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顺明 >

第138部分

顺明-第138部分

小说: 顺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将军的屯田之政。真是为齐鲁之民造福啊。他日天子知晓,必然多有表彰。加勋封侯也不是不能啊!”
    在李孟的客厅之中,坐在下首地胶州知州吴文颂极为客气的奉承到,屯田之政的确是救人无数,让地方上稳定许多。
    山东各地的文人已经有人开始写文来赞颂这件事情了,当然了,穷苦人家的孩子是读不起书的,能读书地家中都是有些产业地人。地主士绅家中地子弟读书更有条件。到底什么人写赞颂文章可想而知。
    虽然知道对方是客气的奉迎,但李孟心中还是很高兴。毕竟这个政策给胶州营带来地实惠极大,在相隔院子的汇总核算还未完成,可大体的结果已经能判断出来,屯田田庄的出产除却扣除种子、前期的口粮、耕牛以及过冬的存粮之外,已经是存储了足够胶州营使用一年半以上的口粮。
    这还是前期流民不多,后期流民才逐渐增加,生产力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地结果,想必第二年情况还会更好。而且这个屯田田庄给外人看得不光是收拢饥民流民,安定地方,慈悲善心。
    而是天灾虽然可怕,只要是组织人力有针对地自救,比如说是开发沟渠饮水灌溉,灾荒也不是不能克服的,最起码会有很大地缓解。但牧民的官府却不做,反倒是地方上的军头在做,而且效果大佳。
    在屯田田庄边上的地方豪强大族们,也觉察出了门道,他们纷纷的和屯田田庄合作,把自己的佃户们也都是交给田庄统一调配,一同使用对方的沟渠灌溉,当然田产收成也要分给胶州营的田庄相应的份额,没想到的是,给出这些份额之后所得,居然还比从前要高。
    有威慑,有实力,还有好处到手,地方上的豪强实力派们,自然知道如何取舍。
    但今天这吴知州来这边显然不是奉承李孟的,看到李孟的心情颇好,那吴知州才继续开口说道:
    “而今这山东上下真真是没有体统了,今日这事本该是登莱道柳大人过来,却层层的推到我这边,李将军可千万不要见怪啊!”
    说这话的时候,吴知州的脸上虽然还挂着笑容,可仔细看却有些僵硬,明显有些紧张和惶恐,李孟端起茶碗示意一下,笑着说道:
    “你我自家人,何必说这么生分的话,既然是上面交办的,那就是公务,吴知州尽管讲就是了,我这边自然是明白。”
    听到李孟这么拍胸脯的保证,吴知州安迪里面松了一口气,朝前欠着身子开始说话,语气尽可能的放柔和,说道:
    “山东总兵丘磊也不知道是那根筋搭错了,居然在巡抚颜大人那边诬告将军您拦截他的粮饷,而且扬言要把官司打到兵部和内阁去。李将军您镇守登莱青兖四府,那粮饷都是在东昌府和济南府那边过来,和大人有什么干碍。”
    李孟端坐在那里,笑笑也不出声,吴知州又是继续的说道:
    “颜大人总要过问一下,就把这公文交给了登莱道柳大人,可这柳大人说是自己身体衰弱,又把这个交给了知府大人,知府大人说是知府衙门里面事务繁忙又把这事交给了在下,真是没有办法,还望大人体谅在下的难处。”
    “无妨,说的都是公事,李某这边一心为朝廷尽忠,做的都是合乎国法的事情,绝不会做这等抢掠扣押友军粮饷的下作勾当,等下本官就让师爷写一份辩解说明的公文,麻烦吴知州呈送上去,也算是帮着本官辩白一二。”
    胶州知州吴文颂听到李孟这么说,脸上的紧张都是消失不见,连声的说道:
    “这样好,这样好。”
    李孟也是哈哈的笑起来,屋中的气氛一时间变得和睦无比,但大家都是心知肚明,那些粮饷到底是谁截下来的,前段时间通过水路,运送来了大批下发的粮秣武备,而且所有人都惊讶的发现,这次居然发下了八成。
    八成!?这数目要是传开去,知道的人都要笑掉大牙,谁也不会相信,按照规矩,层层克扣下来最多到手四成,平日能拿到三成五就不错了。
    胶州营又是杂牌起家,本地势力虽大,可兵部户部却不待见,饷银能发已然看了那些太监的面子,还给你八成。这八成怎么拿到手的,仔细一分析就知道了,前段世间,在济南府的山东总兵丘磊气得跳脚,说是有人不顾朝廷王法,劫掠军饷,恳请严办,但运送军饷的官员却说明明是山东军兵接收,接下来的事情你们山东自行办理吧。
