所做的贡
献却是功不可没的。如今的塑料或橡胶针灸模型,便是从他的铜人脱胎而来
的。

         新奇的医学技术


起死回生的器官移植和器官再造

    人体内脏器官如果受到病菌或外力的侵害坏死,会危及人的生命。但现
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已能像替换汽车发动机一样,用健康的器官替换病人损
坏了的器官,让病人重新获得健康的生命,医学上把它叫器官移植。
    最初的器官移植手术是 1954 年在一对双胞胎姐妹间进行的,如今她俩已
成为各有 5 个孩子的妈妈。
    美国 10 岁的小女孩费伊因心脏发育不良,生命受到危胁,医生从最适宜
的狒狒中取出心脏移植给费伊,手术后她健康的生活,时常能听到她美丽的
笑声。这是世界上第一例移植动物心脏到人体。可惜,1 月零 3 天后,费伊
的肾脏出现毛病,夺去了她可爱的小生命。
    科学家们继续努力探索器官移植的先进方法。今天,心、肝、肾的移植
存活率已达 80%。
    因为世界上病人很多,由捐赠得来的器官数量有限,科学家们就发明了
人造器官,并越来越精密,效果越来越奇妙,而制造它们的材料却五花八门:
硬金属、陶瓷、软塑料、泡沫体……目前比较成功的有复合型人工骨骼、人
工牙根、人工水晶体、人工耳小骨以及人工血管、人工肾等。
    心脏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器官,多年来许多国家的科学家们纷纷在研制
人造心脏。1981 年 9 月 11 日,美国犹太大学外科医生和生物工程师贾维克
首先研制成功,命名为“贾维克 7 型”,并在 1982 年 12 月 1 日,第一次将
它移植到病人身上,使这个病人的生命延长了 112 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到 21 世纪,各种人造器官将会做得和真的一样,
可以挽救无数病人的生命。

灵活自如的体内探病器——内窥镜

    体外的疾病伤痛诊治很方便,如果体内出现了毛病,如何来科学诊断、
对症下药呢?科学家们就发明了一种能自由进入人的肚子探病的工具——内
窥镜。
    内窥镜由一根非常非常细的软性长金属管和探头组成。软性长金属管可
以通过口腔伸到胃里、伸到气管里,通过肛门伸到肠里。镜管内有光导纤维
束,一端接一个光源,把光传递到内窥镜的另一端,产生亮光;要不然,这
些器官的内部“黑咕隆咚”,什么都看不清。医生们通过操作器,可使镜片
的头部像蛇头一样活动、弯曲,达到要观察的部位,把观察到的情况,通过
传像束传送到电视监视器成为图像,再由电子计算机处理,医生就可以发现
这些器官的毛病,还可以拍照。内窥镜的镜管内还有一个特殊孔道,通过孔
道可以安装微型手术刀,医生可以在不剖腹的情况下,直接在器官内部为病
人做手术;还可以安装一根细长的夹钳,夹取少量的活体组织进行病理切片
检查。
    吞一条长管子来检查食道或内脏,似乎很吓人。实际上,这只会造成一
点点不舒服。少量的镇静剂是用来使病人放松。

    内窥镜在发现溃疡、炎症等消化道的疾病,不论是恶性或良性,都有很
大的功用。
    目前世界上的内窥镜已有许多种,有胃镜、食道镜、十二指肠镜、小肠
镜、大肠镜,最近还进一步试制成了心脏镜、肾盂镜。

试管婴儿

    小朋友常常会问爸爸、妈妈:“我从哪儿来的呀?”
    爸爸、妈妈神秘地说:“长大以后,你会知道的。”长大以后,大家就
知道是爸爸妈妈创造出来的。
    1978 年 7 月 26 日,世界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两位英国科学
家,经过 20 年的潜心研究,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诞生了
    什么是“试管婴儿”?英国的一位夫人因输卵管阻塞,婚后多年未孕。
经斯特普顿医生和爱德华教授合作研究,从夫人的卵巢中取出成熟的卵细
胞,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培养到第 6 天,移植到夫人的子宫内膜上,
让胚体获得母体的营养,婴儿诞生。科学家把这种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出
生的婴儿,叫做试管婴儿。
    试管婴儿的诞生,揭开了人类生殖的神秘面纱。试管婴儿的诞生,对优
生优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 10 年来,国际上出现了试管婴儿热,到 1990
年,全世界已出生了 1 万多名试管婴儿。

新奇的大脑手术

    大脑是人的指挥中心,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大脑的指令支配。大脑奇妙的
工作方式至今也是科学上的不解之谜。如果大脑内有了病变,该如何进行治
疗,又不损伤它的健康呢?
    为了保证大脑手术的绝对成功,科学家们把计算机等先进的科学仪器运
用在医学上。在医院里,大家能见到这样的情形:仪器房里,一位脑瘤病人
平躺在能活动的检查台上,在他头部前面是一台仪器,看上去像是一个幽暗
的山洞。医生们把检查台往“山洞”里推进去,病人也就“隐蔽”在这里面。
在仪器房外面的监视器屏幕上,出现了脑瘤病人头部的图像照片,整组照片
就像切面包似地将病人的头部“一片一片”地拍摄下来,把所有照片连接起
来,整个脑部的结构就清晰可见。
    这台仪器叫核磁共振成像仪,是一种先进的检查、诊断人体内器官疾病
的仪器,不会损伤人体组织,80 年代开始在医学上应用,很受病人的欢迎,
甚至“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