    具体如何,李孟是心知肚明的,汤二率领的马队把丘磊手下一个守备的兵马打的溃散,把这股军饷全部抢到了手中,然后运回了胶州。
    这种事情别人做初一,李孟一定要把十五做回来,反正是大有油水的事情。
    至于巡抚衙门那边过来申斥,无非几句话而已,当年山东总兵丘磊做这样的事情文字官司就没有结果,自己这边势力比那丘磊更大,难道还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不成,反正是不怕。
    果然,事到临头,上面层层推诿,到最后让吴知州来问讯,确定自己到底做还是没有做,山东各级衙门这么做无非也就是个应付罢了,走走形式给山东总兵丘磊看看,李孟也是明白,自然不承认自家做的。
    双方又是客套两句,眼见着就要送客了,却听到外面有人嘶声的喊道:
    “巡抚衙门急报,参将李孟收”
    在这种重重布防的地方,根本没有人敢这么大声的吆喝,不过马上就有亲兵沉声在门外禀报说道:
    “将军,巡抚衙门快马加急送来急报,那使者说是军情紧急,必须要面见大人。”
    李孟瞥了边上的吴知州一眼,心想外面的使者莫非是为了军饷之事,吴知州则是满脸的迷惘,自从胶州营成军之后,这样的急报还真是第一次有,李孟站起来,对着外面命令道:
    “让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浑身都是尘土的小校跌跌撞撞的跑进院子,看见李孟站在台阶上,听到李孟说“本官就是李孟“,立刻是屈膝跪在了院子里面,冲着李孟磕了个头,抬起头带着哭腔嘶声喊道:
    “参将大人,东虏鞑子自塞外入北直隶,京师戒严,巡抚颜大人传令参将李大人,速速率兵入济南府,十万火急,令至后期望大军即行!”
    十天前,十月初四,崇祯皇帝于武英殿召见兵部尚书、宣大总督卢象升,问战和方略,卢象升答曰:臣主战!
    两日后,象升身着麻衣,脚穿草履,头裹白巾,誓师于京郊。
    另,太监高起潜主和,为卢象升所部监军……票,^^
    正文 第二百四十章 忐忑
     更新时间:2009…2…24 14:51:04 本章字数:3526
    那名传令的小校跪在地上,看着面前的参将李孟,老实说,他对这次的传令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山东巡抚朝着总兵刘泽清和丘磊传信调兵的时候,自己都被对方拦在了外面,而且不是说自己得病就是兵卒仓促间调集不齐。
    不过自己所做的也就是来传令罢了,其他的事情也没有必要自己这个小人物操心。
    “把文书拿过来吧!”
    台阶上的李孟的突然觉得很沉重,方才和吴知州那边调侃的轻松心情是消失不见,只觉得心情颇为复杂。
    这些年搜罗兵事战例的文字档案,并且和那些当年有过战事经历的老兵谈论,清军三次入关,经历过战事的士兵和军校也都被花钱请到山东来。但对李孟来说,通过这些战事亲历者和文字档案对清军了解的越多,就感觉到心里越没有把握。
    本以为自己是个穿越者,比这个时代要领先几百年,要做什么事情都是轻松无比,马到成功。
    刚过来的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真实情况却远没有现代所看的那些网络小说中的简单,从维持自己的温饱开始,一直到自己手下的势力,将来何去何从,一切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家中有几位绝色的女子,也有足够的财力供自己奢侈,可每天还是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胶州营,盐务,屯田事事需要关心,放松一点,自己的势力就不能进步。
    周围的人,不管是下面的军将,还是在南京的镇守太监刘福来,都和李孟这边说过。而今实力已成,没有必要再如此辛劳,也到了富贵安乐的时候了。
    据有一省大半地地盘,手中又有死忠的精兵强将,朝廷已然是动不得了,降职是不可能,再往上升。也就是总兵官的镇守大将,还有三等封爵的职位了,向上的空间也是不大,或者奋斗的目标也不多了。
    既然如此,何必要现在这个样子呢,为什么不去学在泉州府安平的郑芝龙。修个富丽堂皇地宅邸。聚拢天下珍玩美色。好好享受几年呢!
    这个为什么李孟没有办法回答,这也是他在这个时代最不让理解却不能去解释的地方。李孟知道眼下自己是山东最大的势力,但这点势力,在将来明、顺、清三朝更迭的大动荡之中,根本不值得一提。
    大明的军队精华在于边镇,山东素来不是兴军之地,连总兵官都是天启年间才设立,李孟在山东堪称最大最强。对付丘磊和刘泽清的兵马也都是轻松获胜。可这毕竟是低层次地战争。
    山东地兵马比那些九边地兵马差多少,又比闯营的兵马差多少。比东虏女真地兵马差多少呢?李孟心里面没有一点底子。
    大明的精锐兵马和清军的战斗,结果几乎是完全一样的,打垮,打垮,被彻底的打垮,按照李孟从文字和亲历者那边得来的信息,很多军队的火器实力甚至还要比自己强大,军队更是百战精锐,可结果也是一样,被打垮。
    如果换做胶州营地军队上去,结果会是如何呢,李孟同样是不知道。
    一个人最本能地东西是什么,就是活下去,李孟来到明末这个时代,到今天年龄其实还没有不到三十岁,看着身体的健康情况,还能够活很久,但即便是记不住准确地历史年表,仅仅凭着现代时候,小学初中的半吊子历史知识,李孟也知道距离这个朝代灭亡、天下纷乱的时刻没有几年了。
    自己要想活下去,要想有尊严的活下去,就必须参与到这个大时代的变动之中,不能称为任人摆布的棋子,而是要成为下棋的人。
    李孟为了这个目标,一直是千方百计的在努力,好像是在进行一个种田的游戏一般,不断的加强自己的经济、军事、政治各方面的实力,不断的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自己强一分,将来生存下来的机会就多一分。
    其实,李孟的目标也是在不断的变化,刚刚来到这个时代,躺在破木板上睡觉的李孟只是想要吃几口白面白米,多有些荤腥鱼肉,能活的舒服些也就满足了。可一步步的努力走上今天这个位置,已经是大将的身份,手下几万人可以为他去拼杀死伤,又有几十万人为他辛劳工作,还有几百万人因为他才能平安生活,现在的李孟不是一个人,他是他那个集团的首领。现在的李孟不光是有巨大的权利和财富,同样是也有巨大的责任,他要为手下的生死负责,要为手下们的荣华富贵负责。
    站在台阶上的李孟在那里浏览文告,院子里面鸦雀无声,那名跪在地上的传信小校也是有些糊涂,一来是这武将居然识字,二来是明明是很简单的命令文书,为什么要看这么长时间。
    这调兵支援防卫的文书是以巡抚衙门的名义发下来的,上面说的也的确是简单,无非是东虏从边塞入寇,本省与北直隶连接,各部兵马应急入济南府和东昌府驻防。
    眼下,京师一片慌乱,北直隶和山东虽然靠着很近,但来往的书信也并不方便,快马信使也要担心自己的性命,山东巡抚颜继祖仅仅是知道鞑子进关了,可来了多少人,如今怎样的动向却一概不知。
    而和北直隶接壤的两府,东昌府只有两千兵,济南府山东总兵丘磊只有八千兵,根本无力去防卫保护什么,山东兵力最多最强的自然是分守四府参将李孟,山东巡抚颜继祖可以说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他身上了。
    “路上奔跑,你也是辛苦了,先去歇息下,明日再回返济南府,请禀报巡抚大人,本将四日后出兵,还望巡抚大人知会各处的地方官员,胶州营行军时候请给予方便。”
    院子里面的亲兵护卫倒没有什么变化,可坐在屋中的知州吴文颂却目瞪口呆,这年头巡抚调兵,地方上的军头都是百般的推诿,要不然就是提一大堆的条件,保存个人的实力才有作威作福的本钱。
    这李孟飞扬跋扈,精明无比的角色,怎么也答应的这般痛快,地上跪着的那小校反应和吴知州差不多的模样,他跪在地上的时候想了不少,比如说站在上首的年轻参将会用什么理由推搪。
    据同伴们说,当日闯贼在河南流窜的时候,巡抚大人去曹州调兵,曹州总兵刘泽清一边搂着姬妾调笑,一边说身有重病不能动身。
    分守四府参将在山东省内极有名声,大多是说此人心狠手辣,敛财有术,几年就爬到了这样的位置,手上有这么大的实力,想必也是个是自私自利,不顾大局的角色,被拒绝那是正常无比的事情。
    怎么?居然如此轻松就答应了,莫非是虚言哄骗,这小校心中奇怪,也顾不得什么礼数,抬头张望,看到李孟脸色并无什么变化,倒像是实实在在的承诺。
    不知道为什么,这小校只觉得心中感动,先前哭腔、哀求那些的做戏举动全都是抛开,在地上郑重其事的磕头下去,开口说道:
    “多谢李大人出兵了。”
    那小校快马奔驰,虽说是疲惫的状态中有做戏的成份在,但精气神也确实消耗的差不多了,几名李孟的亲兵上前把他搀扶了下去。
    “去把王海、汤二、宁乾贵、周扬都叫到内书房来,让所有的信使在前院待命,快去吧!”
    看着那名送信的小校出了院子,李孟肃声发令,身边的亲兵头目听完,各个急忙的跑了出去,胶州知州吴文颂看着李孟的举动,只觉得很不理解。
    “军情紧急,本官这边告罪,还请吴知州先回吧!”
    李孟在这边客气的说道,吴知州自然是知趣,说是自己家中有事,顺坡下驴的告辞,不过走过李孟身边的时候,还是禁不住开口说道:
    “李大人,你我自家人,有些话在下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